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下午,夏日的熱浪逐漸消退。從大良金榜上街入口進入,一排排低矮卻有著歷史感的舊樓映入眼帘,頭髮花白的老人坐在屋前乘涼,牽著手的情侶在牛乳攤前流連,老房子陽臺的綠植生機勃勃,偶爾有一兩隻貓追逐著從巷子中跑過,寧靜的生活既有煙火氣又不乏詩意。
金榜—莘村大街改造提升項目已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預計今年10月可動工。近日,關於大良「金榜—莘村片區」如何煥發新光彩,成為市民熱烈討論的話題。城網君穿行於大良老城西南華蓋山南麓長1.2公裡的金榜—莘村大街,感受到了這條老街厚重的文化底蘊,也聽到了老百姓希望改善居住環境、留住歷史文化根脈的強烈呼聲。
金榜—莘村片區即將迎來改造提升。
舊街現狀
從商貿繁榮到失去活力
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是它獨特的氣質,也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
金榜—莘村大街由北帝廟入口到華蓋裡入口,全長約1.2公裡,貫穿金榜社區及南華社區。由於莘村片區於古時主要是大良居民的聚居地,集中了不少大戶人家,因此保留大量嶺南特色的古建築,街巷裡多展現清末民初的建築風貌。莘村大街是大良中心保存得較好的近代古村落,街長約600米,住戶600戶。而金榜片區在同時期主要是農村區域,因此金榜上街的建築屬於比較後期的產物,展現的是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街道風貌。
「小時候,金榜這一片都還是水塘,基本上家家戶戶都養水牛,造就了牛乳產業的輝煌,『金榜牛乳』正是產於此,現在很多遊客都是慕名而來。」就在金榜經營一家私房菜的林姨今年70多歲,回憶舊時的金榜,「牧兒唱歌牛載歸」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然而,金榜—莘村大街大部分建築老舊、結構受損,不完備的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現代生活的需要,使得街區逐漸失去原有的活力。老居民梁叔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在金榜—莘村片區居住,對這裡充滿了感情,「大部分建築是20多年前修建的,年久失修,道路也狹窄,節假日人流稍微多一點,就會出現堵塞,基礎設施相也比較落後。」網友「鴻圖居民」也說,周邊配套不齊,車輛亂停亂放,已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希望儘快翻新改造,不只是裝飾建築的表面。」
為了更廣泛地聽取民意,大良街道專門召集社會各界代表人士召開座談會。
留住歷史
文化地標是順德人共同的「鄉愁」
鳳城大良,是500年「歷史順德」原點。而緊鄰金榜—莘村片區的清暉園周邊片區是順德的文化地標,承載著順德的城市記憶和順德人的情懷。
清暉園片區文化底蘊深厚,歷史資源豐富,包含華蓋裡步行街、清暉園、金榜莘村社區、西山廟、大禮堂等,文化歷史悠遠,更是集合了細妹牛雜、民信仁信等順德特色美食。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多次強調,要有大格局、大視野,以對順德歷史和未來負責的態度,充分論證,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積極穩妥推進清暉園周邊片區升級改造,帶動中心城區整體提升。
區、街道多次開展深入研究,並與專業規劃機構制定清暉園片區改造規劃方案,包括《大良舊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大良舊城控制性詳細規劃》、《清暉園文物保護規劃》、《大良舊城歷史文化街區寶華巷片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大良舊城核心商圈用地概念規劃》(編制階段)等,確定片區的範圍,及對歷史文化進行保護和活化,對片區商業核心商圈用地進行規劃等。
為了使該片區的改造規劃考慮得更為細緻而周全,2019年順德、大良街道分別推出了清暉園片區改造規劃意見徵集和華蓋裡片區改造提升民意徵集,傾聽市民意見,讓市民能夠充分參與到自己的家園改造中。
據大良街道介紹,本次金榜—莘村片區改造提升,將抓住大灣區的發展機遇,融入大良文旅小鎮系統,依託清暉園—華蓋裡片區旅遊規劃體系,錯位發展,打造主題鮮明的深入體驗區,並串聯成環狀片區文化旅遊線路的一部分。而未來的規劃也將結合華蓋路—清暉園片區聯動,融合歷史與現代創意,豐富文旅內涵,強化品牌特色,打造特色旅遊路線。可以看到,金榜—莘村片區並不是獨立的老街改造,而是承接清暉園片區的溢出效應,構成多元的文旅片區,實現城市微更新、風貌提升及業態升級。
微改造
守住保護底線,激發片區活力
城市既要奔向未來,也要「找到回家的路」。留住歷史街巷,善待歷史記憶載體,才能讓順德不失憶。
據介紹,金榜—莘村片區著重保護與重新激活街區,沒有大刀闊斧地推倒重建,而是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秉承微改造理念,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保持生活場景的原真性,著力營造一個嶺南融合型人文體驗街巷。
金榜入口牌坊效果圖。
片區改造提升的路在何方?如何既保護好歷史文化,又激發創新活力?日前,由大良街道辦事處和順德城市網聯合打造的創新民意互動平臺「鳳城有話」上線,聚焦「如何讓金榜—莘村片區煥發新光彩」,引發了廣泛討論。
城市的本質是人居生活。金榜—莘村片區存在環境髒亂、建築老舊、配套設施缺乏等問題,老百姓盼望改造的呼聲很高。網友「宀於」說,改造要尊重當地居民的需求,以人為本,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雙贏,避免出現「客進民退」的遺憾。只有規劃建設一批高品質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才能有效地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贏得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眾所周知,金榜—莘村大街積澱著漢代的南越古風、宋末的移民痕跡、明朝的墾荒歷史、清代的學善風尚、民國的工商輝煌,共和國時代的與時俱進;更走出清末郵政尚書龍建章、當代慈善大家梁銶琚等,因此,「微改造,守住保護底線,充分挖掘片區歷史文化故事」是城網君走訪聽到最多的聲音。
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市場運營,多元投入,是推動老舊街區有機更新的重點。正如順德區政協委員、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葉中平建議,盤活空置的國資性質的房子,建設百業金榜博物館群,引入民間資本投資和運營,從而帶旺片區。要體現片區的歷史人文特色,既要以文化為引導,保留原居民,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也要在規劃中植入新功能,突出活化和使用,讓歷史老街煥發新的活力。
老街在重生,文脈在傳承。承載著順德、大良歷史記憶的金榜—莘村片區,必將散發更加迷人的魅力。
■他山之石
上海田子坊:「隱藏」民居的現代創意聚集地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從前是馬路集市,經過重新鋪設後,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走在田子坊,迂迴穿行在迷宮般的弄堂裡,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跳入你的視線。從茶館、露天餐廳、露天咖啡座、畫廊、家居擺設到手工藝品,以及眾多滬上知名的創意工作室,可謂應有盡有,是上海泰康路藝術街名副其實的街標。
南寧中山路:小吃一條街,囊括各地美食
南寧的中山路以美食為自己「註冊商標」。這條給人「晚上似天堂白天如草房」般印象的中山路是全國有名的小吃一條街。從南寧傳統的小吃到武漢的鴨脖、香港的缽仔糕、北京的炒板慄、雲南的汽鍋雞、臺灣的大腸包小腸、蚵仔煎等應有盡有。到南寧旅遊的外地人,哪怕時間再少,也要到中山路吃美食。離開南寧後,中山路成為很多遊客念念不忘的地方。(鍾柳梅 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