明代永樂—宣德年間,鄭和率領的龐大遠洋船隊曾經七次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走訪了幾百個國家,每次航行的時間都長達兩至三年,海員的人數多達兩萬餘人。但是中國古代的船隊卻從來沒有船員患上壞血病的記載,而在大航海時代,那些歐洲的航海家和水手們始終都被壞血病所困擾,當時如果在大海上得了壞血病,可以說是無藥可治,就等於宣判了死刑,嚴重的時候會有超過50%的船員,因為壞血病而無法回到起航時的港口。
14世紀時期,北非丹尼爾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在他的《遊記》裡曾提到過,往來於印度洋的中國船隻裡,其船員常在木盆裡載種蔬菜、生薑等食物提供日常食用。同時從明代的有關史料中了解到,當時在中國遠洋船隊的食譜裡包括了天然的飲料—綠茶,還有用黃豆和綠豆製作的豆芽,並在船艙裡栽種蔬菜以淡水進行養殖,同時還蓄養家畜和家禽,當時就是以此類方法來保證眾人日常的膳食營養,這些中國船員們正是食用了各種富含維生素和抗壞血酸的蔬菜瓜果,才神奇地避免了壞血病的威脅,這是中國傳統飲食結構綜合營養功能的生動體現。
古代有句俗語:「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中醫理論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有活血祛寒,通經絡和闢腥臭,消水腫的作用。民間還有很多食用生薑保健的諺語,例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家備小姜,小病不慌;早吃三片姜,勝過人參湯」。這些諺語都反映了生薑的保健功效。
這些中國傳統的食療知識都是在幾千年農耕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完善起來的,能夠符合併滿足我們養生健身的總體營養需要,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