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父輩》每一個人的戰爭都沒有意義

2020-10-26 白是小白

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

電影的名字多少讓人有些費勁,但稍微想一下,就能夠理解這是二戰經歷者的孩子們的視角。

去掉宏觀歷史的上帝視角,解開蓋棺定論的標籤,從私人或者人的角度來重新再現德國「人」在二戰中的命運和靈魂。

什麼是命運?命運就是你無法掌控、自己卻被其掌控的東西。

什麼是靈魂?靈魂就是在命運中的每一個細節中你做出的選擇。

每一個靈魂在命運中掙扎往往開始於意義。文化、社會、國家給你輸入意義,你個人給自己賦予意義,因為這些意義,你感覺到歸屬、使命、價值和榮耀;你也在用意義在認定、評判和要求著你周圍的人和事,比如那個時代的歐洲人對猶太人有著意義的觀看和要求。在多樣和互相矛盾的意義設定中,人們普遍存在掙扎,可是這些掙扎大部分都能夠被命運解圍,或者被個人解決。尤其在文化、社會和國家所宣揚的宏大的意義包圍下,就像德國人在戰前普遍接受的德意志的意義,孤獨和渺小的個人意義迅速找到了所依靠和皈依之所,內心因此達到了和諧統一,無比巨大的榮耀治癒了多年的小肚雞腸,也埋下了被命運操縱和碾殺的禍根。

帶著榮耀和夢想奔赴戰場,如果沒有迅速死去,那麼靈魂的掙扎必將在生死的時刻逼迫下遭遇最大的撕扯和折磨。你會一會兒遵循榮耀的規則,去毫無顧忌地殺人;你會一會兒有遵循所謂人性的善良去拯救設定的敵人或者真正的敵人;你也許會死心塌地地堅守集體的榮耀,不惜變成意義的野獸;而你最大的可能就是成為純粹的野獸,為了最純粹的目標做出一切有利於讓自己活下去的靈魂選擇。此時,出賣集體的榮耀和個人的善良,都是理所當然,根本不需要陰謀詭計,戰場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了當地打擊和殺戮,根本不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演技。衝進敵人的戰地醫院,射殺傷員,強姦護士,這就是被日常演技掩蓋的事實。

生存,一直就是最大的目的,也是最大的規則。人性的惡與善良都是在服務於此。

所謂戰爭的反思,只是把日常的偽裝撕下來了而已,日常的內心和生活,哪一天沒有戰爭?哪一天沒有意義的衝突?哪一天沒有善惡的交鋒?哪一天沒有野獸的呼喊和善良的召喚?為數不多的掙扎之後的善良不是為了獲利,就是為了在掙扎中獲得自我靈魂放鬆和歡愉的高尚感養料,洗白和贖罪誰也分辨不清。

而最後,二戰結束了。

死的死了,也別說靈魂死去,因為,活下來的也會死。

因此,每一個人的戰爭都沒有意義。

就像電影演的那樣,最後的碰杯,感謝自己還活著吧!

孩子們,看著,這就是死亡,並沒有榮耀,好好活下去吧!

(孩子們,看著,這就是死亡,並沒有榮耀,好好活下去吧!)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父輩》德國自己拍的反戰片,戰爭沒有勝利者!
    《我們的父輩》德國自己拍的反戰片,戰爭沒有勝利者!從二戰開始到結束,五個朋友兩個成了德國大兵,還有戰地護士明星以及猶太人。很中肯的劇,戰時沒有絕對好的人也沒有絕對壞的,德國人是蘇聯人也是,雖然帶主角光環但情節點個讚,原本最有可能生的卻早早死去,在最後當時的五個青年只有一個健在時繃不住流眼淚,好的演員眼神會說話,五個人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經歷過那麼多的事情後,大家都變了。
  • 《我們的父輩》 || 一場戰爭毀掉了一代德國人
    同樣,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又很缺少威廉這樣的人,因為威廉終究是幸運者,他有幸逃離法西斯的魔掌,追隨他所探尋到的生命的意義,最終在戰後與朋友在來時的柏林重逢。而更多的與威廉有著相同覺醒的人,都或被當做叛徒槍決,或在還沒來得及逃走的戰場上丟掉了最寶貴的生命。
  • 《我們的父輩》邪惡的戰爭
    一口氣看完了戰爭片《我們的父輩》,久久無法釋懷。看多了戰勝國角度拍攝的關於一戰二戰的影視作品,這部以戰敗國5個鮮活的年輕人的自我審視,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足以說明戰爭的邪惡-「戰爭將展現人類最壞的一面」。如同小說《西線無戰事》,為報效祖國,效忠元首而參戰的熱血青年終究會醒悟,在慘烈的戰爭中,有時為了推進半條街而犧牲了半個突擊隊的戰友,頓時覺得戰爭的意義何在?為戰友而戰?
  • 《我們的父輩》戰爭是普通人的顛沛流離
    我們的父輩當然,他們所為之奮鬥的,是對當時希特勒統治下國家的抱負,參與了那個時期青年人自以為是拯救別人的戰爭,是希特勒的幫兇Wilhelm算是響應號召應徵入伍,果敢,很快成了小頭目,積極戰鬥,但是後來,他逐漸明白了弟弟的話,從開始面對戰鬥的失敗,到孤獨一人,再到後來,他已不是最開始那個滿腔熱血為國奉獻的青年,他懷疑戰爭的初衷,他們以為的拯救別人,其實給更多的人帶來傷害。
  • 《我們的父輩》重溫我們父輩們的歷史和思想歷程
    朋友推薦,分三四天看了這部2013年的德國電視電影《我們的父輩》,共三集,每部一個半小時,合六集電視劇容量;加上隨後的兩集紀錄片,重溫了上世紀20年代左右出生的我們的父輩們的戰爭經歷,令人震撼、啟人深思,實在是很讓人滿意的觀影體驗!
  • 《我們的父輩》當我們談論戰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戰爭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談論它的意義、它的影響、它在歷史中的地位,還是談論它的殘酷、它對生命的漠視和對人性的踐踏?1941年的德國準備入侵蘇聯。可是他們沒有等來聖誕節,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生死別離,是五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 《我們的父輩》;戰爭只有苦難
    這些趨於單一的刻畫讓我們對於「反派」有著過於刻板的印象,而我們常常忽略了一點是;即使是「反派」,首先也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的。他們首先是人,然後是士兵,然後才會是其他的角色.....這其中不時穿插的影像資料和旁白,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觀眾們,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同時,影片從「反派」——戰敗國的角度反省了那場戰爭的不為人知的一面。也為我們審視戰爭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其客觀程度以及對於戰爭深刻的反省讓我感到震撼。有網友曾這樣評論;日耳曼民族是個多可怕的民族啊。連反省都反省得這麼帥。
  • 好電影 2013年歐洲最好的戰爭電影—《我們的父輩》
    (影片中格蕾塔所唱的歌曲)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對父輩歷史的沉痛反思
  • 《我們的父輩》戰爭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你以日本人的視角看過侵華戰爭嗎,沒有,那你肯定也沒有以德國人的視角看過二戰。無論是侵略者還是被侵略者,深陷其中的人民,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在時代洪流面前,個體是如此脆弱。五條主線每一條都很有敘事性,角度恰好完全不同,德國那一代的年輕人,大抵都是這樣在戰爭下隨波逐流吧。
  • 《我們的父輩》| 戰爭中的一代人
    關於這部影視作品想要表達的主題,可從它的英譯名"Generation War"中得到些許提示: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一代人的生活都無可避免地被它波及,有人看慣了生死,成為了麻木的戰爭狂熱者;有人掙扎求生,僥倖存活卻也再回不到從前。
  • 《我們的父輩》戰爭把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
    戰前我們曾有五個人,五個朋友,我們想在分離前好好道別。為我們乾杯—乾杯 —乾杯。我們在同一條街長大,從小時候就認識了,我們的家境和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一路走來還是成了很好的朋友。那時我們年輕,以為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只需行動起來,我們無往不勝;後來我們才漸漸地了解了更多。戰中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戰爭的最終勝利如蒼蠅一般,我們為它們獻上身軀肉體。
  • 《我們的父輩》是哪一年?
    但是德語依然沒有很多新資源,所以那些經典的影片《浪潮》《竊聽風暴》《羅拉快跑》《紅酒燴雞》《我們的父輩》《巴比倫柏林》又拿出來二刷三刷了。大部分人對於德國影視圈的統一評價就是:德國人對二戰的反思真的很徹底。所以類似劇情的影片都是值得反覆推敲的,等每刷一遍都有新收穫。今天我們不說影片,來說說影片背後的歷史。
  • 《我們的父輩》被戰爭毀掉的一代人
    首先關於思想吧,意識形態決定著行為意識,所知所想即所行,之前很不解希特勒是怎麼煽動整個國家如此狂熱的,如此的「喪失理智」去發動這一場反人性的戰爭,難道都是愚民麼。看完這部片子後,其實不然,人的思想是一直被影響灌輸的,也許我們看到的一切只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每天我們接觸的一切都在影響著我們的認知,而我們深處其中卻很難去發覺,變化也在不經意之間。
  • 《我們的父輩》最優秀的戰爭片是讓人厭惡戰爭,感恩和珍惜和平。
    《我們的父輩》是一部2013年出品的共三集的德劇,講述了五個互為密友的德國青年,在七十多年前的戰亂歲月中,每個人命運的坎坷沉浮。 回看那段歷史無疑充滿了荒誕,年輕人被「美好的」謊言鼓動,為了一個個虛妄的「宏大的」目標拋灑熱血,結果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卻成為一堆歷史的「垃圾」。
  • 戰爭背後不忍琢磨的人性——《我們的父輩》(一)
    《我們的父輩》是一部以德國視角講述二戰時期德國在蘇聯戰場上的故事的電影,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我在今年所看到的最有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電影。而使得對戰爭的探討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戰爭產生的合理性和倫理道德的非理性這對衝突之中。
  • 德語電影推薦----《我們的父輩》
    影片開場是由四位雅利安人和一位猶太人組成的"小夥伴"們,在一個酒吧裡聚會慶祝。其中一對兄弟倆,威廉與弗裡德黑爾姆,因為他們的父親希望他們"為國爭光"。兩人無奈放棄夢想,選擇奔赴蘇聯前線。另一位男主維克多是當地著名裁縫的兒子與影片裡其中一位女主格裡塔是戀人關係。格麗塔擁有動人心弦的嗓音,姣好的容貌,她的夢想是做一名萬人矚目的大明星。
  • 豆瓣9.6,這部歷經12年創作的電影《我們的父輩》,到底講了什麼
    導演用「生者有功掛玉印,死者誰復招孤魂」來詮釋戰爭中的每一發炮彈意味著一個幸福家庭被砸碎,每一顆子彈意味著就有一顆靈魂與這個世界永別。據悉,《我們的父輩》籌備拍攝,取景走訪,輾轉歐洲多個國家用了將近十年時間,拍攝素材長達150分鐘。再經過接近一年的剪輯,才最終打磨成型。
  • 我們的父輩vs父輩的旗幟
    如果你還沒有看過 《我們的父輩》 這部電影,先不要看我的文章,先去看電影吧,因為我這裡難免有點劇透。
  • 被時代裹挾著前行——談談電視劇集《我們的父輩》
    ,每集九十分鐘。他們當中,有即將奔赴蘇聯戰場的一對軍人兄弟,有護士,有流行歌手,還有一個東躲西藏的猶太人。伴隨著納粹戰爭機器的所向披靡,幾乎每一個人都非常地樂觀、興奮,憧憬著未來的勝利,為自己能夠置身如此奮進的年代而自豪。哥哥威爾海姆中尉甚至預言,過了聖誕節就會打垮俄國人衣錦還鄉。
  • 豆瓣9.6《我們的父輩》
    高分二戰迷你劇 從德國人的視角看二戰 同樣十分震撼!戰爭能把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挖掘出來 直至失去人性!五個摯友及他們之間重逢的約定。由於戰爭爆發,五個好友被迫離開家鄉,被迫離開彼此,三個去了東線,兩個留在了柏林。這場戰爭帶來的不光有犧牲,還有終生難忘的痛苦回憶。他們中有些人的加入是出於某種目的,而其他人卻痛苦地掙扎於良心道德與國家責任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