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是我在北京認識的,我兒子和她兒子是同班同學,我們兩個玩的很好,幾乎天天膩在一起,那時就感覺有說不完的話。
前幾年,公婆幫我帶娃,她是母親,我們繼續奮戰職場。因為我們覺得,女性就算結婚生子了,也不可以放棄自己,我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得。
她家經濟稍好一些,主要是家中沒任何負擔,老人也是全力幫扶,她先生賺得也多,所以日子一節節的就超越了我們。
那幾年,我不好過得原因主要是父親生病了,一種我從未聽過的血液疾病—骨髓瘤,加上公婆的苛刻,丈夫又長期出差,日子可想而知。
每次父親化療,我都從單位直奔高鐵站,幾個小時後到達西安,再坐計程車趕往醫院。陪護父親幾天後,他回家,我又馬不停蹄返京。
兩年後,父親病逝,自此,我再也沒有真正開心起來。
這幾年,每到寒暑假,我都回老家陪伴母親,因為我想多抽一些時間愛母親,我不想再有遺憾。
這次暑期結束,回到北京的小區,突然覺得很孤獨,想到我臨走時,母親傷心的樣子,便覺得心酸。
五樓的妞妞一家,舉家遷回老家,北京的房子掛牌出租,小區裡不少家庭去了天津,都是為了孩子上學。外地戶口,在北京只能上到小學畢業,現在上初中門檻更高了,所以不少人辦了天津戶口,以此過渡。
這兩天北京尤其熱,我超級煩躁,也覺得前途渺茫,過的天昏地暗的。
晚上,給閨蜜發消息,問她最近怎麼樣?什麼時候去天津?過了好久,她都沒有回覆。
臨近零點,她回了,說剛乾完活,才看到消息,問我回京了嗎?我倆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寒暄起來,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刷到她母親的抖音,好像對著鏡頭在流淚。
我本不想問,但又十分擔心,就說阿姨最近沒事吧?那天看她抖音哭了。她才說了家裡的近況:老家拆遷、弟弟新房裝修、父親過世,家裡徹底亂套了。
聽到她父親去世,我十分震驚,也覺得很殘忍。主要是,她母親幫她帶孩子已經9年,父親駐守老家9年,老兩口長期分居,根本就沒好好待過,如今另一個不在了。
怪不得,前幾天,她母親對著鏡頭一直掉眼淚,我還以為是婆媳矛盾給氣的。
我們都以為父母可以活到七八十歲,但事實上並不是,很多老人在六十多歲就過世了,他們根本活不到我們以為的年紀,而我們或許還沒來得及好好報答他們、好好陪伴他們。
她說,父親養的雙色茉莉,每年暑期都開的花滿枝頭,今年卻一朵都沒有盛開。老家習俗,老人生日恰逢閏月,子女要給父母買新衣服和魚的,但她因為忙孩子,沒來得及買,這便成了她餘生永遠的遺憾。
好像,老人去世是有預兆的,有些事不尋常,定是有問題的,但我們往往後知後覺。如果,這個世界若有如果,就不會出現那麼多遺憾和悲劇了。
如果不是因為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的討生活?還不是為了日子好過點,父母花錢手鬆點,孩子上學容易點,生而為人,真的好難。
我的前上司辭掉工作,回到西安不到兩年,又重新回到北京的原單位,因為西安很難找到月薪2萬的工作。難道家門口的5000月薪不香嗎?但嶽父母雙雙腦梗的重擔全壓在了他頭上,妻子是獨女,天天以淚洗面,這一切都得他扛起來。
北京是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座能讓人活下去的城市,不管什麼原因來到北京,都是奔著希望來的。
但今晚,聽到閨蜜父親去世的消息,我對回鄉再一次有了幾絲動搖。
這次在回京的路上,先生問我,你沒發現他們(公婆)有什麼變化嗎?說實話,我覺得他們還是老樣子,婆婆愛打扮,還是那麼有活力,公公個子矮,但看起來依然精神。
但先生不這麼認為,他堅持認為,他們都老了。
後來我才明白,只有他才能看到自己父母的細微改變,而我作為兒媳,單從外表鑑別,好像沒變化,但真相是,絕對有變化。
我也想回去發展,但家鄉作為三線城市,經濟非常萎靡,好的企業很少,卻有成千上萬的競爭者在搶那一口飯吃,有時候的確是實力不允許啊!
不是不回去,而是回不起。
目前還是邊走邊看吧,也許有一天,我會真得決定放下這一切,輕鬆的回老家,過那種雖然經濟緊張、但情感豐盈的生活。
有親情、友情、還有愛情的日子。
本文作者已籤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