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守」北京,宋哲元在永定門外創辦醫院和軍工廠,29軍擴張到10餘...

2020-12-23 北晚新視覺網

在近現代歷史上,古老的永定門,承載了太多的歷史。它見證了中國人民為抵抗日本侵略者所作的種種努力。國民革命軍29軍的軍長宋哲元,在這裡有過榮光,有過艱難,也有過屈辱。

宋哲元(1885-1940),曾為馮玉祥「五虎將」之一。早在1917年7月11日,馮玉祥率部討伐張勳復闢時,宋哲元帶兵最先攻入永定門,並佔領天壇,自此,宋哲元與永定門有了「不解之緣」。

永定門城樓 資料圖 攝:傅洋

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等聯合起來,發動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宋哲元任西北軍代總司令。1930年9月,東北軍統帥張學良通電擁蔣,隨即揮師入關,反蔣聯軍失敗。馮玉祥戰敗後,西北軍接受改編。1931年,宋哲元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駐紮在察哈爾。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華北局勢動蕩不已,中日雙方頻頻爆發局部衝突。也正是在這6年間,宋哲元從率領2萬殘兵困守山區的將領,一躍而成為掌握河北、察哈爾、北平、天津等地,坐擁10萬人馬的「華北柱石」。特別是1933年長城抗戰中,宋哲元29軍的大刀隊奮勇殺敵、重創敵寇的英雄事跡傳遍全國各地。宋哲元的29軍大刀隊以及大刀一併成為中華民族奮起抗戰、抵禦外侮的象徵。

1933年長城抗戰後,國民政府締結喪權辱國的《塘沽協議》,事實上承認日本對東三省的佔領,並將冀東、察東列為「非武裝區」,任由日軍進入。此後華北形勢嚴峻,1935年8月底,國民政府任命宋哲元為平津衛戍總司令,不久又任命他為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兼河北省主席。這時宋哲元成為冀察平津的主要負責人。

「鎮守」北京之後,宋哲元在永定門外大街創辦了北平市南郊平民醫院、倉庫、軍工廠等。醫院為周邊百姓帶來了福音,而軍工企業,則為日後抗日提供了戰略供給,同時這些軍工企業給29軍提供了巨大的財政支持。短短兩年時間裡,29軍的人數從3萬多人擴張到10餘萬人,軍事實力也大為提高。

1936年3月16日,北平市南郊平民醫院成立,院址設於永定門外大街安樂林廟內。該醫院成立後,「予農民以莫大之福利」。據統計,當年7月11日至20日的10天內,診治1850人之多。

據2014年2期《北京社會科學》中《論近代北京公立醫療機構的演變》一文記載:宋哲元在郊區設立醫院,擴大醫療服務的範圍,旨在「專為附近民眾診治疾病、保衛健康,並辦理種痘及預防注射等事宜」。當時醫院的工作人員由市立醫院及教育館職員中調用。醫院就診者每人收掛號費1角,貧苦無力者免收,所有醫藥各費一概不收。

1937年,華北局勢日趨緊張。從5月開始,日軍駐豐臺部隊就開始加緊訓練。7月7日下午,日軍駐豐臺第3大隊第8中隊進入盧溝橋演習,後以失蹤一名士兵為由與中國守軍發生衝突,「七七事變」爆發。

1937年7月13日,中日軍隊再次在永定門外發生衝突。當天,日本「中國駐屯軍」召開參謀會議,計劃在增援兵力到達後「一舉殲滅第29軍」,並做出兵力部署。此時,蔣介石也致電宋哲元,表示「盧案(盧溝橋事件)必不能和平解決」,他已決心「運用全力抗戰」,並要求29軍做好全面抗戰準備。

1937年7月26日,日軍佔領廊坊,兩天後襲擊南苑29軍軍部駐地,趙登禹、佟麟閣兩位將軍殉國。宋哲元戰守無措,相繼放棄北平、天津。此後,宋哲元再也沒回到他曾經浴血奮戰過的永定門。

29軍指揮所則沿著平漢、津浦鐵路抵抗日軍。十萬之眾的29軍連戰連敗,潰退400多公裡,到冀南、豫北才站穩腳跟。

1937年8月8日,5000名荷槍實彈的日軍,從永定門經前門進入北京城。古都北平,被日軍正式佔領。這一天,美國作家、記者格拉姆·佩克目睹了日軍進入北京城的情景,他寫道:「整個上午,一長排軍隊、卡車、坦克通過永定門開進城,他們先是耀武揚威走在中心大道上,然後分別佔領中國軍隊撤離後的兵營。」

宋哲元撤到鄭州後,因高血壓和輕度中風臥床不起,辭去一切實際職務。1940年4月5日,宋哲元在綿陽縣城病逝。

(原標題:史話宋哲元在永定門外創辦醫院和軍工廠)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祁 建

流程編輯:u01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國民革命軍29軍宋哲元:寧可背負千古罵名,也要殺掉這5000名漢俘
    其中《大刀進行曲》就是為了歌頌當時在長城會戰中,國民革命軍29軍大刀隊,他們在戰場上拿著大刀,英勇殺敵的抗戰精神。 說起國民革命軍29軍,不得不提一個人了,此人就是29軍的軍長宋哲元。
  • 七七事變叛徒潘毓桂,迫使29軍放棄北平,並揚言保護北平所有漢奸
    但是,因為一名漢奸的出現,致使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犧牲、1000多學生兵被日寇刺殺、7000多守軍陣亡十之七八,並迫使宋哲元下令放棄北平,全線南撤。這名漢奸就是時任29軍宋哲元部的政務處處長:潘毓桂。1937年7月28日,日寇開始進攻南苑。
  • 喜峰口大刀隊, 班長痛哭突然跪倒, 宋哲元知真相後向500人敬禮
    2月18日,宋哲元等20多位將領通電全國,決心抗擊日軍:"時至今日,我實忍無可忍,惟有武力自衛,捨身奮鬥,以為救亡圖存之計。"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制定了保衛熱河的計劃,將華北駐軍編為8個軍團。第29軍隸屬第3軍團,宋哲元任總指揮。他奉命開赴北平附近,防守冀北地區。宋哲元(1885—1940)字明軒,山東樂陵人。北京武衛右軍隨營武備學堂畢業。
  • 名震天下的29軍大刀隊,為什麼一天都守不住天津?答案令人氣憤
    29軍原屬於軍閥馮玉祥的西北軍,1930年中原大戰中,西北軍戰敗。殘部退至山西,後經張學良改編,組建了第29軍,宋哲元任軍長,下轄3個師:馮治安第37師、張自忠第38師、劉汝明暫編第2師。在喜峰口戰役打響前,29軍由於剛剛接受改編,人員未齊,武器稀缺,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29軍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戰鬥。
  • 重讀抗戰·七七事變中29軍為何表現不佳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
    宋哲元的選擇讓29軍有力無處使7月15日,何應欽電宋哲元,告知:"日軍計劃先消滅南苑我軍,望切注意。"而與此同時,天津的宋哲元,卻在忙著接待新上任的日本華北住屯軍司令香月清司中將。宋哲元的猶豫,從根本上說,還是想保住29軍的獨立王國,這一點,張克俠說得很清楚:"他(宋哲元)和他的一些主要將領及部分政府官員深恐戰爭打下去,冀察平津地盤丟掉,個人的既得利益喪失。"7月18日,蔣介石再電宋哲元:"倭寇不重信義,勿受其欺。"
  • 國民時期,當時全面抗戰打響第一槍的29軍,到後來去了哪裡?
    其實要說張學良,還算是一個講究人,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就便不敢再打了,就便讓29軍前去抗戰。宋哲元部隊在開往察哈爾的時候,害怕讓人看到,便選擇了夜間出行,在他們駐防察哈爾半年的時候,長城抗戰就便爆發,但是當時的29軍的裝備最差了,人手一把大刀。
  • 上將宋哲元剿匪:寧負罵名,砍殺五千俘虜
    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失敗後,宋哲元部被張學良整編(  編者註:縮編為陸軍第3軍,下轄3個師,宋哲元任軍長,歸東北軍序列  ),1931年6月,宋哲元部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張學良奉行不抵抗策略,命東北軍全部撤退。
  • 「七七事變」後悲壯的29軍,守衛疆土卻被要求不能先於日寇開火
    跟南方不同,關於北平抗戰,其實早在1933年就開始了,當時中國軍隊雖然失敗了,但是第29軍大刀隊的威名卻聲震全國,有力地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5年之後,1937年,同樣是這一支部隊,同樣在北平城,他們面對日寇卻表現得非常彆扭。不是戰士們不勇敢,而是他們有一名很有爭議的軍長宋哲元。
  • 兵力8萬的29軍,是如何輸給兵力僅6000的日軍的
    「七七事變」前夕,負責守衛平津地區的是西北軍將領宋哲元和他的29軍,就當時的兵力而言,29軍有4個師,以及大量的保安隊,總人數在8萬左右,而日軍的正規部隊的數量卻不足6000。眾所周知,七七事變最終的結果是以29軍,或者說是我國的失敗而告終,這時可能許多人心中就有疑問了,29軍與日軍的兵力大約為13:1,為什麼會失敗呢?其實主要原因就一個字:拖。
  • 宋哲元: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就在1982年,宋哲元就被任命為陝西省主席兼剿匪總司令。 少年時期的宋哲元他就經常和同村的小孩子學習武術,學招式,隊伍賞罰分明,在這裡,即使小隊伍練的不是很好,沒有整齊的隊形,沒有整齊的腳步,可以說是,有一股當年軍隊的縮影了,頗有一點軍隊的陣勢。
  • 盧溝橋事變華北駐軍10萬,日軍兩萬,軍長宋哲元為何不想著進攻
    事變之時,駐守北平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的兵力達到10萬以上,士兵普遍使用捷克式步槍,排長用德式伯格曼衝鋒鎗,連長每人一支20響駁殼槍,每班還配備擲彈筒2門,槍榴彈2支,捷克式輕機槍一挺。而且第二十九軍有五個師,共配備了機槍700餘挺,比當時蔣軍嫡系部隊配備的數量還要多出1倍,當時的二十九軍可以稱為戰鬥力最強、華北最大的地方武裝集團。
  • 國民黨軍撤離東北時,瀋陽軍工廠裡200多架飛機,全被留給日軍
    張學良和楊虎城 但在張學良輝煌的一生中,有一件事卻廣受世人詬病。當時,為了發展軍事戰備,張作霖在瀋陽建立了軍工廠,後交由張學良管轄。 當時,瀋陽軍工廠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軍械加工中心。張作霖斥巨資從世界各國購買武器裝備,連車床都從德國購買,最終將瀋陽軍工廠建成為一個集煉鋼、機器、造槍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在亞洲都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的。
  • 29軍血戰喜峰口威震天下,大刀隊主動出擊,日軍聞風喪膽
    這首著名的《大刀進行曲》是專為29軍大刀隊譜寫的。在國難當頭之際,29軍官兵在喜峰口戰役和盧溝橋事變中,以大刀勇猛砍殺日軍,讓日軍聞風喪膽、膽戰心寒。從此,二十九軍的名字威震全國。此後,大刀一次次出現在抗日戰場上,成為中國抗日軍人血性和勇氣的象徵。29軍原屬西北軍,當年馮玉祥創建西北軍的時候,武器十分落後。
  • 王屋山阻擊戰:一個營血戰300日軍一整天,斃傷鬼子100餘人
    1937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29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宋哲元任總司令,第37師和第132師擴編為第77軍,第37師師長馮治安升任軍長。翌年2月,日軍大舉進犯新鄉,宋哲元率領第77軍及高樹勳部沿道清鐵路向西節節抵抗。
  • 驚爆:七七事變100餘張珍貴老照片!
    1936年元旦,29軍在北平西苑閱兵。圖中敬禮者為宋哲元軍長。   1937年7月7日,國民黨軍宋哲元所部第29軍吉星文團將士在北京盧溝橋抵抗進犯的日軍。盧溝橋和宛平城是出入北京的要衝,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七七事變』是在日本蓄謀已久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一點可以從事變的時間軸清晰看出。」
  • 永定門外街道:天天家園,愛天天在身邊
    愛@天天在身邊 「愛@天天在身邊」是社區以「愛」為主線的特色品牌,下設「愛的成長」、「愛的陪伴」和「愛的奉獻」。永定門外街道天天家園社區用心守護居民,用愛傳遞溫暖,以貼心細緻的服務讓居民生活更安心。愛的陪伴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
  • 關於永定河的5首詩詞:慶賀永定河通水
    聽說永定河通水啦!今天聊一聊永定河。民間有云:先有永定河,後有北京城。永定河是北京的母親河,北京衝積平原就是源自永定河。「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就是永定河上的盧溝橋。也是先名盧溝河,後修盧溝橋。「永定河舊名盧溝河,即桑乾下流也,亦曰渾河。
  • 29軍大刀隊讓日軍聞風喪膽
    西北軍大刀隊由來。歷史上,將傳統武術引入軍隊的情況十分普遍。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因缺乏現代槍炮裝備,冷兵器的使用成為戰鬥的重要補充。其中影響最為廣泛、最令人暢快淋漓的,莫過於1933年第29軍在喜峰口進行的長城保衛戰,以及傳唱至今的《大刀進行曲》。  因是「雜牌軍」出身,第29軍的裝備非常落後。
  • 二十九軍偏愛《大刀進行曲》
    原標題:二十九軍偏愛《大刀進行曲》   1933年,二十九軍官兵在喜峰口用大刀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全國為之歡欣鼓舞。當時在上海參加救亡運動的麥新受到鼓舞,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大刀進行曲》。後來,隨著它雄壯的旋律響徹全國軍隊和民眾之中,並迅速在二十九軍中流行。1934年,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親自將該曲定為二十九軍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