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白進階之道 秘密都在這些泡茶的小技巧裡

2020-12-27 都市觀茶局

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是很多人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怎樣泡茶更好喝呢?尤其是對於很多想泡茶的年輕人來說,掌握方法才是王道。

對於茶本身來說,往往會根據製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發酵)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六大類:綠茶(不發酵)、白茶(輕微發酵)、黃茶(輕發酵)、青茶(烏龍茶、半發酵)、黑茶(後發酵)、紅茶(全發酵)。

它們的外觀由綠向黃綠、黃、青褐、黑色漸變,茶湯也由綠向黃綠、黃、青褐、紅褐色漸變。因而根據茶葉的品種不同,衝泡時方法也略有不同。

綠茶:不能破壞它的鮮

綠茶,重在保持鮮美的口感和鮮嫩的顏色,而這兩者,最怕的就是高溫。維生素C和多酚類等物質被破壞,鮮爽感下降,色澤也會變暗。

用80℃~85℃水衝泡,讓其自然舒展,內含物質緩慢釋放,而不是用開水猛烈衝擊,破壞它的鮮美。一般現泡現飲,否則悶久了會發黃,影響茶湯顏色。

衝泡綠茶最好用玻璃杯,可以觀其形態。衝泡時先用1/4水把茶葉潤一潤,過20秒或半分鐘再衝水飲用,泡綠茶一般不蓋蓋子,否則茶湯也會發黃。

黃茶:同樣不能破壞它的鮮

黃茶是一種具有很高品茶價值的茶種,具有細嫩,新鮮,勻齊,純淨等特點。

由於黃茶的採摘較嫩,水溫太高會把茶燙熟,所以會和綠茶的泡茶工藝相同,一般建議水溫75—80℃。投茶量也要注意,建議茶水比例1:50,也可根據個人口感進行適度調整。

黃茶可選用奶白瓷、黃釉瓷器和以黃、橙為主色的五彩瓷壺、杯具、蓋碗、蓋杯等,這能夠使茶的顏色被襯託得更豔麗。

紅茶:小心悶出酸澀味

紅茶不宜悶泡,注水後儘快出湯,會獲得一杯清甜爽口的紅茶。同時,置茶量可以少一些,讓茶葉有充分的透氣空間,而不至於悶壞。

出湯要滴乾淨,不要留有水與茶葉接觸過久,出完湯把蓋子打開散熱。

紅茶是全發酵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衝泡時間以3~5分鐘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衝泡3~4次,紅碎茶則可衝泡1~2次。

泡紅茶要蓋上蓋子,這樣茶香會更濃鬱。不過建議蓋口要大一點,這樣散熱透氣更好。

黑茶:醒茶醒得好成功一半

黑茶在後發酵和儲存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倉儲、陳舊的氣味。當然如果是發黴變質的茶就另當別論,肯定不能喝了。

黑茶要提前醒茶,可以散發一些異雜氣味,提升香氣。

黑茶作為後發酵茶,在儲存中仍然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進行自然的陳化,在一定時間內,還有越陳越香的特點。普洱茶就是很好的代表。

但是基本上衝泡前,要先把第一泡倒掉,之後再倒入開水,蓋上杯蓋。這樣不僅濾去了茶葉的雜質,而且使泡出的茶湯更香醇。

烏龍茶:講究功夫茶泡法

烏龍茶重在品其高香和悠長的韻味,功夫茶泡法正是為烏龍茶而生的。功夫泡法沒有絕對的定義,基本要求是要用小茶壺或小蓋碗搭配薄胎小杯。

烏龍茶的主要產區是:福建、廣東、臺灣,而這幾個地方盛行的功夫茶泡法就是烏龍茶最優的泡法。

烏龍茶作為半發酵茶,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它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它可衝泡多次,品質好的可衝泡7~8次,每次衝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鐘為宜。

白茶:注意區分老嫩

白茶的原料等級一般按照採摘的嫩度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質特點,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由於白茶較細嫩,葉子較薄,所以衝泡時水溫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為宜。

衝泡白茶一般選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蓋碗,通過玻璃杯可以盡情地欣賞白茶在水中的千姿百態。

六大茶類的特性不同,因此衝泡方法的側重點也不同。哪怕都是隸屬白茶,不同的品類都會有差異。

因茶制宜,就是最好的方法。多看多嘗試,你也可以成為茶中高手!

相關焦點

  • 泡茶技巧——什麼是定點注水
    這一期跟大家分享泡茶的技巧----「定點注水法。」定點注水」指的是水流貼著蓋碗內壁的一個點注水。一是注水的方向不發生改變,二是水流不直接澆在茶麵上。定點注水泡茶的優點是茶湯更清澈,滋味更甘醇。哪些茶都適宜用「定點注水」的衝泡方法呢?01緊壓茶適宜用定點注水衝泡。
  • 煮茶和泡茶,哪個難度係數高?
    煮茶之風興起於唐代,是飲茶文化中的一筆重彩。長久以來,泡茶和煮茶的利弊,一直是人們競相談論的話題。其實無論泡茶還是煮茶,只要掌握了科學正確的方法,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能起到有利的作用,就已經達到了我們喝茶的目的。
  • 煮茶與泡茶的區別是什麼?什麼茶煮比泡更好?
    小約的父母,近幾年來更喜歡上了煮茶。在他們的眼中,煮茶才是對茶最好的方式,也是最適合他們退休後的生活。上次清明節回家時,發現父親不知從哪裡淘到一個木炭爐,甚是精緻。問了便說,跟母親兩個人自退休後無所事事,所以我們兩人經常在家裡「鬥茶」,有時候鄉裡鄰居也來,甚是熱鬧。
  • 通用泡茶技巧有哪些?掌握這幾個方法,基本可以衝泡大部分茶!
    作為一名喜愛喝茶的愛茶人士,對於茶葉的衝泡相信已經熟能生巧了,我們只要喝茶,那麼就一定要衝泡,而往往想要喝到一種好茶,那麼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泡茶的技巧,泡茶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種茶藝文化,當然我們平常泡茶很少了解到泡茶的一些細節的工作,但慢慢的隨著我們喝茶越來越多,我們就會慢慢了解到一些泡茶的常識,而就是因為這些泡茶的常識,讓我們衝泡出來的茶更加的好喝
  • 功夫熊貓竟深藏著一個理財小白進階的秘密!
    理財小白都想要財務自由,但要想做到財務自由就得先找到路徑,賺得第一桶金。阿寶不被麵館的安逸生活磨滅鬥志,努力進入玉龍宮,就是爭取財務自由最開始的一步。從結果來看,極為平庸的阿寶都能成為蓋世英雄,一個英雄夢的力量是強大的。
  • 紅茶的泡法及技巧,你也是泡茶高手了
    置茶:用茶匙從容器中取出適量的茶葉倒入茶杯中,一般在三到五克左右的投茶量,如果用的是小袋裝的就直接將一小袋茶包放入杯中。  洗茶:往茶杯中衝入開水,兩三秒後,倒去第一泡的茶水,目的是去除茶葉中的雜質。  衝泡:將茶質去除後這時就可以進行茶的衝泡了,往杯中倒入開水。倒入開水進行衝泡一般水溫控制在90攝氏度以上為宜,衝泡時間看茶葉大小衝二到五分鐘左右。
  • 泡茶喝茶的小細節,待客的時候,一定要避免這些低級錯誤
    丨本文由小青話茶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青話茶丨作者:小青1、泡茶之時,要注意什麼呢?很多人可能以為泡茶很簡單,很隨意,先放茶葉再放水就好了。所以待客之時泡茶,一定要注意一些看似不是大事的小細節。那麼有哪些細節呢?2、女性泡茶之時,如果是長發,最好把頭髮挽起來,要是頭髮不小心掉到茶杯中就不好了。
  • 高深的智慧,都在一盞茶裡
    人茶相伴,若茶能言,飲者自慚。若你懂茶,則相顧兩歡。喝茶,是人的一刻,茶的一生。古人常說,最高深的智慧,都在一盞茶裡。茶裡的智慧,別人怎麼看?
  • 泡茶泡久了反而有害!煮茶和泡茶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可以煮茶,卻不能長時間衝泡茶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弄清楚煮茶和長時間泡茶的區別。為什麼不能長時間衝泡茶,最根本的問題就在於這個「長時間」上,所有的茶葉都有其衝泡的次數,少的三四泡,多的七八泡,在泡夠這些次數後,茶葉中所蘊含的芳香物質也好、營養成分也罷,已經在衝泡的過程中基本萃取完畢,再泡下去,不僅聞著不香喝著寡淡,更重要的是,茶葉中所蘊含的那些短時間難以析出的有害物質,在長時間的衝泡下,也會慢慢被衝泡出來,喝下去反而會有害健康。
  • 保溫杯泡茶會中毒?90%的茶友都交了智商稅!|吾雨茶課堂
    現在很多人都有喝茶的習慣,但是迫於閒暇時間有限,無法用蓋碗泡一道一道品鑑茶湯,進而選擇用保溫杯來泡茶喝。  然而民間有一種說法是:「保溫杯泡茶會中毒,甚至致癌」!  保溫杯真的不能泡茶喝嗎?
  • 科普|茶之器:泡茶器具的前世今生
    品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茶美,環境美,水美,當然缺不了器具之美。茶器之美,能夠讓人品茶得到格外美的享受。器物,又是隨著歲月沉澱愈加光彩奪目。歲月會給美麗的物體增添魅力。拿起一個物體,你會感受到它難以形容的平靜魅力。
  • 第一泡茶,究竟要不要倒掉?
    很多茶愛好者剛開始喝茶時,都學會一個動作,不管是什麼茶,衝茶的頭一道茶,「譁」,毫不猶豫的倒掉,這就像平時買西瓜,上手拍拍聽聽聲音,看起來既專業還懂行。那麼第一泡茶——頭茶是不是都要倒掉呢?關於這一點眾說紛紜,請看下文分解:
  • 綠茶怕燙,紅茶怕悶,烏龍茶適合功夫茶,這些泡茶方法你聽過嗎?
    泡茶喝,是一種享受。但泡好一杯茶,有很多不同的講究。有關不同茶葉之間的衝泡技巧,茶圈裡說法不一。其中究竟哪些說法是真,哪些說法是假。今天就不妨來做一做判斷題,分清真與假。在《隨園食單》寫到:「丙午秋(1786年),餘遊武夷,僧道爭以獻茶。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體貼之……」這裡,體現的正是功夫茶的基本要素。小壺(包括蓋碗),小杯,逐次衝泡出湯,慢慢品嘗。
  • 淨水泡茶一體機,喝工夫茶不一定要會功夫
    這個飲水機是去年入手使用頻率最高的小電器,不得不說有了它喝水泡茶太方便了,要推薦一下!喝工夫茶的標準的茶藝,有後火,蝦須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高衝,低斟,蓋沫,淋頂十法。聽過沒?據說潮州工夫茶包括備器、生火、溫壺、納茶、點茶、請茶、聞香等21道程序。好吧,我承認這些是我百度來的,喝工夫茶還真要有功夫。
  • 鮮泡好茶,鳴盞泡茶保溫杯為你實現
    喝茶除了要準備茶葉,泡茶工具也非常重要。上班族喜歡簡潔便攜的泡茶工具,佔用空間小,便攜的鳴盞泡茶保溫杯就進入了人們的工作生活中,成為新的泡茶神器。首先,它相對於市面上多數保溫杯不同的是,擁有多種泡茶方式,適合不同種類茶葉,其中:茶倉衝泡:旋扭衝泡,冷卻直飲(適合傳統茶葉紅茶、綠茶)茶倉燜泡:回流內膽,用內膽喝茶(適合花茶、白茶、枸杞等)內膽燜泡:充分出味,冷卻直飲(適合耐泡型養生茶:如紅棗桂圓、黃芪等)多種泡茶方式,滿足職場精英的不同泡茶需求。
  • 鳴盞泡茶保溫杯,一旋一倒喝鮮茶
    鳴盞泡茶保溫杯,一旋一倒喝鮮茶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養生的重要性,追求健康高品質的輕生活,「保溫杯裡泡枸杞」成為很多年輕職場人的標配,早已不是什麼中年大叔的專利了,奮力養生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現狀,90後、00後分享各種養生秘籍
  • 深夜食堂第二彈,夏夜裡的美味,茶香濃鬱的茶泡飯
    最近因為時間比較空閒,小編終於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時間。通常有這樣的時間,我就喜歡想一些關於自己的一片和未來。畢竟人要定期的去反省自己也要為自己的未來做一些打算。而最近的自己,似乎真的是有些上了年紀。對於那些熱鬧的酒局和刺激心臟的迪吧已經沒有了太大的興趣,反而想在深夜尋找屬於自己的時間,在這燈紅酒綠中的世界裡能夠開闢自己的一片天地,尋找那一片寧靜。
  • 陳玉光教授哲理美文:《茶事道》成就美麗人生,須悟萬物之道
    《茶事道》能否泡出一杯好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茶要好。茶樹的品種,茶樹生長的土壤、氣候、水質環境,茶葉生長的部位,採茶的時機,加工和儲藏技術等等,都影響到茶的品質。僅僅有了好茶還不夠,泡茶的器具、水質、水溫、衝泡時間的長短,飲茶的環境、氛圍,等等,都會影響到你最後能否真正泡出一杯好茶,獲得獨特的品茶體驗。懂得了這一些,大致就可以說你基本領悟了飲茶之「道」。由茶說開去,大到國際關係、國家內部各種事務的處理,小到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事情和問題,世間萬物莫不有「道」。
  • 泡茶到底泡幾次後倒掉才是最好的?
    茶起源於中國,並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影響古今中外的中華茶文化。茶葉也是常見的一種保健飲品,很多人都會經常喝茶葉。很多朋友茶葉、茶杯不離手,每天得喝茶才能度過一個美好的一天。市面上茶葉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功效與作用。那麼茶葉泡幾次好呢?一般情況下,泡茶是很有技巧的,尤其是泡茶的次數。
  • 泡茶細節很講究,大師這幾招一定要認真學
    只要家裡來了客人,他都會從自己的「小茶庫」中拿出好茶來招待客人。一杯安溪鐵觀音下肚,這話才能聊得起來。那要如何衝泡出一杯好茶,安溪民間茶藝又有什麼講究呢?讓我們一起跟隨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陳藝峰講解的腳步,一起走近安溪鐵觀音,領略衝泡的藝術和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