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牧野,你不能只知道《我不是藥神》

2020-08-15 娛樂小練兒

在疫情之下,停擺176天的電影行業逐漸復甦。在前段時間舉辦的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文牧野作為目前中國處女作票房排名第一的導演,來擔任頒獎嘉賓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今年他所頒發的2020「年度面孔」的獎項卻出乎意料的頒給所有的電影從業人員,感謝大家的努力,使得全體電影的從業者們得以艱難復出。畢竟沒有他們,也不會有文牧野的成就,更不會有中國電影界的成就,

說起文牧野,相信不少人的反應是「這誰啊名字還挺好聽」,但是如果加上「《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的名號,是不是瞬間立體了起來?

2018年,文牧野憑藉他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獲得了第32屆金雞獎的最佳導演處女作、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導演以及第55屆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等獎項。

這三項大獎,分別是代表著三種不同的電影史發展脈絡,有著不同的審美和評判風格。文牧野之所以能夠獲得這樣的殊榮,不僅僅因為他的導演才能,更重要,他還是一名優秀的編劇。在電影的創作中,導演和編劇無疑是兩個最重要的角色,講故事的方式和內容都由他們決定。

再看看文牧野這部《我不是藥神》,作為一部現實力作,最吸引觀眾的地方就是故事類型在如今的電影市場中的稀缺性。在這部電影的完成過程中,文牧野除了作為導演的整體把控性對電影起到了關鍵作用以外,他的另一重身份——編劇,在講故事的內容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不過如果你以為文牧野的成功是他一夜爆紅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來看看在拍攝《我不是藥神》之前的文牧野,究竟是何許人也。

這位來自東北的某三本院校的廣電編導專業學生,歷時三年才考上北電的導演系研究生,你說他不是屬於老天賞飯吃的天賦型選手吧,他又確實具有與生俱來的才華,但他現在的成就,和他後天的努力還是分不開的。

其實早在這之前的2011年,文牧野就與FIRST影展結下了淵源。短片《石頭》獲得了第5屆FIRST影展最佳劇情片,2013年又憑藉短片《鬥爭》再次拿下第7屆FIRST影展評委會特別獎。

《石頭》是說剛畢業的打工仔,必須在一份工作和他收養的狗之間,做抉擇。

《鬥爭》則講的是一位在北京打拼的維吾爾族青年,遭遇巨大的信仰衝突。

仔細分析文牧野的這些短片,我們就能發現他的成功是當之無愧的。編劇的內在特性,讓他在編寫故事內容的時候,常常聚焦現實土壤,展現出邊緣普通人的困境,這正是現實題材電影最能扣住觀眾心弦、最能引發觀眾共鳴的點。

文牧野曾表示,這世界上只有一種主義——那就是現實主義。為了成就它,在之前無數短片的基礎上,《我不是藥神》的劇本一寫就是兩年。這樣用心潛下來創作出好作品的編劇並不多見,更何況,他還是一位青年得志的年輕導演。

所以你該知道了,《我不是藥神》的爆紅,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打造出來的。

後來成為《我和我的祖國》的七分之一個導演,你也不難看出他在獻禮片裡的「亮相」,就不再是《我不是藥神》的市場爆款邏輯了。作為獻禮祖國70周年華誕的七個故事,基於電影裡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順序,通過時間來表現祖國發展的時代主題。而七個導演,自然也是需要基於電影這樣的大策略。所以,文牧野身上「青年導演」的標籤就更顯現了。

可是,在陳凱歌、管虎等眾多前輩的壓力之下,文牧野應該怎樣表現他自己的環節呢?

《護航》這個故事和之前新中國才開拓之時所展示的由弱變強已然不同了,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已然強。所以《護航》的切入點就是我們生來強大,這是一種絕對自信。 80後的青年導演文牧野在整個14分鐘的片段裡,所要去展現的恰恰是這種「年輕的力量」。

《護航》整體的結構、運鏡包括音樂全部是搖滾樂,都是為了展現這種東西,這也是人家讓年輕的他來拍攝的理由,展現出不一樣的一面。終究,文牧野還是交上了一份近乎滿分的答卷。

在這些成就的背後,自然給文牧野帶來了不少的投資方。然而他並不著急,沒有被勝利的喜悅衝昏頭腦,他更願意把時間花在劇本上。他總說:「把本子做到成熟再說。」這樣有所成就卻依然保持冷靜的青年導演,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未來的中國電影界,一定還會有他創造出的輝煌。

相關焦點

  • 電影《我不是藥神》「兩彈一新」新在哪裡?導演文牧野把「第一次」送給你
    迎難而上這幾年,電影行業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每家電影公司似乎都在網羅人才,此起彼伏地出現一個又一個的新導演計劃,於是,給了像文牧野這樣的既沒有背景又沒有資源,卻只會拍電影的年輕導演更公平和舒適的從業環境。2015年夏天,在準備好了拍攝自己的第一部長片作品時,《我不是藥神》出現了。文牧野,長春人。
  • 《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告訴你:真不行!
    如果說,天賦決定導演能不能吃拍電影這碗飯,那麼,努力則關係著他究竟能吃得多美味。在天賦與努力這件事上,"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三金導演文牧野,最有發言權。文牧野的學生時代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好學生",據說《我不是藥神》中的黃毛,就是根據文牧野高中時的形象所打造的。
  • 憑導演+編劇《我不是藥神》奪得三金後的文牧野
    2018年,頂著&34;、&34;的名頭,現實主義力作《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深入人心的話題,別出心裁的講述,再加上有笑有淚還有思考的豐富鏡頭語言,《我不是藥神》實現了票房口碑雙爆——國內票房超30億,150多萬人評出的豆瓣9.0高分,在國內外各大主流電影節上同樣斬獲不俗。
  • 《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29歲自殺的胡波,青年導演的「生長疼痛期...
    除了拿下五座獎項的《影》,今年暑期上映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藥神》也一舉收割了三座大獎:主演徐崢拿到人生第一個金馬影帝;80後導演文牧野摘得最佳新人導演獎,該片還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
  • 高考290分,北影考3年,《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賦與汗水
    今年First電影節上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導演兼編劇文牧野給所有電影從業者頒發年度面孔獎的時刻。為什麼這麼說?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中國電影停擺了176天,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而文牧野的一番話,無疑是給外界一個信號——全行業的電影人,艱難復出了!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復讀三年,拍出豆瓣9.0評分電影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也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畢竟《我不是藥神》是文牧野第一部長片電影,可謂是出道即"三金"。而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天賦背後,文牧野付出的努力,也異於常人。讀書時代的他學習成績並不好,本科讀了一個三本,專業都是新開的。為了熱愛的電影夢想,堅持復讀了三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從本科開始,到研究生畢業,他堅持一年拍一部短片,在大家看到《我不是藥神》之前,文牧野已經拍了9部短片。
  • 《我不是藥神》獲百花獎優秀影片獎 導演文牧野:可太刺激了
    《我不是藥神《我不是藥神》獲得了優秀影片獎,導演文牧野表示,坐在臺下看這樣的頒獎結果,感覺真的特別刺激。談到率先拿到最佳男配角的王傳君,文牧野說他這次表現得對自己心裡更加有數,更透露王傳君此前拿獎時「完全是懵的,下臺之後哭了。」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從《我不是藥神》這樣商業藝術雙贏的口碑佳作,到《大象席地而坐》、《北方一片蒼茫》等作者化的藝術探索作品,新導演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處女作作品,或許青澀,但靈氣而生猛。而《我不是藥神》的一炮而紅,也讓此前沒有單獨拍過長片、年僅33歲的導演文牧野走到了聚光燈下,並拿下了"三金"(金雞、金馬、金像),一躍成為中青年導演中的標杆人物。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師從田壯壯,第一部長片就有兩位電影大咖加持的文牧野仿佛自帶男主光環,天生下來就是做導演的。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從《我不是藥神而《我不是藥神》的一炮而紅,也讓此前沒有單獨拍過長片、年僅33歲的導演文牧野走到了聚光燈下,並拿下了&34;(金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師從田壯壯,第一部長片就有兩位電影大咖加持的文牧野仿佛自帶男主光環,天生下來就是做導演的。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頒獎"年度面孔",網友:他配
    在他的名字面前加一些前綴,比如,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的&34;獲得者;比如,去年祖國七十周年華誕電影巨製《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篇的導演;再比如,30億票房黑馬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編劇+導演。這樣看來,縱使文牧野的名字還算陌生,但作品可謂是有口皆碑。
  • 有種「天賦」叫文牧野,高考290卻打造《我不是藥神》票房神話
    而給這個獎頒獎的是導演文牧野。為什麼是他?因為文牧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導演到一夜之間名滿江湖,正是從FIRST開始的。十年前,文牧野拍攝了一部名叫《石頭》的短片,短片講述了一位住在棚戶區的男青年和一條叫做石頭的小狗相依為命的故事。
  • 《我不是藥神》讓他手捧「三金」,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就該拍電影?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並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不少人誇讚導演文牧野天賦過人,還有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文牧野水瓶座的吧?
  • 文牧野個人獲三項提名 《我不是藥神》成最大贏家
    進入入圍名單的五部電影《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無雙》《影》中,有4部與現實題材相關。他不無羨慕嫉妒地問道:「為什麼我們印度就不能拍這樣的電影呢?」10多年前,劉德華投資並推動的「亞洲新星導」計劃資助寧浩拍攝了《瘋狂的石頭》,被視為中小成本類型片的裡程碑之作;10多年後,新人導演文牧野加入寧浩主導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他的長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又成為國產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突破之作,讓我們驚喜地看到華語電影的傳承與新氣象。
  • 寧浩的壞猴子,和文牧野的「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國產片市場中,商業片結合社會責任話題的一次艱難探索。好在,他們贏了。01《我不是藥神》的男一號「藥神」,團隊最早曾經考慮過王寶強。但是王寶強在「唐人街探案系列」裡的形象,實在太過於深入人心。
  • 從獲獎短片到封神之作《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還有一個身份
    在他的畢業作品《安魂曲》裡,他用12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關於冥婚題材的故事。畢業後,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我不是藥神其實,文牧野更多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畢竟,他當年高考只有290多分,在某三本院校廣電編導專業後,花了三年才考上北電的導演系研究生。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沒有愛的作品就沒有靈魂
    參與討論短片創作環境的同時,本文加入了很多關於這個電影展的介紹。這可能會讓習慣通過Figure看故事的人們感到「與己無瓜」。並不奇怪,即使閉幕禮上有易烊千璽、黃渤、井柏然、黃軒、王學兵、馬伊琍、黃璐等明星到場助陣,依然無法改變FIRST和整個影展體系在社交網絡上的小眾地位。 我在幾個非電影人的微信群裡做了小調查,看看有多少人知道或從今年開始知道FIRST青年電影展。
  • 《我不是藥神》獲百花獎優秀影片 導演文牧野:無懼困難善待時代
    當晚8點,現場揭曉《我不是藥神》獲得大眾百花獎優秀影片,導演文牧野對此感觸頗深:「這是一個觀眾評選的獎,這對我們電影的意義是最大的,無論這個時代我們經歷多困難,都要善待這個時代,這也是這部電影傳遞的內容。」
  • 《我不是藥神》為什麼成「爆款」?看一眼導演就知道了!
    創造這一成績的人,正是導演&編劇文牧野。2018年,一部《我不是藥神》,讓年僅33歲的文牧野一躍成為新一代青年導演中最受矚目的一位。為什麼幾萬人中,文牧野能夠脫穎而出?電影創作中,最重要的兩個角色,無疑是導演和編劇。而文牧野的優勢就在於,他不光是位導演,還一直是位編劇。
  • 從墊底學渣到身兼導演編劇數職,看過《我不是藥神》你一定知道他
    你也許會對導演文牧野這個名字略感陌生,卻一定不會對他的作品《我不是藥神》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橫掃31億票房,一舉拿下了金馬、金雞、金像獎,年輕的文牧野也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三金」導演。如此的耀眼成果,誰能想到這其實導演文牧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呢?
  • 《我不是藥神》:誰不是謹小慎微地渴望活著?
    「但我幸運地發現,在演員這個行當,態度和能力基本成正比,所以,我最後用到的都是能力好、配合度也高的演員。」文牧野說,劇組的氛圍非常好,電影拍到後來,演員和人物都分不清了,五個主演生活中的相處和電影裡幾乎一樣。在「五人組」中,章宇飾演的「黃毛」彭浩眼神犀利,沉默寡言,整部戲只開了八次口,但字字沉重,大多數性格和情緒的傳達都靠眼神和肢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