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是如何確認墓主就是劉賀的?
原來,是從出土文物裡找到了鐵證!
證據一
考古發現,西漢海昏侯墓主棺棺柩分為內、外兩重,棺內隨葬大量金器、精美玉器和漆器。內棺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遺骸腰部位置見「劉賀」名字的玉印一枚,遺骸下有包金的絲縷琉璃席,席上有整齊排列的多組金餅。
看!
這就是那枚刻有墓主大名的玉印!
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在兩漢時期,印章是常見隨葬品之一,也是判斷墓主身份的最直接證據。
證據二
在出土的金餅上,考古隊員發現了模糊的墨書字跡,並釋讀出了關鍵部分:「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賀」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第三個年號。考古領隊楊軍介紹,西漢酎金制要求有封地的侯和王,在每年八月祭祖時給朝廷獻上黃金。金餅上的墨書,也從側面展現了當時的酎金制度。
證據三
在出土的木牘上,專家發現了海昏侯與侯夫人寫給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仔細辨認,木牘上「海昏侯臣賀」、「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清晰可見。
同時《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今天在首都博物館開幕,首都博物館專門打造了多座獨棟恆溼「別墅」,專供玉器等「貴賓」入住。
看點一:證明墓主是劉賀身份的純金器首次展出
看點二:剛剛完成修復的精美青銅器
看點三:劉賀墓中精美玉器展出
海昏侯墓葬自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等各類珍貴文物兩萬多件。
據此次展覽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成果展精選了其中的441組件,雖只佔了兩萬多件文物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均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其中不僅有備受關注的馬蹄金、一套完整編鐘等精美青銅器,還有一些從未在媒體上披露的內棺文物將與公眾見面。
值得一提的是,主槨室出土的龍鳳紋玉佩飾,也將首次與公眾見面。
雖然展覽在北京舉辦,但是貼心的小編給大家搜集了一大波展品「諜照」,快快欣賞一下吧~
(車馬飾件銀當盧)
(銅當盧)
(車馬飾件青銅蓋弓帽)
(玉飾品)
(玉璧)
(玉璜)
(玉印)
(透雕龍虎玉佩)
(展館內的青銅器)
(漆勺)
(玉劍璏)
(漆壺)
(漆盆)
集中展示這麼多精美的海昏侯墓文物,連首都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也不禁感嘆,這是自首博開館以來,集中展示西漢時期一個墓葬出土文物種類最豐富、數量最多也是最精美的一次展覽。
(上中下字樣的麟趾金)
(青銅管飾)
(大量金餅將與遊客見面)
(玉劍珌)
(提梁卣)
(玉劍具)
(青銅軸飾)
(青銅三叉器)
(青銅人型鎮)
(龍型青銅帳鉤)
(鈕鍾)
相信大家早已被科普過,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以及拜電視劇所賜,他在許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概是這樣的……↓↓↓
你們自行感受一下……
荒淫、無禮、擾亂朝綱……一個小年輕被史書記載成這樣,汙啊。可考古挖掘出的器物偏偏有相反的佐證。
這位有故事的男同學,背後引出的皇室關係網和政治鬥爭究竟乾坤幾何?且聽小編細細道來↓↓
話說,劉賀是個根正苗紅的皇室boy,他的祖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武帝劉徹。漢武大帝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最強大國。他還廣闢疆域,奠定了其後兩千餘年的中國版圖基礎。按照當時群臣意見,年齡稍長,有「壯大」之稱的劉胥理應成為皇帝。但當時獨攬大權的霍光也許認為劉賀年少更易操控,於是力排眾議,擁立了時為昌邑王的劉賀。
由於此前駕崩的漢昭帝膝下無嗣,劉賀便被過繼到這位只比自己大一兩歲的小叔叔名下,成為他的嗣子,回長安主持漢昭帝喪禮,從而繼承了皇位。
真是立也霍光,廢也霍光。想必當時劉賀腦中只有一個大寫的「懵」。長者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根據《漢書·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中記載,劉賀「既至,即位,行淫亂」(劉賀登上帝位後,不久就行為淫亂)。又根據《漢書》記載,霍光同各位大臣一起聯名奏劾劉賀,內容包括:服喪期間雖穿喪服卻不表現哀傷、搶掠女人、不尊重璽印、大吃大喝、四處嬉戲,還有擅改朝廷禮制、胡亂賞賜、沉湎酒色……劉賀接受皇帝璽印以來的二十七天中,使者往來不絕,拿著符節向各個官署下達韶令徵索物品,共「一千一百二十七事」——百官奏報劉賀在位二十七天期間幹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的事。也就是說,劉賀平均每天幹四十多件壞事,不眠不休地幹,也得一小時幹兩件才行……所以,劉賀的種種「惡行」,或許只是霍光強加的。霍光原本只想培植一個傀儡,卻不料劉賀打算將權力攬於自己及昌邑群臣之手,想真的學學祖父當皇帝。這在霍光看來簡直太任性,他認為自己當初誤判了形勢,於是趕在劉賀壯大勢力之前將苗頭掐掉了。無論如何,只當了27天皇帝的劉賀同學還是憋屈地下崗了。27天!滿月酒都不讓我喝一口!劉賀被遣送回封地,雖然原先繼承的財富還在,但他已是一介平民,就連封地昌邑國也隨後遭廢除,降為山陽郡。來源:豫章論壇綜合南昌新聞網、江西晨報、南昌晚報、新華視點、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