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獲獎短片到封神之作《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還有一個身份

2020-08-20 娛樂真面目

沉寂了大半年的電影圈,因為First青年電影展熱鬧活躍起來。

現場有熱鬧,也有感動。

當志願者一起湧上臺時,

當導演文牧野將&34;頒發給&34;時,

鏡頭內外,電影人眼眶溼潤。

這一年,每一位愛電影的人,都很不容易。中國電影遇到的困難,也是前所未有。

35歲的文牧野,站在舞臺上,感言雖然柔軟了許多,但勁頭一如十年前。

十年前,還是學生的文牧野,拍攝了一部名叫《石頭》的短片,講述了一位男青年與一條叫做&34;的狗相依為命的故事。這部作品獲得當年剛剛升級的FIRST青年電影展學生競賽單最佳劇情短片。

之後,他便成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常客。

2012年,他在短片《Battle》裡,講述了一位維族青年的自身生存狀態和伊斯蘭宗教信仰之間的衝突,以及他與傳統的父親之間緊張的關係。這部不僅獲得第七屆FIRST青年電影展&34;評委會特別獎,還入圍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單元。

在他的畢業作品《安魂曲》裡,他用12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關於冥婚題材的故事。這部作品不僅入圍了FIRST,還入圍了洛伽諾電影節最佳國際短片單元。

畢業後,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我不是藥神》拿下國內票房31億、豆瓣評分9.0的好成績。憑藉這部電影,他一舉拿下&34;、&34;、&34;,躋身&34;的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之前的短片,還是讓他聲名大噪的長片,文牧野的身份不只是導演,還是編劇。

看著上面的這些成就,有些網友會覺得他很有拍電影的天賦。其實,文牧野更多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畢竟,他當年高考只有290多分,在某三本院校廣電編導專業後,花了三年才考上北電的導演系研究生。

劇本創作,到導演拍攝,文牧野都是下了真功夫、苦功夫。

比如,讓他成為三金導演的《我不是藥神》。誠然,這部作品有著真實的故事背景,素材來源似乎俯拾皆是。但如何能夠在藝術化與商業化取得平衡,又如何做到不會像紀錄片那麼平緩、讓這個故事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近……實際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

為了創作好這個劇本,文牧野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他搜集了大量主人公的資料和採訪,走訪藥企和醫院,了解中國白血病人的生存狀態。在此基礎上再創作,豐富細節,尋找觀影者的共鳴點。

實力派演員譚卓就表示在拍攝過程中,很多演員就會非常的驚訝,沒想到導演做了這麼充足的準備。

在拍攝過程中,文牧野也是精益求精,&34;成了常態。

再比如,《我和我的祖國》。文牧野作為壓軸短片《護航》的導演,在籌備前期,就做好了充分的調研和準備,了解女飛行員們的生活狀態,除了再保一條外,為了增強真實感,他還將真正的飛行員訓練成攝影師,親自飛上藍天進行拍攝。

有人說,文牧野已經成為當下中國青年導演群體中的一個重要榜樣和標杆式人物。

這個榜樣除了他的電影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對電影的態度。

不忘初心。當初被田壯壯問及是喜歡拍電影,還是喜歡拍完電影帶來的東西時,文牧野的答案很明確,那就是做個純粹的電影人。

砥礪前行。實踐初心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文牧野也都堅持了下來。有一萬塊錢就拍一萬塊錢的電影,有五千塊錢就拍五千塊錢,在電影的這條道路上不停的走下去。

十年前,他說:未來在拍電影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用磚將它拍碎。

十年後,他說:踏踏實實,不疾不徐,好好創作,困難會過去,我們會變得更好。

這兩句話,送給所有的電影人,也送給所有的觀眾。

相關焦點

  • 憑導演+編劇《我不是藥神》奪得三金後的文牧野
    2018年,頂著&34;、&34;的名頭,現實主義力作《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深入人心的話題,別出心裁的講述,再加上有笑有淚還有思考的豐富鏡頭語言,《我不是藥神》實現了票房口碑雙爆——國內票房超30億,150多萬人評出的豆瓣9.0高分,在國內外各大主流電影節上同樣斬獲不俗。
  • 《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29歲自殺的胡波,青年導演的「生長疼痛期...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一年之後,由文牧野擔任導演,寧浩、徐崢共同監製的《我不是藥神》終於在各大影院上映。3年前的北電學生文牧野,成了《藥神》導演文牧野。爆款影片《藥神》的成功秘訣今年夏天,《我不是藥神》正式亮相,電影市場一點即燃,它所創造的逆天口碑、現象級票房和社會影響力,都是近年罕見。
  • 關於文牧野,你不能只知道《我不是藥神》
    2018年,文牧野憑藉他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獲得了第32屆金雞獎的最佳導演處女作、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導演以及第55屆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等獎項。在這部電影的完成過程中,文牧野除了作為導演的整體把控性對電影起到了關鍵作用以外,他的另一重身份——編劇,在講故事的內容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沒有愛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因此,當我們參與到FIRST青年電影展期間主題為「短片是拍長片的必經之路嗎」的論壇討論中,更加關注短片自身的路在何方。在論壇開始之前的有限時間裡,我們約訪了《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請教他對時下短片環境和疫情背景下電影創作的看法。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近幾年,華語電影出現了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新導演獲得了機會,誕生了一大批口碑不俗的處女作電影。從《我不是藥神》這樣商業藝術雙贏的口碑佳作,到《大象席地而坐》、《北方一片蒼茫》等作者化的藝術探索作品,新導演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處女作作品,或許青澀,但靈氣而生猛。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從《我不是藥神>》這樣商業藝術雙贏的口碑佳作,到《大象席地而坐》、《北方一片蒼茫》等作者化的藝術探索作品,新導演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處女作作品,或許青澀,但靈氣而生猛。而《我不是藥神》的一炮而紅,也讓此前沒有單獨拍過長片、年僅33歲的導演文牧野走到了聚光燈下,並拿下了&34;(金雞
  • 《我不是藥神》讓他手捧「三金」,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就該拍電影?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並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不少人誇讚導演文牧野天賦過人,還有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文牧野水瓶座的吧?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頒獎"年度面孔",網友:他配
    看到這裡,對於這個名字,還是會有人表示陌生,那如果轉換一個說法呢?在他的名字面前加一些前綴,比如,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的&34;獲得者;比如,去年祖國七十周年華誕電影巨製《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篇的導演;再比如,30億票房黑馬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編劇+導演。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復讀三年,拍出豆瓣9.0評分電影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也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畢竟《我不是藥神》是文牧野第一部長片電影,可謂是出道即"三金"。而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天賦背後,文牧野付出的努力,也異於常人。讀書時代的他學習成績並不好,本科讀了一個三本,專業都是新開的。為了熱愛的電影夢想,堅持復讀了三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從本科開始,到研究生畢業,他堅持一年拍一部短片,在大家看到《我不是藥神》之前,文牧野已經拍了9部短片。
  • 電影《我不是藥神》「兩彈一新」新在哪裡?導演文牧野把「第一次」送給你
    憑藉一系列短片在國際影展上屢獲殊榮後,文牧野開始被圈內人關注,在經歷了不少電影公司的「求合作」之後,他遇到了寧浩。雖然被演員們稱為「變態偏執狂導演」,但文牧野似乎和真正願意追求完美的演員們達成了高度的默契。2018年夏天,他帶著已經被期待了許久的《我不是藥神》,洞穿人性,信心出擊。
  • 高考290分,北影考3年,《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賦與汗水
    今年First電影節上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導演兼編劇文牧野給所有電影從業者頒發年度面孔獎的時刻。為什麼這麼說?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中國電影停擺了176天,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而文牧野的一番話,無疑是給外界一個信號——全行業的電影人,艱難復出了!
  • 有種「天賦」叫文牧野,高考290卻打造《我不是藥神》票房神話
    在這份獲獎名單中,有一份榮譽引起了小編的注意——那就是「年度面孔榮譽」。去年這個獎的獲得者是婁燁,今年頒發給了「無名氏」,也就是說,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而給這個獎頒獎的是導演文牧野。為什麼是他?因為文牧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導演到一夜之間名滿江湖,正是從FIRST開始的。
  • 從墊底學渣到身兼導演編劇數職,看過《我不是藥神》你一定知道他
    《我不是藥神》的籌備中,文牧野身兼導演和編劇的雙重身份,花了兩年的時間收集素材,最終從修改的6版劇本中選擇了最終這版。文牧野用看似輕鬆的方式講了一個沉重的問題,這才是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我不是藥神》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0分,接近155萬人參與了電影的評分,對一個年輕導演來說,當然是值得驕傲的事。但是在短暫的欣喜後,文牧野謙虛地評價自己的電影:「其實在我看來這部電影並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好,它還有很多粗糙的地方。只是中國缺少這樣的題材,作為第一部,大家的包容度會相對高一些。」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吃這碗飯,差生也能逆襲
    前段時間呼籲經典電影重映時,2018年票房神作《我不是藥神》是小編第一時間就想到的!當年這部片子有多牛呢?它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豆瓣9.0,票房31億,拿下金像、金馬、金雞的"三金"多個獎項。這部電影是文牧野的處女作,人生第一部作品就技驚四座,口碑票房雙豐收,那麼文牧野究竟什麼來頭?文牧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5年開始拍攝製作自己第一部院線電影,一路走來,他認為是個幸運的導演,"一是我有機會,二是我從自己的角度做足了準備,去接受這個機會。"
  • 文牧野個人獲三項提名 《我不是藥神》成最大贏家
    近日,【第25屆華鼎獎上汽大眾途昂X之夜暨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發布盛典】入圍名單揭曉,《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五部電影入圍最佳影片獎。2018年,中國電影進入現實主義題材井噴的局面,在這樣的大趨勢下,獲得提名的五部作品中,有4部都是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古裝題材只有張藝謀的《影》佔據一席之地。
  • 憑《我不是藥神》成三金導演,大家卻忽略了文牧野另一個角色
    在感動之餘,也有一些網友會有些疑惑。以往,總結陳詞、觸動人心的環節,都是由老前輩來進行。鬢角帶著白絲、聲音透著滄桑,這是感動人心的標配。這次,為什麼是文牧野?這個問題,對於很多影迷來說,並不陌生。在去年國慶檔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官宣導演陣容時,這個問題也出現過。
  •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成「爆款」?看一眼導演就知道了!
    創造這一成績的人,正是導演&編劇文牧野。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讓年僅33歲的文牧野一躍成為新一代青年導演中最受矚目的一位。為什麼幾萬人中,文牧野能夠脫穎而出?電影創作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無疑是導演和編劇。而文牧野的優勢就在於,他不光是位導演,還一直是位編劇。
  • 《我不是藥神》獲百花獎優秀影片獎 導演文牧野:可太刺激了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 9月26日晚,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在鄭州舉行,9大獎項逐一揭曉。《我不是藥神》獲得了優秀影片獎,導演文牧野表示,坐在臺下看這樣的頒獎結果,感覺真的特別刺激。談到率先拿到最佳男配角的王傳君,文牧野說他這次表現得對自己心裡更加有數,更透露王傳君此前拿獎時「完全是懵的,下臺之後哭了。」
  • 《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告訴你:真不行!
    在天賦與努力這件事上,"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三金導演文牧野,最有發言權。文牧野的學生時代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好學生",據說《我不是藥神》中的黃毛,就是根據文牧野高中時的形象所打造的。他當年高考只有290多分,在某三本院校廣電編導專業。
  • 西寧的細雨中,《我不是藥神》導演又把中國電影送上了熱搜
    &34;神話 2018年的好電影很多,但是《我不是藥神》是當年無可置疑的票房口碑雙冠軍:《我不是藥神》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2018年,《我不是藥神》國內票房31億,豆瓣評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