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框架理論在新聞報導中的影響

2021-03-02 海南小儂人


散文有散文的紋理,雜文有雜文的輪轂,小說有小說的章條,那麼,新聞是否也有其「一目了然」的架構,即初讀一二段,便知道所言既是新聞稿?新聞自然有新聞的章法,新聞框架理論就是新聞的章法,背離了這個章法,至少從外形架構上看,就不能算作是一篇新聞稿,而應該是其他的稱謂。

新聞的章法,即新聞框架理論,簡單地講,就是在進行新聞寫作、編輯時所遵守的準則和模板套路。比如,我國目前有五種新聞報導方式,即消息、通訊、特稿、評論、照片新聞,在使用此五種新聞報導方式進行新聞再現時,要「各行其政」,不能「兼而有之」,也就是說,消息報導就是消息報導,在消息報導中不能摻雜其他新聞體裁,其他新聞報導方式也一樣,不能混為其談,這就是純粹的新聞體裁報導。這是新聞框架理論的簡單概述。

接下來,我們選擇五種新聞報導方式中的選擇四種作為參考(通訊與特稿有諸多相似之處,遂只說通訊),探討新聞框架理論在新聞報導實踐中的影響。

一,消息

消息是對新近發生或發現的有新聞價值和社會意義的事實進行迅速及時、明扼要的報導。鑑於消息寫作的概念要求,在進行新聞消息寫作時,就要「快、短、簡」,由此派生出的兩種在消息寫作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模板,那就是「倒金字塔」和「標題」。那麼,這兩種寫作套路(新聞框架理論)在進行新聞寫作時有何影響呢?

1,「倒金字塔」結構

在「倒金字塔」結構的新聞寫作中,要求重要的信息置首,次要的信息置尾,就是講最具有新聞價值和廣泛社會意義的信息放在該條消息的首位,而一些具有此特徵不明顯的信息則放到該條消息的結尾處,依照信息的重要程度,層序排列。這種寫作套路,在消息寫作中猶為常見,應該說在所有新聞報導方式的寫作模板中舉足輕重。

「倒金字塔」結構的寫作套路使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到最重要的信息,而且又有次要信息進行補充,讓「消息」的資源更加豐富和全面,在讀者中受到廣泛的歡迎,真正發揮報紙的「為讀者服務」功效。這種「倒金字塔」結構的新聞框架在新聞消息寫作中以其獨特的「快、短、全」徵服了讀者,在新聞報導實踐中的影響應該說是無可挑剔的。

由此可見,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在新聞實踐報導中有引領風騷的作用。

2,「標題」結構

「標題」結構新聞模式,也叫「一句話新聞」,是十九世紀60年代由《人民日報》發明的一種新鮮的新聞體裁。這種新聞體裁一問世,風靡一時,甚至一度成為讀者的最愛。

同樣,人們在任何時代都追求更快捷、準確地接收信息,以便對新事物的變動作出敏銳的判斷。基於這種大眾心態,新聞報導就要避開長篇大論,而轉向短小精悍,也就是令讀者花最少的時間獲知最豐富的信息,而要滿足廣大讀者的這種心理要求,新聞報導就要追求「嬌小玲瓏」,這就是「標題」新聞,用一句話,或者是很短的一段話,表達博大精深的信息。這種為了對付社會瞬息萬變的信息和滿足公眾心理要求的舉動,在十九世紀中期可謂翻雲覆雨,翻天覆地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社會生活。

二,通訊

通訊是對某個人物或事件進行詳細具體、形象深入的報導。此新聞框架的寫作對新聞的故事性有強烈的要求。通訊的新聞框架寫作一改其他新聞框架寫作的呆板、嚴肅之風氣,使新聞報導呈現有趣有味、靈活多變,因而,這種新聞框架寫作模式廣受讀者追捧。通訊有小說的影子,可以說通訊就是把小說文學創作手法去掉的另一種文章體裁,所以,通訊的新聞框架寫作,應該是以「小說式」為主。

似乎新聞事業的任何變動,都是以「為讀者服務」為宗旨,新聞報導中各種新聞體裁框架的產生,更是不言而喻——為傳承「為讀者服務」的宗旨而存在。

人們對於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的畫面想像有一種神秘的嚮往,由這種嚮往產生的文學體裁——小說。應該說是經久不衰,並且是百讀不厭的文學體裁。通訊新聞體裁的新聞寫作,大概是從小說那裡得來的靈感。因為這是廣大讀者獨有中情的,也是受廣大讀者擁護愛戴的,而新聞報導的畢生追求,也是為廣大讀者服務的。這裡,通訊新聞體裁的出現應該是跟小說文學體裁不謀而合的。人們對雜文、散文、議論文等文體都有可能起乏味之意,而對於小說,卻又愛不釋手的依戀。通訊,就具備小說這樣的功能,它不但可以開發人們對畫面的想像空間,還可以使通訊裡的人物思想情感同讀者親密交流,這在和諧社會時期,通訊新聞寫作可以說是葵花一現的,甚至可以說是火光四射。

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通訊的這種新聞框架的精彩與否,與大部分讀者手拿報紙的的時間是成正比的。當然,現今社會則另有風貌,人們著重追求自身利益,以提高自身社會地位,很少有人對通訊這種新聞體裁獨具風情了。

三,評論

評論就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新聞)作整體疏導或者是對社會整體動向作號召的一種新聞體裁。評論更注重對社會整體動向的號召或者倡導,特別是一些中央級官方媒體的評論,對社會的整體動向和新近發生事實的引導涉及國計民生,因而,評論成為一種與公眾社會生活戚戚相關的報導。

評論有兩種,一是社論,二是一般評論。社論通常是對國家政策或者是某一個領域的動態向大眾作一些整體的「透露」,一般評論通常是針對某一件在社會上具有典型意義的事情作原因分析或者建議批評。

1,社論

社論一般是由國家政策制定團體撰寫並提交國家領導階層審批而向中央級官方媒體發布。前面已談到,中央級官方媒體的社論對公眾的政治、經濟生活都或多或少有牽連。多,則起燎原之勢;少,也有草木皆兵之效。因而,社論對於讀者來說,是關乎其事業人生的。為關心國家大計、自家發展之民眾不可不讀的報導。

社論的社會作用,有時水滴石穿,有時洶湧澎湃;有時落地有聲,有時震耳發聵;有時若隱若現,有時噴薄欲出。

2,一般評論

一般評論相對社論則輕鬆了許多,可旁申博引,也可就事論事,能夠嘲諷批判,還可以持中對待。一般評論對讀者有親近感,讀者可能因為地域或者情感,比較關注相關的評論。

一般評論這種新聞框架體裁,通常對輿論有指導的作用。輿論的走勢、範圍,都以一般性評論的數目有相當大的關聯。

四,照片新聞

照片新聞的出現,是攝影技術、印刷技術等現代工業技術騰飛發展的結果。照片新聞這種新聞體裁在新聞框架寫作中是後起之秀,卻起到了前無古人豐功偉績。——這也是為了滿足讀者在新科技時期的閱讀習慣。

進入科技世界,人們的為了追趕世界風潮,不落後於科技的前進方向,其生活呈出忙忙碌碌的表現。人們開始追求「一覽無餘」的新聞報導,於是照片新聞這種新聞體裁就出現了,它憑藉自身強大的畫面感和寫實表達,以滿足讀者的「一覽無餘」閱讀習慣而存在。

照片新聞的出現,在一些「瑣事」報導上,其他新聞框架的報導在它面前可以說是黯然失色的。然而,一些大事件對於照片新聞就不適應了,而在「大事少來,小事頻繁」的現代社會,照片新聞則如日中天,成了「日不落」新聞框架寫作。

綜上所訴,預談新聞框架理論在新聞報導中的影響,只有一條,那就是:為讀者服務。


溫馨提示:微信掃一掃,關注。


相關焦點

  • 知識梳理 | 新聞框架建構的兩種機制與四種功能,你知道嗎?
    李普曼在《輿論學》中認為,媒介對於社會的反應不是鏡子式的再現,而具有一定的選擇性。媒介報導形成的擬態環境影響受眾對於現實環境的判斷。媒體對一般問題的框架影響了人們對該問題的理解,媒體框架為問題、事件和所涉及的參與者賦予意義,並使之凸顯。框架可以定義問題,做出道德判斷,並歸咎於責任。下面,我將對這一理論進行系統性地梳理。
  • 《民法典》將對新聞報導產生哪些影響?權威解讀來了
    《民法典》關於新聞報導媒體合理審查義務,在結合媒體報導實踐與傳播倫理基礎上,在人格權編關於名譽權的規定中,進行了具體化,大致分為三大塊。一是,明確媒體為了新聞報導和輿論監督,影響到他人名譽的,媒體不承擔責任。
  • 蔣曉麗等 | 伴隨文本框架下新聞文本的意義生產研究
    本研究以中美女主播「越洋對話」為例,分析其伴隨文本對於新聞文本意義生產的影響。研究發現,其顯性伴隨文本預設新聞文本的表意角度,生成性伴隨文本拓展新聞文本的表意深度,解釋性伴隨文本延伸新聞文本的表意廣度,突破單一新聞文本表意不足的缺點,最終形成新聞報導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 從娛樂新聞報導探討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
    1 娛樂新聞報導的突出問題(1)真真假假,虛實難辨。真實是新聞的生命,記者的每一次報導都應遵循此理,在技術發展的今天,照片可以 PS,聲音可以 Copy,虛假新聞也甚囂塵上。新聞消息對於記者而言算極為重要,無消息不成文,但獲取的過程必須合法,取之有道。在娛樂新聞報導中獲取信息的手段除了約訪、明星自己提供外,飽為詬病的就是偷拍偷錄,全程跟蹤。除了曾經轟動一時的阿嬌裸照門,最為著名的當屬王菲生子事件。24 小時追蹤王菲,甚至逼停私家轎車,不顧王菲的人身安全只求新聞效果,終於拍攝下王菲淚眼相對的獨家之照。
  • 簡述議程設置和框架理論的關係︱20北師大新傳學碩真題解析16
    框架理論與議程設置理論二者在理論層面上是各自獨立的理論體系,在理論來源和焦點層面互為借鑑、補充。參考答案 理論來源層面的關係議程設置的基本思想來自於美國政論家李普曼,是其在研究民主政治的過程中提出的,研究的重心在於選舉等政治學領域,與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原則方法相一致。
  • 香港媒體對於「佔中事件」報導的框架分析 ——以《大公報》和...
    [1] 另一方面,佔中者以佔據香港的政治和商業中心來要挾政府,超越了一般的政治表達,給香港的經濟、交通、社會生活造成巨大破壞,事件的影響和後果已嚴重違法。 (2)嚴重框架 《大公報》所構建的嚴重框架主要為佔中事件給香港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
  • 邵鵬等:新聞正能量:建設性新聞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
    格林伍德·基思(Keith Greenwood)與詹金斯·喬伊(Joy Jenkins)在其2015年發表的《新聞和公共事務雜誌中敘利亞衝突的視覺框架》一文中就研究了以照片新聞報導2011-2012年敘利亞衝突對受眾視覺的影響及和平新聞的影響[[16]]。第二,建設性新聞研究發展迅猛。
  • 魏永徵:《民法典》中「新聞報導」行為的主體
    按此,「新聞報導」的行為人當然就是新聞機構和新聞記者,非新聞機構的人士(如通訊員、特約撰稿人及其他作者)也會寫作或製作新聞報導,但是按照大眾傳播須有特定組織進行的程序,必須交給新聞機構,經過後者審核編輯方能發表,產生社會影響。這樣,新聞就是新聞機構發布的事實信息。在上世紀的「新聞侵權」糾紛中,被告方主要就是新聞機構和記者。
  • 人血饅頭丨介紹一下議程設置與框架理論
    直到一年後界面新聞的報導,才突然引發大範圍全民討論。你的媒介易感性雖說是全民討論,但未必所有人都了解甚至聽說過這件事。去年得知該事件的大多是日本明星的粉絲——與留日學生有更多互動,也能以更高頻率接收日本新聞。界面新聞用戶面廣泛,能涵蓋更多人口特徵,因此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件事情。
  • 簡述虛擬實境技術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如何構思如何答?
    我們說,這類題目核心關鍵詞一般為B,在此我們嘗試對B進行維度拆解分析,即對新聞傳播進行拆解,這裡我們可以用常見的「5W」框架或「流程」框架進行拆解,利用前者我們可以將新聞傳播拆解為新聞傳播者、新聞傳播內容、新聞傳播媒介、新聞傳播受眾、新聞傳播效果;利用後者我們可以將新聞傳播拆解為新聞的採、寫、編、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新聞報導敘事視角的研究
    摘 要:本文從新聞報導議題自由化、敘述話語多元化展開探討,論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新聞報導議題在議程設置理論下建構了新的報導理念,新聞敘事視角也在貝斯特和凱爾納視角理論的引用下發生了改變。
  • 沈杏怡:「突發新聞報導中的女性視角」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深度頻道資深記者,擅長突發熱點新聞報導。先後負責時政新聞、深度調查報導領域。善於運用女性視角、受害人角度突破切中時間「要害」,由點及面,展現事件全貌。曾全國獨家報導「杭州保姆縱火案」、獨家專訪「毒妻逼死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當事人翟欣欣、全國獨家專訪國內「metoo"事件當事人。
  • 新聞實務還不會?32個詞彙帶你拿下新聞實務必考理論!
    和新聞學、傳播學相比,新聞實務的知識點似乎顯得有些瑣碎,缺乏一定的框架體系,但縱觀歷年各院校的真題考察,可以看出新聞實務始終是一個重要考點,在近些年的真題中,解釋性報導、深度報導、非虛構寫作等新聞實務詞彙更是高頻考點。
  • 莫讓「新聞報導」成「新聞報到」
    帶著學習和推廣經驗的心態,該團宣傳股幹事吳讓點開了這幾個連隊的新聞網頁。查看稿件內容後,心裡泛起了嘀咕,「感覺這段文字好像在哪見過,這個照片似曾相識……」更有甚者,直接將兄弟單位的稿件原封不動,照搬照抄上去;查看下一個連隊的新聞內容也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抄襲現象……為了探究原因,吳幹事撥通了幾個連隊的電話,從這幾個連隊的新聞報導員那裡了解到,確實存在抄襲稿件的現象,報導員們也向他道出了「苦衷」。
  • UP群 | 算法對新聞傳播業的影響
    @學姐:這個框架大家是挺值得參考的,但是我覺得科技之光這個有一些誇張,寫的感覺有那種營銷小廣告味兒了,比如國貨之光,有點這種感覺,就是正常陳述就可以了,不要太帶情感色彩。然後新聞分發這個你想出來標題了,新聞製作,新聞核查,沒太想得出來,其他同學可以幫他想一想,我們可以大家在討論當中總結出來一個比較優質的框架包括小標題,一起來討論,來磨一磨@學生:第一題:如何理解算法在新聞傳播業的影響算法作為一種技術,如今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構建了一種新的社會圖景與現實
  • 「時事新聞報導沒有版權」的謬論是如何流播的
    「時事新聞報導沒有版權」這種觀點曾經在傳媒行業流行了不少時間,直到今天,它還沒有從一些人的頭腦中消失,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個謬論一直是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時代侵害媒體時事新聞報導作品版權的理論基礎
  •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專業在全國高校學科中排名第一!
    學生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用數據講故事、用數據報導敘事、用數據分析社會輿情的要求,成為媒體行業、政務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數據新聞報導、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等信息處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專業特色:新聞業務方向不僅限於國內新聞報導研究,也包括國際新聞報導研究。要求理論研究與實踐考察相結合、定量研究與定性分析相結合,能及時總結中外新聞報導的經驗與規律,通過理論的分析與梳理,指導當下的新聞報導實踐。主要課程:新聞理論研究、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中外新聞傳播史、新聞業務專題研究、全媒體新聞業務實踐等。
  • 山東衛視《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導「長島再興記」
    山東衛視《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導「長島再興記」 2020-07-10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聯社新聞報導手冊》| 用另一種視角看新聞
    我想,儘管施瓦茨在書中強調的重點是網際網路給新聞採訪,尤其是信源收集上,帶來的便利之處,我仍不能忽視報導當中的內容,正如他在書中所述,「新聞報導是好作品的精粹,沒有新聞報導的原始素材,一篇故事只能是漂亮文字的堆砌,不能表達任何東西。」開篇作者即提出,「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你一定要喜歡這份工作,要覺得有趣。」
  • 武漢理工大學616新聞傳播理論教材下載及視頻網課——才聰學習網
    2021年武漢理工大學《616新聞傳播理論》網授精講班【教材精講+考研真題串講】知識框架圖與重點導讀【知識框架】【本章要點】一、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對象二、傳播學是研究社會信息系統及其運行規律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