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訴被告承擔原告律師費的理論與實務分析

2021-01-18 中國律師網

近日,筆者收到一份判決書,原告向我方主張的律師費沒有得到法院支持,即便在這一訴訟中,原告可以說是勝訴了,那為何主張的律師費沒有得到支持?什麼情況下原告向敗訴被告主張的律師費能夠得到支持?筆者通過本文梳理相關要件,並舉例分析敗訴被告承擔原告律師費的理論與實務,理清這一問題。

一、原告律師費由敗訴被告承擔的一般情形:合同約定

筆者遇到很多當事人作為原告起訴會對兩筆費用有疑問,第一,關於訴訟費,支出的訴訟費用最後由誰承擔?第二,關於律師費,能不能向被告主張支付律師費。尤其是在一些侵權糾紛涉及相鄰權案件中,樓上漏水給樓下造成損失,除了裝修損失、租金損失,是否還可以要求被告承擔原告的律師費?一般原告都會認為這屬於給其造成的實際損失,如果沒有漏水就不會產生訴訟,沒有訴訟就不會有律師費,所以被告應當予以賠償。但事實並非如此,在相鄰權侵權訴訟中,律師費的轉付並無明確法律依據,一般法院不予支持,原告無需在此多花精力。

(原告主張被告承擔其律師費,因無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那麼,大家聽說過的由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規定又是什麼呢?是否有這樣明確的法律依據?目前情況看,並沒有現行有效的法律規定直接支持所有案件中原告律師費轉付,但是一般大家所說的敗訴方承擔原告律師費的情況確實存在,即在合同糾紛中,經過雙方明確約定律師費的承擔問題。

(一)最高院裁判觀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二審的某銀行與甲公司、乙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號(2019)最高法民終109號,關於律師費的問題,最高院認為:首先,律師費屬於某銀行實現案件債權的合理支出項目,某銀行主張的律師費金額亦符合《某省律師收費標準》的相關規定,在案涉貸款合同、擔保合同已明確約定實現債權的費用由甲公司承擔,實現債權的費用亦屬於約定擔保範圍的情形下,一審法院判決律師費由甲公司承擔,乙公司對律師費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並無不當。其次,根據二審查明事實,某銀行主張的律師費已經實際支付,甲公司、乙公司認為律師費未實際支付的觀點亦不成立,法院不予支持。

(二)構成要件及相關表述

根據上述裁判觀點,為避免無謂的爭議,增加勝訴的概率,原告律師費由被告承擔必須滿足如下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1、合同中有明確約定

相鄰權糾紛不同於合同糾紛,原告律師費主張沒有法理依據,無法得到支持,但即便是合同糾紛中的律師費也不是一律可以得到支持,必須是雙方已經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可以參考如下表述:「因訴訟產生的相關費用及開支(包括但不限於訴訟費、鑑定費、律師費、交通費用)均由敗訴方承擔。」

2、律師費金額應符合當地律師收費標準相關規定

在最高院的案件中提到:「某銀行主張的律師費金額亦符合《某省律師收費標準》的相關規定」,這提醒我們律師費的金額需要符合當地律師收費標準相關規定,作為代理人應當提交當地相關收費標準及本次律師費收費的計算方法,以免律師費金額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3、主張方需要提供實際支付的憑證

在筆者代理的一些銀行案件中,起訴時有些銀行並未實際支付律師費,只是通過合同和票據證明律師費的金額,那麼,即便已經符合上述兩個條件,法院仍然會要求主張方出具實際支付律師費的憑證,這裡指的並不是合同和發票,而是付款憑證,包括但不僅限於主張方付款的憑據或者律所到帳的回單。如果不能提供,對於主張方而言存在風險,法院有可能要求主張方待實際發生之後另案訴訟。

二、法律、司法解釋明確規定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情形

(一)合同糾紛案件

1、債權人行使撤銷權訴訟案件

根據《合同法》第74條第2款:「撤銷權的行使範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6條:「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所支付的律師代理費、差旅費等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第三人有過錯的,應當適當分擔。」也就是說,在合同糾紛中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無需在合同中明確約定律師費的負擔,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律師費轉付有直接法律依據,即明確了由債務人負擔,如果第三人有過錯,也應當適當分擔,該規定對債權人行使權利有利,也是律師費轉付比較特殊的一種情形。

2、債權人行使代位權訴訟案件

根據《合同法》第73條第2款:「代位權的行使範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雖然沒有明確必要費用的範圍,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6條必要費用是包含律師代理費、差旅費的。

(二)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案件

1、一般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法發[2007]1號)第13條規定:「依法加大侵權賠償和民事制裁力度。嚴格智慧財產權侵權損害賠償適用規則,貫徹全面賠償原則,努力降低維權成本,加大民事制裁的威懾力度。依法適當減輕權利人的賠償舉證責任;有證據證明侵權人在不同時間多次實施侵權行為的,推定其存在持續侵權行為,相應確認其賠償範圍;作為自然人的原告因侵權行為受到精神損害的,可以根據其請求依法確定合理的精神損害撫慰金;當事人為訴訟支付的符合規定的律師費,應當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綜合考慮其必要性、全部訴訟請求的支持程度、請求賠償額和實際判賠額的比例等因素合理確定,並計入賠償範圍;考慮當事人的主觀過錯確定相應的賠償責任;依法運用民事制裁懲處侵權人。」侵權訴訟有很多情形,包括生命健康權、婚姻自主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智慧財產權等等,但不是所有侵權訴訟的律師費都有明確規定承擔方式,智慧財產權比較特殊,既有一般規定,也有特殊規定,應當綜合考慮律師費的必要性、全部訴訟請求的支持程度、請求賠償額和實際判賠額的比例等因素合理確定,並計入賠償範圍。

2、著作權侵權案件

根據《著作權法》第49條第1款:「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6條:「著作權法第48條第1款規定的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具體案情,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範圍內。」 

3、商標權侵權案件

根據《商標法》第63條第1款:「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商標法第56條第1款(2001《商標法》)規定的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範圍內。」

4、專利權侵權案件

根據《專利法》第65條第1款:「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22條:「權利人主張其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合理開支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專利法第65條確定的賠償數額之外另行計算。」

(三)擔保權訴訟案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21條第1款規定:「保證擔保的範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律師費可以被理解為這裡提及的實現債權的費用,從而原告可以主張律師費由被告承擔。

(四)商事仲裁案件

根據《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第55條:「(四)仲裁庭有權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在裁決書中裁決敗訴方補償勝訴方因辦理案件已支出的合理費用,包括但不限於公告費、查檔費、差旅費、律師費等。仲裁庭在確定上述費用時,應考慮案件的裁決結果、複雜程度、當事人或代理人的實際工作量以及案件的爭議金額等有關因素。」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仲裁委員會有相應的規定,如果考慮律師費轉付問題,建議選擇商事仲裁。

(五)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非誠信訴訟案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若干意見》(法發〔2016〕21號)第22條:「引導當事人誠信理性訴訟。加大對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非誠信訴訟行為的打擊力度,充分發揮訴訟費用、律師費用調節當事人訴訟行為的槓桿作用,促使當事人選擇適當方式解決糾紛。當事人存在濫用訴訟權利、拖延承擔訴訟義務等明顯不當行為,造成訴訟對方或第三人直接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無過錯方依法提出的賠償合理的律師費用等正當要求予以支持。」在虛假訴訟、惡意訴訟等非誠信訴訟案件中,必定有一方無過錯,但由於對方當事人濫用訴訟權利、拖延承擔訴訟義務等明顯不當行為給無過錯方造成了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要求賠償合理的律師費,這種情形並不完全等同於轉付律師費,而是作為賠償無過錯方的一種形式。

三、結語

就目前情況而言,除了合同案件中約定律師費承擔的情形之外,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律師費可以作為必要費用、合理開支或包括在賠償範圍的情況下,原告律師費要求被告承擔的主張才會被法院支持。筆者注意到,近日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提交議案:「建議民事訴訟中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也就是說,建議修改《民事訴訟法》,增加律師費轉付有關條款,敗訴方既承擔自身律師費,還承擔勝訴方律師費,加大敗訴方訴訟成本來引導當事人理性訴訟、減少審級、選擇調解和解等,達到減少訟累、定分止爭目的。

筆者認為,從目前情況看,不論原告或是被告均有較強的律師費轉付意識,尤其是在合同案件中,越來越多的合同中會加入律師費轉付條款,由此可以判斷未來律師費轉付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作者:莫燕雯,江蘇中慮律師事務所)

【責任編輯 劉耀堂】

相關焦點

  • 法律規定:打官司前注意了,這8種情況下,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
    也就是說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只要請了律師,就應該支付自己律師費費用;那麼,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律師費的人,難道就不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了嗎?雖然在一般情況下,誰請律師誰付費,但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仍有一些條例,已經明確規定了在某些情況下將由敗訴方來承擔律師費。
  • 原告持有借條,訴請被告還錢卻敗訴,原因合理合法!
    因此,對於大額的民間借貸,為了避免出現爭議,對於出借人來說,就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轉帳進行交付,否則借款人很可能以沒有實際收到借款為由進行抗辯,這種情況下,出借人手裡即使有借條,也可能敗訴。為了更好的閱讀和理解上述法律知識要點,筆者分享一篇相關的實務案例,並對案例的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整理和彙編,案例中觀點僅供學習交流所用!案情簡介原告李某紅訴稱:被告姜某良、孫某華系夫妻。
  • 被告賠付對方律師費5000元
    近日,鄞州區人民法院對一起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故意隱瞞公司已經註銷事實,導致法院啟動再審程序的案件作出判決,該法定代表人承擔對方因再審產生的律師費5000元,此外,法院還依法對其罰款5萬元。據了解,這是浙江省首例對不誠信訴訟行為適用律師費轉付機制的案件。俞先生因想經營汽車環保尾氣治理業務,與鄞州某環保科技公司進行聯繫。
  • 打官司律師費太貴?如何讓「敗訴方承擔律師費」
    我國法律中,對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問題,根據是否有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1.有明確法律規定,可以讓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情形;2.沒有明確法律規定,但法院可以酌情判決要求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情形;3.當事人約定,由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情形;4.當事人沒有約定,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的情形。
  • 這些案件,你一定要聘請律師,因為勝訴後律師費可以由被告承擔!
    【導讀】:律師費是否可以由敗訴方承擔,既是當事人所關心的問題,也是律師所關心的問題,那麼究竟哪些民事案件可以由敗訴方承擔合理的律師費? 3、智慧財產權類侵權案件 智慧財產權類案件包含著作權侵權案件、專利侵權案件、商標侵權案件,這類案件發生的合理律師費由侵權一方承擔。
  • 律師費什麼情況下可由敗訴方承擔嗎?
    背景最近有朋友諮詢委託律師費應訴產生的代理費能否讓敗訴方承擔?為了回答這個疑問,我來帶大家一起聊聊律師費應當由敗訴方承擔的相關法律知識。當事人存在濫用訴訟權利、拖延承擔訴訟義務等明顯不當行為,造成訴訟對方或第三人直接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無過錯方依法提出的賠償合理的律師費用等正當要求予以支持。
  • 打一場勞動官司,除了律師費還可能花到這些錢
    不過實務中不少勞動者誤認為勞動者打勞動官司基本上不需要花錢。這種錯誤的認知導致勞動者真正承擔程序中的各項經濟成本時,開始抱怨程序上的繁瑣及經濟成本的支付超出了自己的預算。那麼打勞動官司需要勞動者支付的經濟成本究竟有哪些?的確很多勞動者知道勞動仲裁是免費的,而勞動爭議類訴訟則是低收費的,一般為10元.如果勞動者不委託律師,似乎勞動者不需要花太多費用。
  • 行政訴訟中,被告對行政行為合法性承擔舉證責任,應這樣理解!
    這種明確規定,屬於義務性規定,該義務性規定不僅行政機關應當遵守,人民法院也應當遵守,人民法院對於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問題沒有裁量權,不能認為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屬於司法裁量的範疇,也不能認為對於某些有關合性的事項也可以由原告來承擔舉證責任。
  • 全國人大代表肖勝方:建議民事訴訟中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記者從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會長、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主任肖勝方處獲悉,他準備領銜提交議案,建議修改《民事訴訟法》,增加律師費轉付有關條款,即民事訴訟的敗訴方既承擔自身律師費,還承擔勝訴方律師費。
  • 罰5萬,賠付律師費5千,首個非誠信訴訟律師費轉付機制上線
    6月11日下午,鄞州區人民法院對一起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故意隱瞞公司已註銷事實導致法院啟動再審程序的案件當庭宣判,依法判令法定代表人黃某一承擔原告方再審律師費5000元,並對其作出罰款5萬元的處罰。原審原告俞先生再審請求判令公司股東黃某一、黃某二對公司債務承擔清償責任,法定代表人黃某一故意隱瞞公司註銷的情況,導致本案再審,應承擔原告再審聘請律師的費用5000元。經審查,該案在原審過程中於2019年1月3日第一次開庭時,被告公司的訴訟代理人胡某(法定代表人黃某一的妻子)參與了庭審,當時被告公司尚未註銷。
  • 「行政訴訟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這種話真的很不嚴謹,是不對的!
    當事人存在濫用訴訟權利、拖延承擔訴訟義務等明顯不當行為,造成訴訟對方或第三人直接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無過錯方依法提出的賠償合理的律師費用等正當要求予以支持。」於是很多人,甚至是有名律師事務所都直接告訴大眾:行政訴訟案件律師費可以由敗訴方承擔。真的是這樣嗎?小編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這是一種極為不嚴謹的說法。我們國家律師費原則上由委託人承擔,即誰請的律師誰付費。
  • 原告北京拾全影源影像有限公司訴被告廣州瑞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公 告 (2020)粵0192民初3919號廣州瑞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本院受理原告北京拾全影源影像有限公司訴被告廣州瑞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原告的訴訟請求為: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在網際網路上使用原告圖片的侵權行為;2.判令被告在其主辦網站的首頁或者顯著位置連續三十天刊登就侵權行為向原告公開賠禮道歉的聲明;3.判令被告賠償原告侵權賠償金人民幣7000.00元;4.判令被告承擔原告為制止侵權而支付的律師費等3000.00元;5.訴訟費由被告承擔。自本公告發出之日起,經過六十日,即視為送達。
  • 只能勝訴,不能敗訴?
    只能勝訴,不能敗訴?後由於一審、二審提交的證據及認定的事實稍有不同,王某認為律師李某在一審時未盡到律師義務導致其敗訴,要求李某所在的某律所賠償其損失包括上訴費及律師費,合計9000餘元。法院審理一、對某律所指派的律師李某在代理過程中是否適當地履行了委託義務,在履行過程中是否存在過錯的分析:在一審法院審理的繼承案件中,是由繼承案5名原告提起繼承權之訴,如何行使訴權是
  • 訴訟費律師費誰來承擔呢?
    起訴的費用,最基礎的是訴訟費,可選擇的是財產保全費和律師費。訴訟費交給法院,是法院接收立案時預繳,最終由敗訴方承擔的。說完訴訟費和財產保全費,我們最後來說一說律師費。請律師的錢該誰來出呢?又需要多少錢呢?注意,律師費並不是由敗訴方承擔,而是誰請誰支付。
  • 是「債務加入」還是「第三人代為履行」 ——原告詹某與被告吳某...
    原告多次催討欠款29萬元未果,遂向本院請求判決兩被告共同給付原告欠款29萬元。吳某辯稱,合夥做工程及散夥屬實,2019年2月2日做了總結算,本被告出具了25萬元的總欠條,扣除5萬元的提成及建築公司已經支付的10萬元,本被告實際只欠10萬元。某建築公司辯稱,原告及吳某是合夥關係,本公司只與裝飾公司具有合同關係,原告的起訴無事實與法律依據,本公司依法不承擔任何責任,請求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 原告變被告,被告變原告,這個劇情有點暈
    年1月13日起至某大酒店一樓及五樓的吊頂裝修工程全部竣工為止);2.判令反訴被告承擔反訴受理費。理由2019年12月13日,反訴原告與反訴被告籤訂了《工程吊頂裝修合同》,由反訴被告承包桂平市某鎮的某大酒店一樓及五樓的吊頂裝修工程。合同約定的施工期限為30天,即反訴被告於2020年1月12日前完工並交付反訴原告使用,但工期屆滿,反訴被告僅完成酒店一樓的吊頂安裝任務,酒店五樓吊頂裝修任務至今未完成。
  • 贏了官司竟拒付律師費 原告變老賴被法院強制執行
    贏了官司竟拒付律師費 原告變老賴被法院強制執行 2015-01-26 21:55: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廣州1月26日電 (索有為 黃彩華 黃雨冰)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一家公司委託律師打贏了一起貨款官司,並拿回22萬多元執行款後,卻賴帳律師費1.8萬元。
  • 專業拆遷律師要多少律師費?打贏官司,可以讓對方承擔訴訟費嗎?
    我委託律師,支付了律師費,為什麼後續立案起訴又要錢?我給律師的錢裡邊不包括這部分錢嗎?這筆錢可以和律師約定好,讓律師支付嗎?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律師費和訴訟費有何不同?律師費也即律師代理費,是您委託律師,支付給律師的費用,這筆錢是您給律所的,粗獷點講,這是您給律師的報酬;訴訟費,是您去法院立案、申請法院執行、申請法院保全等,應當繳納給法院的,再粗獷點說,法院給您幹活,您支付給法院的錢。其次,收取方式不同。
  • 名譽權糾紛中的「公眾人物」理論考辯|韜安娛樂法
    但在具體實務中,由於貶損性公開言論、文章所引發的糾紛中,法院除了常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下簡稱「《解答》」)中第八條的簡單規定之外,關於「公眾人物的名譽權保護要進行適當限制」,或者「公眾人物對於侵犯其名譽權的行為應進行適當容忍」的觀點,也普遍出現在司法實務中,目前涉及知名人物的名譽權案件中,絕大多數被告都會以上述原則作為本方言行不構成侵權
  • 【警示普法】派出所敗訴!
    被告不能以此為由拒絕為申請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若獲得公民信息的有關單位或個人將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給他人,應自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故對被告提出的該主張,不予支持。綜上所述,原告提供了調查所需證明材料,向被告申請調查公民信息,符合法律規定。被告拒絕為原告提供公民信息的行為,屬於行政不作為。故原審法院對原告要求被告履行法定職責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