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母親,我們的父親。
電影的名字多少讓人有些費勁,但稍微想一下,就能夠理解這是二戰經歷者的孩子們的視角。
去掉宏觀歷史的上帝視角,解開蓋棺定論的標籤,從私人或者人的角度來重新再現德國「人」在二戰中的命運和靈魂。
什麼是命運?命運就是你無法掌控、自己卻被其掌控的東西。
什麼是靈魂?靈魂就是在命運中的每一個細節中你做出的選擇。
每一個靈魂在命運中掙扎往往開始於意義。文化、社會、國家給你輸入意義,你個人給自己賦予意義,因為這些意義,你感覺到歸屬、使命、價值和榮耀;你也在用意義在認定、評判和要求著你周圍的人和事,比如那個時代的歐洲人對猶太人有著意義的觀看和要求。在多樣和互相矛盾的意義設定中,人們普遍存在掙扎,可是這些掙扎大部分都能夠被命運解圍,或者被個人解決。尤其在文化、社會和國家所宣揚的宏大的意義包圍下,就像德國人在戰前普遍接受的德意志的意義,孤獨和渺小的個人意義迅速找到了所依靠和皈依之所,內心因此達到了和諧統一,無比巨大的榮耀治癒了多年的小肚雞腸,也埋下了被命運操縱和碾殺的禍根。
帶著榮耀和夢想奔赴戰場,如果沒有迅速死去,那麼靈魂的掙扎必將在生死的時刻逼迫下遭遇最大的撕扯和折磨。你會一會兒遵循榮耀的規則,去毫無顧忌地殺人;你會一會兒有遵循所謂人性的善良去拯救設定的敵人或者真正的敵人;你也許會死心塌地地堅守集體的榮耀,不惜變成意義的野獸;而你最大的可能就是成為純粹的野獸,為了最純粹的目標做出一切有利於讓自己活下去的靈魂選擇。此時,出賣集體的榮耀和個人的善良,都是理所當然,根本不需要陰謀詭計,戰場的好處就是可以直接了當地打擊和殺戮,根本不需要日常生活中的演技。衝進敵人的戰地醫院,射殺傷員,強姦護士,這就是被日常演技掩蓋的事實。
生存,一直就是最大的目的,也是最大的規則。人性的惡與善良都是在服務於此。
所謂戰爭的反思,只是把日常的偽裝撕下來了而已,日常的內心和生活,哪一天沒有戰爭?哪一天沒有意義的衝突?哪一天沒有善惡的交鋒?哪一天沒有野獸的呼喊和善良的召喚?為數不多的掙扎之後的善良不是為了獲利,就是為了在掙扎中獲得自我靈魂放鬆和歡愉的高尚感養料,洗白和贖罪誰也分辨不清。
而最後,二戰結束了。
死的死了,也別說靈魂死去,因為,活下來的也會死。
因此,每一個人的戰爭都沒有意義。
就像電影演的那樣,最後的碰杯,感謝自己還活著吧!
孩子們,看著,這就是死亡,並沒有榮耀,好好活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