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窯之美

2021-02-23 藝術臺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從出土的標本來看,它始於五代,盛於南宋和元,而衰於明,終於清代康熙年間,有近800年的燒瓷史。

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宋代龍泉窯                          

北宋中晚期是龍泉發展的重要時期,並開始形成自己的風格。胎體較為厚重,但造型規整,釉色由淡青轉為青黃,產品多生活用具為主,有碗、盤、杯、壺、瓶、罐等,在裝飾工藝上有刻花、劃花和蓖紋。圖案有花卉,飛鳥、魚蟲和嬰戲紋等。

南宋時期龍泉窯得到空前的發展,龍泉青瓷進入鼎盛時期。這時,曾在唐和五代盛極一時的越窯青瓷業已凋零,唯有龍泉青瓷質量顯著提高,馳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色就是在南宋龍泉窯中燒製成功並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頂峰。

從窯址的瓷片來看產品有白胎(灰白)和黑胎厚釉兩大類。其中白胎青瓷約百分至九十幾,黑胎青瓷只是少量的,但質量很好,胎簿釉厚有紫口鐵足的特徵,與南宋郊壇下官窯瓷器有許多相同之處,這應是南宋紹興元年至紹興十九年時及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為宮廷代燒的官窯瓷器。

南宋龍泉窯器型有碗、盤、盆、碟、盞、壺、罐、渣鬥、水注、水盂、筆筒、爐、琮、投壺、瓶等應有盡有。

南宋龍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風格,穩重大方,渾厚淳樸而又不失秀媚,器型豐富多樣,裝飾普遍採用刻花和堆塑法,頗具藝術匠心。

宋代龍泉青瓷是青瓷工藝的歷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與質地之美,亦如巧奪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為之傾倒。

南宋 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浙江松陽潘山村出土 松陽縣博物館藏 淺盤口 長頸斜肩 頸部兩側飾鳳首耳

                             元代龍泉窯                          

元代龍泉窯比宋時擴大了好幾倍。浙江省、甌江兩岸的窯址已發現有200多處,元代龍泉窯瓷器的特點是造型大多胎體厚重,除繼續生產宋時的器型外,創新品種有高足杯、菱口盤、荷葉蓋罐、環耳瓶、鳳尾樽等。

質量不如南宋,胎質粗糙,釉面光亮者多,溫潤如玉者少,裝飾技法上有劃花、印花、貼花、堆花、鏤刻、點彩等。紋飾題材豐富,有雲龍、飛鳳、花鳥、魚蟲、八仙、八吉祥、雜寶等,個別有文字裝飾。

在龍泉窯的精湛技藝和精美的釉色及高超的質量影響下,除浙江境內多處窯址如大窯、金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筆架山、項戶、道泰、山頭窯、松溪、馬垃力、安福口、安仁口、大方、大棋、下村、武溪等300餘處外,還有江西、福建兩省的多處窯址也仿燒龍泉青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龍泉窯系。這在宋、元民窯瓷器中是屈指可數,名列前茅的。

元代龍泉青瓷燒造量大,風格與南宋迥異:器型高大、胎體厚重;胎色為白中帶灰或淡黃;釉色為粉青帶黃綠,光澤較強,釉層半透明;裝飾手法多種多樣,有刻、劃、印、貼、塑等,以劃花為主,花紋粗略,線條奔放,紋飾以雲龍、飛凰、雙魚、八仙、八卦、牡丹、荷葉等為多見。此外,還大量出現漢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銘。

元 龍泉窯青瓷爐 江蘇太倉樊村涇遺址出土 太倉市博物館藏

元-龍泉窯青釉劃花執壺

元元貞二年 龍泉窯青瓷刻花三足爐 河北保定滿城崗頭村元張紘略墓出土 保定市滿城區文物管理所藏

                             明代龍泉窯                          

明代龍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體厚重,製作粗糙,胎色為灰黃,釉層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澤強,釉色有青灰、茶葉末、灰黃等幾種,裝飾以釉下刻花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裝飾方法。

明龍泉官窯青瓷主要以刻花為飾,精美絕倫,花紋與青如翡翠的釉色融為—體的刻花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高度。

刻花是龍泉窯青瓷的傳統裝飾工藝之一,北宋時期的刻劃花裝飾曾經盛極一時,但到了南宋,由於石灰鹼釉的運用和多次上釉技術的掌握,龍泉窯青瓷往往素麵朝天,轉向以釉色取勝。

其實釉色的玉質感固然是世之所好者,但釉層一加厚,原先的刻劃花很容易被厚釉所覆蓋。所以到了元代,又流行露胎、貼塑、模印等裝飾手法,這樣玉質感的釉色和花紋圖案的裝飾效果就可以兼得了。明代龍泉官窯器將刻花與厚釉結合得恰到好處,從而使刻花裝飾工藝取得了新的突破。

玉緣 明晚期 龍泉窯露胎印人物圖執壺 

壺方口,短頸,折肩,長方形腹,圈足外撇。一面飾直角形壺柄,一面飾流,頸部模印蕉葉紋,腹部露胎開光模印人物圖,一面為鯉魚跳龍門圖,一面為狀元圖,寓意吉祥,模印清晰。柄部、流鑲有銅飾。

相關焦點

  • 清雅如玉,不染塵世霜雪——龍泉窯
    用「清雅如玉,不染塵世霜雪」形容龍泉窯最適合不過。龍泉窯在龍泉縣境不僅有蘊藏豐富的制瓷原料,龍泉窯丘陵都盛產松柴可作燒瓷的燃料。北京故宮龍泉青瓷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帶康熙五十一年銘文的龍泉窯,這可以作為龍泉窯的資料,此後看不到清代龍泉窯的傳世器所見。都是景德鎮的仿燒品,文獻裡也有景德鎮仿燒龍泉釉釉料配方的記錄。龍泉窯燒瓷有八百年的悠久歷史。
  • 青翠之間宋代龍泉窯瓷器風格嬗變
    宋代龍泉窯瓷器的風格特徵宋代初期,龍泉地區生產的瓷器風格特徵與越窯產品有許多相同之處。越窯青瓷產品從五代時期開始出現簡單的劃花裝飾,這在吳越國王室等墓葬的出土物中可以得到印證。 碗底墨書「戶元美宅庚戌年」,一般認為指紹熙元年,即一一九〇年。
  • 歷代龍泉窯瓷器賞析
    宋代龍泉窯青釉花觚(對)    宋代龍泉窯青釉花觚(對)-口    宋代龍泉窯青釉花觚(對)-局部    宋代龍泉窯青釉花觚(對)-底    龍泉窯是宋代著名青瓷產地,位於浙江省西南部龍泉縣。龍泉窯早期以習見的盤、碗、壺為主,缽、罐也少量燒制,器物製作工整,器底修坯平滑。
  • 龍泉窯明代以後淡出歷史舞臺的原因
    可以說,明早期龍泉窯是中國青瓷發展歷史上最後的亮點。 1464年,剛剛即位的成化皇帝發布了一道命令:「江西饒州府、浙江處州府,見差內官在彼燒造瓷器,詔書到日,除已燒造完者照數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員即便回京,違者罪之。」龍泉窯位於浙江,皇帝命令從詔書下達到當地開始,不允許再燒制瓷器,違令者還會獲罪。
  • 龍泉窯到底有多美?看完這10器物我驚呆了
    但並不是每一件都能稱為藝術品,真正美的龍泉絕對是萬裡挑一的。那什麼樣的龍泉值得收藏呢?哪些龍泉窯會引得大家的追捧呢?龍泉美起來能美到什麼地步呢?我們找了歷年來拍賣市場上公認的龍泉美品,反覆對比之後,留下了這10件器物,讓它們自己告訴你,龍泉窯究竟能美成什麼樣。
  • 宋代龍泉窯青瓷珍品
    龍泉窯位於浙江省龍泉縣境內,窯址遍布於大窯、金村、溪口等地。浙江餘姚、上虞一帶自三國、兩晉以來,即以燒制青瓷著稱。因此北宋龍泉青瓷窯業的發展,深受鄰近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宋 龍泉窯盤口瓶燒造龍泉青瓷的窯室為沿著山坡修築的龍窯,北宋時龍窯窯身冗長,室內火候、溫度掌控不易,燒出來的青瓷釉色黃綠不齊。
  • 北京禾穀上海秋季拍賣會——同一藏家日本回流之龍泉窯篇(一)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
  • 在龍泉窯青瓷傳入日本的全盛時期,日本瀨戶窯對其仿造達到了頂峰
    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龍泉窯青瓷傳入日本的全盛時期十三、十四世紀,被大量運至日本的中國陶瓷(包括龍泉窯青瓷、景德鎮窯青白瓷、福建青瓷、白瓷、黑釉瓷)以龍泉窯青瓷的數量最多,特別是南宋後期龍泉窯所生產的高檔粉青瓷在日本尤為珍貴,在室町時代後期到桃山時代深受茶師們喜愛。
  • 北京禾穀2020年秋拍‖明–龍泉窯鳳耳瓶
    拍品因形似造紙打漿所用槌具,亦稱紙槌瓶,為宋代龍泉窯之精品,彌足珍貴,充分體現了宋代幽微素雅的審美意趣。此瓶的釉料肥腴失透、溫潤如玉,青釉清淡柔和。盤口,直頸,筒形腹,頸部對稱裝飾雙鳳形半環雙耳,雙鳳以模印成形,造型秀麗端莊。常作為茶道花插用器陳設一旁。
  • 極品巔峰之作!宋末元初龍泉窯粉青釉梨式執壺鑑賞
    關於這款龍泉窯粉青釉執壺想必大多數古陶瓷愛好者都比較熟悉,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完整器僅有三把,分別藏於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又名「不列顛博館」(The British Museum)、北京故宮博物館、浙江麗水處州青瓷博物館這三家博物館中。目前,本人還沒有見到這把執壺的殘器和瓷片出土的。
  • 宋人追求極致釉色之美的瓷器-南宋粉青釉
    粉青釉色首創於南宋龍泉窯,粉青釉創燒之初就風行一時,風靡了1000多年,成為龍泉青釉瓷器的代表而經久不衰。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折沿洗洗口呈圓形板沿,腹較深,坦底。內外施青釉,光素無紋。龍泉窯是中國青瓷史上的瑰寶,自宋代一經興起,就憑藉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
  • 日本瀨戶窯仿製龍泉窯青瓷,深受當時的武士和僧侶們的喜愛
    其中,中國青瓷一直是日本陶瓷生產模仿的對象,尤其是龍泉窯青瓷,甚至可以稱為日本人最喜愛的中國陶瓷。明龍泉窯凸花勾蓮瓶故宮博物院藏瀨戶窯仿造生產了龍泉窯青瓷、景德鎮窯青白瓷、福建青瓷和白瓷、建盞(建窯的黑釉茶碗)以及江西贛州窯小壺(茶葉罐)等產品。
  • 瓷器鑑賞:明代龍泉窯青釉暗刻花卉紋盤,市場價1.5-2萬
    藏友諮詢:明早龍泉窯大盤,請老師估價,謝謝! 品相:窯粘,邊小漏釉。 藏友好,您發的這件青釉暗刻花卉紋盤,看圖為明代龍泉窯的製品,造型厚重,折沿起唇邊,內瓜楞腹,墊圈支燒,圈足上釉,底澀圈胎質幹老,火石紅自然,盤中心暗刻花卉紋飾不甚清晰,內外通施青釉
  • 連線鑑寶 | 這件陶瓷爐會是龍泉窯器物嗎?
    藏友李先生說,他的這件爐子看上去特別漂亮,是之前他花兩千元買下來的,應該是浙江龍泉窯的青瓷。「你看它看上去特別的圓潤,而且這個瓷看上去又有玉的顏色,好像白玉一樣的,青色的玉,看上去特別的舒服,因為我的青瓷就是龍泉青瓷,就是浙江龍泉窯口的。」李先生這麼說道。讓藏友李先生這麼認為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覺得這個瓷爐有使用過的痕跡。
  • 永嘉馬鞍山龍泉窯遺址入選浙江考古「奧斯卡」
    12月22日,浙江考古界「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評選結果出爐,永嘉馬鞍山元代龍泉窯遺址入選年度「十大」重要發現。(記者 鄭小萍)【來源:溫州商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門道文化|冰裂紋瓷:獨一無二的殘缺之美
    片紋有粗有細,粗的色深如鐵,細的似金黃色或叫鱔血色,大小片紋交織在一起,被古董行家美稱為「 金絲鐵線」。官哥真品歷代都是收藏家珍愛的寶物,也是後代仿效的目標。古代文獻都說,哥窯專燒開片瓷,弟窯也就是龍泉窯,燒的是無開片的龍泉青瓷。可是當代古陶瓷研究者發現,宋代文獻裡隻字沒有哥窯和弟窯的記載,這個故事是從元到明逐漸編出來的。故事雖然荒誕,倒也點出了瓷器驟冷開裂這個技術上的關鍵問題。
  • 【大象視界】「天下第一殘器」回國探親,而這是你也可以擁有的「侘寂之美」
    伊藤東涯  1727年作  馬蝗絆茶甌記 器之尚古也,何諸其多閱歲月,免乎水火之難,逃乎碎裂之厄,完全以傳久,斯可尚巳。唐陸龜蒙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或雲「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不許臣庶用,故云秘色」,豈其是乎,相傳謂之砧手。慈照院源相國義政公得之,最所珍賞,底有璺一脈,相國因使聘之次送之大明,募代以他甌,明人遣匠以鐵釘六鈐束之,絆如馬蝗,還覺有趣,仍號馬蝗絆茶甌。
  • 越窯與龍泉窯的秘史,是一脈相承還是各不相同?
    藏友們好,之前筆者寫過一篇龍泉窯的帖子,反響是挺大的,所以今天我們來說說關于越窯的,不知道各位藏友大概了解多少呢?開篇還是老規矩,先來了解一下越窯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