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是新的一年。
對於中國人來說,農曆的春節才是傳統意義上的新年,而對於我們的鄰居日本來說,公曆的元旦就是新一年的開始。
從飛鳥時代至明治初期的一千多年間,日本一直是效仿中國唐朝,在農曆的正月慶祝新年。最早日本的新年是祭祖以及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發展,今天所見的日本新年習俗很多保留了江戶時代後期的形式。
到明治6年,日本政府正式停用了農曆,並使用西曆,新年也定為公曆的元旦。因受中華文化影響,日本新年的很多習俗與中國非常相似,也保持著很多其特有的習俗。
如新年前的大掃除、除夕撞鐘(除夜の鐘)、正月料理(おせち)、新年參拜(初詣)、給孩子發壓歲錢(お年玉)等等。
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一下日本的「お年玉」和「おせち」的由來。
お年玉
和中國一樣,日本新年時小孩也會收到長輩包的壓歲錢,即「お年玉(おとしだま)」。中國的壓歲錢是用來壓「祟」,那日本的「お年玉」又是怎麼來的呢。
日本新年期間有向歲神供奉「鏡餅(かがみもち)」(米飯做成的類似年糕的糕餅)的習俗。一般選擇在除夕前的大掃除後的12月28日左右供奉,新年結束後,便會取下「鏡餅」,用手或木槌(此過程又叫「鏡開き」,「鏡」象徵圓滿,「開き」象徵繁榮)分成合適的大小後佐小豆湯等食用。
古代的日本人認為「鏡餅」在正月期間寄宿了歲神的魂靈,食用之後便可以獲得神賜予的好運和力量,因此該餅又被稱為「御歳魂(おとしだま)」,「お年玉」便是來源於此。
おせち
「おせち」是「御節供」的略語,來源於中國的「五節供」(人日、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的儀式。「おせち」原指專為慶祝傳統節日製作的料理,而在日本,正月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因此現在「おせち」特指正月料理。
明治之前的正月料理一般都放在「床の間」(和式房間的凹間),既可以供家人食用,也可以用來招待來客。明治之後開始流行將正月料理裝在多層方木盒中,一直沿用至今日。日本大部分地區會在元旦開始食用正月料理,並在新年的3天內吃完,而像北海道等地區則有在除夕食用的習俗。
日本正月料理中使用的菜品幾乎都有一定的寓意。比如:
「黑豆(くろまめ)」:黑色是道教中的祛邪之色,「マメ」在日語中也有健康之意,「豆」即預示健康與長壽;
「海老の焼き物」:蝦有著長鬍鬚,彎脊梁,在日本是長壽的象徵;
「昆布巻き」:「昆布(こんぶ)」此處是「喜ぶ(よろこぶ)」的雙關語,另外它和「伊達巻」同樣與古代的書卷形狀相似,象徵有文化有學問;
「鰻の焼き物」:在日語中有「鰻登り」的說法,意為平步青雲、飛黃騰達。
另外還有祈願豐收的「田作り(たづくり)」,希望孩子茁壯成長的「たけのこ」等等。
當然日本的新年還有一些其他的習俗,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在這裡小編祝大家新的一年裡學習進步,工作順利,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