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佛濟公」出生即與佛結下不解之緣,又被人稱作瘋癲和尚
「活佛濟公」出生即與佛結下不解之緣,又被人稱作瘋癲和尚文/小木屋講歷史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中國電視劇的發展還真是令人堪憂啊,這幾年不斷上映的宮廷劇,抗戰劇,真是讓小編不忍吐槽,「雷劇」不斷,不忍直視。《濟公活佛》大家還有印象嗎?還記得那個整天拿著一把破扇子搖來搖去的技工嗎?雖然這個電視劇被翻拍過不同的版本,但是小編還是覺得遊本昌老師的最為經典。遊本昌老師這一生都只為演好一個「濟公」啊。真是讓人尊敬的演員。當時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本以為這就是個虛幻的人物,熟料,歷史上真的有濟公活佛這個人!濟公是南宋人,嘉定年間去世。是南宋的一位高僧,法名道濟。他的外祖是當朝駙馬。
-
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他是什麼出身?
濟公是南宋的高僧,他有一個很雅致的別號,名叫月引流光,歷史中的濟公或許沒有電視劇中那麼神通廣大、手段非凡,但是在性格上,電視劇中的濟公和歷史中的濟公其實是差不多的,他們是一樣瘋癲、一樣的怪張、一樣地無視清規戒律、一樣地扶貧棄富。
-
濟公一生瘋瘋癲癲吃肉喝酒,為何卻能成為得道高僧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南無我彌陀佛」這首我們熟悉的經典老歌出自1985年播放的《濟公》主題曲,遊本昌老師為我們上演了一個瘋瘋癲癲,邋裡邋遢,吃肉喝酒的濟公,也讓我們們清晰的了解這位得道高僧濟公活佛修行的一生。
-
國清寺中修禪心,濟公故居悟道義
但是它在宗教裡的地位絕對是非常高的,寺廟裡還曾駐錫過不少的高僧,例如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等等,雖然提起濟公大家會想到靈隱寺,但是濟公和尚的出家寺廟其實就是國清寺只是後來去了靈隱寺。走上這座古樸的豐幹石橋,對面就是國清寺的照壁,大門就在「隋代古剎」的「隋」字側面。
-
惟賢法師:濟公活佛的四大特點
編者按:今天是道濟禪師圓寂紀念日,道濟禪師就是濟公和尚,民間又稱濟公活佛。在藏傳佛教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提起「活佛」這個詞語,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藏傳高僧形象,而不會是道濟禪師;但在二十多年以前,中原地區只要提起「活佛」,多數人第一印象依然是濟公和尚。那麼,道濟禪師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
為什麼濟公和尚瘋瘋癲癲,吃肉喝酒卻是一位得道高僧
濟公(1130年或1148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台州天台(今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南宋高僧,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初在國清寺出家,後到杭州靈隱寺居住,隨後住淨慈寺。
-
「活佛濟公」遊本昌:拍戲時遇到3件「怪事」,讓他此後一心向佛
濟公,雖每日穿著破爛,破帽子破鞋破衣裳,手裡還有著一把破扇子,但濟公卻是一位南宋高僧,是一位真正的出家和尚,去過國清寺,去過靈隱寺,也去過淨慈寺。在我們的印象中,和尚要戒肉食素。但是濟公卻每天嗜酒好肉,全然沒有高僧的樣子。
-
「濟公活佛」並非神仙,歷史上真正的濟公其實只是一位高僧!
比如濟公,被多個導演翻拍過,演員也由過去的普通老頭,換成了流量小哥。濟公給人們的印象都是表面上瘋瘋癲顛,實際上卻是無所不能。所以在人們眼裡,濟公可以和菩薩相提並論。那麼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濟公其人?真實的濟公又是怎麼樣的呢?據史料記載,歷史上確有濟公其人。濟公俗家姓李,叫李修緣,是現在浙江一帶人士,是南宋時期的高僧。李家在當時也算是皇親國戚,因為祖父娶的是當朝的公主。
-
歷史上真的有濟公這個人嗎?
李茂春的好友國清寺住持性空大師為這個男孩取名「修緣」,這就是後來廣為人們傳頌的濟公和尚。 李茂春與妻子相繼離世後,一心向佛的修緣投奔到靈隱寺方丈瞎堂慧遠長老門下,接受剃度,法號道濟。 道濟出家後,靜坐修禪坐不住,寡淡齋飯受不了,舉止「另類」。他性情率真不羈,不受佛教清規戒律的束縛,經常出入酒肆,酒肉穿腸。
-
35年前,「濟公」遊本昌拍戲途中遇到3件「奇事」,之後一心向佛
35年前,「濟公」遊本昌拍戲途中遇到3件「奇事」,之後一心向佛濟公,俗名李修緣,號湖隱,法號道濟,是南宋的高僧。他終日裡穿戴的是破舊的帽子、破鞋、垢衲衣,手裡同樣拿著一把破舊的扇子。濟公不同於我們往日對於出家人的印象,他隨性灑脫、不受戒律約束、嗜酒好肉,看似瘋癲,但卻是一位學識淵博、精通醫術又喜歡積德行善的得道高僧。因為他也被列為禪宗地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組,被後人尊稱為「濟公活佛」。
-
南宋高僧志南一生只留下這一首詩,卻名傳千古!
南宋詩人志南,實在是一個很可憐的人物,他有一首詩名流千古,可是他姓甚名誰,多大年紀,還有沒有其他的詩文,歷史的書頁上,一概沒有留下他的詳細資料。我們只知道,他的法號叫志南,聽起來也還是一個比較塵世的名字,他住在哪個省,也不可考。
-
歷史上真的有「濟公」嗎?他的原型是誰?
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在第一次接觸濟公時,都是通過遊本昌老師主演的電視劇《濟公》,從而認識到了這個瘋瘋癲癲又不失智慧與善良的老和尚。而《濟公》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在南宋紹興時期,浙江有一個叫李修緣的年輕人跟佛門有著不解之緣,然後,他在自己結婚的當天竟然出家了。而他的法號正是道濟,濟公則是他的尊稱。
-
遊本昌演老版《濟公》時,發生了哪三件怪事,使他從此一心向佛?
引言「緣分」一詞,其實原本是佛教術語,後來才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中,例如宋代呂南公《奉答顧言見寄新句》詩中有云:「更使襟靈憎市井,足知緣分在雲山。」佛教中關於緣分的說法遍及各方面,例如在愛情方面有著「千年修得共枕眠」的說法。
-
杭州的這座寺廟,濟公曾在此出家,康熙乾隆親筆題詩,不是靈隱寺
濟公,法號道濟,號湖隱,出家前原名李修緣,是南宋時期非常有傳奇色彩的一位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後人尊稱他為「濟公活佛」。近些年來,關於濟公的影視劇頗多,民間關於濟公的傳說也非常多,傳說濟公衣衫襤褸,破鞋破帽,喜歡喝酒吃肉,不喜歡念經,經常遊方於市井,看上去瘋瘋癲癲的,實際上卻學識淵博,懂醫術,經常救死扶傷,扶危濟困,揚善罰惡,為民除害。
-
濟公故裡,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浙江天台山,為何眾多名人來過?
赤城山的人文文化,自下而上分為佛教文化、濟公文化和道教文化。下層紫雲洞為東南沿海地區著名的尼庵,中層有少年濟公讀書處濟公院,上層是道教第六洞天玉京洞。歷史上的赤城山是一座聖山,是眾多高道大德、文人墨客仰慕的地方。敦煌高僧曇猷、天台宗九祖湛然都曾宴坐、講經於此,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也曾遊歷到此,建文帝兩次度歲在此,可以說這是一座佛道雙棲的名山。於是我們拾級而上去一探究竟有何神奇。
-
歷史上的「濟公」是誰?他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聽到這個是不是瞬間想到了遊本昌老師主演的濟癲和尚「濟公」;本昌老師出演的濟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陪著我們很多人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如今本昌老師已經八十幾了,現在也很少出現在銀幕前了,但是他的經典永遠的記錄在我們的腦海裡。
-
在八十年代版電視劇《濟公》中塑造了經典濟公形象的是哪位男演員
濟公(1148年-1209年),漢族民間信仰之一,舊時冰窖業、雜技業所崇拜的行業神只。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縣永寧村人,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是濟公活佛流傳下來的一句話,但是大家僅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幾乎成了很多人為了口福,貪嘴吃肉的理由和藉口。甚至有些人見到學佛人吃素,則說:"何必執著,佛都說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種說法貽害匪淺,使很多人混淆了聖凡、德性和修德,是邪見。),卻不知濟公活佛還有後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他曾說:"學我者下地獄。
-
杭州靈隱寺十八幅最新壁畫 講述濟公傳奇一生
每個羅漢都不一樣,但都有一個共同點——異相,一般都是額頭突出,下巴也兜出來,畫裡的濟公也有這些特點。壁畫裡的濟公,表情一般都很樂觀,連眼睛都在笑,因為他很看得開,也只有在懲奸除惡的時候,造型才不會那麼活潑。祖師,是濟公形象塑造的另一個來源。根據《濟公傳》,濟公飽讀經書,深悟禪理,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還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
淨慈寺被大火燒毀,濟公為何負責募資重建,還從少林寺招攬新住持
濟公是南宋著名高僧,在中國民間有著很高的威望,被尊稱為「濟公活佛」。他的故事流傳近千年,被民間藝人改編成無數個版本,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時至今日,仍舊有不少經典篇章被影視劇改編,受到觀眾的喜愛。這些故事的內容大多講的是濟公遊走民間扶危濟困除暴安良,有的是在歷史原型事件上改編,也有的是民間故事的薈萃。
-
佛教:五百羅漢、濟公
《涅槃經》與《佛五百弟子本起經》中,都有五百弟子各述自身的因緣。《大唐西域記》稱,佛滅後四百年,有五百比丘前往迦溼彌羅國結集佛藏。從上面講到的諸經籍中的五百弟子、五百比丘、五百羅漢,明顯是各有所指,並不是指同一群體。五百羅漢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在中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