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分數提不上去怎麼辦?
其實,高考文言文想拿高分真的很簡單……
2017—2020年高考全國卷古代文化常識題
1.(2017年高考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親,指由於婚姻關係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母憂是指母親的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裡強調未用東鄉君家錢財營葬。
2.(2017年高考全國Ⅱ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下車,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職,後來又常用「下車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將嫌犯拘捕關進監獄,然後再作考察,進行犯罪事實的取證工作。
C.車駕,原指帝王所乘的車,有時因不能直接稱呼帝王,於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稱。
D.京師,古代指國家的都城,《三國演義》中就經常提到「京師」,現代泛指首都。
3.(2017年高考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狀元是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一種稱號,指在最高級別的殿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國傳統節日,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
C.近侍是指接近並隨侍帝王左右的人,他們不僅職位很高,對帝王的影響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會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有時也是官員因故辭職的一種藉口。
4.(2018年高考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墳》《五典》傳為我國古代典籍,後又以「墳籍」「墳典」為古代典籍通稱。
B.「闕」原指皇宮前面兩側的樓臺,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稱,赴闕也指入朝覲見皇帝。
C.「踐阼」原指踏上古代廟堂前臺階,又表示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登上國君寶座。
D.遜位,也稱為讓位、退位,多指君王放棄職務和地位,這裡指魯芝的謙讓行為。
5.(2018年高考全國Ⅱ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豪右,指舊時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戶:漢代以右為尊,所以習慣上稱為「豪右」。
B.頓首,即以頭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際禮儀:又常常用於書信、表奏中作為敬辭。
C.茂才,即秀才,東漢時為避光武帝劉秀名諱,改稱茂才,後世有時也沿用此名。
D.京師是古代京城的通稱,現代則稱為首都:「京」「師」單用,舊時均可指國都。
6.(2018年高考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陵寢是帝王死後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後,還需設置守陵奉祀的官員以及禁衛。
B.「株」,本義樹根,根與根間緊密相連,因而「株連」又指一人有罪而牽連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開封府前任府尹;「尹」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簡稱。
D.御名指皇帝名諱,古代與皇帝有關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璽指皇帝印信。
7.(2019年高考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諸子百家是先秦至漢初學術派別的總稱,其中又以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常用興禮樂作為手段,以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
D.就國,是指受到君主分封並獲得領地後,受封者前往領地居住並進行統治管理。
8.(2019年高考全國Ⅱ卷)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一項是( )
A.繆公即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在位期間任用賢臣,使國力趨強,稱霸西戎。
B.湯武即商湯與孫武的並稱,他們二人均以善於用人用計、戰功赫赫留名於青史。
C.變法是指對國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變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富強奠定了基礎。
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上記號或文字並塗上墨,在刑罰之中較輕。
9.(2019年高考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殷紂為商代末代國君,在位期間統治失控,好酒淫樂,暴斂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繼承其父遺志,聯合眾多部族與商激戰,滅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晉,春秋末韓、趙、燕三家分晉,戰國時期的韓、趙、燕三國,史上又稱「三晉」。
D.令尹,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設置的最高官位,輔佐楚國國君,執掌全國的軍政大權。
10.(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後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主要掌管農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官員。
11.(2020年高考全國Ⅱ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方士,又稱方術士,指中國古代好講神仙方術、從事巫祝術數活動的人。
B.保任,意思是擔保或擔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薦人才而負擔保責任。
C.禁中,又稱禁內,指皇室宗族所居之處,因所居宮室嚴禁隨便進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駢文,因在發展中逐漸成為相對整齊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稱。
12.(2020年高考全國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守是郡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軍事、科舉等事務。
B.立嗣可指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又可指確立王位繼承人,文中則指後者。
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輔佐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最終奪取天下。
D.居攝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親政,大臣代居其位來處理政務的一種制度。
13.(2020年新高考全國Ⅰ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 )
A.輦下,又稱為輦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車駕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稱。
B.東宮是古代皇家宮殿的稱呼,由於是太子所居之宮,文中用來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對太子、諸王、丞相的敬稱,禮尊意味次於敬稱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舊時地方官吏嚴逼限期辦事,逾期以杖責等表示警懲,繼續追逼。
14.(2020年新高考海南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鄉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來自全國各地。
B.宦官也稱太監,是古代宮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人員,由閹割後的男子充任。
C.晏駕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說法,「晏」義為晚,晏駕指帝王車駕未能按時發出。
D.執政指掌管國家政事,又指執掌國家大權的重臣,還可作為高級官員的通稱。
參考答案:
1.B(姻親是以婚姻關係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血親是基於血統關係的親屬,二者性質完全不同。)
2.B(「收」應是拘捕收押,「考」是拷問而不是「考察」意。「收考」即「拘捕拷問」。)
3.C(皇帝近侍的職位一般都不高,很多都是宦官,對帝王的影響也不一定很大。)
4.C(「踐」是「踩,踐踏」,「阼」是「帝王登位或祭祀所登之階,借指帝位」。「踐阼」指古代帝王即位,沒有「用武力打敗敵對勢力」的意思。)
5.D(「京」「京師」均可指國都,「師」無國都意。)
6.C(「尹」是古代官名通稱,如令尹、京兆尹、州尹、縣尹等。知府是明清兩代府一級的行政長官。「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
7.A (A項「道、法、農三家影響最深遠」錯,在諸子百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8.B(「湯武」指的是商湯與周武王的並稱。)
9.C(三晉指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成為戰國時的韓、趙、魏三國)
10.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試)
11.C(「皇室宗族所居之處」錯誤,禁中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
12.A(太守並不掌管軍事、科舉事務)
13.C(殿下是中國古代對諸侯或皇太子等的尊稱,不能用來稱丞相。)
14.A(「考生來自全國各地」錯誤,鄉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明、清兩代定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試。)
為了幫助孩子取得高考語文高分,存信教育集團皇寮書院大海笑長聯合12位一線語文名師,精心打造出【高考文言文提分秘笈(含講練兩個專欄)】系列課程。
這個高考文言文提分秘笈系列課程是針對中高考語文提分文言文必備知識點精講精練課程,如古代文化常識考點的專項突破備考精講及訓練題(含答案),做到精講精練,精準實用。包括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等部分,這些內容按九個板塊進行知識梳理,知識全面具體。這十個板塊分別是:①人的稱謂;②古代官職;③天文曆法;④古代地理;⑤科舉制度;⑥風俗文化;⑦飲食器用;⑧音樂文娛;⑨文史典籍。這是一堂非常實用的古代文化常識考點的通關書。
報名學習後,你的孩子將得到:
1.系統掌握文言文高考必備12大項類別知識點、共40節專項精講課,10節實操練習課,總課時超1000分鐘。
2.掌握高考文言文提分方法及解題技巧
3.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文化常識重點難點
4.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實詞重點難點
5.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虛詞重點難點
6.掌握高考文言文虛詞速記口訣及小故事
7.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詞類活用重點難點
8.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文言句式重點難點
9.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斷句技巧及重點難點
10.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翻譯技巧及重點難點
11.專項突破高考文言文閱讀分析重點難點
12.項突破高考文言文古詩詞鑑賞重點難點……
現在,馬上加入皇寮書院【高考文言文提分秘笈(含講練兩個專欄)】系列課程學習, 就能讓初三以上的孩子吃透文言文,領跑新人生!
最後,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如果你看到本篇文章後感興趣,請想辦法找到我們存信教育皇寮書院客服人員,並報上我們的接頭暗號:「笑長寶庫」。
通過後,我們會給你及你的孩子一個大大的神秘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