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很多人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怎樣泡茶更好喝呢?尤其是對於很多想泡茶的年輕人來說,掌握方法才是王道。
對於茶本身來說,往往會根據製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微發酵)、黃茶(輕發酵)、青茶(烏龍茶、半發酵)、黑茶(後發酵)、紅茶(全發酵)。
它們的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茶湯也由綠向黃綠、黃、青褐、紅褐色漸變。因而根據茶葉的品種不同,衝泡時方法也略有不同。
綠茶:不能破壞它的鮮
綠茶,重在保持鮮美的口感和鮮嫩的顏色,而這兩者,最怕的就是高溫。維生素C和多酚類等物質被破壞,鮮爽感下降,色澤也會變暗。
用80℃~85℃水衝泡,讓其自然舒展,內含物質緩慢釋放,而不是用開水猛烈衝擊,破壞它的鮮美。一般現泡現飲,否則悶久了會發黃,影響茶湯顏色。
衝泡綠茶最好用玻璃杯,可以觀其形態。衝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也會發黃。
黃茶:同樣不能破壞它的鮮
黃茶是一種具有很高品茶價值的茶種,具有細嫩,新鮮,勻齊,純淨等特點。
由於黃茶的採摘較嫩,水溫太高會把茶燙熟,所以會和綠茶的泡茶工藝相同,一般建議水溫75—80℃。投茶量也要注意,建議茶水比例1:50,也可根據個人口感進行適度調整。
黃茶可選用奶白瓷、黃釉瓷器和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瓷壺、杯具、蓋碗、蓋杯等,這能夠使茶的顏色被襯託得更豔麗。
紅茶:小心悶出酸澀味
紅茶不宜悶泡,注水後儘快出湯,會獲得一杯清甜爽口的紅茶。同時,置茶量可以少一些,讓茶葉有充分的透氣空間,而不至於悶壞。
出湯要滴乾淨,不要留有水與茶葉接觸過久,出完湯把蓋子打開散熱。
紅茶是全發酵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衝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衝泡3~4次,紅碎茶則可衝泡1~2次。
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鬱。不過建議蓋口要大一點,這樣散熱透氣更好。
黑茶:醒茶醒得好成功一半
黑茶在後發酵和儲存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倉儲、陳舊的氣味。當然如果是發黴變質的茶就另當別論,肯定不能喝了。
黑茶要提前醒茶,可以散發一些異雜氣味,提升香氣。
黑茶作為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普洱茶就是很好的代表。
但是基本上衝泡前,要先把第一泡倒掉,之後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
烏龍茶:講究功夫茶泡法
烏龍茶重在品其高香和悠長的韻味,功夫茶泡法正是為烏龍茶而生的。功夫泡法沒有絕對的定義,基本要求是要用小茶壺或小蓋碗搭配薄胎小杯。
烏龍茶的主要產區是:福建、廣東、臺灣,而這幾個地方盛行的功夫茶泡法就是烏龍茶最優的泡法。
烏龍茶作為半發酵茶,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它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它可衝泡多次,品質好的可衝泡7~8次,每次衝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白茶:注意區分老嫩
白茶的原料等級一般按照採摘的嫩度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由於白茶較細嫩,葉子較薄,所以衝泡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為宜。
衝泡白茶一般選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蓋碗,通過玻璃杯可以盡情地欣賞白茶在水中的千姿百態。
六大茶類的特性不同,因此衝泡方法的側重點也不同。哪怕都是隸屬白茶,不同的品類都會有差異。
因茶制宜,就是最好的方法。多看多嘗試,你也可以成為茶中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