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軍撤離東北時,瀋陽軍工廠裡200多架飛機,全被留給日軍

2020-11-19 騰訊網

作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自小就接受了正規的軍事訓練,後成國民革命軍將領。抗戰爆發後,他與楊虎城將軍一同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他也因此成為廣受世人好評的中國近代著名將領。

張學良和楊虎城

但在張學良輝煌的一生中,有一件事卻廣受世人詬病。眾所周知,日本作為一個小型島國,其自然資源十分匱乏,卻在二戰時期有著想要佔領中國全境的野心。是誰給了它這麼大膽?很多人認為這與當年東北地區的率先投降有關。而這件事則與張學良有關。

日軍進駐東北

東北地區資源富足,且離日本較近,日軍因此選擇先入侵東北。當時,為了發展軍事戰備,張作霖在瀋陽建立了軍工廠,後交由張學良管轄。

當時,瀋陽軍工廠可以說是中國最大的軍械加工中心。張作霖斥巨資從世界各國購買武器裝備,連車床都從德國購買,最終將瀋陽軍工廠建成為一個集煉鋼、機器、造槍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廠,在亞洲都可以說是名列前茅的。

瀋陽軍工廠

在日軍侵略東北之時,瀋陽軍工廠原本可以加強全東北的軍事戰鬥力,幫助東北成功抵抗日軍侵襲。但實際上這個工廠並沒有為中國帶來什麼好處,反而成為日本人進一步侵華的武器輸出來源。

當時,正處於兩黨對抗時期,蔣介石為一己私慾,意圖通過日本人牽制共產黨,於是在他的一聲令下,所有駐紮在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全部撤退,東北地區被拱手讓給了日本人,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瀋陽軍工廠。

瀋陽軍工廠

而張學良在走之前也曾想過,是否要摧毀瀋陽軍工廠。但這個工廠畢竟花費了自己父親一生的心血,就這麼毀掉,張學良有些於心不忍。而且,他猜測蔣介石的撤退之計只是暫時的,用不了多久,國民黨軍還會回來重新收復東北。

張學良劇照

抱著這樣的想法,也出於對蔣介石的信任,張學良就因為這一時的失誤判斷,將瀋陽軍工廠白白送給了日軍。在東北軍撤離時,瀋陽軍工廠中還留有200多架飛機、上千門火炮及數千挺機槍。

這麼多重武器留在工廠,自然成為了日軍可直接使用的武器,蔣介石的消極抗日,加上瀋陽軍工廠遺留武器,令日軍侵略中國的野心更加膨脹,這也使得他們敢於制定出「三個月內侵佔全中國」的計劃。

日軍侵華漫畫圖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張學良這一失誤給後面的戰事帶來無法預估的不利影響。但他敢於發動「西安事變」,勇於站在民族大義這邊,張學良的愛國情懷不容置疑。

相關焦點

  • 我軍總攻瀋陽,國民黨軍歡呼:解放軍來人了,大家快來交槍
    瀋陽,我國著名的大城市和重要的工業城市,當年也是國民黨軍東北「剿匪」總部所在地。1948年10月下旬,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見大勢已去,就將駐守本溪、撫順、鐵嶺等地的部隊調入瀋陽,連同原駐瀋陽的部隊共兩個軍部、六個師、三個騎兵旅等十三萬餘人,交由第八兵團司令官周福成指揮。
  • 現實版「聽風者」:幾十部電臺監控東北全境及數十萬國民黨軍動向
    第一列火車載的是東北二局的300多人,有10節車廂,其中一節用於偵收工作,百餘名偵收員在副局長錢江和劉少宏主任的組織下,24小時不間斷地輪班抄收敵臺電報。還有一節車廂用於破譯工作,幾十名破譯人員在曹祥仁局長和破譯科林非、嶽軍的帶領下,埋頭苦幹,連續攻克了國民黨軍不斷變換的新密碼。在這列車上,東北二局的幾十部電臺嚴密監控著東北全境及鄰近地區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動向。
  • 老照片:日軍侵佔保定全過程 中國軍人拼死肉搏 兩千百姓慘遭屠殺
    但日軍並沒有留給中國軍隊充足的部署時間,尚未部署到位,日軍便仗著自己的空中優勢,派出數十架飛機對保定城及周邊中國守軍陣地進行了狂轟濫炸。保定城內火光四起,大片的民房被日軍燃燒彈引燃,被日軍轟炸最嚴重的是保定火車站,不但站臺,月臺及停靠車皮遭到炸毀,在車站防空洞避難的200多名平民因窒息而死。
  • 遼瀋戰役國民黨軍怎能不敗?士兵缺糧少槍,將領卻在黑市發財
    當東北野戰軍出現在遼西時,國民黨軍措手不及。東北野戰軍的對手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國軍:減員嚴重,後勤依賴空投 衛立煌接任東北「剿總」司令後,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但這些師在編制上處於缺編狀態,加上地方保安部隊,東北的國民黨軍才55萬人。
  • 「鎮守」北京,宋哲元在永定門外創辦醫院和軍工廠,29軍擴張到10餘...
    國民革命軍29軍的軍長宋哲元,在這裡有過榮光,有過艱難,也有過屈辱。宋哲元(1885-1940),曾為馮玉祥「五虎將」之一。早在1917年7月11日,馮玉祥率部討伐張勳復闢時,宋哲元帶兵最先攻入永定門,並佔領天壇,自此,宋哲元與永定門有了「不解之緣」。
  • 東北往事
    他得學日文,得戴上日本的戰鬥帽,樣式跟抗日劇裡日本兵戴的差不多,上學路上,還被日本學生揍過。 看到三個太陽那會的瀋陽,日子並不好過。老百姓不能吃細糧,有些商品還是憑票供給,頭頂上,美國的飛機頻繁轟炸。 1943年春節,單家就搬到了偽滿洲國的首都「新京」,也就是長春。
  • 老照片:日軍燒殺擄掠下的中國東北
    在民族存亡的關頭,每個中國人都做出了自己的抉擇,而在這幅照片裡,站立者已死去,伏地者卻獲得了永生。偽滿時期,日軍在東北農村「清鄉」的駭人情景,照片為日本人自己所拍攝。1931年9月,關東軍發動攻擊,歷四月餘佔領東北絕大部分。
  • 王海:率部15分鐘內擊落美軍機五架,開創羅圈陣打法,形似八卦
    國民黨軍隊對其聞風喪膽,第二次反圍剿時黃公略率軍從天而降,立下赫赫戰功,毛主席讚揚其戰功稱之為「飛將軍」,甚至還和稱讚彭德懷「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一樣,專門寫詩稱讚:「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 70多年前,黑山扈發生激戰,民眾抗日武裝用輕武器擊落日軍飛機
    國民抗日軍是1937年在中共北方局所屬中共東北工作特別委員會的領導和支持下,以原東北義勇軍小部隊為基礎,以中共地下黨員及大批抗日救亡運動中的積極分子為骨幹,聯合北平及近郊的工人、學生、農民和失散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冀東保安隊軍人組成的抗日遊擊隊,接受共產黨的領導,活動在北京西山一帶,因其遊擊隊隊員臂戴紅藍兩色袖章,被當地人稱為「紅藍箍」。
  • 四名青年自作主張,向日軍飛機開炮,為何讓蔣介石暴跳如雷?
    據《中國抗戰大寫真》記載,1938年9月,國民黨設在南京的高級防空軍事學校(簡稱「南京高級防校」)內,曾發生一起四名學員自作主張,私自炮轟日軍飛機的事件,令蔣介石暴跳如雷。 當時,在南京高校防校的軍士隊,有四個來自湖北、四川的學員,都是二十出頭的青年。
  • 【紅色龍泉】飛機樓的故事!
    飛機樓是通化少有的保存較好的文物,今天,我們一起來說說飛機樓的故事。據原居住在柳條溝的103歲老人張洪春介紹,飛機樓是日軍侵華時於1942年開始建築的,那時張洪春曾以「勞工」的身份參加施工,他們主要是搬磚、和泥,幹侍候瓦匠的活兒。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40軍(軍長溫玉成)118師(師長鄧嶽)在溫井兩水洞遭遇韓6師2個步兵營和1個炮兵連,斃敵300多人,俘敵160多人。幾乎同一時間,羅春生120師360團雲山戰鬥打響,吳瑞林42軍先頭部隊黃草嶺戰鬥打響。
  • 10萬重兵壓境,多人主張撤離,只有他力排眾議
    隨著抗戰結束以後,東北戰略地位日益凸顯,在國民黨軍藉助美軍的飛機、軍艦陸續開赴東北的同時,我軍也抽調個11萬人的部隊趕赴東北,由於前期籌劃焦躁,我軍從蘇聯手中接管了很多東北的大城市,以及武器裝備,極大地充實了東北人民自治軍(後來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可隨著國民黨軍大兵壓境,東北地區的局勢一瞬間急轉直下。
  • 第一位駕機起義的臺灣飛行員,飛機被打了200多個彈孔後強行降落
    抗戰結束後,臺灣回歸祖國,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殘軍逃到了臺灣島上,致使臺灣再次孤懸海外。在兩岸對峙的幾十年裡,有上百名國民黨軍的飛行員駕駛戰機起義,飛回大陸,其中第一位駕機起義的國民黨軍飛行員就是國民黨駐臺灣空軍第八大隊上尉飛行員杜道時。1917年,杜道時出生於山東一個書香家庭,在那個年代裡,能夠當上飛行員的家庭非富即貴,杜道時的家境其實也十分殷實。
  • 中國上空的鷹:P-40戰機突襲海南島,摧毀日軍飛機31架!
    文/滅霸他爸1944年3月4日,中美聯合空軍出動24架戰鬥機掩護6架B-25「米切爾」轟炸機,襲擊日軍航空兵設在海南島的基地,共擊落和擊毀日軍飛機31架,幾乎佔日軍在海南部署飛機總數的一半。P-40戰鬥機於1934年開始研發,為懸臂式下單翼,向後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屬應力蒙皮結構的戰鬥機。原型機生產出來後,通過了美國航空兵的測試,得到P-36的編號,二戰爆發之後,寇蒂斯公司在P-36的基礎上,改良出P-40戰鬥機。
  • 兩個軍保衛一縣城,防守日軍一個聯隊,等發現日軍時縣城已遭屠城
    兩個軍保衛一縣城,防守日軍一個聯隊,等發現日軍時縣城已遭屠城。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中的一件奇恥大辱,堂堂兩個軍對付日軍的一個聯隊,結果沒見著日軍的面,縣城卻淪陷了,百姓慘遭殺害。抗日戰爭爆發後,安徽當時的省會安慶失陷,於是李宗仁就將安徽的省會遷到了立煌縣。
  • 志願軍50軍,第一支整軍起義的國軍部隊,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
    由於湯恩伯等中央軍擅自撤離陣地,日軍趁虛而入,致使60軍還沒有接收陣地,就被日軍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很大。之後60軍迅速搶佔禹王山附近地區,阻止日軍的進攻,在27天的禹王山阻擊戰中,60軍擋住日軍板垣師團,磯谷師團,以及偽軍部隊共五萬多人的進攻,殲敵1.4萬人,但是60軍也付出了巨大傷亡,兩萬多雲南子弟戰死沙場,戰役最緊張的時候,60軍平均每天陣亡上千人。
  • 說抗戰時東北人不抵抗?那你知不知道國歌是為我們而作?
    瀋陽城內的2000多名警察和公安隊向日軍開火,在二經街一帶依靠簡單的街壘與日軍對戰,在死傷400多人的情況下,退出瀋陽,撤至錦州。駐長春南嶺兵的炮兵團與前來偷襲的第四聯隊激戰,斃敵66人,擊傷76人,日軍大尉倉本茂被手榴彈炸死,但敵眾我寡,終不能挽回敗局,被迫撤出戰鬥。
  • 二戰日軍圍攻美國航母,一口氣放飛130架戰機,卻被打下來98架
    1944年6月18日下午,日軍偵察機首先發現美軍航母,但此時的米切爾仍未獲知日軍航母的準確位置。翌日早晨,米切爾意識到自己艦隊此時很容易遭到日軍攻擊,於是命令所有戰鬥機做好準備——或做好空中戰鬥巡邏準備,或在甲板上列隊隨時準備起飛。直到10時,駐關島日軍飛機發起首次襲擊,日軍航母也派出更多的飛機前來增援。在激烈的空戰中,襲擊美國第5艦隊的69架日軍飛機只有24架生還。
  • 抗日戰爭黃廣戰役,國軍精銳盡出難改敗局,日軍為何卻主動撤離?
    武漢會戰時期,日軍兵分三路進攻武漢,其中進軍速度最快的便是位於長江北岸的中路軍熊本師團,該部隊從合肥出發,數十日內便攻克大小十一座縣城。白崇禧接手第五戰區後,將戰區司令官設立於廣濟地區,而所謂的黃廣固守區便是黃梅、廣濟及其周邊區域,其中黃梅地區由西北軍出身的劉汝明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