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市場自7月底以來逐漸復工,不久前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在西寧落下帷幕。對於剛過去的寒冬,FIRST影展就像一道光照進了黑暗,同時也為大眾展示不少新鮮血液。
在這份獲獎名單中,有一份榮譽引起了小編的注意——那就是「年度面孔榮譽」。
去年這個獎的獲得者是婁燁,今年頒發給了「無名氏」,也就是說,它屬於我們每一個人。而給這個獎頒獎的是導演文牧野。
為什麼是他?因為文牧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導演到一夜之間名滿江湖,正是從FIRST開始的。
十年前,文牧野拍攝了一部名叫《石頭》的短片,短片講述了一位住在棚戶區的男青年和一條叫做石頭的小狗相依為命的故事。
文牧野用這部學生作品打動了FIRST的評委,獲得學生競賽單最佳劇情短片,年僅25歲的文牧野便有了不錯的起點。
文牧野導演的實力,首先是因為他天賦異稟,更重要的是,他非常努力。雖然他本科就讀的只是普通本科院校,但後來的學習經歷不可小覷:三次報考北京電影學院,最終成功成為編導系的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藝術家田壯壯。
2014年,他在畢業作品《安魂曲》裡,講述了一個關於冥婚題材的故事。這部作品不僅入圍了FIRST,還入圍了洛伽諾電影節最佳國際短片單元。他用短短12分鐘,講述了極為敏感的"冥婚"話題,體現了他對電影題材內容深刻的洞察力。
出色的洞察力,還在《我不是藥神》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要知道,文牧野除了是這部票房黑馬電影的導演之外,還是編劇之一。
為了讓劇本更紮實,文牧野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搜集了大量主人公陸勇的資料和採訪,走訪藥企和醫院,了解中國白血病人的生存狀態,並試圖從自己的感受出發,不斷豐富整個故事中的細節和真實感,讓觀眾與人物建立起聯繫。
《我不是藥神》成功出圈,以超過31億的票房位列年度票房榜第三名,同時也斬獲了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等"三金"大獎,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現象級口碑佳作。
成為了中青年導演中的標杆式人物的文牧野,中國電影未來也不愁更多直觸心靈深處的好電影了!在寒冬之下,更要潛心創作,相信文牧野一定會在這不同尋常的2020年,直抵現實性話題,找到更多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