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做事,好好發展自己,為了更好的未來 | 資治通鑑
【發生時間】
公元前一六年
【原文翻譯】
初,太后兄弟八人,獨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憐之。曼寡婦渠供養東宮,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其群兄弟皆將軍、五侯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遊相高。
一開始,皇太后王政君有兄弟八人,二弟王曼很早就去世,沒有封侯,因此皇太后憐憫他的家人,將王曼的妻子接過來皇宮一起生活。王曼的兒子王莽,自小就失去父親,孤獨可憐,無法跟他的堂兄堂弟相比。那時候,他的堂兄堂弟的父親,要麼是將軍,要麼是侯爵,都在互相攀比誰的生活更加奢侈,誰的生活過得更奢靡,誰的地位就更高。
莽因折節為恭儉,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
王莽卻跟他的堂兄堂弟完全不一樣,行為恭儉,勤勞而且熱愛學習,穿的衣服,就像是一個標準的儒生,而不像是一個王公貴族。王莽盡心侍奉母親,以及孤寡的嫂嫂,幫助撫養亡兄王永的兒子。對外,結交有才華的人。對內,則盡心侍奉自己的伯父叔父,寧願擺低自己的姿態,非常有禮貌。
大將軍鳳病,莽侍疾,親嘗藥,亂首垢面,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大將軍王鳳生病的時候,王莽親自在他身邊侍奉他,親自嘗藥,沒日沒夜,以至於蓬頭垢面,連洗漱的時間都沒有,好幾個月都沒有換衣服。王鳳臨死之前,請太后以及皇帝,一定要照顧好王莽。後來,漢成帝便任命王莽為黃門郎,後來升遷到射聲校尉。
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書,願分戶邑以封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皆當世名士,鹹為莽言,上由是賢莽,太后又數以為言。五月,乙未,封莽為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後來,王莽的叔父王商,上書給漢成帝,願意將自己的戶邑,分一部分給王莽,以便於王莽可以封爵。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這些當代的名士,以及太后,也都上書給漢成帝,為王莽說話。漢成帝因此認為王莽是一個賢德的人,並準備封侯的事情。五月份,王莽被封為新都侯,出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宿衛謹敕,爵位益尊,節操愈謙,散輿馬、衣裘振施賓客,家無所餘;收贍名士,交結將、相、卿、大夫甚眾。故在位更推薦之,遊者為之談說,虛譽隆洽,傾其諸父矣。敢為激發之行,處之不漸恧。嘗私買侍婢,昆弟或頗聞知,莽因曰:「後將軍硃子元無子,莽聞此兒種宜子,為買之」。即日以婢奉硃博。其匿情求名如此!
地位雖然越來越尊貴,但是王莽卻沒有因此變得驕縱,反而越來越謙虛。在宮廷值班的時候,也是非常謹慎小心。他將自己的車馬、名貴衣裳,都賞給了門下的名士,大量結交大將、宰相、卿大夫等文武官員。
大部分掌權的官員,都對他的印象非常好,經常推薦他。那些遊說的人,更是將他的名聲,在全國各地傳播。王莽的名聲,也逐漸超過他的叔父伯父們。
不僅如此,王莽還敢於做一些別人不敢想的事情,還毫無愧色。例如,他曾偷偷買了一個婢女,不小心被兄弟們知道。王莽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就說這是給後將軍朱博買的,因為這個女子看起來,很有福氣。
王莽做了許多類似這樣的事情,隱藏自己,低調做事,獲得了極好的名聲。
【通鑑解析】
讀了上面的材料之後,相信大家對王莽這個人,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接下來,我們就說一說王莽這個人。
一、孤獨的野心家
西漢末年,王氏外戚一家獨大,整個朝綱都把持在他們的手中。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過,王商嫌棄天氣太熱,想要避暑,就直接跑到皇宮裡面去了。而王根,則直接仿造皇宮,在自己的家裡,也建造了一座白虎殿。在上文中,我們也看到,王氏互相攀比的手段,不是比誰更有才華,而是比誰的生活過得更加奢侈。
王曼過早去世,沒有封侯,這就導致了,王莽一家的地位,遠遠不如他的親戚們。親戚之間,雖然是血脈相連,但是在利益面前,有時候也會變得面目可憎。特別是王氏一族,都是以利益為重,互相攀比,可想而知,王莽會受到多大的鄙視。
面對鄙視,王莽沒有絕望,也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將自己的理想深深掩蓋起來。這種掩蓋,不是軟弱與躲避,而是為了後來的爆發。從王莽的一系列做法,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不願意被人看不起,不願意被人欺負,他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理想。而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達到自己的理想,就必須要忍起來,把自己的鋒芒給藏起來。
所以,王莽不敢穿好的衣服,對人的態度總是謙卑的,讓自己看起來樸實無華,與世無爭。但是,光靠忍起來還不足夠,還要快速地提升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於是,他便開始讀書求學,深研儒家的學說。這與他後來的一系列改革,都有著深刻的聯繫。
光靠讀書還不夠,還得依附在最有能力的人身上,因此王莽選擇了王鳳。王鳳是誰?「王鳳專權,五侯當朝」,他是外戚中的領頭羊,大將軍、大司馬。在王鳳生病期間,王莽就跟一個僕人一樣,寸步不離地照顧著王鳳。
王鳳這樣精明的人,他難道看不出王莽整天待在他的身邊,是懷著怎麼樣的心思嗎?當然看得出來。王莽要想打動王鳳,就勢必要做出一些不平凡,讓王鳳刮目相看的行動。在上文中,我們就說過,王莽是一個「敢為激發之行,處之不漸恧」的人。這不,王莽就親自為王鳳嘗藥。
為什麼要嘗藥呢?王鳳是一個位高權重的大將軍,身邊必定會有很多的政敵。而王鳳生病期間,又恰恰是他們剷除王鳳的最好時機。如果往藥裡面滲毒,王鳳將毫無還手之力。而王莽敢這麼做,實際上是抱著為王鳳擋劍的心態。
幾個月的不離不棄,以至於蓬頭垢面。再加上親自嘗藥等行為,終於打動了王鳳。王鳳臨死之前,運用了他僅剩的權力,將王莽推了上去。王莽的努力,終於換來了結果。
如果沒有王鳳的撐腰,王莽想要往上爬,是不可能的。他的兄弟們,一個個都是達官貴人後來,父親不是將軍就是列侯,怎麼會輪得上一個什麼都不是的王莽呢?
在王鳳的臨死一搏,王莽經由漢成帝的任命,進入到了皇宮當中,成為了黃門郎。黃門郎,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事。而親近皇帝,又給了王莽表現的機會。不久之後,就升遷到了射聲校尉。王莽有了文職、武職兩方面的任職經驗,履歷上出色了許多。
有了第一桶金之後,王莽繼續自己的追夢之旅。在他的努力下,叔父成都侯王商,也提出了將自己的戶邑分一部分給王莽。有了戶邑的王莽,就有了封侯的資格。不僅王商極力推薦,一些名士也都爭相散播王莽的名聲。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會是無緣無故就發生的,必定是有原因的。而王莽的好名聲,就來自於他的操作得當。
漢初,劉邦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就非常猶豫。他不喜歡劉盈,認為他太過於軟弱。同時,他又非常喜歡戚夫人,就想著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後。呂雉非常著急,要知道一旦劉盈不能夠成為繼承人,她就不能成為太后,那麼呂家的勢力權力就會灰飛煙滅。因此,呂雉去求張良,張良出計,讓她去求「商山四皓」出面。
「商山四皓」,是四個名家隱士,劉邦非常敬佩他們。有了他們為劉盈站位,再加上大臣們的極力支持,劉邦就打消了撤換太子的想法。
而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這些人就像是當初的「商山四皓」一樣,他們為王莽站位,必定是王莽做出了不為人知的努力才換來的。
漢成帝是一個沒有什麼主見的皇帝,看到那麼多人都在說王莽的好話,於是便下了詔書,封了王莽為新都侯,同時任命王莽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
二、低調的野心家
升了官,封了侯的王莽,非但沒有變壞了,反而變得更加謹慎,更加謙虛。首先,在工作的時候,是小心謹慎,不敢犯錯。在自己的生活上面,王莽也是一直保持低調,把名貴的衣服,華麗的車馬,都送給了別人,接濟手下貧窮的門客。
仔細、賣命地工作,是為了給漢成帝留下一個極好的印象。相比於其他外戚荒淫的作風,王莽顯得高風亮節,難能可貴。
此時的王莽,並不是沒有錢財,也並不是沒有能力吃好穿好,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一方面,是繼續將自己隱藏起來。隱藏起來的目的,是為了後面自己更加遠大的目標。另一方面,是為了招攬那些門客。當一個窮人看到一個高官富人對自己這麼好的時候,內心的感激之情是難以言表的。這種做法,會讓他們加倍來報答自己的恩人。
有些人有錢之後,就會呈現出暴發戶的心態,家裡養的狗,出門要坐飛機,吃的穿的都比人過得好。出門要開豪車,身邊要摟著各式各樣的美女,這是高調。而高調自然就會成為別人攻擊的目標。
王莽家中沒有積蓄,他的錢都花在了哪裡呢?主要是贍養名士。名士,就是指那些在社會上有好名聲,有能力的人。贍養這些人,相當於是在社會上,給自己打基礎。社會上,對於王氏外戚,早就十分不滿,百姓還編造了一首歌謠《五侯歌》,來諷刺王氏外戚。同時,王莽還結交高官,在朝廷之上給自己打基礎。
果然,無論是名士,還是官員,都對王莽讚賞有加,而他的名聲也逐漸傳播。在社會上,在百姓中,在皇帝耳中,大家都在說王莽的好話。王莽曾經偷偷買過一個婢女,被別人發現之後,馬上就將婢女送給了後將軍朱博,也因此拉近了與朱博之間的關係。
我們可以看到,王莽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十分謹慎的。也正因為如此,他絕不會跟很多人一樣,迷茫,像無頭蒼蠅般地生活著,王莽是在經營著自己的整個人生。從地位低下,到從政之路,再到奪取漢朝,他的每一步,都代表著他的野心與夢想。
【觸類旁通】
漢成帝:要善於接受批評 | 資治通鑑
【歡迎關注】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稽聖
進行關注並訂閱所有文章,歡迎轉發、在看、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