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胖的人只敢吃雞胸肉,其實豬的『中裡肌』低油脂和低熱量不輸雞肉,口感更嫩,是減肥者好選擇。
豬肉許多部位脂肪含量也不高
很多人怕胖,只敢吃低脂肪的雞胸肉,但是又覺得雞胸肉太柴,天天吃有點膩,其實只要選對部位,豬肉的低脂肪、低熱量不輸雞胸肉,而且可做多種烹調變化,口感更滑嫩。
雞胸肉因為每100克熱量在115大卡,脂肪含量只有1.9克,所以被認為是減脂增肌最佳良伴,但缺點是口感較柴,天天吃容易覺得膩。其實豬肉的某些部位也具有低脂、低熱量的優點,想減重的人可以換換口味,讓減重飲食更有花樣。
豬中裡肌軟嫩,幾乎無脂肪
豬中裡肌,不但是低脂肪,也被認為是豬肉最好吃的部位。中裡肌位於豬的後腿內部,雖然幾乎沒有脂肪,但是因為運動最少,肉的纖維無筋,很軟、很嫩,所以不需要靠油花來讓肉質變多汁,是想補充蛋白質又不要胖的人的好選擇。
腰內肉、小裡肌熱量也低
中裡肌肉,每隻豬只有兩塊,100公斤的豬只能取出約1200g的量。除了中裡肌,豬的腰內肉也是好選擇,它的肉纖維細,無論是煎、炒或炸都只要很短的時間就會熟,熱量每100克只有115卡,肉質軟嫩,也是減脂增肌好選擇。豬的小裡肌脂肪含量也很低,約只有2%到3%,每100克肉也只有137大卡,也很適合減肥期間食用。
先拍打加鹽再煮 豬肉不縮水更多汁
如果擔心低脂肪豬肉煮的時候容易縮水,因運動量大、體積大,肌肉的纖維比較強,豬肉類在加熱後會收縮約25%,牛腱肉更可以縮水40%,要讓低脂的豬肉口感變嫩,除了可以在備料時先拍打讓肉纖維斷裂、鬆弛以外,也可以加一點鹽,按摩一下肉再煮,可以讓烹煮後僅縮水20%,雖然只有增加5%,但是吃的時候口感就會很多汁、不會柴,大家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