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詞基本功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2021-02-19 話劇影視劇本臺詞表演大全

一、調值和調類 

  聲調指整個音節的高低升降的變化,音高的變化決定了聲調的性質。漢語的聲調可以區分意義。普通話裡「山西」(shān xī)和「陝西」(shǎn xī)的不同,「主人」(zhǔ rén)和「主任」(zhǔ rèn)的不同,就是由於聲調的不同。

     聲調包括調值和調類。調值指聲調的實際讀法,也就是高低升降變化的具體形式,是由音高決定的。調值的高低是相對的。

    描寫調值常用五度制聲調表示法。把一條豎線四等分,得到五個點,自下而上定為五度:1度是低音,2度是半低音,3度是中音,4度是半高音,5度是高音。一個人所能發出的最低音是1度,最高音是5度,中間的音分別是2度、3度和4度。一個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簡稱為55,是個高平調;如果從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到5度,簡稱為15,是個低升調;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簡稱為51,是個全降調。

  調類指聲調的類別,就是把調值相同的音歸納在一起建立起來的聲調的類別。例如普通話的「去、替、廢、動、恨」調值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屬於同一個調類。

二、普通話的聲調

  (一)普通話的調值和調類。

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

  1.陰平。高而平,叫高平調。發音時由5度到5度,簡稱55。例:媽、督、加、先、通。

  2.陽平。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調。由3度到5度,簡稱35。例:麻、毒、莢、賢、銅。

    3.上聲。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調。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簡稱214。

例:馬、賭、甲、顯、桶。

  4.去聲。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調。由5度到1度,簡稱51。例:罵、度、價、縣、痛。

  

  (二) 變調

我們平常說話,總是一個一個音節連在一起發音的。音節和音節相連時,有的音節的調值會發生有規律的變化,這種變化叫做變調。最常見的變調是後面音節的調值影響前面音節的調值。

  1.上聲的變調。兩個音節相連,前一個音節是上聲時,這個上聲受到它後面音節聲調的影響發生變調。規律是:

  上聲和上聲相連時,前一個上聲的調值由214變為35。例如:買米、好酒、土改、檢舉、冷水。

  上聲和非上聲相連時,前一個上聲的調值由214變為21(半上)。

 上聲加陰平,例如:買姜、好書、寫詩、語音。

 上聲加陽平,例如:買油、好房、兩條、語言。

 上聲加去聲,例如:買菜、好戲、寫信、美味。

  2.「一」和「不」的變調。

  「一」的本調是陰平,單讀時或在詞句末尾時讀本調。

    例如:一、第一。在陰平、陽平、上聲的前邊讀時發生變調,改讀為51去聲。

 「一」加陰平,例如:一斤、一天、一杯。

 「一」加陽平,例如:一元、一年、一條。

 「一」加上聲,例如:一兩、一晚、一本。

  「一」在去聲的前邊改讀為35陽平。例如:一寸、一夜、一個。

  「不」的本調是去聲,單讀時或在詞句末尾時讀本調。

   例如:不、就是不。在陰平、陽平、上聲的前邊仍讀本調 。

 「不」加陰平,例如:不說、不高、不聽。

 「不」加陽平,例如:不來、不直、不能。

 「不」加上聲,例如:不走、不好、不肯。

  「不」在去聲的前邊改讀為35陽平。例如:不去、不累、不會。

 

  圍、味、印、影、形、星、提、體、倦、暖、煤、睡、式、明、秒、

  戴、崖、非、龍、懈、玷、貓、扶、站、次、友、繪、榜、甕、永

   

 (三)四字詞聲調練習

讀的時候,氣息要控制好,放開聲一口氣很通暢地發出來。

(1)按四聲順序排列

    中國偉大 山河美麗 天然寶藏 資源滿地

  階級友愛中流砥柱工農子弟千錘百鍊

  身強體健精神百倍心明眼亮光明磊落

  山明水秀花紅柳綠開渠引灌風調雨順

  陰陽上去非常好記高揚轉降區別起落

(2)按聲母順序排列

   b  百鍊成鋼  波瀾壯闊  暴風驟雨壁壘森嚴

  P  排山倒海  噴薄欲出 鵬程萬裡 普天同慶

  m  滿園春色  名不虛傳 滿腔熱情 目不轉睛

  f  發憤圖強  翻江倒海 豐功偉績 赴湯蹈火

  d  大快人心  當機立斷 顛撲不破 鬥志昂揚

  t  談笑風生  滔滔不絕 天衣無縫 推陳出新

  n  鳥語花香  逆水行舟 能者多勞 寧死不屈

  m  老當益壯  雷厲風行 力挽狂瀾 龍飛鳳舞

  g  蓋世無雙  高瞻遠矚 攻無不克 光彩奪目

  k  開卷有益  慷慨激昂 克敵制勝 快馬加鞭

  h  豪言壯語  和風細雨 橫掃幹軍 呼風喚雨

  J  艱苦奮鬥  錦繡河山 繼往開來 舉世無雙

  q  千軍萬馬  氣壯山河 晴天霹靂 群威群膽

  x  喜笑顏開  響徹雲霄 心潮澎湃 栩栩如生

  zh 輾轉反側  朝氣蓬勃 咫尺天涯 專心致志

  ch 超群絕倫  稱心如意 赤子之心 出奇制勝

  sh 山水相連  捨生忘死 深情厚意 生龍活虎

  r  僥有風趣  人才輩出 日新月異 如火如荼

  z  讚不絕口  責無旁貸 再接再厲 自知之明

  c  滄海一粟  層出不窮 燦爛光明 從容就義

    s  三思而行  所向披靡 四海為家肅然起敬

⑶誇張四聲練習,訓練時結合用氣

  體會氣息在運動,尤其是用誇張的「上聲」體會氣息下沉較為明顯。「陰平」練習時注意平穩;「陽平」上升時氣要拉住,這時口腔要立起,力度要加強,避免高音窄、擠;「去聲」下降時,氣要託住,口腔要有控制、避免衰弱。

  四聲氣息控制練習

  巴 拔 把 罷低答底大

  這個練習反覆練習多次,可用快吸氣來練,也可用慢吸氣來練,字音要清楚準確,也可逐漸改變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並調節好氣息。

  誇大的上聲練習

  a i ai ao ü

  好 (hao) 美 (mei) 滿 (man)

  想 (xiang) 仰 (yang) 場 (chang)

  請 (qing) 跑 (pao)

  百鍊成鋼  花紅柳綠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練習時,注意用氣,四聲正確,聲音違貫。)

  (4)四音節詞組變換

  陰陽上去不管變位在哪裡,都要求準確。練時注意不要字字停頓,應該有強弱、虛實的表現。

  陰陽上去:千錘百鍊山明水秀英明果斷  山盟海誓風調雨順 思前想後

  去上陽陰:逆水行舟 背井離鄉 智勇無雙  熱火朝天信以為真 萬古流芳

    四聲變位:光輝燦爛 舊地重遊 氣貫長虹  方興未艾 各奔前程 富貴榮華

              心花怒放 遠走高飛 歡欣鼓舞

  (四)聲調綜合練習

  咬住宇頭,出字有力,拉開字腹,收住字尾。字神(指聲調)準確。用氣均勻連貫,用聲剛柔相濟。注意聲傳情、情帶聲、情運氣、氣生情。最後達到情、聲、氣完美結合,協調一致。

  a.陰平聲練習

  陰平聲一開始是5度,然後維持不變,保持一條橫線。

  《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陽平聲練習

  陽平聲開始在3度,滑動直線上移,如果兩個陽平聲相連要注意前邊一個不能彎曲。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一層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心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c.上聲練習

  上聲開始是2度,向下滑動到1度,接看從1度折轉滑向4度。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去聲練習

去聲一開始5度,然後下滑降到最低1度。

  《校園早晨》

  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採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著身旁這棵小樹。親愛的夥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請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四聲歌

  學好聲韻辯四聲,陰陽上去要分明。

  部位方法要找準,開齊合撮屬口形。

  雙唇班報必百波,舌面積結教堅精。

  翹舌主爭真知道,平舌資則早在增。

  擦音發翻飛分復,送氣查柴產徹稱。

  合口呼午枯胡古,開口呼坡歌安康。

  撮口虛學尋徐劇,齊齒衣優搖業英。

  前鼻恩因煙彎穩,後鼻昂迎中擁生。

  咬緊字頭歸字尾,陰陽上去記變聲。

  循序漸進堅持練,不難達到純和清。

相關焦點

  • 字詞跟讀∣聲調訓練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登鸛雀樓王之渙陽平聲訓練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春曉孟浩然上聲訓練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如夢令  元旦毛澤東去聲訓練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 填詞起步:細說四聲陰陽、三仄中的去聲字
    (蔡楨《詞源疏證》卷下引)這都是為了說明倚聲家所以必須嚴格講究四聲陰陽的理論根據,詞曲原是相同的。  關於這一問題的解答,我覺得明人王驥德說得比較詳盡。他在所著《方諸館曲律》中談到四聲平仄,是這樣說的:  四聲者,平、上、去、入也。平謂之平,上、去、入總謂之仄。曲有宜於平者,而平有陰、陽;有宜於仄者,而仄有上、去、入。乖其法,則曰拗嗓。
  • 音變的學習-去聲變調、疊字形容詞的變調
    (三)去聲變調當兩個去聲相連,前面的去聲音節不讀重音的時候,調值沒有降到最低,調值變為高降調
  • 古漢語「四聲」和現代漢語有什麼區別?其實很多內容都屬猜測
    現代漢語裡,「四聲」指的就是普通話裡「1234」四個聲調,專業一點的稱呼叫做「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去聲」,可以稱為「陰陽上去」。為什麼要限定普通話呢?因為方言當中聲調不是這麼劃分的,比如蘇州話有七個聲調,廣州話有十個聲調。所以,這四個聲調的適用範圍是普通話。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古代漢字發音五個調,其中有形態的為四個,即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同時還有個爆破音調,類似於今天的輕聲部,稱作「入聲」。「陰平、陽平」合稱「平」,所以又稱四聲「平上去入」。 南北朝音韻學大發展時期,四聲標註法運用進入詩歌創作,後來因為太麻煩,在則天皇帝時期簡化成為「平、仄」二元,陰平、陽平統稱「平」,上、去、入三調統稱「仄」。
  • 不可不知四聲八病 令人糊塗的蜂腰 空海法師是要表達什麼意思
    在後來的格律詩中,四種句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兩個句式很明顯都是蜂腰之病。,平平仄仄平。這兩個句式中第一個句式,第二個字和第五個字都是仄,為了避免蜂腰之病,可以採取不同的仄,上、去、入分別對應;平平仄仄平第二個句式只好用陰平、陽平來區別。我們看看以下的例子,1)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漢語、方言、聲調發展史及四聲與平仄
    漢語的聲調簡稱「調」,傳統音韻學稱之為「聲」,如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個聲調並稱為「四聲」。現代漢語音韻學認定聲調的具體表現形式是音高的升降變化,與現代不同的是傳統音韻學把聲調解釋為「長言、短言」的區別,音高與音長的概念是混淆的。
  • 中戲院長談演員的素養:臺詞是首要基本功,網絡減少了生活體驗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1日報導:世界戲劇院校校長論壇日前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行,來自國內外的戲劇院校校長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圍繞藝術教育話題展開交流。會上,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在演講中著重探討了戲劇藝術的核心——演員的素養問題,並談到網絡的發達,讓演員到生活中去體驗的過程有所減少。
  • 尖團字和上口字的歸類
    京劇常用之尖音字一、   梭波轍陰平:(siao)削。陽平:(ziao)嚼、爵。去聲:(ciao)雀、鵲、趞。二、   也斜轍陰平:(zie)接、癤、節、嗟,(cie)切,(sie)些,(sue)薛。陽平:(zie)截、捷、睫、婕、節,(sie)斜、邪,(zue)絕。
  • 饒丹雲|中國傳統言語訓練方法對演員臺詞基本功的建構
    將其科學、有機地運用到話劇影視演員的臺詞基本功訓練中,能夠有效提升演員臺詞創作技巧,增強藝術表現力。      1.繞口令與口齒靈活度      繞口令被廣泛用於話劇影視演員言語基礎訓練。繞口令練習材料豐富,一般短小精悍、繞口、有趣,既可以鍛鍊演員發音器官的靈活性,使口齒清晰有力,又可辨析語音,提高吐字歸音技巧。
  • 後,是上聲還是去聲?
    唐朝古體詩與宋詞在押韻上有個共同之處,就是可以用詩韻的鄰韻通押,另外也有一個不同之處。 這個不同,就是古體詩押仄韻時,上、去聲很少通押,而宋詞中上、去聲通押是常態。 例如綦毋潛的《春泛若耶溪》就是明顯的上聲韻古風: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
  • 聲之形經典臺詞對白語錄盤點 聲之形唯美臺詞對白語錄
    改編自熱門漫畫動畫電影《聲之形》上映以來備受觀眾喜愛,那麼電影《聲之形》經典臺詞對白語錄有哪些呢?一起拉看看吧。  《聲之形》簡介  「2017年度醉美動畫」《聲之形》正在全國熱映,在同檔期有漫威大片、好萊塢大導影片、國內口碑力作的情況下,《聲之形》夾縫中勇闖票房前三,評分、口碑、話題獲三高,上座率持續看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