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國法治進程十大案件:公益訴訟破手機預裝亂象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首起被受理的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如今一些消費領域存在的霸王條款,是消費者的心頭之痛,單個消費者提起訴訟、依法維權,往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就需要消費者協會提起公益訴訟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盤點2015年的公益訴訟案件,上海市消保委針對三星、OPPO手機預裝軟體無法卸載提起的公益訴訟,是國內首起被受理的消費者民事公益訴訟,訴訟提起後,引起了整個手機行業的整改以及工信部相關規定的出臺。

  手機預裝軟體多且不可卸載

  2015年年初,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針對消費者反映的手機內存縮水,軟體異常等問題,對蘋果、三星、華為、OPPO等20款智慧型手機的預裝軟體情況作了一個比較試驗。結果發現,除了一款手機在測試過程中死機之外,其餘19款手機均不同程度地預裝了各類軟體,且很多都無法卸載,其中OPPO手機預裝的軟體最多,達71個,而三星手機預裝軟體全都不能卸載且多達44個。

  上海市消保委起訴三星、歐珀公司

  上海市消保委認為,這兩家手機廠商未告知消費者預裝軟體情況,也沒有提供軟體卸載的途徑,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於是將兩家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手機廠商在其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外包裝或說明書中明示手機內預裝軟體的名稱、類型,所佔的內存,並為手機預裝軟體提供可卸載的途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三星、歐珀先後提交整改方案

  訴訟提起後,三星和歐珀公司均和上海市消保委進行了多次溝通,並先後向上海市消保委提交了整改方案,並且在法庭上演示了如何通過官方網站查詢涉案手機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預裝軟體的卸載方法。

  訴訟目的達到 上海市消保委撤訴

  鑑於三星、歐珀公司已完成了涉訴型號手機的整改,其新產品也將全部做到預裝軟體明示和可卸載,上海市消保委認為兩家公司已糾正了侵權行為,訴訟目的已經實現,向上海市一中院提出了撤訴申請。

  公益訴訟引發手機行業「整改風潮」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三星、歐珀公司均已整改到位,裁定準予上海市消保委的撤訴申請。事實上,三星、OPPO手機中存在的問題,同樣存在於其他品牌智慧型手機,預裝軟體不告知、不可卸載,已經成為手機行業的潛規則。雖然這起訴訟案件最終是以裁定準予撤訴的方式結束的,但在這之後,整個手機行業掀起了一股「整改風潮」。

  法院立案受理 消費公益訴訟破冰

  上海市消保委訴三星、歐珀公司侵權責任糾紛的這起案件是全國首例進入司法程序的消費者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由於這類案件在全國法院並無先例可循,上海市一中院在確立案件的訴訟規則過程中也做了相關的嘗試。

  公益訴訟提起後,三星和歐珀公司都對其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行為進行了積極的整改,上海市消保委認為訴訟目的已經達到,因此向法院提出了撤訴申請。但是因為這起案件是公益訴訟,涉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同於普通的民事訴訟,法院首次通過開庭的方式審查了原告撤訴的理由。

  主審法官 丁慧:雖然它起訴是針對兩個手機,但是我們審查的時候,還是著重除了這兩款手機以外,還是著重審查了對於它未來所生產的這些手機,是不是也能達到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目的。

  庭審中,合議庭的法官們對上海市消保委撤回對三星、歐珀公司起訴的申請是否合法、是否符合社會公共利益進行了審查,評議後當庭作出裁定,準予上海市消保委撤回起訴。

  為規範智慧型手機市場,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減少此類消費糾紛,案件審結後,上海市一中院還就加強手機生產企業預裝軟體的管理工作,向工信部發出了司法建議。

  2015年年底,工信部對上海市一中院發出的司法建議進行了回復,並在官網上發布了《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 (APP) 預置和分發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強調:手機生產商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確保除基本功能軟體外的移動智能終端應用軟體可卸載,基本功能軟體是指那些保障手機和作業系統正常運行的軟體,而預置的實現同一功能的基本功能軟體,至多有一個可設置為不可卸載。

  用公益訴訟叫停「霸王條款」

  面對一些不合理的霸王條款,個人消費者勝訴只能維護個人權益,而上海市消保委提起的這起公益訴訟通過法院的司法程序,倒逼手機廠商改變不合理規定,打破行業潛規則,使更多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公益訴訟的意義也正在於此。

  在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出現之前,消費者個人維權面臨維權成本高、時間長、舉證難、難以與經營者抗衡等諸多困境,「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結局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了消費者協會的訴訟主體地位,規定對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中國消費者協會以及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的消費者協會,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公益訴訟的落地,開啟了消費維權的新時代。

  消費公益訴訟制度亟待細化

  雖然公益訴訟的益處顯而易見,但目前我國公益訴訟提起和立案的卻很少,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國關於公益訴訟缺乏相應的配套規定,比如受案範圍、程序規則、費用承擔、賠償標準等問題還亟待細化和完善。目前我國正在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兩部法律的出臺將有利於解決消費公益訴訟的困境。

  專家認為,國內首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被法院受理無疑是個好的開端,體現了司法對消費者權益的尊重與維護,並為以後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期待未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能夠實現常態化,讓公益訴訟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相關焦點

  •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揭曉
    2月1日上午,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臺聯合評選出的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結果新鮮出爐。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於歡故意傷害案、「百名紅通」1號楊秀珠回國受審案等案件入選。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活動啟動後,廣大網友紛紛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中國法院網、《中國審判》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兩微一端進行投票。投票期間,參評案件共獲70餘萬張票。
  •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啟動 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入選...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啟動 徐玉玉被電信詐騙案入選初評案例 原標題: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活動宣傳片
  • 公益訴訟新進展 歐珀手機承諾預裝軟體可卸載
    全國首例消費者保護公益訴訟案件開庭近一個月後,10月12日,歐珀公司已向上海市消保委提交了《OPPO手機預裝軟體優化方案說明》,針對上海消保委提出的關於X9007移動定製機預裝軟體問題,承諾手機預裝信息將更透明,做出對新上市手機除基礎軟體外,其他應用軟體均可卸載的公開承諾。
  • 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15年紀事:來自無序的有序
    在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評選活動的初期,評選內容包括公益訴訟、試驗訴訟、港臺訴訟等,甚至包括已啟動司法程序而未審結的案件。 在影響性訴訟研究的基礎上,2009年,時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蘇澤林帶領我們承辦案例指導制度的課題研究,並於2010年出版了《中國案例指導制度的構建與應用》一書。
  • 福鼎:檢法會籤《環境公益訴訟聯動機制》,築牢環境資源保護法治屏障
    福鼎:檢法會籤《環境公益訴訟聯動機制》,築牢環境資源保護法治屏障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錄中國國際法治建設歷史進程
    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創刊40周年的《法治日報》通過一篇篇報導,不僅見證了中國在完善和建設國內法治上的成就,而且見證了中國在踐行國際法治方面積極主動、國際影響力全方位提升的歷程。國際法治的建設者維護者40年來,《法治日報》報導並見證了中國成為國際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的進程。「中國廣泛參與全球治理有關國際條約和機制,是全球治理規則制定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在部分領域已成為引領者。」
  • 充分挖掘十大案件的價值
    2018-02-02 09:31:12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劉斌   近三年來,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有關媒體連續舉辦「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 電信詐騙、"毒跑道",最高法發布2017年十大案件
    電信詐騙、"毒跑道",最高法發布2017年十大案件 原標題:   本報北京2月1日電(記者靳昊、劉華東)最高人民法院1日發布「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 辦了2萬多起公益訴訟案件後,河北得到了什麼?
    這起案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以來,河北首例由檢察機關提起的英烈保護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也是河北檢察機關用「檢察藍」護衛「英烈紅」專項行動的一起典型案例,入選最高檢「檢察公益訴訟全面實施兩周年典型案例」。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
    《解釋》根據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對辦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程序、檢察機關的訴訟權利義務等內容作出規定,提供了辦理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的統一規範,體現了檢察公益訴訟不同於普通民事、行政訴訟的特點和規律,突出強調了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代表的特殊地位和重大責任,對於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構建中國特色公益司法保護制度,加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司法保障力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 ...鐵集團企法部負責人就鐵路安全生產領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檢察公益訴訟緣何將辦案重點聚焦在鐵路安全生產領域?該領域公益訴訟案件又具有怎樣的辦案特點?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企業管理和法律事務部主任魏南珍就相關問題回應了記者關切。記者:請問,以鐵路安全生產為主題發布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
  • 「愛滋女」案等入選十大案件
    記者昨日獲悉,由省人大內司委、省高院等單位舉辦的第七屆「推動河北法治進程十大案件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兵團檢察機關開展...
    今天主要向各位通報兵團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3年來服務保障兵團工作大局相關情況,通報兵團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及「公益林和草原保護、基本養老保險、文物保護」兩個專項監督活動基本情況,同時發布兵團檢察機關2019年辦理的十大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希望大家進一步了解公益訴訟檢察制度,繼續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 江蘇地方立法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法治供給」
    《決定》在拓展案件範圍、完善民事公益訴訟訴前和解程序、分類管理公益損害賠償金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 在業內人士看來,《決定》最大的亮點在於,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了江蘇「樣本」,為解決「調查難」實踐難題增加了「法治供給」。
  • 檢察公益訴訟督促收回國有財產和國有土地出讓金410多億元
    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17日發布了9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那麼這些案例為各地檢察機關拓寬相關領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提供了哪些指引?
  • 西藏舉行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新聞發布會
    截止2020年12月1日共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514件,立案1595件,向有關部門發出訴訟前檢察建議1006件,向社會發布民事公益訴訟公告36件,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含刑事附帶民事)30件和行政公益訴訟1件,均得到法院判決支持,切實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職責使命,維護好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積極回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成為新時代全區檢察工作轉型創新發展新的增長點和最大的亮點
  • 2020年通遼市「十大法治事件、十佳法治人物、普法依法治理創新...
    在脫貧攻堅的徵程裡,在掃黑除惡的戰場上,在疫情防控的戰役中,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市法治戰線堅持以法治促發展、靠法治保穩定、用法治惠民生,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湧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典型案例和創新做法。這些先進典型是通遼市法治建設過程中各條戰線的優秀代表,是法治創新進程中勇於探索的生動實踐。
  • 李樹森:「大氣汙染公益訴訟第一案」 有四大亮點
    近日參加《理響中國》臨沂代村現場節目的錄製,談及我和張猛律師代理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訴德州某公司大氣汙染侵權糾紛一案,這起案件對於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乃至為全面小康打造相適應的法治環境,都有著裡程碑式的意義。
  • 公益訴訟「調查難」到底怎麼破?來看看江蘇樣本
    《決定》在拓展案件範圍、完善民事公益訴訟訴前和解程序、分類管理公益損害賠償金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在業內人士看來,《決定》最大的亮點在於,為強化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調查取證權提供了江蘇「樣本」,為解決「調查難」實踐難題增加了「法治供給」。
  • 「有牙齒」的環保法迎來首例大氣汙染公益訴訟
    這意味著,自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實施以來,首例針對大氣汙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正式進入司法程序。  此案牽動公眾神經的,不僅僅是巨額索賠數目,還有面孔稍顯陌生的「環境公益訴訟」——後者作為新環保法的修改亮點被一再解讀:誰來提起訴訟,為何提起訴訟,訴訟能帶來什麼?有專家認為,這一案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公眾環境法治意識的一次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