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將粟裕:戎馬一生,3塊彈片殘留在他的頭部54年

2021-02-23 解放軍報

那是一個沉痛的日子。

35年前的今天——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將走完了戎馬倥傯的一生。

10天後,粟裕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在篩選骨灰中,工作人員和粟裕大將的長子粟戎生在頭顱骨灰中發現一塊直徑約有黃豆大小和兩塊綠豆粒大小烏黑色薄片小東西——竟是三塊殘碎的彈片。

當時,粟戎生特別吃驚,難道父親生前的頭痛病,就是這三塊彈片引起的?他立刻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悲痛之中的母親楚青。楚青手捧著三塊彈片,似乎找到了丈夫多年頭痛的真正原因……

根據彈片分析,彈片應該是贛南戰鬥中遭受炮擊時留下的。如果推算正確,這些彈片在粟裕將軍的顱骨裡已整整54年。

1930年2月下旬,作為支隊政委的粟裕與支隊長肖勁光率部隨紅四軍進軍贛南地區,在吉水、吉安的南部水南,參加了消滅進犯贛南蘇區的國民黨軍唐雲山獨立十五旅的戰鬥。

在激烈的戰鬥中,突然敵人一發迫擊炮彈打過來,在粟裕身旁爆炸。粟裕只覺得頭部被猛地一擊,就倒在地上,昏了過去。戰士們看到支隊政委頭部負傷,滿臉是血,急忙跑過去幫他包紮傷口,並要抬下戰場。粟裕甦醒後堅決不肯,剛說完「別管我,快去追擊敵人」,又昏了過去。

當時,粟裕年僅23歲。

送到後方醫院後,醫生給他清洗了傷口,治療三個多月後才傷愈歸隊。水南戰役,紅四軍消滅敵一個旅的兵力,繳獲了大批槍炮。

在以後的革命歲月中,戰事一緊張,或者工作一勞累,粟裕就常犯頭痛頭暈病。

「頭部彈片所導致的頭痛頭暈,幾十年來一直折磨著粟裕,給他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平常疼得受不了,他就用涼水衝頭,或者在頭上戴健腦器,緩解疼痛。我們看著他那痛苦的樣子,既著急,又沒辦法。」粟裕將軍的夫人楚青曾回憶說,「頭疼得受不了,就讓警衛員反覆摁頭,或用涼水衝頭,或者用看地圖來分散疼痛,帶病指揮作戰。」

△1947年,粟裕(左二)在指揮孟良崮戰役。

1950年,韓戰爆發後,毛主席曾點將,要粟裕擔負抗美援朝戰爭的指揮重任。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周恩來總理先後兩次召開國防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我國國防問題,決定抽調戰略預備隊4個軍以及配屬的炮兵、空軍等部隊25萬多人,組成東北邊防軍,由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後來,毛主席又派陳毅再次向粟裕傳達,明確要求粟裕擔負抗美援朝作戰指揮任務。

可這時,粟裕身體狀況很不好,每天頭痛頭暈難忍,但仍在堅持工作。當得知毛主席親自點將,他深感這是黨中央、毛主席對自己的信任,義不容辭。立即著手進行擔負新任務的準備,要華東軍區司令部選配指揮部的參謀、通信班子,要華東空軍調查研究侵朝美軍空軍的飛機數量和作戰能力,並向中央軍委建議增調三野九兵團參戰。

但不料粟裕的病情日益加重,頭疼眼暈得非常厲害,不僅難以堅持工作,甚至不能左右環視,吃飯時只能把飯菜擺在正面一條線上。他不得不向毛主席報告病情。後經中央軍委批准,他專門到青島療養。

半個月後,病情仍不見好轉,他心急如焚,特地託到青島的羅瑞卿帶信給毛主席,再次報告自己的病情和心情。毛主席看到粟裕的信,立即覆信,「粟裕同志:羅瑞卿同志帶來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為繫念。目前新任務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修養,直至病癒。修養地點,如青島合適則在青島,如青島不甚合適,可來北京,望酌定之。問好!」

後來,黨中央、毛主席決定由彭德懷擔任司令員兼政委。中央經與蘇聯協商,安排粟裕到莫斯科繼續治療。可是,他在那裡治療數月後,仍沒有完全解除頭疼的痛苦。

粟裕的原秘書鞠開回憶說,「將軍頭痛之時,頭髮都不能碰,也不能去摸。一摸,就像針扎般。他的臉老是通紅通紅的,經常說腦袋發脹。誰也想不到,原來他腦子裡會有炮彈片,我們都以為是戰爭高度緊張,他患上了高血壓、心臟病而引發的。」

2003年3月,楚青老人得知軍事科學院籌建院史館,親自把其中一枚贈送軍科院史館陳列,把另兩枚交給大兒子粟戎生保管。她說:「把彈片交給軍科,是我們家人的想法,也是它最好的歸宿。」

△現存於軍事科學院院史館內的彈片。(軍事科學院提供,邵龍飛攝)

一片丹心昭日月,一腔熱血獻祖國。粟裕將軍的一生,正如他自己在《七律·抒懷》中寫的:

半世生涯戎馬間,一生系得幾危安。

沙場百戰談笑過,際遇數番歷辛艱。

松蒼敢向雲爭立,草勁何懼疾風寒。

生死沉浮尋常事,樂將宏願付青山。

相關焦點

  • 大將粟裕,建國後官職為何越來越小,陳賡說了實話
    粟裕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回顧粟裕一生在戰鬥指揮中的經歷,有幾點值得提出,在孟良崮戰役時面對整編74師,連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沒有想到能夠攻打下來,但粟裕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蹟,可以說他的軍事戰略天分是一般常人所不能比擬的。 在華野及後來的三野多次戰鬥中,大部分都是由粟裕指揮進行的,三野的發展規模僅僅次於四野部隊。
  • 主席拍著桌子說:我提議粟裕算一個,總理聽了搖搖頭!
    主席聽完總理匯報,拍著桌子說到:「難得粟裕如此豁達,一生三辭帥位,1945年,粟裕就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又再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現在又讓元帥軍銜,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麼!」總理也是連連點頭,說到:「粟裕心胸豁達,二讓司令一讓元帥,這是真正的革命家,粟裕大將還是必須要當的。」
  • 粟裕:十大將之首 戰爭年代屢立奇功
    編者按:今年8月10日是粟裕同志誕辰113周年紀念日。粟裕,我黨我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粟裕同志戎馬一生,身經百戰,以精湛的軍事指揮藝術,保持了常勝不敗的紀錄,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譬如,蘇中戰役以3萬多人殲敵5.3萬餘人;萊蕪戰役以19萬兵力對陣24萬敵軍時,在63個小時裡就斃俘10萬敵軍;豫東戰役一舉殲敵9萬餘人;淮海戰役更是創造了殲敵44.3萬餘人的驚人紀錄,以至於整個淮海戰役粟裕集團殲敵總人數佔據了整場戰爭殲敵總人數的80%。從他的赫赫戰功來看,說粟裕不愧是一代戰神絲毫不為過。
  • 中國十大將軍之首粟裕:他的坎坷愛情經歷,令我等後輩感慨萬千
    但粟裕還是決定堅持,於是他鼓起勇氣找到楚青,解釋自己並非用官位來「壓」他,並且說道:「你慎重考慮吧,我耐心等待你,1年﹐兩年,3年都行!」楚青這才發現自己誤會了粟裕,但充其量也僅是如此,粟裕並沒有走進楚青的心中。
  • 在粟裕身邊的日子:他身穿海藍色軍禮服,肩戴大將肩章,真是帥極了
    今天是粟裕誕辰110周年。粟裕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1907年8月10日生於湖南會同。他在新中國被授予大將軍銜,並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1948年起,鞠開在粟裕身邊工作了14年。今年90歲的鞠開,從1948年4月13日起開始記日記,一直堅持到今天。
  • 1958年粟裕雖受批,但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
    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批判教條主義時,總參謀長粟裕也是受批對象之一。對此,粟裕一邊檢討,一邊儘可能地做了實事求是的說明。但他八次違心作檢討,還是過不了關。粟裕被錯誤批判一年之後,1959年廬山會議時,有人找到粟裕,關切地說:「1958年的事你也可以說說嘛。」目的是要粟裕提出申訴,恢復被潑了髒水的個人名譽。不過,粟裕只表示了由衷的感謝,卻沒有接受這個建議,他明確表示:「我絕不利用黨內政治風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
  • 這塊負傷彈片背後的故事讓所有海安人聽了默默點讚!
    1946年8月3日的華中《新華日報》副刊上刊登了孫海雲撰寫的「我感到了邊區人民的熱愛——一個傷員的自述」一文,生動記錄了在他負傷期間,沿途群眾對他的悉心照料。「在每個轉運站,只要傷員一到,就有飯吃,還不斷有老百姓前來慰勞,將自己捨不得吃的西瓜、蛋糕都給傷員。」孫老談起蘇中老區的人民滿是感激。
  • 戎馬一生,芳華依舊!
    10月13日上午,廣州市婦聯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行「不負芳華——1952廣州巾幗風雲錄」專題展覽開幕儀式。這場特別的展覽首次展出300多幅珍藏老照片和若干歷史實物,講述了這群來自廣州的新中國第一代航測女兵的人生故事。
  • 孟良崮戰後:張靈甫戰死後,為何粟裕給他換上了解放軍軍裝?
    歷時14年之久的抗戰終於結束,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國民黨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發動戰亂,想要一統中國,但是解放軍憑藉著深得民心的優勢,終於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趕出了大陸,至此除了西藏、臺灣以及東南沿海部分島嶼沒有解放之外,其餘的區域全部解放,之後發生的事情大家很熟悉了,直到現代,中華民族已經實現了偉大的復興,中華兒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會同縣粟裕希望小學舉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紅色文化進校園...
    紅網時刻懷化6月15日訊(通訊員 唐菁 張宇曉 龍桂林 龍俊傑) 6月12日上午,會同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紅色文化進校園」宣傳活動在粟裕紀念館舉行,粟裕希望小學40餘名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 胡璉身上取出32塊彈片,從不提雙堆集,臨終遺言:土木不及一粟
    胡璉戎馬一生,參加過北伐,也參加過軍閥混戰,曾經在石牌要塞上與日寇浴血奮戰,也曾經在淮海戰場上與粟裕「鬥法」;孤懸臺灣島外的金門曾經是他「建功立業」的福地,也成了他不堪回首的傷心處。胡璉一生追隨蔣介石赴湯蹈火,徵戰無數,死裡逃生,血滿弓刀,人生跌宕,實在是很有看點。
  • 粟裕一仗打得敵人眼冒金星,國軍:聽到野戰軍的衝鋒號就渾身顫抖
    1946年,蘇中戰役打響,粟裕創造了在內線作戰七戰七捷的軍事奇蹟。關於前六次的蘇中戰役情況,可詳見於文章《1946年,粟裕打了「大敗仗」,林帥卻驚呼:粟裕真乃一代「戰神」》、《而從當時的形勢來判斷,李默庵斷定粟裕絕不可能從兵力集中的正面核心區西進,只能從北面繞路前往邵伯,而這就導致行軍路線變長,將會耗費大量時間,即便繞路趕到了邵伯,以黃百韜的優勢兵力屆時早已拿下了邵伯地區。這是李默庵的如意算盤。可粟裕不是李默庵,他斷然不會被敵人牽著鼻子走,更不會被李默庵的思維軌跡所左右。
  • 「常勝將軍」粟裕:三次婉拒元帥頭銜,一生最大遺憾沒能解放臺灣
    1950年,中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解放。最高層指示粟裕將軍負責對寶島的解放。為此,對岸老蔣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因為在解放戰爭期間,粟裕的厲害他就領教過。如果此番粟裕做好渡海工作,準備解放寶島,老蔣或許真的該考慮流亡菲律賓了。不料,隨後爆發的抗美援朝運動,耽誤了寶島的解放工作。
  • 他是真實版「李雲龍」,死後發現其身上有13塊彈片,場面令人動容
    根據陳賡老將軍之子陳知建所說,李雲龍的原型大致有3個人,第一個是王近山;第二個是陳康;第三個是查玉升。因為他非常好戰,連睡覺都要將槍放在手中。他是劉伯承將軍的得力幫手,不但能打仗,他還能指揮作戰。而且,他的許多「怪招」都能使敵人心驚肉跳,這一點還是與李雲龍十分相似的。
  • 好家風 | 七枚彈片的故事
    打眼一看這張圖,似乎就是平平無奇的七顆「小石子」,但於我而言,它卻是家風、是信仰、是力量,因為這七顆 「小石子」 ,是一位共產黨老軍人火化後骨灰中取出的彈片!這位老軍人就是我的外公。這七枚彈片,只是在不同戰鬥中刺入外公體內百餘塊彈片中的一部分,它們折磨了老人數十年。作為宣教政研處2019年剛剛到廳裡的一名軍隊轉業幹部,我想給大家講講這七枚彈片的故事,也是我的家風故事。
  • 日寇斬首新四軍總部,陳毅命懸一線,粟裕「轉蘑菇大法」玩哭敵寇
    從1938年南部襄吉歸還陳中柱將軍頭顱一事,可見其人不凡。1938年,陳中柱將軍任第四縱隊少將司令。這位陳中柱將軍是國軍中的一名悍將,他打過徐州會戰,一度血戰臺兒莊。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九死一生為國為民誓死與日寇浴血奮戰。
  • 此將軍是李雲龍原型,火葬後骨灰中的13塊彈片,讓在場人泣不成聲
    此將軍是李雲龍原型,火葬後骨灰中的13塊彈片,讓在場人泣不成聲沒想到他竟然是李雲龍的原型,死了以後火化骨灰中出現14塊彈片。看完了讓人由衷的敬佩啊!跟著小編往下看吧!想必大家很久以前都看過《亮劍》這部電視劇吧!有些人現在都可能會重溫吧!小時候總是想看動畫片,老頭子在旁邊看亮劍。
  • 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不僅是響噹噹的威名,他的戰爭指揮藝術也非常了得,他統率的整編第11師是國民黨軍中的「五大王牌」主力之一。整編第11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軍第18軍,18軍下轄第十一師、第十八師、第一一八師,1946年,第18軍改編成整編第11師。這支部隊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大、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
  •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關於陳粟,爭論很多。客觀講,陳統兵幾十年,雄居一方,確實是軍事行家裡手,後來評帥應是名至實歸。陳的亮點是:當他發現粟更優秀時毅然放權讓粟施展,當有分歧時沒有以權相壓而是報軍委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