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家味、人味,《宅人食堂》示範美食紀錄片的另一種探索

2021-02-22 看電視

《宅人食堂》第三季昨日落幕,將探尋中國美食作為主要目標的同時,也用極具親民化和現代性的方式將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故事一併表達,打造出一種帶有精緻範兒的大眾化的美食節目樣態,為美食類紀實節目開拓出一條別具一格的全新路徑。


文 | 夕姐

 

今年的歲末開年,不缺少美食節目的話題,「舌尖」效應在夾雜的各種聲音之中還在發酵,但早在「舌尖」之前,深圳衛視的《宅人食堂》便已經上檔,12期,12座城市,尋找散落在其中的美食和背後的人文故事。昨日(3月5日),節目最後一期泉州篇播出,第三季《宅人食堂》正式落幕。

作為深圳衛視純原創的一檔節目,《宅人食堂》將探尋中國美食作為主要目標的同時,也將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故事一併表達出來,既有對傳承和創新這樣頗具時代意義的命題的探討,也有對古老和現代、東方和西方交織交融景觀的呈現,打造出一種帶有精緻範兒的大眾化的美食節目樣態。

豆瓣評分7.5,B站網友呼喚上線,這是《宅人食堂》目前得到的最直觀的口碑縮影。

「每周日晚上會準時收看」「能不能不要晚上放毒」「這是我媽媽和我最喜歡看的節目」這些來自《宅人食堂》微博上的留言或許道明了觀眾對於這檔節目最直接的觀感。節目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年輕人與傳統意義上的電視觀眾之間的代際鴻溝,實現了真正的大眾化傳播。

高口碑來自於節目在三季過程中不斷的打磨和創造,來自於製作者對於美食這一元素的敬畏般的向深向廣的挖掘,《宅人食堂》正在為美食類的紀實節目開拓出一條別具一格的全新路徑

作為一檔純原創節目,《宅人食堂》從立意到內容樣態再到價值內核都走出了一條美食類節目的全新路徑,事實上,從第一季到如今的第三季,節目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升級當中。

回歸城市,是《宅人食堂》第三季的一個選擇,並不追求獵奇,而是力圖去挖掘出或被追捧或被埋沒的城市之中的美食。

節目選取了成都、北京、上海、徽州、廣州、潮汕、蘇州、湖州、香港、西安、哈爾濱和泉州12個代表性的城市,在每一集的節目中對其美食文化以及代表性的美食進行探尋和呈現。

挖掘和打造出一副地方美食圖志,顯然是《宅人食堂》的一個重要目的,城市的氣質和意蘊也在美食文化的挖掘中變得更加的清晰和厚實。

在敘事方式和話語模式上,《宅人食堂》摒棄了高高在上的語態,而是用一種極具親民化和現代性的方式對每一座城市中的美食及其背後的家國情懷進行表達,既有現代城市人生活方式的傳達,更有對美食文化及其包裹著的情感和情懷的傳遞。

節目在播出之後,電視埠取得不俗傳播效果的同時,也在網絡端收穫了大量的喜愛,B站網友主動要求平臺方引進節目版權,在節目微博上,大量觀眾表達了對節目的追逐熱衷。

《宅人食堂》顯然裹挾了大量年輕觀眾的進入,於此同時,它也因題材和本身的家國情懷的傳遞而受到了大量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的喜愛,打破了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在電視接受上的代際鴻溝,是一檔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美食節目。

《宅人食堂》是一部美食圖史,但它也並沒有安於對美食的單一展現,相反,美食背後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故事是節目塑造和傳遞的重點,並以此傳遞出緊貼時代訴求的價值。在節目中最打動人的,往往是那些美食背後有關家庭和時代的濃濃情感故事。

美食本身的呈現是作為一檔美食紀實節目所必不可少的,節目首先確定了由美食家、美食達人和普通觀眾共同推薦的宅人美食榜單,然後跟隨著每期不同的探尋者的腳步一起去挖掘這些榜單中的美食。

因此在節目中,成都的鰻魚面、北京的銅鍋涮肉、廣州的爽魚皮、徽州的臭鮭魚等等都一一展現在屏幕上,或傳統或新派的做法成為節目呈現的重要內容。

在「美味」的展現之外,「家味」也相當重要。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美食文化的背後其實是地方風物為根基,就像在外打拼多年的徽商汪師傅最終還是回到了家鄉,從田間地頭找尋最地道的食材,烹煮出最地道的家鄉味道。

《宅人食堂》中,在美食之餘,我們看到的是各地的風土和風物,感受到了四川的火辣、老北京的氣度,也感受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西安作為歷史古都的磅礴和厚重。

而《宅人食堂》中的「人味」則看上去把握得恰到好處。每一道美食的背後都蘊藏著烹飪者對於美食的情感、思考,而每一道美食也都寄託著一方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理解和期望。

因此,美食探索的過程,也是充滿濃濃人情味道的過程,可以看在上海繁華地段裡的年輕情侶為了贏得米其林而做的付出,也可以看到川菜大師蘭桂均在獨門絕技坐槓大刀金絲面上的匠心。

《宅人食堂》並沒有試圖去構建一個關於美食的烏託邦,而是不迴避現實,對當下中國的美食文化所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了一次次直擊式的扣問與探討。

古老與現代、傳承與創新,看上去是美食文化面臨的最主要的一些問題,隨著社會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傳統的美食還能否繼續傳承?美食文化到底應該返璞歸真還是不斷融合發展?這些話題在節目中都被觸及和解答。

處於極速的變化之中,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大特徵,而面對變化,這些美食家們所面臨的焦慮和抉擇,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都被《宅人食堂》所記錄和呈現。

讓人們對這些美食背後的人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外,也對我們身處的時代和我們所保有的文化有了更多反思和觀照的可能性,引發最廣泛的時代共鳴。

講好家國故事、傳遞時代價值,是電視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宅人食堂》看上去是用了一種小而美的路線實現了這樣的價值擔當。

在過去的三季當中,《宅人食堂》在持續進行著創新和升級,高品質和精良的製作是行業和觀眾對於這檔節目在製作層面上的一致評價。

從豆瓣到B站,從微博到各種社交媒體,口碑一直在持續發酵,這對於這檔用心製作的《宅人食堂》來說,是最好的褒獎。

實際上,在大投入的明星類節目充斥螢屏的當下,《宅人食堂》是用了一種輕巧的小體量的模式實現了逆襲,在泥沙俱下之中形成一股清流,為電視節目的創新路徑提供了一種啟示。

在如今的電視環境下,能夠持續推出三季已實屬不易,《宅人食堂》卻一直受到廣告客戶的追捧,第三季剛結束,第四季冠名已經到位,第四季節目的製作也已經被推上了日程。

作為一檔純原創類的節目,《宅人食堂》的逆襲式生長是深圳衛視原創力的一次展現,實現了一次以小博大的效應。對於轉型期的中國電視節目生產創作來說,《宅人食堂》具有強烈的啟示意義。

看電視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關注「看電視」!


深度行業透視、獨到客觀評論、新鮮內幕資訊


廣電行業、文娛產業資深媒體人運營打理


看電視,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見識的內容行業自媒體。

相關焦點

  • 美味入口 暖意人生 《宅人食堂》第二季今晚開啟美食誘惑
    作為中國電視圈首部網際網路美食紀錄片--《宅人食堂》(第一季)一經播出就得到觀眾們的喜愛
  • 《宅人食堂》第三季來自美食的故事正在延續,點擊開啟期待模式!
    《宅人食堂》是中國電視圈首部網際網路美食生態紀錄片,它採用微電影的拍攝風格,回到美食的起點,還原隱藏在食物背後最真實的文化與情感。
  • 有內涵有情感有溫度,《宅人食堂》治癒你的心和胃!
    從一種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間的變化,到一種食物家鄉味道背後的故事,飲食與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鄉愁記憶等等都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係。而最近深圳衛視暖心回歸的治癒系美食紀錄片《宅人食堂》第二季,則是以對食物近乎崇敬的情感來傳播美食文化、分享美食故事。
  • 《宅人食堂》第三季暖心回歸 不止滿足你的味蕾
    《宅人食堂》宣傳片《宅人食堂》第二季的美味與溫暖依然在舌尖纏繞時,新一季又將帶來新的味蕾和視覺衝擊。
  • 《宅人食堂》第三季 帶你探尋12座城的味道
    《宅人食堂》第二季的美味與溫暖依然在舌尖纏繞時,新一季又將帶來新的味蕾和視覺衝擊。作為2018年深圳衛視「臺網X「中的重磅節目,深圳衛視原創治癒系美食紀錄片老恆和《宅人食堂》第三季將來到12座城市,在「宅人美食榜「帶領下,探尋每座城市那些身懷絕技的料理人,用鏡頭和故事溫暖我們的視野和味蕾。新一季老恆和《宅人食堂》有哪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料理人有哪些絕門技藝?
  • 《宅人食堂》尋味北京 胡同裡的美食才是這個城市的味兒
    昨晚21:00,深圳衛視原創治癒系美食紀錄片老恆和《宅人食堂3》播出了第二集-北京,「豆瓣女神」南笙帶著「宅人美食榜」,開始了深入北京胡同的尋味之旅。在縱橫交錯的北京胡同中,在古樹老牆之間,「宅人美食榜」也和觀眾一起,透過美食,來探討一個不一樣的北京、不一樣的胡同。
  • 「聲色」享受,《宅人食堂3》用一首主題曲更新美食紀錄片評價標準
    標準可能有很多,比如拍攝畫面的精細程度,涉及地域、食材、人群的廣度,美食背後所承載的故事和情感的深度等。但剛剛播完第三期的深圳衛視治癒系美食紀錄片《宅人食堂3》,用「聲·色」更新了美食紀錄片的標準。不僅用畫面讓觀眾做了眼保健操,更是通過一首自創的主題曲,讓觀眾的耳朵也舒舒服服做了一次「馬殺雞」。
  • 【有味貼】美食日劇!日劇美食!
  • 蕪湖美食 | 有 一 種 美 味 叫"和味」
    「客到蕪湖吃不愁」,可友人卻常說在蕪湖接待外地來客時,不知如何安排,豐富的美食總讓人「籮裡揀花、越揀越花」。
  • 豆瓣高分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乾飯人必囤~宅家不無聊
    作為世界三大美食王國之一,無論是街頭巷角口口相傳的早餐攤、市井街頭江湖氣十足的燒烤菸火,還是火鍋店裡火辣刺激的火鍋串串、星級酒店國宴大廚的精雕細琢,都是獨特的中國味。960萬平方公路的土地上,由南到北、由東到西,缺的從來都不是新鮮的食材和美味;融入血脈裡的中國胃,是每一個中國人對美食的自信。
  • 從臺灣食堂到民家鄉味
    為了以後去臺灣能夠更好的吃,以及彌補「菜譜」空白,我找到了這部被譽為「舌尖上的臺灣」的臺灣食堂。《臺灣食堂》系列紀錄片一共37集,每集24分鐘,長短非常適合佐飯。相比於《臺灣食堂》這個名字,我覺得「舌尖上的臺灣」更適合它。因為這部紀錄片更側重於美食背後的人文,每期一個主題,會選上3個典型的人物進行深度採訪。
  • 原來這才是打開《宅人食堂》的正確姿勢!
    近日,繼《我在故宮修文物》火爆全網之後,又一個紀錄片在網絡上迅速流行了起來,這就是深圳衛視在每周五晚21:25播出的老恆和《宅人食堂》第二季,儘管才播出了三期節目
  • 《宅人食堂》|我們欠童年一個好好的道別
    開始知道《宅人食堂》也是因為微信群裡在吐槽。「姐妹們,又有一部接替《日食記》的裝逼美食紀錄片了!
  • 美食節目《宅人食堂》開創「邊看電視邊下單」互動新模式
    在這樣的網際網路+市場背景下,深圳衛視《宅人食堂》將網際網路思維玩轉的相當漂亮,這檔節目號稱「中國電視圈首部網際網路美食生態紀錄片」,用微電影的拍攝手法挖掘美食背後最真實的故事。與以往的美食節目不同的是,《宅人食堂》在傳遞美食精髓的同時更注重美食創客夢想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而節目的網際網路屬性更隨處可見,微信搖一搖、網際網路領紅包、在線下單……《宅人食堂》告訴你:網際網路+時代,美食節目還能這麼玩!
  • 《宅人食堂》第二季如此「誘人」,策劃和選設備很重要!
    《宅人食堂》是中國電視圈首部網際網路美食生態紀錄片,它採用微電影的拍攝風格,回到美食的起點,還原隱藏在食物背後最真實的文化與情感。
  • 《宅人食堂》:美食的激進與堅守
    有的堅守傳統,有的偏愛新潮,本周日晚21:20深圳衛視《宅人食堂》,帶您認識兩位年輕的美食愛好者,走進他們不同的美食情懷與文化選擇。牛街楊記小吃是一家傳統的老北京小吃店,店主父親在1980年師從前大柵欄國營茶館老師傅沙崇琪,做了一輩子清真年貨,也將畢生所學傳給了下一代。 (楊貴東逛地壇,早年他爸爸曾經在這裡擺攤)
  • 周末跟著紀錄片去旅行,忍不住要「雲吃」美食!
    奈何特殊時期,只能宅家解決,此刻只能先【雲旅遊+雲吃】一下了,搜羅5部紀錄片,看著風景,吃著美食,豈不美哉? 味道雲南 把雲南放在精神出走的目的地TOP 5,因為它是晶姐平時最想去的地方之一,想在那一個月什麼都不幹,只看那雲捲雲舒,發呆、逗貓、賞風景。
  • 十部頂級美食紀錄片
    宅在家,有沒有練就一番廚藝?是否跟小編一樣,做飯之前先百度搜索?待就餐時,點開美食節目,倍感食慾大增?香氣撲鼻的美食隔著屏幕就能流口水~快來看看吧!《老廣的味道》1~4季豆瓣評分:8.3《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體現特色全粵菜譜。
  • 紀錄片《年味》:所謂年味,就是一家人團圓的味道
    那麼,年味到底是什麼?大家口中所說的那個味道,究竟是什麼味道呢?紀錄片《年味》,小明工作室出品的新年美食文化紀錄片。它分為歸途,遷徙,別離,遠方,他鄉,團圓六個主題,講了六個不同的故事,從每個故事裡,共同表達出一個主題,那就是,所謂的年味,就是團圓的味道。
  • 全套《深夜食堂》,品人間百味
    簡單美味的家常菜,配上溫暖感人的日常故事,總是看得人熱淚盈眶。,每個故事都配著簡 單美味的家常菜,時而溫馨時而憂愁,不僅散發料理的香氣,也洋溢著質樸的人情味,總讓人看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