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警惕成人規則「入侵」兒童世界

2021-03-01 半月談

幼兒園忙於「競選」班長,小學生疲於參加「達人秀」,整容越來越低齡化,「官樣小大人」「爆款小網紅」屢見不鮮……以兒童為主角的新聞不時被媒體曝出,不禁讓人心生感慨:這些稚氣未脫的孩子,本應無憂無慮享受童年的純真,卻過早地被貼上成人化的標籤。

兒童越發「早熟」的背後,是成人規則對兒童世界的無底線「入侵」,將兒童進行「催熟」,並呈現出一個世俗化的兒童世界。

表面看來,孩子們早早地在「起跑線」上開跑,與同齡人相比似乎遙遙領先,殊不知,過於功利的三觀一旦形成,將會進一步侵襲孩子的一生。

「小官員」「小明星」「小網紅」盛行,折射出家長、老師在權力、名譽、財富等方面的期待,並將這些成人規則強加於價值觀尚未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孩子身上。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整形、選秀、上各種特長班,甚至四處拉關係、走後門,以使孩子「脫穎而出」。

從不少報導中可以看到,連班長是什麼還搞不清楚的幼兒園小朋友,就在家長的「鼓勵」下死記硬背演講詞去參加競選。「落選」了,家長的失望之情必然會影響到孩子,幼小心靈就要承受挫敗感,對孩子來說既是傷害也是不公。家長匆忙的「人設」,扼殺了孩子的可塑性和想像力;競選過程中摻雜的「腐敗」,對兒童而言更是一杯毒藥。

過早地被擰緊成長的發條、撥快了發育的時針,揠苗助長、捨本逐末,既耽誤了原本應該關注的學業,也透支了童年應有的快樂和純真。守護兒童世界的純真潔淨,需要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作為孩子成長的領路人,父母能做的,是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好的成長、成才條件,當一名好的觀眾,欣賞孩子的長處,包容他們的短處,引導他們走向人生的正途,而不是做他們人生的編劇和導演。

學校、老師的作用是教書育人,也有責任和義務把成人世界的所謂規則擋在聖潔的校門之外,更應警惕自身的一些成人思維和做法,影響甚至傷害到學生。

社會也應當反思,功利的價值取向、過度消費孩子攫取利益的商家、為博眼球忽略甚至不計後果的傳媒……在孩子們過早走向成人化的路上,我們做了哪些不該做的,還有哪些應該做卻沒有做?

來源:2018年《半月談內部版》第11期

作者:孫仁斌 | 編輯:李建發

主編:王新亞

編輯:楊建楠

相關焦點

  • 《月升王國》:反叛世界的規則
    而從童年走來的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正是一種不斷接受規則的過程。規則一直伴隨我們,而似乎我們也一直在被告訴:你所生活的世界是規則的。但是,《月升王國》這部電影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不願妥協規則、關於孩子的反叛故事。無獨有偶,Rastvor Group設計的山形幼稚園,也表達了這樣一種獨立精神。
  • 《小紅豆》•兒童• 成人
    兒童小說的主題是兒童的成長,兒童的成長離不開成人的呵護與指引。閱讀國外的兒童小說,每每打動我的,除了書裡天真活潑的孩子們,還有那些用愛與智慧小心呵護著孩子們的大人。在我看來,兒童小說裡的人性光輝來自這些大人們的照耀。哈利波特的成長,自有他天生的勇氣和天賦,卻也離不開大人們愛與智慧的傳遞。
  • 兒童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嗎?
    兒童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嗎?原標題:《兒童可以佩戴成人口罩嗎?》 評論
  • 兒童突發單眼視力急降 要警惕多發性硬化
    (記者 餘星雨) 多發性硬化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在全球約有230萬患者,其中兒童約佔3%-5%,並且幾乎所有病例(約98%)都屬於復發緩解型。與成人患者相比,兒童患者經歷更頻繁的復發,更容易積累身體殘疾。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周紅雨教授提醒:如果12歲以下的小朋友出現突發性的單眼視力急劇下降,就要警惕是否罹患多發性硬化,應儘快到醫院就診。除了眼科以外,還需要到神經內科就診,以免延誤治療時機,留下終身殘疾。 周紅雨教授說,在歐美地區,神經科住院病人中有20%-25%都是多發性硬化,發病率僅次於腦血管病。
  • 兒童眼中的成人世界長什麼樣?這幾部電影講給你
    今天想與大家分享的幾部電影,都是從兒童視角展開的故事。但願片中的仰望鏡頭,能夠讓成年許久的我們,找回曾經的童真目光,重新審視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從拒絕成長到接受長大,奧斯卡經歷了兩件大人事件驚心動魄的事情,第一件是目睹成人的不堪,第二件是親手懲罰不堪的成人。
  • 半月談|「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直面網絡「喪文化」灰幕半月談記者 朱涵 林光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生就是起落落落落」「人家15歲時在打碟,而我15歲時還在被媽媽打」……這些「喪喪的」評論在一家知名網際網路音樂平臺上引人注目,大都出於年輕用戶之手。近來,人們瀏覽網絡時難免有這樣的印象:帶一點「喪」,有一點「頹」的言論,似乎更多了。
  • 半月談|「蟲蟲特工隊」的老頑童
    能乃扎布半月談記者 魏婧宇 劉懿德淘氣的小男孩,都喜歡抓蟲子玩,能乃扎布也不例外。然而和其他男孩不同的是,他將「抓蟲子」的習慣保留到了耄耋之年。能乃扎布是我國著名昆蟲分類學家,長期致力於蒙古高原半翅目昆蟲學研究。
  • 半月談再為肖戰「發聲」?狙擊職黑惡評作品,粉絲:終於等來春天
    1 半月談再為肖戰「發聲」?狙擊職黑惡評作品 《半月談》這次出擊剛好為肖戰等年輕藝人撐腰,這一系列的指令頒布,買好評,故意惡評現象會越來越少。對小飛俠來說,《餘生》《狼殿下》《鬥羅大陸》三劇順利播出,不會再遇到低質量的抹黑評論。之前,《半月談》對新型網絡暴力,黑產業生意,從實質分析,潛在的惡性循環。為清網行動準備合適的方案。
  • 新媒體時代兒童成人化現象的探析
    從兒童模特到兒童演員,從兒童廣告到兒童影視劇,兒童似乎變成了「大忙人」,可以說,新媒體的出現,成為兒童成長的新一代助推器,致使兒童迅速接軌成人世界,成為不一樣的「小大人」。關於成人化的兒童,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尼爾·波茲曼認為,「成人化的兒童」是指一個在知識和情感能力上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成年人,尤其在特徵上和兒童沒有顯著的區別[1]。梅羅維茨則認為,印刷術區分了成人與兒童,而電視卻融合了兩者。
  • 「創作開運禮」奧斯卡短片校合唱團的秘密:成人規則下的無聲抗議
    成年人的世界裡包含了多少醜陋的謊言?集體規則下的個人權利又該如何選擇?匈牙利的短片電影《校合唱團的秘密》正是以兒童的視角講述了這樣一個孩子反抗成人規則世界的故事。在集體利益至上的規則約束下,她不得不默默服從老師的決定。然而很快她就發現這樣的孩子其實並不只她一個。索菲和朋友麗薩決定揭露這個醜陋的秘密。她們聯合其他孩子,通過在比賽當天用集體「默唱」的方式反抗這個不公平的成人規則。
  • 兒童電影根本就是成人世界的一個偽命題
    其中,很多兒童電影尤其是動畫片,從《喜洋洋灰太狼》到《熊出沒》,都是借電視版劇集的人氣在大銀幕,引得小朋友和家長們趨之若鶩。可是,隨著時間推薦,這些電影開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家長們越來越不滿意,在他們看來,這些兒童電影和好萊塢的比起來,實在太幼稚了!問題是,在好萊塢,基本沒有兒童電影這一說。
  • 青少年追星調查:警惕飯圈思維侵蝕主流價值觀
    最近,半月談雜誌社對全國2萬多名12歲至18歲中學生開展「青少年追星調查」。結合此次調查,半月談記者又採訪了眾多粉絲、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發現青少年粉絲群體易受人操控利用,飯圈互撕網暴、黨同伐異的不良風氣,容易對價值觀尚未形成的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
  • 半月談簡介—半月談網
    半月談網校秉持"聚優質資源、享名師講堂"的宗旨,憑藉權威的時政內容、優質的教學資源,打造國內權威、專業、高效、便捷的公務員考試培訓網,為廣大公考學員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
  • 入侵物種禍害全球,本土生物打不過外來者,最重要原因長期被忽視
    你能怎麼著~其實國內同樣被入侵物種困擾著,我國生態環境部會定期發表《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截至去年的數據,全國已經發現660餘個入侵物種!植物比如水葫蘆,動物比如福壽螺、牛蛙、羅非魚等,有的本地從來沒有這類生物,而有的入侵物種卻能從當地找到一些表親。
  • 《我是餘歡水》——中年危機下的成人世界的殘酷規則
    一條評論說:一場車禍,錯過網際網路黃金十年,原本可以成為美團張一鳴,不想卻成為餘歡水。也因為這場意外的車禍,他對著警察撒了謊,逃脫了罪行——卻因此開啟了他陰影般的人生,撒謊成性,人品堪憂。現實裡的成年人世界,處處充滿了謊言。我們流行高情商,流行讓人舒服的對話,可是高情商裡,藏著的,很多就是所謂的善意的謊言。才成就了成人世界的看上去美好。
  • 手足口病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從臨床看來,大齡兒童和成人有時候也會「中招」,切不可掉以輕心。手足口病以發熱,手、足、口腔、臀部皮膚皰疹為主要臨床特徵,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但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個別病例可無皮疹。典型皮疹則表現為斑丘疹、丘疹、皰疹。皮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疹內液體較少,不疼不癢,皮疹恢復時不結痂、不留疤。
  • 手足口病 兒童、成人都會「中招」
    早期症狀與流感類似「手足口病(HFMD)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揚州大學附屬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徐金梅說,主要病毒的血清型包括柯薩奇病毒(CV)A組4—7、9、10、16型和B組1—3、5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為常見,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
  • 馬小跳成人結局 | 兒童文學應該被賦予成人結局嗎?
    但知著君覺得,成人結局的降臨可以且有必要,它給予兒童觀瞻現實世界的瞭望臺,也饋贈長大後的我們一聲溫柔的嘆息。童話是兒童文學最重要的一種體裁和表現形式,大部分兒童文學都在試圖以童話構建一個專屬於兒童的烏託邦,在很多讀者看來,兒童文學的純粹性正基於此。社會越複雜,童話中的天然純真就顯得越珍貴,因為它能剔除偽飾成分,直指人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 低齡直播透支兒童人生 - 電子報刊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短視頻、直播行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兒童被父母推到鏡頭前,淪為大人的牟利工具。 暴利誘惑下,家長紅了眼 今年8月,「3歲女童被餵到70斤」的新聞引發關注。據了解,女童被稱呼為「佩琪」,她的母親在去年為孩子申請了直播和短視頻平臺的帳號,並上傳一些關於孩子「食量驚人」「幾秒吃完」的視頻。
  • 每天看《人民日報》、《半月談》能提高申論水平麼?
    先說結論,看《人民日報》、《半月談》,對申論學習沒有太大用處。原因有以下幾點:一、《人民日報》、《半月談》文章太短,不適合做申論材料曾聽某省申論命題老師講過,他對學生備考申論看《半月談》很費解,因為申論出題基本沒有從半月談直接引用原文,後來問過一些學生才明白,因為高中考政治,老師推薦看《半月談》,所以形成了思維慣性,認為申論學習也應該看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