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
這個日子,真的應該好好慶祝、紀念。
這是澳門的一個大事件!
20年前,1999年12月20日,在澳門的著名的「大三巴牌坊」下,300個小朋友用稚嫩的童聲,合唱了一首《七子之歌·澳門》,歌聲響徹大江南北。
20年後,這首由聞一多先生作詞,李海鷹先生譜曲的經典曲目,早已成為了幾代中國人共同的回憶。
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時,總能讓人熱淚盈眶.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回歸後的澳門在近20年來,除了在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當中時常被人提及以外。
剩下的時間要是將其和隔壁的香港比起來,它的存在感總是比較低,就像一個小透明。
以至於大多數人在聽到澳門之後,最先想到估計就是:
澳門賭場……
沒辦法,誰讓澳門就這玩意兒最出名呢~
可是,就在今天這個重要的日子裡,人們猛然間發現:
同是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這個與香港相比明顯有些「低調」的城市,卻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改變了自己的模樣——
這裡沒有激烈的政治情緒湧動,沒有沒完沒了的街頭示威,更沒有暴力示威,它一直在「悶聲發大財」!
結果是,20年間,澳門的GDP竟然增長了近8倍,它回歸前人均GDP約是香港的一半。
現在倒過來了,它的人均GDP成了香港的近兩倍,達到8.6萬美元,高居世界第二。
西方輿論基本不提澳門,但澳門小不是西方輿論不睬它的唯一原因。
澳門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既保障了中央對澳門的全面管治權,又落實了澳門的高度自治,這兩者形成近乎完美的協調統一,西方輿論所以對它沒有興趣。
香港出現騷亂,反而被美國政治精英們譽為一道追求民主與自由的「美麗風景線」。
澳門的繁榮與發展證明了標準的「一國兩制」是走得通的,不被西方攪合是「一國兩制」順利實施的關鍵。
隨著中國持續崛起,美國等西方的一些勢力對中國進行各種幹預和滲透的意願不斷增加,而他們最容易發力的攻擊點就是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與西方社會存在很多價值和利益通道,這可以成為特別行政區溝通中西的優勢,也可以被外部勢力當成他們牽制中國的抓手。
2019年,香港騷亂讓內地人上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課和西方民主虛偽課。時間久了,大家以看戲的勁頭圍觀。
香港與一直很低調的澳門成了鮮明對比,內地人開始點讚澳門的好樣模板。
那麼,同為中國土地,同為一國兩制,為什麼澳門會與香港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別呢?
在老伍看來,其中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兩地的教育!
1907年,香港第14任總督盧押上任。盧押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募資成立香港大學。
根據盧押的說辭,香港大學是為了那些想去西方求學的中國人成立的,他們不用遠赴重洋,在香港就能學到西方的先進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報效國家。
這個說法打動了兩廣和香港的商人們。
中國想自強,必須學習西方,有這樣一所大學,就能培養更多的有志青年。
他們的愛國熱情被迅速點燃,到了1909年,內地捐款達到了65萬。
在中國商人的幫助下,香港大學很快籌到了款項。1911年,港大成立。
但在港大的奠基儀式上,盧押變了——他說香港大學,是來哺育大英帝國的子民,專門培養「小英國人」的。
小英國人,中國人的血統,中國人的膚色,同時有英國人的嗜好,英國人的看法和英國的道德及思想。
說白了,就是培養「親英」的漢奸!
後來,在這些「精英」的推動下,2009年,香港高中正式推行了「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包含了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與環境,總共6個部分。
就是這麼一門人人都得上的課,授課的老師,卻只需要接受35-100個小時的培訓即可。
最重要的是,通識教育沒有固定的課本,課堂上講什麼,完全由老師說了算。
於是,一大堆「牛鬼蛇神」登上講臺,把各種奇葩觀點傳授給學生們。
在香港津貼中學教通識課20多年的老師戴健暉,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子,詛咒香港警察的孩子活不過7歲。
曾任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的中學教師賴得鍾,把自己的臉書頭像改成了「黑警死全家」。
老師全是垃圾。教出來的學生,自然是廢青。
反觀澳門,卻完全是另一片景象。
儘管澳門和香港一樣,同樣有著被殖民的歷史。
但是,葡萄牙人不像英國到處留坑攪事,很早就不過多幹涉澳門,再加上澳門人一直以來都具備著的愛國精神和反抗精神。
所以我們看到,1949年10月1日,當天安門廣場升起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時,鮮有人知道,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澳門的濠江中學,也升起了一面五星紅旗。
氣急敗壞的澳葡當局將濠江中學的校長杜嵐帶到了警察局,質問她為什麼升旗。
杜嵐女士毫不退縮,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中國人,新中國成立,我升起這面五星紅旗有什麼不可以?」
啞口無言的澳葡當局只能退而求其次,規定紅旗只能懸掛一天。但這面五星紅旗,在濠江中學的上空,整整懸掛了三天。
同樣的,在回歸20年後的今天,澳門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像濠江中學一樣,辦學宗旨就是愛國愛澳,有教無類。
他們通過升國旗、唱國歌、認識國徽,來教育孩子們要愛國。
不僅是學生,對老師的愛國教育,澳門也沒有放下。
1999年澳門回歸後,發表了《德育及公民教育指引》。
教青局專門開設了「愛祖國愛澳門」網頁,供學校在推行愛國教育時參考。
此外,在2008年後,教青局還全費贊助澳門學生參加黃埔軍校訓練營,又為社會團體出資,組織去內地參觀學習。
在澳門,除了一些教會學校和國際學校,大部分普通學校,全部都使用人教版教材。
▲前段時間一位澳門妹子在網上貼出來的,和我們內地一模一樣的教科書。
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態,成就不同的環境!
昨天,澳門回歸20周年慶的前一夜。
在當天的晚宴上,即將卸任的澳門特首崔世安說了這樣一段話:
澳門成功實踐「一國兩制」的最寶貴經驗,就是全面準確實施憲法和基本法,其核心是澳門對國家政治體系、國家核心價值的準確理解和真心擁護。
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但濃縮的都是精華,內涵是相當豐富的。
澳門最寶貴經驗是什麼?就是全面準確實施憲法和基本法。
請注意,不僅僅是基本法,還有前面的憲法,而且要全面、準確。
核心是什麼?是澳門對國家政治體系、國家核心價值的準確理解和真心擁護。
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怎麼會準確理解;如果沒有準確理解,又何來真心擁護,那怎麼可能還會有澳門的今天?
歸根到底,就是澳門聽著祖國的話,就把日子過好了!
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澳門這片面積不過30多平方公裡,人口不足70萬的「小地方」,在回歸前經濟連續四年負增長,連現在最有名的賭場也只有一座!
80年代人均GDP常年徘徊在10000美元以下。
那時候的澳門,GDP大約70億美元出頭,其實算不上個金碧輝煌的地方,反倒是有點像現在的三線小城市。
但是在回歸3年後,澳門實施「賭權開放」;2003年7月,大陸開始實施「自由行」政策。
在這兩項政策的刺激下,澳門的旅遊業擺脫泥濘,開始飛速發展。
到了2018年,澳門人均GDP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整體GDP從回歸時的30分之一,上升到6分之一!
可以說,澳門人民都是跟著祖國奔小康滴!
相比於最近「很跳」的香港,澳門還是那個「悶不做聲」的澳門,但未來誰是那個「小弟」,恐怕就不好說了.
米爾軍事網整理編輯
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米爾軍事網(ID:miercn123)為防失聯,新號上線,多一個人支持我們,我們就多一份吶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