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題中一般不會直接考查古代文化常識,但在文言文閱讀文段中,往往會涉及相關的古代文化常識。如果不懂這些常識,就會影響我們對於閱讀文段意思的準確理解;如果了解這類常識,就會幫助我們對文段的理解請從古代文化常識的角度選出下列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1.A.孩提B.及笄C.垂轉D.榜眼
2.A.B.舉人C.生員D.探花
3.A.期顧B.花甲C.豆蔻D.期年
4.A.乞骸骨B,左遷C.徵D.黥
5.A.人日B.臘日C.社日D.翌日
6.A.劓B.笞C.刖D.罷
7.A.大闢B.凌遲C.黜D.湯鑊
8.A.棄市B.秋闈C.春D.院試
文言文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在理解翻譯時需要注意。我們應該使用固定句式的翻譯方法來進行翻譯。常見的固定句式有這些:
1.「何所」,譯為「…地(人、事、物)是什麼」。
2.「何如」,譯為「怎麼樣」或「比……怎麼樣」,類似的結構還有「奚若」「何若」「奚如」「胡如」等。
3.「然則」,譯為「既然這樣…那麼」。
4.「是以」,譯為「因此」,類似結構還有「用是」「以此」「是用」「用此」「是故」「以故」。
5.「有以…」「無以……」,分別譯為「有用來……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孰與(若)…」,譯為「與…相比,誰(哪一樣)……」
請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固定句式的翻譯
1.賣炭得來何所營?
2.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
3.進亦憂,退亦優,然則何時而樂耶?
4.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5.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6.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常見的固定句式還有這些:
1.…之謂也」,「之」前面的內容作「謂」的賓語,譯為「說的就是
2.「何…為」,表示詢問或反問的固定結構,譯為「哪裡用得著……呢」。
3.「唯(惟)……之(是)…」,是賓語前置的固定結構,翻譯時將之(是)」前的內容譯做「之(是)」後的動詞的賓語。
4.「何……之有」,表示賓語前置的固定結構,含有反問語氣。把「之」前的內容翻譯成「有」的賓語。
5.「得無………乎」,表示推測語氣的固定結構。譯為「恐怕…吧」。
6.「無乃……乎」,表示委婉推測的固定結構。譯為「恐怕……吧」。
請翻譯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固定句式的翻譯。
1.惟弈秋之為聽。
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3.今君王既柄於會稽之上,然後乃求謀臣,無乃後乎?
4.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5.詩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一一夫子之謂也。
6.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