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就在公眾號主頁「置頂」我們吧!
35年前,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遭遇票房慘敗
卻在本世紀成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35年後,續集《銀翼殺手2049》再次票房失利
那麼,它會和前作一樣成為經典嗎?
對於《銀翼殺手2049》的上映,我可以說是期待已久。
無論是作為一名(不合格的)科幻粉絲,還是因為國外媒體的好口碑,甚至單純因為掛著《銀翼殺手》續集的名字,它都註定會是一部非常有討論價值的電影。
只是讓我有點沒想到的是,這兩天關於《銀翼殺手2049》最多的聲音,居然是它的評分「比《純潔心靈》還低」。(對於《純潔心靈》事件不太了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微博搜索,簡單來說就是一部豆瓣評分2.1的電影)
因為在購票網站貓眼的評分上,《銀翼殺手2049》只有6.8分(《純潔心靈》居然有7.5!)
不少購票觀眾評論說「節奏太慢」「睡著了」「無聊」「爛」
票房也不好,上映3天票房還沒超過4000萬,被「災難大片」《全球風暴》碾壓(此片豆瓣評分6.4)。
然而實際上,《銀翼殺手2049》的評分真的很低嗎?
國外專業影評網站爛番茄88%新鮮度,IMDb 8.5分(比原版還高),國內豆瓣也有8.5分,放在院線片裡,可以說是「口碑炸裂」了。
國內大多數影評人,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似乎又一次,普通觀眾與專業影評人,又站在了對立面。(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刺客聶姨娘》嗎~)
不過,其實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35年前原版《銀翼殺手》上映的時候,早就遇到過票房撲街、口碑惡評的「慘狀」了。
但到了現在,盤點最偉大的科幻電影的時候,誰能繞過《銀翼殺手》?
歷史上稱得上「偉大」的電影,票房慘敗的不要太多——《美國往事》《公民凱恩》《黨同伐異》 ,甚至豆瓣評分排第一的《肖申克的救贖》也是。
我們不得不承認,藝術本來就不是大眾的。
無論原版還是續集,《銀翼殺手》都可以說是科幻類型中的文藝片。節奏慢,情節少,雖然花了1.5億美元,《銀翼殺手2049》裡也沒什麼閃瞎眼的大場面。
如果要一句話概括《銀翼殺手》的視覺特點,那大概是——黑!
抱著想看地球人大戰外星人、高科技武器狂轟亂炸的期待走進電影院的人,註定是會失望的。
這海報上的字,該說是虛假宣傳,還是劇透呢?
而且,它還是有門檻的。負責任的說,想要看懂《銀翼殺手2049》,或者說看懂一點皮毛,不僅一定要看過原版電影,最好把3個番外短片都補上。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就想看部電影樂一樂,幹嘛這麼費事兒呢?
可對於一些影迷來說,「費事兒」才是樂趣呀。
我們不能否認電影的娛樂功能,但也沒人規定每一部電影都得很「娛樂」。
比起罵這一屆觀眾不行,或者罵影評人裝逼,我一直都認為真正有意義的,只有創造豐富的觀影環境,與正確的信息傳達。讓合適的電影傳達給合適的人,大家各取所需就好。
那麼回到《銀翼殺手2049》這部電影本身,它到底好不好看?
作為原版腦殘粉,我可能很難給出滿分,但《銀翼殺手2049》仍然是一部相當不錯,甚至帶來不少驚喜的續集。
在不破壞前作基調的基礎上,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對《銀翼殺手》的世界進行了頗具個人風格的拓展與創造。
新片是否會像前作那樣成為影史經典,這需要時間來驗證。但對於愛電影的人,請一定不要錯過在大銀幕看這樣一部電影的機會。
1982年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改編自美國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對於菲利普·K·迪克科幻迷一定不陌生,他可以說是「賽博朋克」這一科幻類型的先驅,不但多部作品獲得過雨果獎、星雲獎,甚至有一個科幻小說獎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好萊塢更是特別愛他,電影《少數派報告》《全面回憶》《命運規劃局》,美劇《高堡奇人》等都是改編自他的作品。
不過,《銀翼殺手》其實只使用了小說中的部分情節,基本上講的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在2019年的洛杉磯,複製人作為人類的「工具」存在,哈裡森·福特飾演的男主角Deckard是一名負責清理不聽話複製人的「銀翼殺手」(Blade Runner),這種清理在片中被稱為「退役」。
然而在處理一起Nesus 6型機器人叛亂的過程中,Deckard與新型複製人Rachael陷入愛河,他也漸漸開始在人與複製人的區別之間愈發迷惑……
新、老兩代主角對決
這個故事本身非常簡單,關於追捕與被追捕、壓迫與反抗、冰冷的制度與炙熱的情感,這些在任何文藝作品裡,都不是什麼新鮮的論題。
但不新鮮不等於陳詞濫調,自古以來經典論題存在千百年,如何玩兒出新花樣考驗的才是導演的功力。
雷德利·斯科特在原版《銀翼殺手》中,創造出了一個現代化高科技與髒亂差混合的,東西方文化交叉,充滿迷幻感的未來世界。
陰暗潮溼的街巷,光怪陸離的人群,下不完的雨,大樓間投影出的女人,這些上世紀80年代的設定,放在現在來看也絲毫不過時。並且之後成為了「賽博朋克(cyberpunk)」的標誌,影響了無數影視、小說、遊戲作品。
但在這些視覺外衣之下,雷老關注的始終是一個古典的哲學論題,這也是他從《異形》開始,到近年來的《普羅米修斯》《異形:契約》裡一直在探索的問題——何為生命的本質。
什麼是人?什麼是人性?人類從何而來?人與複製人有什麼區別?擁有人性是否就可以稱之為人?造物與造物主又該是怎樣的關係?
《銀翼殺手》中,複製人的造物主——人類冷酷殘忍,而複製人「反派」卻顯露出超越人類的「人性」。
硬碟中最經典、最動人的角色,不是智勇雙全的男主角(其實也不是很勇),不是美豔的女主角,而是做了很多壞事、卻讓人恨不起來的複製人Roy。
他死前的獨白也成為了影史永恆的經典——
我所見過的事物,你們人類絕對無法置信。
我目睹戰艦在獵戶星座的端沿, 起火燃燒。
我看著C射線,在唐懷瑟之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
所有這些時刻,終將流失在時光中。一如眼淚,消失在雨中。
I』ve seen things you people wouldn’t believe.
Attack ships on fire off the shoulder of Orion.
I watched c-beams glitter in the dark near the Tanhauser Gate.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in time.
Like tears...in the rain.
《銀翼殺手》最厲害的地方,還在它的隱晦,留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
關於男主角到底是人還是複製人的問題,不僅觀眾們爭論了35年,連主創都分成了兩派——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和主演哈裡森·福特各執一詞,據說直到現在,他們一見面都還會為這事兒爭吵。
人們期待《銀翼殺手2049》的一個理由,其中之一估計是以為這個歷史懸案,終於有了解謎的一天吧。
然而,《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根本沒想回答這個問題。
新老主創,歷史性聚首
說到丹尼斯·維倫紐瓦,看過他的《邊境殺手》《降臨》,就知道這位導演是一位細節大師,擅長氛圍營造,慢節奏也能拍出驚悚片的感覺。
所以不難想像,雷老為什麼選擇他來為自己的經典續篇。
而與雷德利·斯科特在原版中的晦澀相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續集已經非常「接地氣」了。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發生在《銀翼殺手》的30年後,原本的Tyrell公司已經倒閉,一個叫華萊士的新公司繼續生產複製人,並且是「絕對不會反抗」的新型號,瑞恩·高斯林飾演的銀翼殺手K就是其中之一。
(關於這30年間發生的事情,建議去看短片《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銀翼殺手:2036複製人黎明》和《銀翼殺手:2048無處可逃》,對看懂《銀翼殺手2049》還是很有幫助的。)
一開始就表明男主身份,觀眾終於不用為這個問題亂猜了。而且比起上一部,《銀翼殺手2049》的劇情性其實更強,也更加「反烏託邦」,同樣從男主追查案件出發,逐漸引出複製人的秘密,以及不同立場的各方陰謀。
除了複製人,這一部還加入了人工智慧,也就是俗稱的AI。人與複製人、人與AI,複製人與AI,形成了一個三方混戰,但本質上,討論的還是一個「人性問題」。
因為劇情對這部影片觀感的影響還蠻重要的,所以本文並不想過多劇透。
只是想說一點有意思的,片中多次出現了俄裔美籍作家納博科夫的詩體小說《微暗的火》(Pale Fire)。
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名字拗口的俄羅斯人是誰,但你一定知道《洛麗塔》吧,他就是《洛麗塔》原著小說作者。
《銀翼殺手2049》中三次直接出現了《微暗的火》,其中兩次是對高斯林的複製人測試問題,直接引用了《微暗的火》原文。另一次是女主角Joi給男主角拿來這本書,被男主角說「你知道我不喜歡」。
而《銀翼殺手2049》中主角最終的命運,幾乎就是《微暗的火》的翻版。
這也是丹尼斯·維倫紐瓦聰明的一個地方。從故事背景、場景和視覺效果上,《銀翼殺手2049》擴展了原版世界,我們見到了原版中沒有出現過的白天,見到了更大的城市,見到了隱藏在複製人制度之下更負責的社會關係。
然而故事最終的落腳點,卻回到了普通人身上,講述普通人對大歷史的影響,也是相當符合現代流行的敘事技巧了。
我對《銀翼殺手2049》的另一個喜歡,或者說佩服,則完全是因為攝影。
可以說在沒看電影之前,我已經被劇照美哭了。更別提在大屏幕上看到這些畫面,是多麼的震撼。
本片的攝影師是號稱無冕之王的羅傑·迪金斯,13次提名奧斯卡,卻次次敗給更加炫技的同行。
然而無論他能不能拿到奧斯卡,羅傑·迪金斯都是我心目中這個時代最好的攝影師,沒有之一。
畢竟能把黑漆漆、黃呼呼、髒兮兮,還有大霧霾的場景,拍出如此藝術的美感,除了他還能有誰?
最後還是想說一下,對《銀翼殺手2049》不那麼滿意的地方。首先就是太過直白,雖然162分鐘我完全沒有覺得無聊,但導演鋪墊的細節之多,給我一種「害怕觀眾看不懂,我要再多講幾遍」的感覺。
注重細節是一個好習慣,但適當的留白更有韻味,不是麼?
另一方面,在哈裡森·福特出場之後,劇情愈發朝向狗血親情好萊塢大片發展。觀影時我分分鐘在擔心他會說出《星球大戰》的經典臺詞 ,把影片徹底變成不可收拾的肥皂劇。
而劇情太專注於發展主線,缺少原版中壽司老爺爺、歌舞廳皮條客、警察Gaff這樣出彩又能引人遐想的配角,也讓《銀翼殺手2049》體現出與真正經典的差距。
不過雖然戲份不多,傑拉德·萊託飾演的華萊士卻是一個驚喜
另外,沒想到配樂也成了大家詬病的地方,很多人覺得配遍無數大片的漢斯·季默實在是「太吵了」,你覺得呢?
文_編 _ 阿作
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快版權」(www.kbanquan.com)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