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安樂死」案當事人:「毒」死母親被起訴,患癌求死被拒

2021-01-18 指間流連

死亡,一直以來是人們極力迴避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殘酷話題。尤其在求生欲強烈的我國,歷來只有求生一說,鮮少有人想要求死。別說求死,就連「死」這個字都是不能輕易提及的。但身在死亡邊緣的那群人,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那群人。對他們來說,死亡卻是一種沒有痛苦的解脫。

1.

在眾多的死亡選擇中,安樂死是其中最受爭議的一種。

早在上世紀30年代,英國就成立了第一個自願安樂死的合法化委員會。

之後美國,法國,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等國也相繼出現了自願實行安樂死的協會。

而安樂死在我國,卻是不被法律認可的。

因此,許多身患重症卻不願再忍受病痛折磨的人,也就採取了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來實現安樂死。

王明成便是在這種情形下,先後兩次與安樂死扯上關係的個例。

先是「毒」死病危的母親被起訴,好不容易被無罪釋放後,自己又患上癌症晚期。

他乞求醫院幫他「安樂死」,卻一再被拒。最後只能在絕望中度過最後的時光。

說起來,王明成一生都過得比較悲催。王明成出生於陝西漢中的一個普通家庭,家中共有4姊妹。

上頭兩個姐姐,下頭一個妹妹,他是老三,也是父母唯一的兒子。

在他還不懂事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父母離婚後,王明成和二姐跟著父親。

但是沒過多久,父親就另娶。小小年紀的他並不知道,有了後媽的自己,從此會過上更加不幸的生活。

後媽不僅常常不給他飯吃,還經常對他惡言相向。而精神和身體遭到雙重摧殘的他,也並沒有得到父親的保護。

相對而言,在他身心俱疲的童年裡,不在一起生活的母親卻依然如故地疼愛他。

有了母親的百般疼愛,王明成陰鬱的心,也終於感覺到一絲暖意。

2.

正因如此,王明成才格外珍惜和母親之間的情感。

1971年,初中畢業後的王明成,被分配到漢中地區下面的一個縣插隊,在那裡呆了足足兩年。

之後陝西省第三印染廠大規模招工,插隊結束後的王明成也因此有了正式的工作。

當他能夠獨立了,掙的每一份工資都用來孝敬母親。

那時,王明成一月的收入僅僅43元,而他只留了13塊在身邊,剩下的都給了母親。

那個年代的農村,一個月30塊的生活費對一位老太太來講,已經可以過得很寬裕了。

王明成對母親的孝順,周圍的人都看在眼裡。即便到了結婚,他還是堅持把掙來的大部分收入寄給母親。

在印染廠工作期間,王明成和同為漢中知青的吳麗榮被分到一個廠,兩人的愛情也自此開始。

王明成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酷愛整潔,上下班必打領結。

不止如此,他還寫得一手好字,文採也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脾氣有些古怪。

雖然從不打罵家人,但卻時常發脾氣,好在妻子和孩子都讓著他。因此,王明成婚後的生活還算美滿。

而他對母親的孝心,妻子吳麗榮也十分理解,從來不會加以幹涉。

童年的不幸,到了工作成家以後,慢慢變成一種平淡的溫情。

雖然很艱辛,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讓王明成感覺到再苦再累都值得。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順心的日子過了沒多久,不幸還是再次降臨在他身上。

3.

1986年,母親夏素文突然疼痛難忍,神情恍惚。王明成得知後,馬上將母親送進了醫院。

經醫生診斷,夏素文患有嚴重肝癌。經醫院多方搶救仍不見好轉,院方表示已無力回天。

生死之痛,或許只有親歷過的人,才能深刻體會。

這個消息給了王明成沉重的打擊,而母親在這時,愈發的疼痛難忍,她的腹部因積液高高隆起,不斷滲出。

已經被疼痛折磨不成人樣的她,不斷大喊著:「好難受!讓我掉到床下,摔死算了!」

眼見最親的人遭受痛苦卻無能為力,這才是王明成當時最大的痛。

如果身邊最重要的人忍受著劇痛,也只能等來生命的倒計時,你會怎麼做呢?

這個答案在母親痛得想要一死了之時,王明成心中便有了答案。

他決心幫母親結束疼痛,可醫院顯然不會同意。

之後他找到主治醫生蒲連生,苦苦哀求他為母親終結生命。可這畢竟是觸犯法律的事,蒲連生也不敢答應。

但王明成依然不放棄,在他的再三央求下,蒲連生終於答應幫他結束母親的生命。

生命終有一死,在瀕臨死亡邊際的夏素文,眼看著母親陷入死亡邊際,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王明成。

他們都在這場巨大的痛苦中垂死掙扎,或許,對他們來說,結束生命和幫助親人了斷生命,才是最好的選擇。

那天,蒲連生開具了100毫克的冬眠靈處方,為夏素文注射冬眠靈之後,她如願死亡。

4.

事發後,公安機關以涉嫌故意殺人,拘捕了王明成和蒲連生。

根據我國刑法,王明成和蒲連生的行為無疑都構成了故意殺人罪。

可他們的行為與故意殺人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而此案本身在當時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被捕後的王明成和蒲連生,在經歷了長達6年的審理過後,於1992年6月25日被法院判定無罪。

重回自由後的王明成,再度回到家人的懷抱,過著平常的生活。

而這樣的平凡生活,對王明成來說,似乎總是那樣短暫。

2000年11月,王明成被查出患有胃癌。完成手術後,生活照舊進行著。

本以為歷盡半生,終於可以平靜生活的他,還是被不幸再次砸中。

兩年後,王明成癌細胞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再次入院後的他,顯然沒有上次的幸運。

病痛令他整個人瘦骨嶙峋,每當疼痛難忍之時,他都乞求醫院為他實施安樂死。

明知不可能,他還是再三乞求。但國家對於安樂死一說,一直沒有立法,醫院也不可能冒險這樣做。

2003年8月2日晚,王明成病情再度惡化,似乎預感到死亡在召喚的他對妻子說:「我恐怕撐不到天亮了。」

之後,在疼痛中陷入昏迷的他,慢慢停止了呼吸。2003年8月3日凌晨3點30分,王明成去世。

遺憾的是,他沒能如母親一樣安樂地死去。

從幫助母親結束生命到自己被病痛一點點折磨致死,平凡又受盡磨難的王明成,先後兩次與「安樂死」聯繫在一起。

他的行為和經歷曾引發巨大爭議,而他本身,只是一個渴望平淡地活著,安然地離去的普通人。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個安樂死的名人,面帶微笑離世,安樂死合法化好不好?
    中國首例安樂死事件中國首例安樂死其實發生於1986年,當事人王明成為身患絕症的母親實施了「安樂死」,成為我國首例「安樂死「案主要當事人,並因此在監察機關以故意殺人罪提起公訴,一同被起訴的還有他們的醫生。
  • 安樂死在我國合法嗎?回顧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安樂死分為積極(主動地)安樂死和消極(被動的)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指主動採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結束其生命;消極的安樂死,即對搶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給予或撤除治療措施,任其死亡。當日下午1時至3時,王明成見其母未死,便兩次去找值班李醫生,李醫生又給夏素文開了100毫克複方冬眠靈,由值班護士趙某注射,後夏素文死亡。夏素文死後,漢中市公安局對此案立案偵查,兒子、醫生以故意殺人罪被捕,法院最終宣告無罪案件審判後,安樂死第一次進入國人視野,該案件也被成為「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 荷蘭安樂死合法化的開端
    基於不可抗力或緊急避險理由、滿足安樂死的要求、保有同情心地終止其生命,都是可以接受的。  二  1973年是一個轉折點。珀斯特碼醫生殺了她年老的母親。1971年,珀斯特碼給她母親注射了嗎啡和箭毒,導致她母親的死亡。好幾次,病人要求她的女兒結束她的生命。她患有腦出血,不能說話、無法傾聽,也不能坐起。珀斯特碼依荷蘭刑法典第293條被提起訴訟。
  • "我有死的權力" 英一婦女為求安樂死抗爭365天(圖)
    與迪亞娜相濡以沫25載的夫君,她那24歲的女兒克蘿拉和22歲的兒子布萊恩都非常支持母親迪亞娜做出的死亡抉擇。  ————美國安樂死支持者與實施者凱沃爾基安  當我已經進入不治階段且忍受極大苦楚時,安寧舒適地死去是我自己的權利。  ————安樂死贊成者,美國病人瓊·多爾  自從「安樂死」的概念提出之後,全世界已經為其爭議了數十年,不過,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僅有荷蘭一個國家使「安樂死」合法化,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婦女迪亞娜「求死」如此之難的根本所在。
  • 法植物人安樂死案反轉!最高法院裁決安樂死
    原標題:法國植物人安樂死案又反轉!最高法院判安樂死,網友們都咋說?法國最高法院6月28日裁決:可停止對植物人文森特·朗貝爾的生命供給,這場拉鋸戰不出意外的話將拉下帷幕。自2008年朗貝爾遭遇車禍成為植物人後,家屬、醫療界、法律界就能否對他進行安樂死爭議不休。
  • 幫癌症親人解脫的手段,不應包括安樂死
    (新京報《江蘇一女子患癌求朋友開車撞死自己》2018.04.07)案件過程驚心動魄,新聞當事人命運讓人感慨。這起慘烈的以車禍偽裝的幫助自殺案件,讓人想起國內安樂死第一案。1986年,陝西漢中市醫生蒲連升應家屬跪求,給一名叫夏素文的「肝硬變腹水」患者給出了100毫克複方冬眠靈處方,處方上註明「家屬要求安樂死」。事後,醫生蒲連升和患者兒子王明成均被逮捕。這就是中國安樂死第一案。
  • 中國安樂死合法化 這麼近又那麼遠
    9月11日,英國議會下議院投票否決了"求死權法案",即俗稱的"安樂死法案"。這項法案建議,因患絕症而只能存活不到6個月的成年人可以獲得一劑足以致命的藥物處方,前提是他們必須能夠自己服下這劑藥,而且開這張處方需經兩名醫生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逐案審批。法案不允許非致命殘障患者或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他人協助下結束生命,並規定醫務專業人士有權拒絕求死協助要求。
  • 中國首例「安樂死」患者:我只想體面的和這個世界道別
    2月24日,臺灣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前往瑞士完成安樂死,是第一例安樂死的中國臺灣人。傅達仁是臺灣著名體育主播,不幸罹患胰腺癌,2018年6月,他決定赴瑞士執行安樂死。2018年6月7日,傅達仁在兒子的懷中離開了這個世界。他走的時候,家人圍坐著陪在他身邊,沒有哭天喊地的哀嚎,也沒有沉默不語的眼淚,而是一片祥和與寧靜。
  • 面對安樂死和協助自殺,這個世界有點偽善
    理由是,生命權是人的最高權利,任何人無權非法剝奪他人的生命權,即使是母親,也無權剝奪兒子的生命。性質相同的殺人案,讓我想起了另一對母子。1986年6月,陝西人王明成為了使身患肝癌晚期的母親早日脫離痛苦,便向其主治醫生蒲連升申請並執行了「安樂死」,他們二人因此被公訴機關以故意殺人罪提起公訴。
  • 在中國為什麼不能實行安樂死?
    但是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範圍內對於安樂死的爭議都是非常大的。目前為止,只有少數的歐美國家才可以實行安樂死,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對於安樂死都是非法的。但又因為其他種種原因,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安樂死都是非常難以實施的。就拿中國來說,從古至今,孝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因此,安樂死就成為了禁忌。當然,這不僅僅發生在中國,日本和韓國也是如此。
  • 傅達仁的安樂死之旅
    傅達仁被稱為「首位安樂死的中國人」,這個名頭是否確切,一點都不重要,但由這樣一位勇敢、自尊的人,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第一次向大眾展現安樂死的過程,無疑是正面的事。「未知生,焉知死」,中國文化避諱死亡,傅達仁生前也想在臺灣推動安樂死合法化,但時不他予。最終,他不堪忍受痛苦,還是去瑞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安樂死在中國立法還需要多久?
    這意味著,安樂死立法在臺灣邁出制度化的一大步。然而,此舉迅速在華人世界中引起巨大反響,爭議不下的安樂死立法又一次引發各方論戰,臺灣大膽地邁出第一步,這對中國大陸究竟又會帶來何種影響?殺你皆因為愛?一起謀殺案使得安樂死話題成為臺灣島內2010年底最熱的話題之一。
  • 中國第一個安樂死的人
    「安樂死」在中國一直頗具爭議,情理上看,「安樂死」可以減少無可挽救病重病人的痛苦,但法律上看,「安樂死」又容易帶來很多模糊不清的糾紛。安樂死到底合不合理,我們最後再說,先看看中國第一位安樂死的病人,他的例子或許可以讓我們找到問題的答案。
  • 昭慧法師:誰有權決定「安樂死」?
    如何看到「安樂死」?2018年7月5日,臺灣地區舉行安樂死公投聽證會,在出席聽證會的4位學者中,3位都支持開放安樂死。臺灣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釋昭慧則持反對意見,她認為人的本能與意願常衝撞,她看到許多個案雖然強調自己想死,但展現出來的每個動作卻是求活。昭慧法師會後寫下這篇感言。全文如下:
  • 法國植物人安樂死的5年拉鋸戰
    他的妻子及5名兄妹於2014年同意根據法國「被動安樂死法」,要求法庭許可停止給蘭伯特餵食和水。法國法律禁止安樂死,但容許無康復機會的重病重傷者接受「被動安樂死」,即讓醫生切斷病患維持生命的管道,如拔管、停止餵食。儘管法國最近致力於修改絕症病患「被動安樂死」的相關法律,但蓄意造成患者死亡的「主動安樂死」在法國仍是違法。
  • 癌症晚期患者太痛苦,安樂死合法好不好?簡單告訴你答案
    什麼情況下可以選擇「安樂死」?2018年,臺灣體育頻道著名主持人傅達仁安樂死的影片,讓許多人感慨萬千。傅達仁在晚年飽受胰臟癌的折磨,與家人溝通之後,他選擇了安樂死。由於國內安樂死尚未合法,於是傅達仁和家人一同前往瑞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正式執行安樂死,最後在兒子懷裡停止了呼吸。
  • 古代中國的安樂死-中新網
    古代中國的安樂死 2015-07-31 16:36: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從醫療手段區分,安樂死可分為主動安樂死及被動安樂死。
  • 荷蘭最高法院:醫生有權對重度痴呆前同意安樂死的患者實施安樂死
    2002年,荷蘭通過立法率先在全球確立了安樂死的合法性。只要病人因病處於「不能減輕」和「不能忍受」的痛苦狀態,經病人書面請求並經醫生證明,醫生和病人之間達成安樂死是唯一選擇的共識,醫生就可以通過藥物手段幫助病人死亡。但對於智力障礙的患者,如晚期痴呆症患者,要求他們在實施安樂死時提出書面請求是不可能的。
  • 法國植物人安樂死案又反轉!最高法院判安樂死,網友們都咋說?
    自2008年朗貝爾遭遇車禍成為植物人後,家屬、醫療界、法律界就能否對他進行安樂死爭議不休。今年5月,醫院對朗貝爾進行拔管,但12個小時後,巴黎上訴法庭做出裁決,要求醫院立即恢復救治。而如今,最高法院又推翻了巴黎上訴法庭的裁決。事件回顧法國植物人被拔管後再反轉!
  • 「安樂死」不能成為孝子免除刑責的理由
    與一般的故意殺人案不同的是,鄧某的親朋鄰友普遍反映鄧某平時對母親甚為孝順,細心服侍患病母親十多年,堪稱一個「孝子」;其次,他不是要故意殺害母親,而是為母親施行「安樂死」,他是在「母親的不斷請求下購買、餵服母親農藥以幫助母親自殺、脫離疾病的折磨」。憑這兩點,能免除他的刑事責任嗎?我的答案很明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