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長廊彩畫,生動有趣的傳統文化普及課

2020-12-25 漫遊的燕子

長廊是頤和園的著名景點,沿昆明湖北岸而建,它不僅是觀賞湖光山色、歇腳休息的好地方,還以精美豐富的廊畫聞名。以往遊人如織,長廊上人滿為患,想要駐足觀賞廊畫很困難。現在由於疫情影響,遊人少了許多,又是冬天淡季,難得有了細細品味的機會。如果你來頤和園,時間不緊張的話,一定要來仔細看看。

長廊有多長?

長廊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新建造。長廊西起石丈亭,東至邀月門,全長728米,其間有清遙、秋水、寄瀾、留佳四座亭子,象徵四季。

長廊彩畫是什麼時候畫的?

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1959年曾重新繪製了一遍廊畫,部分是臨摹清代著名畫家的作品,也有部分重新創作。現在我們看到的廊畫,是1979年由京津冀各路繪畫高手,在1959年彩繪基礎上再次繪製的,繪畫風格和內容都與清代不同,距今也有40年了。

長廊彩畫都有什麼內容?

長廊彩畫除了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園林古建等素材外,還有300多幅人物故事畫。主要取材於神話故事、歷史典故、民間傳說、小說、戲曲、詩歌等,如《封神演義》《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楊家將》《嶽飛傳》《聊齋志異》等,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故事大全。這些人物畫形象生動,趣味十足,帶著孩子來看看,真有講不完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傳統文化的啟蒙就完成了,比上好多課外補習班效果都好!

人物廊畫猜猜看

廊畫中最吸引人的還是人物故事畫,很多都是連續劇,前後呼應。由於每幅畫沒有任何文字說明,全要憑畫面的人物、服裝、動作、背景去猜,這也成了一種樂趣。每看到一張人物畫,我都要猜猜這是什麼故事?畫的是什麼人?再與同行者討論一下,不知不覺竟看到日落西山。

下面這些廊畫,你看出是什麼故事了嗎?

八大錘大戰陸文龍(這是頤和園廊畫中最精彩也最有名的一幅,位於長廊寄瀾亭中。)

王佐斷臂入敵營

嶽母刺字

武校場嶽飛搶挑小梁王

張飛挑燈夜戰馬超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

三顧茅廬

關雲長刮骨療毒

長坂坡趙雲救主

諸葛亮草船借箭

曹孟德橫戟賦詩

劉玄德江東赴會

呂布轅門射戟

汜水關關羽斬卞喜

三借芭蕉扇之孫悟空大戰牛魔王

三借芭蕉扇之孫悟空大戰鐵扇公主(大多數人第一感覺是三打白骨精,但原著裡說,鐵扇公主「拿兩口青峰寶劍」,與悟空一場廝殺,相持到晚,而白骨精沒有兵器,也不禁打,吃不住孫悟空一棒。)

大鬧天宮悟空踢翻煉丹爐

穆桂英招親活捉楊宗保

白蛇傳之斷橋

包公怒鍘陳世美

漂母分食待韓信

武松打虎之三碗不過崗

玉堂春三堂會審

紅樓夢黛玉焚稿

孔融讓梨

牧童遙指杏花村

牛郎織女鵲橋會

竹林七賢

以上這些故事你都猜對了嗎?還有好多有趣的繪畫和故事,就在頤和園,等著你來發現。

相關焦點

  • 童謠裡的中國傳統文化
    王宜是我國著名的食療營養學專家,家學淵源,她從小接觸《湯頭歌訣》,歌訣中的蔬果瓜木充滿著詩情畫意的內涵,也包含著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她特別希望孩子能從小學習湯頭歌,了解中國中醫藥文化。  多年來,她一直在準備著。
  • 「雲端」暢遊頤和園
    策劃人語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人們一直在探索、在實踐。日前,文化類戶外綜藝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引發關注。該節目以遊戲形式,在明星嘉賓帶領下,將頤和園的風景與歷史生動呈現出來,讓觀眾體驗到古韻之美,拉近了人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倡導了一種文化生活方式,可謂傳承傳統文化的有益探索。
  • 《我在頤和園等你》:「京味國潮」再上新
    近日,文化綜藝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在北京衛視開播,通過「明星+手藝人+帶貨達人」的形式,帶觀眾領略不一樣的頤和園。節目播出後,有不少觀眾評價:「專注於文化傳承的樣子很美」「原來傳統也可以這樣潮」。      「十裡青山行畫裡,雙飛百鳥似江南。」作為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頤和園裡有著數不清的歷史古蹟和風景名勝,堪稱十步一景。
  • 北京衛視《我在頤和園等你》開播
    「頤和園C位」有何特別之處?「世界最長畫廊」藏著哪些文化典故?繡漪橋為何被稱作「仙境門戶」?7月3日(周五)21:01,全新園林文化類戶外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將迎來首播。其中,最高的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高達20米的方形臺基上,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可縱覽園內各處美景,堪稱「頤和園最強C位」;而全長728米的彩畫長廊不僅是
  • 跟著鄭爽一起去看頤和園
    最近一段時間鄭爽參加了許多綜藝節目,其中有一檔跟文化有關的節目叫《我在頤和園等你》一開始是被鄭爽小仙女吸引去的,看了一期就上頭。裡面有超美的風景,頤家人也都非常的和諧,畫風看著很舒服,而且能在歡聲笑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文化。
  • 頤和園推出「吉兔遊園」禮盒 為遊客打造新年好禮
    人民網北京1月1日電 新年伊始,頤和園推出了以「吉兔遊園」為名的新春甜蜜禮盒,將節日文化、傳統文化與品牌文化深度融合,為遊客打造了獨具特色的新年好禮。本次推出的「吉兔遊園」新春甜蜜禮盒分為糖果禮盒與蜂蜜禮盒。其中糖果禮盒為主打產品,主題是快樂與甜蜜。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清代銅胎琺瑯獻壽麻姑像
    ▲長廊彩畫中的麻姑獻壽之一麻姑,又稱壽仙娘娘,漢族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以表達美好祝願,影響極為廣泛。▲長廊彩畫中的麻姑獻壽之二麻姑成仙得道而三見滄海桑田,成為了長壽的象徵,後人多用麻姑之像祝長壽不老。壽文化蘊含著人們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期盼長壽的理想追求,皇家亦是如此。
  • 頤和園App國慶前上線 解說涵蓋園內140個景點
    「語音解說是邀請專業人士進行的配音」,常少輝說,該APP內還能按主題或者時間,為遊客規劃遊覽路線,比如觀看蘇式彩畫的路線,或者是一小時遊的路線都可以進行設計。頤和園也會通過該APP,統計遊客常去景點以及景點密集程度等信息,為遊園高峰期的人流疏導以及頤和園遺產保護等提供資料。
  • 鄭爽、王子異齊聚《我在頤和園等你》,文化體驗綜藝如何迭代?
    節目初心是希望藉由文創將皇家園林頤和園所體現的傳統美學與摩登文化產生碰撞,為觀眾展示新時代下的「頤」式生活主張。作為北京衛視近幾年主推的文化體驗系列綜藝,從故宮、天壇、長城到頤和園,從觀光體驗到消費帶貨,文創類戶外綜藝是如何進行迭代的?借用皇家景點來為文創IP帶貨,這類綜藝的天花板是否已至?
  • 讓觀眾認識一個新的頤和園
    這些以「文創+綜藝」模式打造的文化新綜藝節目,開啟了電視螢屏的「京味國潮」。這些節目,不僅贏得了收視、口碑、流量與商業價值,也為文化新綜藝的發展帶來一種全新的思考。作為頤和園蘇州街特邀總幹事的張國立坦言,錄製節目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他在這個過程中感到特別快樂,希望自己能夠發揮頤和園遊園導讀的功能,成為文化傳承的使者。
  • 《我在頤和園等你》熱播,頤和園會是故宮後的下一個網紅嗎?
    沒有毒舌、沒有開撕,「頤家人」一起探尋頤和園的歷史與文化。節目開播後,網友們的評論也是基本上一致的好評,紛紛感嘆頤和園好美,超想去打卡。,就是長廊彩繪。從西堤穿過走到長廊,已然有些疲憊,坐在長廊下小憩,看著昆明湖發發呆,或者看長廊彩繪壁畫暢想一下,悠然快意。頤和園長廊在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間,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後,於1888年又重新建造。
  • 田和新增一處網紅打卡地,這個築夢文化長廊定會讓你驚豔
    走進四樓的築夢文化長廊,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一件件生動的石雕、木雕,韻味十足的魯繡、絲綿畫,造型各異又栩栩如生的膠東麵塑、糖人糖畫,手藝絕佳的漢服、扎染,做工精美的手工軟陶、團扇……數十種手工藝術品一一映入眼帘,步入這裡,仿佛走入一個歷史長廊
  • 教你看懂古建彩畫,快來get皇家同款!
    二、和璽彩畫和璽彩繪是彩繪等級中的最高級,用於宮殿、壇廟等大建築物的主殿。梁枋上的各個部位是用特別的線條分開,主要線條全部瀝粉貼金,金線一側襯白粉和加暈。用青、綠、紅三種底色襯託金色,看起來非常華貴。蘇式彩繪畫面內容豐富,自然山水、花鳥魚蟲、各式人物一應俱全,由建築的主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喜好而定,這種精妙的建築設計包含著美學、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等種種文化內涵。蘇式彩繪除了有生動活潑的圖案外,「包袱」內還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頤和園中的長廊,應是蘇式彩繪的樣板畫廊。
  • 傳統文化與娛樂強勢聯動 《我在頤和園等你》掀文化綜藝熱潮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文化的傳承淵遠流長,在這五千年間古人們也留下了不少人文景觀和歷史景觀,而位列中國四大名園的「頤和園」就是其中廣為人知的景觀之一。
  • 打造京味國潮文化IP!《我在頤和園等你》成文化類節目創作新方向
    導讀:文化節目升級換代過程中淘汰了不少「跟風者」,但《我在頤和園等你》卻繼續加碼傳統文化的述說,並在不斷創新的表達中成為新的標杆。文 | 黎河德和園東西兩側那一間連著一間的看戲廊,本來是王公貴族用來觀戲的場所,三位幹事分別站在相連的亭子傳遞「經典動作」。
  • 《了不起的長城》後,又一文化綜藝火了?張國立鄭爽共創夏日驚喜
    近年來,隨著《國家寶藏》的熱播,文化類節目又重新回到觀眾的視野中,而像《了不起的長城》這樣在固定的國內著名景點中,以明星為主角開展多種活動的綜藝逐漸興起,以頤和園為主要場地的全新園林文化類戶外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一經上線也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 頤和園開放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 展示中國農桑文化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魏夢佳)正值頤和園建園270周年,頤和園耕織圖景觀歷史文化展經過近一年的升級改造後於1日重新向遊客開放。展覽通過大量的展品、歷史照片、歷史繪畫和珍貴檔案,講述了頤和園耕織圖景區的歷史變遷,生動展現中國以耕、織為代表的農桑文化。
  • 第65期:「匠人精神,銅版彩畫」——江蘇省鎮江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探索·發現》之「匠人·匠心」是以宣傳風土人情、挖掘民間文化、展示鄉土文化為特色的文化類電視欄目。而康順偉老師是鎮江市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版彩畫代表性傳承人,同時也是這項技藝的專利持有者。銅版彩畫被國家專利局批准為實用新型專利,是一種有技術、有工藝、有所創新的藝術品。曾被市政府作為饋贈國外友人的禮品,被外國人士收藏,被授予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市高級中學:文化藝術長廊扮靚校園
    校園文化對廣大中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日前,青銅峽市高級中學在校園內精心打造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文化藝術長廊,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潤物無聲中讓學生放鬆心情,陶治情操,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 《我在頤和園等你》品味傳統文化 度過清涼"頤"夏
    該節目更是以周五檔收視前三的佳績,繼續蟬聯全國文化類綜藝榜首。該節目由多益網絡社交網遊《神武4》贊助播出,在本期節目中張國立、王鶴棣、李治廷、白百何四位幹事將在白無憂的陪伴下一同探尋頤和園中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