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人食堂》第三季昨日落幕,將探尋中國美食作為主要目標的同時,也用極具親民化和現代性的方式將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故事一併表達,打造出一種帶有精緻範兒的大眾化的美食節目樣態,為美食類紀實節目開拓出一條別具一格的全新路徑。
文 | 夕姐
今年的歲末開年,不缺少美食節目的話題,「舌尖」效應在夾雜的各種聲音之中還在發酵,但早在「舌尖」之前,深圳衛視的《宅人食堂》便已經上檔,12期,12座城市,尋找散落在其中的美食和背後的人文故事。昨日(3月5日),節目最後一期泉州篇播出,第三季《宅人食堂》正式落幕。
作為深圳衛視純原創的一檔節目,《宅人食堂》將探尋中國美食作為主要目標的同時,也將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故事一併表達出來,既有對傳承和創新這樣頗具時代意義的命題的探討,也有對古老和現代、東方和西方交織交融景觀的呈現,打造出一種帶有精緻範兒的大眾化的美食節目樣態。
豆瓣評分7.5,B站網友呼喚上線,這是《宅人食堂》目前得到的最直觀的口碑縮影。
「每周日晚上會準時收看」「能不能不要晚上放毒」「這是我媽媽和我最喜歡看的節目」這些來自《宅人食堂》微博上的留言或許道明了觀眾對於這檔節目最直接的觀感。節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年輕人與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觀眾之間的代際鴻溝,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化傳播。
高口碑來自於節目在三季過程中不斷的打磨和創造,來自於製作者對於美食這一元素的敬畏般的向深向廣的挖掘,《宅人食堂》正在為美食類的紀實節目開拓出一條別具一格的全新路徑。
作為一檔純原創節目,《宅人食堂》從立意到內容樣態再到價值內核都走出了一條美食類節目的全新路徑,事實上,從第一季到如今的第三季,節目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升級當中。
回歸城市,是《宅人食堂》第三季的一個選擇,並不追求獵奇,而是力圖去挖掘出或被追捧或被埋沒的城市之中的美食。
節目選取了成都、北京、上海、徽州、廣州、潮汕、蘇州、湖州、香港、西安、哈爾濱和泉州12個代表性的城市,在每一集的節目中對其美食文化以及代表性的美食進行探尋和呈現。
挖掘和打造出一副地方美食圖志,顯然是《宅人食堂》的一個重要目的,城市的氣質和意蘊也在美食文化的挖掘中變得更加的清晰和厚實。
在敘事方式和話語模式上,《宅人食堂》摒棄了高高在上的語態,而是用一種極具親民化和現代性的方式對每一座城市中的美食及其背後的家國情懷進行表達,既有現代城市人生活方式的傳達,更有對美食文化及其包裹著的情感和情懷的傳遞。
節目在播出之後,電視埠取得不俗傳播效果的同時,也在網絡端收穫了大量的喜愛,B站網友主動要求平臺方引進節目版權,在節目微博上,大量觀眾表達了對節目的追逐熱衷。
《宅人食堂》顯然裹挾了大量年輕觀眾的進入,於此同時,它也因題材和本身的家國情懷的傳遞而受到了大量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的喜愛,打破了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在電視接受上的代際鴻溝,是一檔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美食節目。
《宅人食堂》是一部美食圖史,但它也並沒有安於對美食的單一展現,相反,美食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故事是節目塑造和傳遞的重點,並以此傳遞出緊貼時代訴求的價值。在節目中最打動人的,往往是那些美食背後有關家庭和時代的濃濃情感故事。
美食本身的呈現是作為一檔美食紀實節目所必不可少的,節目首先確定了由美食家、美食達人和普通觀眾共同推薦的宅人美食榜單,然後跟隨著每期不同的探尋者的腳步一起去挖掘這些榜單中的美食。
因此在節目中,成都的鰻魚面、北京的銅鍋涮肉、廣州的爽魚皮、徽州的臭鮭魚等等都一一展現在屏幕上,或傳統或新派的做法成為節目呈現的重要內容。
在「美味」的展現之外,「家味」也相當重要。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美食文化的背後其實是地方風物為根基,就像在外打拼多年的徽商汪師傅最終還是回到了家鄉,從田間地頭找尋最地道的食材,烹煮出最地道的家鄉味道。
《宅人食堂》中,在美食之餘,我們看到的是各地的風土和風物,感受到了四川的火辣、老北京的氣度,也感受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西安作為歷史古都的磅礴和厚重。
而《宅人食堂》中的「人味」則看上去把握得恰到好處。每一道美食的背後都蘊藏著烹飪者對於美食的情感、思考,而每一道美食也都寄託著一方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
因此,美食探索的過程,也是充滿濃濃人情味道的過程,可以看在上海繁華地段裡的年輕情侶為了贏得米其林而做的付出,也可以看到川菜大師蘭桂均在獨門絕技坐槓大刀金絲面上的匠心。
《宅人食堂》並沒有試圖去構建一個關於美食的烏託邦,而是不迴避現實,對當下中國的美食文化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了一次次直擊式的扣問與探討。
古老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看上去是美食文化面臨的最主要的一些問題,隨著社會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傳統的美食還能否繼續傳承?美食文化到底應該返璞歸真還是不斷融合發展?這些話題在節目中都被觸及和解答。
處於極速的變化之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特徵,而面對變化,這些美食家們所面臨的焦慮和抉擇,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都被《宅人食堂》所記錄和呈現。
讓人們對這些美食背後的人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外,也對我們身處的時代和我們所保有的文化有了更多反思和觀照的可能性,引發最廣泛的時代共鳴。
講好家國故事、傳遞時代價值,是電視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宅人食堂》看上去是用了一種小而美的路線實現了這樣的價值擔當。
在過去的三季當中,《宅人食堂》在持續進行著創新和升級,高品質和精良的製作是行業和觀眾對於這檔節目在製作層面上的一致評價。
從豆瓣到B站,從微博到各種社交媒體,口碑一直在持續發酵,這對於這檔用心製作的《宅人食堂》來說,是最好的褒獎。
實際上,在大投入的明星類節目充斥螢屏的當下,《宅人食堂》是用了一種輕巧的小體量的模式實現了逆襲,在泥沙俱下之中形成一股清流,為電視節目的創新路徑提供了一種啟示。
在如今的電視環境下,能夠持續推出三季已實屬不易,《宅人食堂》卻一直受到廣告客戶的追捧,第三季剛結束,第四季冠名已經到位,第四季節目的製作也已經被推上了日程。
作為一檔純原創類的節目,《宅人食堂》的逆襲式生長是深圳衛視原創力的一次展現,實現了一次以小博大的效應。對於轉型期的中國電視節目生產創作來說,《宅人食堂》具有強烈的啟示意義。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