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貝爾作為投資人之一的辣莊火鍋再現食品安全與加盟商糾紛。
北京商報記者近日從辣莊火鍋品牌加盟商王先生(化名)處獲悉,辣莊火鍋向加盟商出售不合規食品,並被北京市仲裁委員會裁決向加盟商賠償共計30餘萬元。這已經不是辣莊火鍋首陷食品安全糾紛,去年的「肉類缺生產資質」風波、「假鴨血」風波已經讓該品牌損失了口碑,多地加盟商也坦承出現不同程度虧損。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明星做餐廳本是副業,明星價值僅在宣傳層面,在開啟加盟高速擴張下,如果在標準化、系統管理構建等做得不到位,反而容易招致各類問題。
違規被罰
王先生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辣莊火鍋品牌運營公司因向加盟商提供食品標籤標示不合規食品,近日被北京市仲裁委員會裁決向該加盟商賠償加盟費、保證金、損失等共計30餘萬元。
他介紹,該事件最早發生在2017年12月15日,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群眾舉報,對當事人經營的辣莊火鍋餐廳進行檢查,發現冰櫃內待售的6袋西施豆花、4袋豬肉滑、5袋鮮蝦滑、4袋墨魚滑外包裝上僅標示了品名和生產日期,沒有完整的標籤標示。該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規定,故作出處罰沒收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的產品,並對當事人罰款8000元。
在行政處罰決定書公布的證據中還包含王先生提供的與哈爾濱市辣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籤訂的合同一份,證明他與哈爾濱市辣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加盟關係,並顯示出涉案鮮蝦滑、西施豆花等產品的進貨價格。
王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事後曾多次向辣莊公司總部索要相關生產許可手續和文件,但總公司最初回復「自行解決」,後來直接坦言「沒有相關文件」。王先生協商無果後前往北京提出仲裁。最終仲裁結果為,辣莊公司沒有提交相關證據證明餐廳的不合格產品不是公司所配送,應賠償加盟商損失6萬元。同時餐廳也與辣莊公司解除加盟合同,辣莊公司須支付和返還共計30多萬元費用。
期間,此前曾與辣莊公司發生糾紛的原辣莊回龍觀店相關負責人也提出了類似仲裁,最終判決辣莊退還部分加盟款項、賠償損失3萬元,共計16多萬元。這位加盟商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經過此次與辣莊公司的糾紛,餐飲已損失約300萬元。
對於上述事件,辣莊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兩個加盟店沒有按照公司籤署的合作協議經營,私自使用來源模糊的產品進行銷售,無法保證食品安全性,在多次溝通無果後公司作為原告起訴了加盟店,且法院按照合同約定解除雙方的合作關係。對於仲裁的相關事宜,該負責人表示當時自己不在公司。
亂象頻出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辣莊火鍋正式成立,擁有明星投資人包貝爾背景,創建三年時就開出近300家門店。
但辣莊火鍋品牌高速擴張的同時問題頻出。2017年3月,辣莊火鍋用牛血冒充鴨血的視頻曝光後,引發眾多網友不滿。包貝爾發微博回應稱,共擔責任並承諾嚴格監管辣莊運營管理。2017年11月23日,辣莊火鍋品牌官方微信號發布聲明顯示,與哈爾濱學院路辣莊店和北京辣莊回龍觀店正式解約,原因分別為加盟商擅自購買鍋底原料和未使用辣莊公司配送供應的原材料。
辣莊回龍觀店相關負責人當時曾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從品牌發生「假鴨血」事件之後,消費者對餐廳使用缺乏食品安全證明的火鍋底料提出質疑,自己多次向辣莊公司總部反饋但未果。
隨後不久,該加盟商曝出從反饋總部採購的部分肉類產品由北京一家直營店地下廚房生產,送貨方式為店家自行叫車去運貨。後該直營店地下廚房不再生產,餐廳需從河北燕郊一家工廠拉貨。
當時,該加盟商以總部配送的肉類產品沒有生產資質、預包裝食品不合格為由,將簋街店投訴到北新橋街道食品藥品管理所,同時將辣莊公司燕郊的工廠投訴到燕郊食藥監所。
辣莊公司加盟模式也存在諸多爭議。據王先生介紹,自己的加盟店接近試營業時,品牌公司總部市場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有其他加盟商對該地區有意向,鼓勵王先生多拿些加盟區域。王先生坦言,出於在該地區已經投入了不少廣告等費用,其他加盟商開店無疑坐享其成,於是便交了另外兩個區域的定金,並商定在第一家門店經營半年左右,資金有所回籠時再補齊剩下的加盟費和補籤協議。但第一家門店僅經營一個多月時,公司總部就不停催促補交剩下尾款,不然就按自動放棄上述兩個區域加盟處理並交由其他加盟商開店。「在仲裁最終結果出來後,辣莊公司才退還了這筆加盟費用」,王先生說。
管控難題
近年來,明星投資餐廳的案例並不少見,如很高興遇見你,hi辣火鍋、熱辣一號、J大俠、孟非的小面等品牌都憑藉著明星投資的背景,備受消費者關注。開業初期,粉絲出於對偶像的喜愛而前往捧場,甚至部分餐廳開業時因為慕名前來的顧客過多造成交通擁堵。但是,不少明星餐飲品牌圈粉的同時,自身在產品、管理、經營上的弊端也在被放大,暴露出的問題也讓不少消費者和加盟商望而卻步。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表示,盈利是商業企業的主要目的,餐飲企業成功的核心是產品品質、服務水平和環境水平,明星效應對於餐廳來說只是起到輔助的宣傳作用。如果本末倒置,過分地依賴明星效應,忽略餐廳經營的本質,最終會導致餐廳經營每況愈下。
多地的辣莊加盟商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加盟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明星投資。此前辣莊品牌門店「假鴨血」事件發生時,不少加盟店正在試運營和籌備期,這些店陸續出現較大虧損。
一位多年從事火鍋行業的企業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餐飲行業內「先上船後買票」的現象不算少數,部分品牌「火了」之後就大肆招收加盟賺錢,沒有提前在產品、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加盟權下放後容易出現產品、管理亂象。甚至有部分企業正在辦理相關資質的同時就開啟品牌擴張。他認為,加盟模式暴露出的種種問題折射出了企業對加盟商的管理短板。
徐雄俊表示,無論是明星餐廳,還是普通的餐飲品牌,食品安全問題是餐飲發展的高壓線,出現問題的餐飲品牌往往沒有把這一問題提升到戰略高度。明星價值對餐廳更多在於宣傳方面,作為明星的「副業」,餐廳經營管理往往不夠深入。
在徐雄俊看來,發展速度太快也是餐飲品牌發展的問題之一,在高速擴張下,不少餐廳品牌在標準化、系統管理構建等方面還不到位,尤其是加盟模式擴張的品牌更為明顯。
中國烹飪協會火鍋委員會主席湯慶順表示,餐飲品牌幾個店內部流通原材料應算是產品,但大幅向加盟商輸送原材料就是商品的定性,這就不單是餐飲的領域,還涉及食品工業領域,甚至物流配送領域。「火鍋品類單一、易標準化是適合連鎖發展的餐飲業態。當前火鍋的發展已經從產品經營、品牌經營過渡到了品類經營,這就要求企業要有精準定位。同時,企業發展也要把內部的所有流程、業務專業化,由企業內部管理變成產業管理,才有利於企業做大做強」,湯慶順說。
(來源:北京商報 記者:王曉然 趙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