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預告|黃遠帆:我們如何做哲學?

2020-12-23 南京大學哲學系

青年哲學家工作坊第17期

講座主題:

我們如何做哲學?

報告人:

黃遠帆

時間:

12月9日 周三晚上7:30—9:00

騰訊會議ID:544 500 059

報告摘要

近年來,哲學界對哲學方法論議題展現了濃厚的興味——我們是如何做哲學的,又應當如何做哲學。自然主義(naturalism)和扶椅哲學(armchair philosophy)間的張力尤為突出。大量文獻都在集中處理兩者間的溝壑——融會貫通或不相調和。

事實上,這副方法論圖景極為複雜,在扶椅哲學陣營,也有概念進路和形式進路之別。聚焦概念進路,我們還可再進一步分疏:概念分析(Conceptual Analysis)、日常語言考察(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 、概念工程/倫理(Conceptual Engineering/Ethics)、概念譜系學(Conceptual Genealogy)、坎培拉方案(Canberra Plan)等等。這些方法在很多語境被混為一談,本報告試圖對它們的關係進行一個簡明勾勒。

報告人簡介

黃遠帆,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助理教授,法國裡昂高師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元哲學、認識論、新實用主義、遊戲哲學。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分析》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

編輯 劉驍奔

相關焦點

  • 講座回顧∣劉學良:兒童何以做哲學——兒童哲學的哲學內涵與教育實踐
    2020年12月16日晚,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後劉學良帶來了題為「兒童何以做哲學——兒童哲學的哲學內涵與教育實踐」的學術講座。首先,劉老師介紹了兒童哲學的產生和發展。當前,兒童哲學在世界各地傳播,與當地的文化、教育傳統相結合,發展出了不同樣態的兒童哲學,它們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劉老師將其梳理為「一個理念,一個方法,四個特徵」——兒童哲學堅持以「兒童做哲學」為核心理念,以「探究共同體」為基本方法,呈現出「兒童中心、哲學思維、對話探究、民主團體」四個特徵。那麼兒童如何做哲學呢?
  • 講座回顧 | 梁中和:文藝復興時期柏拉圖哲學的勃興
    講座開始之際,主持人朱剛老師簡述了柏拉圖哲學的重要性,隨後,梁中和老師則指出,與他的求學時期相比,現在國內已經引入了許多不同的哲學流派,擁有了豐富的研究著作和譯作,現在的「後浪」無疑是幸運的,這也同文藝復興時期有一定的相似性,彼時各種思想交匯,產生激烈的碰撞,構成了文藝復興這道豐富絢爛的風景線。以此為切入點,講座正式開始。講座分為四部分。
  • ...領略思想寶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第一季成功舉辦
    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時代。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70周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於2020年7月下旬起,隆重推出「哲學的殿堂——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名家講座系列」。講座採取在線直播形式,邀請素為學界景仰的哲學名家,聚焦哲學前沿問題做專題講座,並以騰訊會議在線直播、B站轉播等方式,向社會開放。
  • 講座| 電影與哲學思考其實並不矛盾
    近日,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鬱喆雋在上海「光的空間」新華書店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題為「影視聲色與哲學反思」的主題講座,圍繞電影與哲學的話題展開。在演講開場時,鬱喆雋首先提出看電影與思考哲學並不矛盾,因為電影可以激發人們進行哲學思考。
  • 2020自然拼讀實用策略系列講座(內含下期講座預告)
    為了使中外教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自然拼讀對英語閱讀的促進作用,孫老師精心設計了第二次講座的內容,解決了自然拼讀在閱讀課中如何教的問題。5月22日講座主題:自然拼讀與分級閱讀 融合教學策略線上講座截圖5月27日講座主題自然拼讀與課標課 融合教學策略自然拼讀如何在公立校開展呢?
  • 講座預告|從哥德爾到情感機器
    中央美術學院 人文大講堂 總第61-63期當代前沿問題 第8-10期從哥德爾到情感機器——認知與智能系列講座主講人:劉曉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曉力,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二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首席專家,國內最早從事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研究的領軍學者之一,常年在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領域進行前沿工作,曾任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現為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學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 「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我們如何實現兩種不同傳統之間的對話?
    長期的往返經歷使這位供職於美國邁阿密大學哲學系的老教授養成了許多中國習慣:講座結束後,他會向在座聽眾致以中文的「謝謝」;去餐廳用餐時,他總是熟練地點上一杯溫熱的香茗(美國人習慣於餐間喝冰飲)。但是真正走進斯洛特精神世界的事物,或許還是中國傳統典籍中的陰陽思維。
  • 免費公益講座---白領如何不憂鬱
  • 傅佩榮 易經與人生智慧 講座全集
    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浙江大學講座教授。  傅佩榮積極推進哲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普及,被臺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獲臺灣地區教育部門「教學特優獎」。出版作品逾百種,曾獲臺灣地區「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等多項殊榮。
  • 6.19-6.20(周五-周六)講座22場 【陳雪*李銀河 :我們的情愛、身體與性——《戀愛課》《迷宮中的戀人》新書分享會】
    【康德哲學與孔子哲學傳統系列講座第六講:孔子的政治哲學:仁政王道與大同世界】2015年6月19日(周五)10:00【主講】盧雪崑(1983年考入香港新亞研究所,師從牟宗三先生,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留所任教迄今。
  • 講座預告 馬叔禮老師系列演講
    馬叔禮,臺灣知名作家、文化學者,臺灣日月書院講座主持人、慈暉文教基金會講座主持人。漫漫青史,承載著一朝一代的更替,演繹著成王敗寇的悲歡,寄託著凌雲壯志的雄心。▼   講座
  • 復旦大學哲學教授張汝倫:學哲學是沒有用,但你憑什麼藐視哲學?
    (以下為講座內容摘編)哲學,真的沒有用一談到哲學,「哲學有什麼用」這個問題就會冒出來。毋庸諱言,哲學在今天遭到嚴重的輕視和忽視,這和「哲學無用」的潛在想法有關。因為在這個時代,沒用的東西就沒有價值。如果你要報考哲學系,你爸媽來問我:「老師,哲學系學了以後有什麼用?」我可能會半開玩笑地說:「沒有用,真的沒有用。」
  • 講座預告|姜曉萍:城鄉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
    講座主題:城鄉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途經時間:11月25日上午10:00--12:00主講人:姜曉萍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科領軍人才、「」四個一批」文化名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MPA教指委委員,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委員。
  • 「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第八講預告
    為更好地推廣新文科建設理念,發揮戲劇與影視學科的文化推廣與價值引領,在2020年暑期成功開展十五講「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得到眾多高校師生熱贊的基礎上,教育部高校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特別策劃舉辦「審美與向善:戲劇與影視學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第二季,將繼續聯袂全國各大高校、專業藝術院校,聚焦戲劇與影視學科,廣邀多所高校的重要專家名師線上開講、傳道解惑。
  • 「講座預告」《紅樓夢》文獻資料邂逅古典植物
    【講座預告】《紅樓夢》文獻資料邂逅古典植物【入場時間】2019年12月7日下午1∶40【講座地點】儀徵市廣播電視臺演播大廳講座一【講座名稱】《紅樓夢》文獻資料庫建設構想【講座嘉賓】顧斌【主管單位】儀徵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 講座預告丨你是知「性」的家長嗎?--莎薇老師青春期性教育講座
    作為家長,如何幫助青少年對於生命、愛與性的真相有正確的認識,引導他們在面對包括婚前行為在內的高風險行為時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建立積極正面的個人觀、價值觀,用知識和技能來雙重裝備青少年,使之遠離婚前性行為和其他高風險行為呢?
  • 預告|上音舉辦「致敬貝多芬·2020」系列學術講座
    副院長劉英: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疫情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安全。這些超越了國界,也超越了時代的普世價值與人文意蘊,永遠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也可關注「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微信公眾號(微信號shcmusicyyxx)後在講座預告中獲取二維碼。】
  • 審美與向善:藝術名師大講堂系列講座 第九講學術沙龍預告
    >承辦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影視與戲劇研究中心   講座主題18:00—21:00   講座方式    騰訊會議+B站直播   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  主辦方領導致辭   主持人:   張阿利 教授  陝西省電影家協會主席,西北大學二級教授、博導,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新書丨彭國翔:《中國哲學方法論:如何治「中國哲學」》
    換言之,在「援西入中」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進行「援中入西」的工作。就此而言,如果說前四章的重點均在於探討「援西入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方法論問題,那麼,第五章的重點則可以說轉換到了「援中入西」之上。本章開篇即指出,如果說以往我思考如何在當代中國治「中國哲學」這一問題時,主要關注的是西方哲學傳統在「研究」與「建構」這兩個雖密切相關但畢竟各有不同的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 哲學應該普及化嗎?
    的講座活動,與談者有法國《哲學月刊》總編輯 Martin Legros 、兩位致力於哲學普及的大學教授——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與葉浩(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以及推動高中哲學教育的高中老師林靜君、法國高中哲學讀本譯者梁家瑜,等幾位哲學推廣者,分別對哲學普及(上半場)和高中哲學教育(下半場)這兩個議題來進行經驗分享。1此活動吸引了許多關心哲學教育、哲學推廣的民眾和媒體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