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冷知識:中國人過年有幾千年歷史,但過春節僅有107年歷史

2020-12-22 以史為鑑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農曆庚子年到了,感謝大家對以史為鑑的厚愛和關注,在此以史為鑑給大家拜個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有鼠不盡的財運,鼠不盡的健康運,鼠不盡的平安運!

說起過年,中國有史以來的記載可以說非常多,過年的歷史最早也可以追溯至幾千年前了,根據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等文獻的記載,三皇五帝時期就已經指定天幹地支,確定甲子紀年法,然後確定「歲」在那一天開始。這就是最早的「春節」了。

「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盤古王表》

到了夏商周的時候,春節的日期並沒有固定下來,而是隨著曆法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

夏朝的時候以一月為一年的初始,也就是所謂的正月,一月初一就是歲首;

商朝取代夏朝後,改動了曆法,一年的初始改成了十二月,十二月為正月,十二月初一就成了歲首;

到了周朝時期,又提前了一個月,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一年的歲首又變成了十一月初一;

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再次修改曆法,把一年之始又雙叒提前了一個月,規定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十月初一成了歲首。

秦朝的統治雖然很快就結束了,但是劉邦建立的漢朝依然延續了秦朝的曆法,也延續了十月初一過歲首的曆法。直到了漢武帝元封七年,太史令司馬遷與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等上書漢武帝,認為沿用秦代的顓頊曆已經不合時宜了,"宜改正朔"。

漢武帝認為更改曆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徵求百官的意見,當時的御史大夫兒寬以及各種專業博士們都表示同意後,漢武帝才下令司馬遷等"議造漢歷"。有了聖旨,司馬遷等人召集了全國二十多位專家學者,最後制定了十餘部曆法供皇帝選擇。

漢武帝經過嚴格篩選,最後採用了治歷鄧平所制定的曆法,並且舉辦了盛大的頒歷典禮,為了表示改曆法是天地正統,漢武帝還一併修改年號為太初元年,鄧平歷也被稱為《太初曆》。

太初曆恢復了夏朝過歲首的說法,為一月一日為歲首。這一曆法在漢代使用了一百多年,王莽篡漢後再次修改為殷商時期的說法。直到唐代,才最終確定修改為夏代的說法,以一月一日為歲首。日漸完善的曆法也被稱之為夏曆。

經歷代發展,後人在早期曆法基礎上逐漸完善為當今使用的夏曆。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直至今。直到1970年以後「夏曆」才改稱為「農曆」,家裡有老人的朋友應該還可以聽到老人說農曆的時候偶爾會說夏曆如何如何,根源就在這裡了。

歲首,如今我們稱之為過年,古代則一般稱之為元日。

比如王安石著名的詩詞《元日》就描寫了宋代過年時期的盛況,又是放爆竹,又是喝屠蘇酒,還要把舊桃符換成新桃符……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朝的時候,也叫做元日,每年正月初一的時候,皇帝要給王公貝勒等賜宴,稱之為「元日宴」。《清史稿·志》記載:「元日宴,崇德初定製,設宴崇政殿,王、貝勒、貝子、公等各進筵食牲酒,外籍王、貝勒亦如是。「

那麼如今常用的春節二字,是什麼時候走進尋常百姓家的呢?

」春節「其實是1914年才開始作為農曆新年的稱呼正式使用,距今也不過107年的時間。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中國封建王朝至此終結,孫中山先生決定從1911年開始採用民國紀年,全國曆法都使用西方公元紀年法,1912年1月1日稱之為」新年」,還規定老百姓只過新年,不過春節。

但是這種一刀切的做法讓以夏曆計時上千年的老百姓一度無法適應,也引起了極大的逆反,一度是你規定你的新年,我過我的年。於是到了1914年,當時的政府又規定農曆正月初一稱之為「春節"。

從這一年開始,才出現了「春節」二字,中國人民才真正開始了過春節。

到了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前的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上,來自全國的代表們一致通過了沿用公曆紀年法,並把每年的1月1日(陽曆)稱之為元旦,每年的正月初一(農曆)稱之為春節固定下來。

這才是為啥中國人過了五千年的年節,但是只過了107個春節的原因了。

祝大家庚子年春節愉快!給您拜年啦!

相關焦點

  • 剛剛發布春節的冷知識視頻, 春節只有107年歷史!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對每個中國人而言都是特別的。 剛剛發布春節的冷知識視頻,  春節只有107年歷史!
  • 廢除春節的國家:從中國學到農曆過春節,有千年歷史卻被廢除
    導讀:文|娜哪的日常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走進「年爺爺」落下閎故鄉,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
    聽一聽,四川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年爺爺」落下閎,講講春節的來歷和過年的安逸!AV8D,小寒過了,大寒要來啦,感覺很冷,有木有?不怕不怕,二十四節氣裡,小寒大寒結束,就要過年啦!我是誰?從哪兒來?我,「年爺爺」,姓落下,名閎,乃是西漢巴郡閬中人!身為四川省十大歷史名人......沒聽過?我太難了,穿越兩千多年來跟大家過年你們卻——沒——聽——過!
  • 中國人過春節,為啥說只過了106年?以前的都不這麼稱呼!
    過年,就是過春節。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人只過了106年。為啥呢?因為以前的年,都不稱呼為春節。三國和西晉基本上沿襲漢制,規定十二月一日過年。到了南朝劉宋時期,宋文帝劉義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辦法就是更改曆法,於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頒行《元嘉歷》,規定夏曆一月為正。 此後,以夏曆一月初一為年節的傳統基本確定了下來。那個時候,過年並不叫做春節,而是稱呼各異。
  • 2020年1月份就過年了 今年春節為什麼來這麼早?
    再過三天就是中國人每年最重要的節日了——春節,農曆的新年比陽曆的新年要晚一段時間,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2020年的春節1月底就來了,要比前幾年更早,這是為什麼呢?來看看人民日報的解答。根據人民日報官微的解答,①傳統農曆以月亮圓缺變化周期為依據,與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已超過一個月。
  • 2018春節是什麼時候 2018年春節年節是幾月幾日春節時間
    2018春節是什麼時候  2月15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7天。2月11日(星期日)上班,2月24日(星期六)上班  拼假建議:2018年2月22日(周四)-2018年2月24日(周六)請假3天,可拼11天春節小長假。
  • 西方人想不通,中國人過春節,為何每年都不在同一天?
    ,挖掘過去的故事,聽聽老一輩講述腳下土地曾經發生的故事正文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其實不僅是中國人,歷史上在中華文明的影響下,一些我國周邊的國家也會慶祝春節,比如韓國,越南等等,當地人也和我們中國人一樣,都會過春節。此外還有很多海外華人,雖然身處世界各地,但老祖宗的傳統也不會忘。
  • 春節「年味」漸失及對春節習俗傳承與保護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延續至今,是中國人自己最渴望的一種自覺習慣。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春節民俗習慣猶如浩瀚煙波中的微塵,逐步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不復往日輝煌。部分習俗的原始意義已經淡化,更多的是其象徵意義。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一些嶄新的民俗在逐漸興起。
  •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 【網絡中國節·春節】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春節起源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 中國人過年習俗都有啥?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
    中國人過年習俗知多少?年夜飯、守歲、紅包樣樣少不了中國年幸福年紅紅火火過大年,這種「過大年」的傳統習俗,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從古至今人們最期盼的日子就是「春節」。因為「春節」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是一個傳統佳節,同時還蘊涵了親情、友情,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 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寫在農曆庚子鼠年春節到來之際
    2019年1月,湯紅婷來到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擔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合成生物學研究。為完成科研計劃,她決定今年不回家過年,在實驗室度過春節假期。2019年11月底入職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馮鑫鑫,這個春節也選擇在深圳過年。除夕當天,父母帶著兩個弟弟趕到深圳,一家人在蛇口團圓。  2020年恰逢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也是前海合作區成立10周年,讓她遇上了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時間節點。  來到前海幾個月,馮鑫鑫感覺自己收穫頗多,成長很快。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落下閎「春博會」走進人民大會堂 來南充閬中「年爺爺」帶你過春節
    今天,四川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新聞發布會,揭曉了2020落下閎春節文化博覽會的主要內容,作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正式向全球發出邀請:拜春節之源,請到閬中過年。同時推出中國春節形象代言人「年爺爺」,講述這位春節老人的前世今生。「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 春節文化解讀,除夕傳說及過年風俗有哪些,讓我們過個喜慶歡樂年
    春節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年一次的家人團聚,彌足珍貴。所以有句話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那些出外打工的遊子們,哪怕是千山萬水,也要在除夕前趕到家,和家人團聚是最重要的。(一)過年除夕傳說:春節的風俗從古自今一直延續著,現在有些儀式還保留著。
  • 古人也叫「春節」嗎?過年在古代另有稱呼,其起源也多種多樣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正式進入了過年的節奏。其實在我國古代,由於一直採用農曆年曆法體系,所以如今的元旦與春節在古代其實是同一個節日,都是新舊年更替的標誌。但自民國以來,由於公曆年成為官方曆法,元旦也逐漸成為慶祝公曆年更替的節日,南京國民政府更是在後來廢除了農曆年的「春節」。
  • 新媒:「反向團圓」成中國人春節團聚新形式
    他們一家三口加上孩子的爺爺奶奶,與三四家朋友一起共度春節:「各家拿出特色菜和土特產,做一桌不同口味的年夜飯,再分工合作包餃子,逛廟會,比返鄉過年還要有年味。」對於像楊萍萍這樣已在大城市安家落戶的人來說,過年返鄉團聚不再是必然的選擇。公務員黃淑豔今年也沒有加入返鄉大軍,夫妻倆請來雙方父母在上海過年。
  • 同時間賽跑 同歷史並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的...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 題:同時間賽跑 同歷史並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催人奮進新華社記者辭舊歲、賀新春,送祝福、道真情。23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舉行2020年春節團拜會,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人士共慶佳節。
  • 紀錄片《春節》合集,探尋春節的起源!
    在數千年的棲息勞作、繁衍生息中,這裡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學習著與大自然溝通相處的方法。並用節日的形式把這些方法一一記錄下來,傳承至今。春節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五集紀錄片《春節》,分團圓、祭祀、驅邪、祈福、鬧元宵五個主題,選取了中國十個不同地區的家庭與人物,講述他們過年的故事。
  • 老照片|看看過去人們怎麼過春節(圖組)
    圖3: 沒有禮堂,天做頂,石頭做椅,怎樣的環境都阻擋不了中國人歡慶春節到來時的喜悅,這張照片應該講的是知情歡度春節圖5:過年貼窗花自是不能少的,那時候窗花都是家裡手巧的人剪的,小孩子喜歡的不得了。往被霧氣染得白茫茫的窗戶上,貼上紅紅的窗花兒,過年的氣氛,別提有多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