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粽子,總要說起屈原。屈原是湖北秭歸人,在湖南汨羅因愛國投江自殺。百姓因愛惜屈原,不忍他肉身被江中魚蝦所食,用竹筒竹葉苞蒿食物投入江中,久而久之形成風俗,竹筒飯也變成了粽子。這個傳統從戰國流傳至今,在中國廣大地區廣為流傳,甚至輻射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各國。在我國漢朝粽子是「蘆葉裹米」,到了西晉,則是「菰葉裹黏米,雜以慄。」到明朝時,粽子裡使用糯米已經開始定形了。
粽子的口味和形狀有很大的地域差別。一般來說,北方粽子是甜口兒素餡兒的,南方各地粽子餡兒料的花樣就多了去了,形狀也五花八門琳琅滿目。我老家武漢一般吃清水粽或者甜素餡兒粽。第一次吃到鹹味兒肉粽子是我小時候在長沙街上吃到的,驚豔無比,作為一名素來不愛吃甜食的大肉鳥高興壞了,可惜那時候沒有淘寶,在武漢沒法想吃就吃到。上大學時,廣西同學從家鄉帶來的枕頭粽,個頭比普通粽子大很多,用芭蕉葉包起,形狀猶如枕頭,裡面放的也是肉,同宿舍同學一起搶著吃,好吃得跳腳啊。尤其是裡面的肉,自家做的,放的很足,令人回味無窮。去年在揚州玩,看到當地的阿姨用葦葉包小腳粽,精巧漂亮,真的有如古代女人的三寸金蓮,裡面包的蜜棗餡兒,看著饞死人,不過我始終沒弄明白是怎麼包的。在美國的亞洲超市裡,我也見識過與中國粽子很像又風格迥異的南洋粽子,糯米裡包著綠豆或者香蕉。。。不知道是不是華人帶到南洋的。至於傳說中的墨西哥粽子和希臘粽子,其實根本沒有粽子的含義,只是用玉米皮或者葡萄葉子包裹食物,有粽子形式的影子而已。
每年端午前我都自己包粽子,也總想吃些新花樣的粽子豐富節日的餐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我家人十分喜愛的臺南燒肉粽。著名歌星鄧麗君一首臺語《燒肉粽》的歌曲,將臺南燒肉粽的名氣推廣到全世界。燒肉粽是發源於福建閩南地區獨特的小吃,閩南話「燒」就是「熱」的意思,過去燒肉粽都是小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叫賣,熱騰騰的粽子,更能引起食慾。周杰倫也寫過一首《療傷燒肉粽》的歌曲,接燒肉粽在臺灣民眾心目中溫暖的形象,作為撫慰心靈的美食小靈藥。臺灣地區粽子的種類也特別多,南部燒肉粽猶如百寶箱,粽葉裡包裹的內容和味道比絕大部分粽子都豐富。你只要看一下燒肉粽的用料和做法就知道為啥這粽子好吃到臺灣同胞用兩首歌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了。
認識燒肉粽,從鄧麗君的歌聲開始
我家女兒跟我很像,特別喜歡吃鹹粽子,裡面包的肉是她的最愛。她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曾經有一次給她帶了一個肉粽當午飯。因為她是全校唯一的華人小孩,其他小朋友沒人見過粽子。當她午飯時拿出粽子準備大吃一頓的時候,小朋友卻嘲笑她吃樹葉,嫌棄她粽子黑黑的難看。結果那天溜溜小朋友就不敢吃粽子了,餓著肚子過了一天。我接她放學時她在車上迫不及待三口兩口就吃完了粽子,然後告訴我小朋友笑話她吃粽子的事情,並且哭著說以後再也不吃粽子了。第二天我跟她的老師反映了這個事情,老師立刻對溜溜說,下次可不可以讓媽媽多帶幾個粽子,讓老師和你一起吃,並且把粽子和粽子的故事介紹給全班其他小朋友,讓大家一起喜歡上粽子。我深深佩服溜溜的老師,把一件讓孩子心裡有陰影的事情變成了一個文化美食交流的機會,並因此給孩子最正面最積極的支持和鼓勵,讓孩子接受自己與眾不同的根文化並為之自豪,也讓孩子學會接受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小小的粽子在孩子的幼兒園裡變成了美食文化使者,給孩子自信,也傳揚中華美食文化呢!
【臺南燒肉粽】
方子來自愛廚
材料:
粽葉20片,繩子10條,糯米3杯,去皮五花肉400g,海米1/4杯,鹹蛋黃10個,慄子10顆,紅蔥酥2大勺,帶皮花生半杯
調味料:黃酒1/2大勺,醬油3大勺,胡椒粉1小勺,五香粉1/2小勺,糖1小勺
做法:
1. 糯米淘乾淨,用清水浸泡3小時。
2.香菇用溫水發開,去蒂切片備用。五花肉去皮切厚片備用。海米用溫水泡發備用,鹹蛋黃對切兩半備用。花生泡1小時後用微波爐煮5分鐘。
3. 五花肉用調味料醃漬1小勺備用。
4. 油鍋4大勺食用油燒熱,放入紅蔥屬和蝦米炒香,再放入五花肉和香菇片翻炒。
5. 加入板慄、花生和瀝乾的糯米一起炒到糯米半透明關火放冷備用。
6.粽葉洗淨,兩兩一組,毛面向裡,剪去葉柄,圈層杯子口,放入米粒和餡兒,每個粽子裡放兩枚半粒鹹蛋黃,加滿米。
7. 壓緊米粒和餡兒,用粽葉覆蓋,整理好折角,用棉線捆緊粽子。
8. 全部包好後,用高壓鍋蒸40分鐘後就好了。
9. 粽子可以蘸甜辣醬,撒點蒜泥,香菜末和花生粉來吃。
吃的時候可以配甜辣醬,蒜蓉等等調料。
【做法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