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準備十幾年拍攝《一九四二》票房慘澹,硬漢酒後忍不住流淚

2020-12-25 騰訊網

1942 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中蘇美英等國籤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創作歷史劇《屈原》,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國女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時年31歲。

也是同一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舉世震驚的大饑荒,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近300萬人被餓死。

這一年,世界上那麼多事都被爭先報導,唯獨河南大饑荒沒有被引起注意。甚至連中國自己人都不在乎,最後是美國記者白修德進入受災重區,記錄下當年的慘狀。

逃荒路上的災民

在《一九四二》裡,在地主範殿元的身上,觀眾同樣能夠感受到命運的無常與戲劇化:範殿元本是河南財力雄厚的大地主,卻因為旱災和蝗災的突然降臨,窮人的反抗而一夜致貧,家園被燒毀,本來只是想著出去避災,又在突發的戰亂裡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物資,一家人淪為真正的難民,裹挾在難民群眾舉步維艱,由此可見,財富並非堅固的護身符,在大災大難面前,財主和長工以一種荒誕的方式走向了地位的平等。

這一點,與《活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以兩條主線的方式推進劇情,一條是地主範殿元一家的逃荒,而另一條則是各類政治家、記者、傳教士等身份的人士,在面對災荒、戰亂時的不同態度。

充滿諷刺意味的是,當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關鍵時刻,出現啃樹皮、吃黃土,野狗吃人,乃至於賣兒鬻女以換取「活著」的機會時,另一面則是重慶陪都的夜夜笙歌,忙著排練歡迎外賓的盛大場面。災民在忍飢挨餓,而省長和官員們則有魚有肉,連「為民請命」的李培基面對官員的諂媚時,也只是一句不鹹不淡的「在這種大災大難面前,這樣太過了」。

活著,是他們逃荒的理由和想要的結果,至於結果是怎麼活下來的,好像就不那麼重要了,是滅絕人性,賣妻賣子,易子而食?還是做亡國奴,漢奸走狗,給日本侵略者使喚?

於是,電影裡沿用了小說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情節,那就是他們投靠了給自己發放軍糧的日本兵。

電影裡的蔣鼎文對著李雪健飾演的主席曾經說過這麼一番話:如果兩個人要同時餓死的話,餓死一個災民,地方還是中國的,如果當兵的都餓死了,我們就會亡國。

在馮小剛的這部電影裡,其實刻畫了很多腌臢的人性,但是同樣,也有很多真實的人性,熠熠生輝。

比如瞎鹿,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帶著老娘,有一口吃的也要帶著老娘,這就是人性的光輝;

比如星星,在眼看一家人都要活不下去的時候,一個大小姐選擇了賣掉自己,就為了讓自己唯一的父親活下來;

再比如最後一刻失去所有的張國立選擇了帶上一個陌不相識的小女孩一起活下來,這就是善良的勝利,這就是人性的勝利。

而這也是這部電影真正的深度和廣度之所在。

總之,馮小剛2012年上映的這部電影《一九四二》,不管是從電影語言,還是從故事內核來說,都是一部經典電影,再加上電影之中體現出來的人文關懷更讓人這部電影足以影史留名。

而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觀眾會喜歡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吧!

相關焦點

  • 馮小剛最失望的一部電影,投資2億票房3億,至此馮小剛跌下神壇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準備18年,虧錢也要拍,馮小剛拍《一九四二》到底圖個啥?
    2011年,張國立接到了馮小剛的邀請,讓他來演電影《一九四二》,當時張國立一拿到劇本,就覺得有點不對勁。但是當時《一九四二》的編劇是劉震雲,他也不好說什麼。張國立覺得不對勁,就去找馮小剛商量,馮小剛一聽張國立說的也確實有點道理,就把劉震雲喊了過來,三個人一起碰了個頭,商量是不是把後面範財主的臺詞弄少一點。
  • 馮小剛嘔心瀝血創作的《一九四二》,最終卻無人問津?輸給了現實
    馮小剛嘔心瀝血創作的《一九四二》,最終卻無人問津?《一九四二》這樣的一部電影呢?雖然說在發現這樣嚴重災情之後,政府及時採取了救災行動,但是沒有計劃也不盡力,所以各個地方都開始推卸責任,隱瞞災情,當時的狀況比電影中反映出來的更加慘澹。
  • 《一九四二》:馮小剛的「活著」
    >馮小剛用一年多的時間,拍攝了根據作家劉震雲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的電影《一九四二》。》從開拍到上映,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完成這部片子,從選中劉震雲的小說,到籌拍,馮小剛用了19年。片子在1994年、2000年和2002年三度籌備都未能順利開機,直到2011年再度籌拍,才得以實施。其間的困難,在接受採訪時,馮小剛用三個「不可能」來形容它的不容易。第一個「不可能」:《溫故一九四二》是一篇調查體小說,沒有人物,沒有情節,把這樣的一篇小說改編成電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 馮小剛嘔心瀝血卻無人問津的電影《一九四二》,只因現實更加慘痛
    劉震云為此寫了一本書,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後來馮小剛根據劉震雲的原著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成了一部敘述歷史性質的電影,叫做《一九四二》,並重金邀請李雪健、張國立、陳道明等加盟出演。溫馨提示: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可以免費觀看此電影,請提前備好紙巾。
  • 馮小剛嘔心瀝血卻無人問津的電影《一九四二》,只因現實更加慘痛
    後來馮小剛根據劉震雲的原著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成了一部敘述歷史性質的電影,叫做《一九四二》,並重金邀請李雪健、張國立、陳道明等加盟出演。溫馨提示: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可以免費觀看此電影,請提前備好紙巾。
  • 電影《一九四二》拍攝地 重慶民國街,馮小剛直誇太美了!
    山城重慶,依山傍水,除了歷史悠久的磁器口古鎮,這裡還有獨特歷史風格和民國風情的民國街——重慶兩江國際影視城民國街&電影《一九四二》重慶的「民國街」,是馮小剛電影《一九四二》的外景拍攝地。2011年電影《一九四二》拍攝基地啟動儀式就是在重慶啟動,直到2012年項目完工。場景復原了新華日報、國泰戲院以及囊括報社、咖啡廳、銀行、酒吧等66棟陪都建築。
  • 8年了,再看馮小剛的《一九四二》,明白了什麼是人性的醜陋
    在介紹電影前,先介紹一下那時候的馮小剛。馮小剛1958年出生在北京,是個地道的在北京文化圈混出頭的人。很多人把馮小剛列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之列,但比起陳凱歌等學院出身的第五代導演來說,馮小剛或許更像是野路子發家的怪才。
  • 馮小剛新片票房慘澹,「第五代導演」山窮水盡了嗎?
    馮小剛新片票房慘澹,但這並不能說明「第五代導演」山窮水盡了。馮小剛的新作票房慘澹,就代表「第五代導演」沒落了嗎?2、即便是票房慘澹,也並不一定就是質量不好,俗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票房慘澹就一定是爛片嗎,也不見得,你不喜歡的並非就是不好的
  • 馮小剛耿耿於懷的一部作品,3次開機無功而返,票房也不盡人意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國產電影一片蕭條,只有《八佰》似乎還有些光芒,但編者卻想起了另一部電影——《一九四二》,票房上的失敗難以掩蓋這部作品的鋒芒,要說這部電影就不得不提導演馮小剛。1993年,在王朔的推薦下,馮小剛讀了劉震雲的小說《溫故1942》,當即就產生了拍成電影的欲望,可惜這次電影3次開機皆無功而返,一直到2011年10月才正式開拍。
  • 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
    1993年第一次接觸到這段歷史,到2011年拍攝,2012年上映,十幾年的心血換來的卻是一邊倒的差評。馮小剛不明白,為什麼評價會這麼低?不但評分極低,馮小剛和劉震雲傾盡心血拍攝完成的大製作《一九四二》最終票房只有3.64億,要知道這部電影的拍攝成本高達2億元,也就是說這部電影不但不賺錢,還賠得乾淨。
  • 馮小剛被低估的電影,146分鐘,講述的不是歷史,是人間有煉獄
    拿到,確定上映日期,馮小剛鬆了一大口氣,但心還沒有落下。直到時間來到2012年11月29日,看到電影如期上映,馮小剛忐忑了十幾年的心終於落下。至於電影評價,他不擔心,他相信電影基於真實歷史改編的事實本身已經足夠震撼,再加上他打磨了十幾年才拍攝完成的心血,他相信觀眾看完會給他一個滿意的評價,一個公道的評價。
  • 再回顧《一九四二》,你看懂它所詮釋的人性了麼?
    想必很多人對《一九四二》這部影片很熟悉,它是由著名導演馮小剛老師親自執導拍攝,雖然《一九四二》的票房成績和口碑還算不錯,但在當下這個時代這部影片並不是很成功。不過對於馮小剛來說,拍攝《一九四二》並不是為了獲得超高的票房,而是為了向大家展示出當時的歷史狀況,畢竟這是一部詮釋歷史的影片,所以它的票房成績是不可預測的。
  • 重溫《一九四二》:理解了馮小剛為啥「拼命」要把這部電影拍下來
    或許是年代太過於久遠,很多的觀眾對於1942年的那一段歷史不是非常的了解。 即使是在教科書上,也只是寥寥數筆,似乎是缺少準確而有力的資料,亦或許是想要迴避這一段痛苦的歲月。 對於很多人來說,認識這件事,大多都是從馮小剛的電影《一九四二》中了解的。
  • 深扒一下電影《一九四二》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講述了一九四二年,因為一場旱災,河南發生了饑荒。老東家叫範殿元,大災之年,戰爭逼近,他趕著馬車,馬車上拉著糧食,糧食上坐著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陝西逃荒的人流。
  • 《一九四二》:斥資2.1億,三次才過審,票房還是虧損了9000萬
    文:《一九四二》:斥資2.1億,三次才過審,票房還是虧損了9000萬或許是年代太過於久遠,很多的觀眾對於1942年的那一段歷史不是非常的了解。即使是在教科書上,也只是寥寥數筆,似乎是缺少準確而有力的資料,亦或許是想要迴避這一段痛苦的歲月。
  • 62歲馮小剛拍新品,奈何票房慘澹,還債都不夠
    馮小剛作為國內知名的大導演,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經典影視作品,比如說以前的甲方乙方,還有後來的非誠勿擾,都給很多朋友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而那個時候馮小剛還非常年輕,不知不覺現在馮小剛也是60多歲了。不過雖然已經60多歲的馮小剛仍然不肯放棄自己熱愛的電影事業,還經常會推出一些新的電影,比如說後來的不見不散,但是在2019年賀歲檔的時候,馮小剛推出了自己的賀歲電影《只有芸知道》,本來很多朋友們對這部電影都是充滿了期待,但是誰知道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僅僅獲得了1.56億的票房,可以說是非常慘澹了。
  • 籌備18年,張國立零片酬,沒想碰上了徐崢,這部好片卻票房慘敗
    《一九四二》拿獎之後,馮小剛在頒獎現場哭了。在《新周刊》雜誌主辦的2012"中國新銳榜"上,馮小剛憑藉《一九四二》獲頒年度電影和年度新銳人物兩個獎項。馮小剛在領獎時情緒激動,現場哽咽:"我覺得一尊獎盃把華誼損失的票房全部找回來了。
  • 籌備18年,張國立零片酬,沒想碰上了徐崢,這部好片卻票房慘敗
    《一九四二》拿獎之後,馮小剛在頒獎現場哭了。 在《新周刊》雜誌主辦的2012"中國新銳榜"上,馮小剛憑藉《一九四二》獲頒年度電影和年度新銳人物兩個獎項。 馮小剛在領獎時情緒激動,現場哽咽:"我覺得一尊獎盃把華誼損失的票房全部找回來了。"
  • 老炮兒馮小剛:江湖與心氣
    就覺得這幾個人,在當年談這個劇本看這個小說,談完了,弄這個弄那個的時候,那一個個都是朝氣蓬勃的。」這幾個人是馮小剛、劉震雲,外圍是王朔、趙寶剛等,構成了當年紅極一時的京城文化圈。馮小剛19年前發願要拍《一九四二》,沒想到19年後才拍成。拍攝《一九四二》的歷程,簡單概括:魂牽夢縈,艱難苦恨,靡費極大。「現在都小老頭了。真的,頭髮都白了。」徐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