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加拿大一名著名的華裔記者,在推特上分享了他感染新冠肺炎後的恐怖經歷,警告所有加拿大人:「我希望你嚴肅對待這件事。得上新冠,後果真的很嚴重。」
這位華人記者姓盧(John Lu 音譯),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是溫尼伯紅河學院新聞專業的榮譽畢業生,並在曼尼託巴大學獲得了經濟學與心理學學位,曾就職於CTV。目前,他在蒙特婁電視臺TSN擔任體育記者,曾報導過NBA、NHL、MLB、NFL等體育賽事,擁有不少粉絲。
感染新冠後,這名華裔記者在鬼門關走了一遭,險些性命不保——他在自己家裡下樓時,毫無預兆地暈厥,從樓梯上滾了下去,剛醒來幾個小時,又再次昏厥倒地;去醫院掃描,發現肺部已經有很大的血塊;這如同定時炸彈的栓塞血塊,若未及時發現,很有可能繼續長大,攻擊大腦和心臟,導致致命的中風和阻塞。
盧記者稱,他是在兩周前,9月6日,開始感覺到身體不舒服的。在出現了眩暈、頭疼等症狀後,他要求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兩天後,他成功做上了檢測,回到家裡等結果。第二天,他拿到了自己的陽性通知。
「當時我想,我可以就待在家裡,等這病慢慢好,自己恢復就可以了。然而我大錯特錯了。」
又在家裡挺了兩天,盧記者開始出現頭暈症狀,在一次下樓時,他突然兩眼一抹黑,整個人失去意識,昏死過去,直接從樓梯上滾落了下去。「醒來後,又過了幾個小時,我再次昏迷摔倒。」
昏倒兩次後,盧記者終於意識到這種惡疾的可怕,立刻撥打了911,稱自己可能有生命危險。很快,救護車趕到,盧記者被送往醫院。
抵達醫院後,盧記者被診斷出肺栓塞。隨後,醫生又給做了X光和CT掃描,以及多項血液檢查,以確認滾下樓梯沒有對他身體其他部位造成永久性損害。
由於肺部已有血塊,盧記者必須服用血液稀釋劑3個月,來使血塊縮小,而這一過程本身也是有風險的。
儘管如此,盧記者仍激動稱,他欠所有醫生和護士一條命,「如果他們沒有檢測出我的栓塞情況,栓塞可能已經長大,損壞我的大腦和心臟,甚至導致致命的中風和阻塞。」
新冠不僅會損壞大腦、心臟,近日又一新冠後遺症曝光!或能誘發抑鬱症!
根據CTV News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從COVID-19病毒感染者康復後的數月內可能會持續感到疲勞。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調查的新冠康復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患有病毒後疲勞綜合症,儘管他們在感染時並沒有出現嚴重症狀或住院。
首席研究員湯森德(Townsend)在新聞稿中說:「儘管SARS-CoV-2感染的表現已被我們研究出並了解,但感染後的中長期後遺症仍然處於探究階段。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感染COVID-19病毒後,大部分有SARS-CoV-2感染經歷的人都會產生病毒後疲倦。
這項研究結果將在本周由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學會主辦的在線冠狀病毒會議上發表,該研究將「持續疲勞」加入到新冠病毒後遺症清單中。病毒感染後的持續疲勞,或稱為病毒後疲勞綜合症並不是一種新的疾病,它在流感感染或普通感冒後也會發生。
這項新研究檢查了128名平均年齡為50歲的患者,這些患者在康復10周後接受調查。54%的參與者是女性,約56%的參與者曾因COVD-19症狀而住院。該研究使用疲勞評分(Chalder Fatigue Score)來衡量患者的疲勞程度,調查中包括11個問題,涉及患者是否感到精力不足,他們是否難以集中注意力,是否很難找到正確的單詞等。結果發現,不論感染時的嚴重與否,超過一半的參與者都感到疲勞。
儘管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能決定疲勞程度,但研究人員指出,患有抑鬱症的女性更容易患上病毒後疲勞綜合症。婦女僅佔研究參與者的一半,但佔疲倦者的三分之二。在對參與者身體狀況進行分析後發現,有疲勞感的參與者中有超過13%的人患有抑鬱症,而沒有疲勞感的參與者中只有不到2%的人患有抑鬱症。
研究作者建議,從COVID-19病毒感染恢復後經歷持續疲勞的患者應採取「非藥物幹預措施」,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認知行為和鍛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