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導演+編劇《我不是藥神》奪得三金後的文牧野

2020-08-15 鐵任

2018年,頂著&34;、&34;的名頭,現實主義力作《我不是藥神》橫空出世。

深入人心的話題,別出心裁的講述,再加上有笑有淚還有思考的豐富鏡頭語言,《我不是藥神》實現了票房口碑雙爆——國內票房超30億,150多萬人評出的豆瓣9.0高分,在國內外各大主流電影節上同樣斬獲不俗。

正是這部現象級的導演處女作長片,讓當時33歲的青年編劇、導演文牧野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也走上了各大電影節的頒獎典禮領獎臺。文牧野更是憑藉《藥神》,先後收割了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三個兩岸三地含金量最高電影節的獎項,成了名副其實的&34;導演。

出手就是《藥神》這種可看性、娛樂性、思想深度兼備的口碑佳作,文牧野被無數資深電影人稱讚為&34;。

文牧野本人在採訪中謙遜的表示:&34;

沒錯,哪有&34;?

想要成功,天賦是必須要有的,但想要成功更需要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

中學時期的文牧野,日常生活被各種娛樂和課外讀物佔據,是那種功課常年倒數第一,被老師放到第一排角落,需要常常重點關注的存在。

2004年,他的高考分數只有290分,以藝術生的身份,勉強上了一所三本院校的廣電編導專業;本科畢業後,想拍電影的文牧野開始了北漂,這次他把目光瞄準了北京電影學院。下定了&34;的決心,文牧野連考了三年,他終於考上了北電導演系的研究生。

正如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34;,文牧野從本科到研究生畢業,他保持每年拍一部短片的習慣,有一萬塊錢就拍一萬塊錢的電影,有五千就拍五千塊錢的作品,就這樣他堅持拍了9部。

正是這樣不計成本的堅持和付出,才有了後來的逐年爆發。

《金蘭桂芹》、《Battle》、《安魂曲》等短片讓他一次又一次登上FIRST青年電影展的領獎臺;並成功為自己贏得了拍攝電影長片的機會。

2015年,文牧野開始創作《藥神》的劇本,為了達到他心目中電影需要兼備的娛樂性、社會性和靈魂性,三性統一;他不僅搜集了大量主人公陸勇的資料和採訪,走訪藥企和醫院,了解中國白血病人的生存狀態,從自己的感受出發,通過改編和磨合,不斷豐富整個故事中的細節,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也就有了電影中那個接地氣的藥神、外表暴躁內心柔軟的黃毛、看似軟弱與病魔抗爭的呂受益……每一個都真實而有味道。

《藥神》的巨大成功,讓文牧野有機會參與到了一個更大的電影項目——《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是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禮片,對所有國人來說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存在。而作為7位導演中最年輕的文牧野,更是執導了電影的壓軸部分,女護航員的故事。

不僅拍出了中國現代女飛行員&34;的A到爆的氣質,並通過呈現一個女飛行員在和平年代的默默堅守與無悔付出,表達出新一代年輕人對&34;的理解。

毫無疑問,&34;文牧野已憑藉過硬的導演功力成為當下中國青年導演的標杆式人物,但他仍然堅持在前期籌備時做好充足的調研和準備;在拍攝時依舊會堅持&34;;用最足的勁頭,向電影表達著自己的堅持和熱愛。

相信中國的現實主義題材,會和&34;一起綻放出綻放出更多精彩,一起期待吧!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讓他手捧「三金」,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就該拍電影?
    2018年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讓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並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不少人誇讚導演文牧野天賦過人,還有網友發出了靈魂拷問"文牧野水瓶座的吧?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復讀三年,拍出豆瓣9.0評分電影
    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收穫了票房31億,豆瓣154萬人打出9分的好成績。導演&編劇文牧野本人,也憑著這部處女作長片,一舉拿下"金雞"、"金像"、"金馬",躋身"三金導演"的行列。畢竟《我不是藥神》是文牧野第一部長片電影,可謂是出道即"三金"。而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天賦背後,文牧野付出的努力,也異於常人。讀書時代的他學習成績並不好,本科讀了一個三本,專業都是新開的。為了熱愛的電影夢想,堅持復讀了三年,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的研究生。從本科開始,到研究生畢業,他堅持一年拍一部短片,在大家看到《我不是藥神》之前,文牧野已經拍了9部短片。
  • 高考290分,北影考3年,《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賦與汗水
    今年First電影節上最讓人感動的,就是《我不是藥神》導演兼編劇文牧野給所有電影從業者頒發年度面孔獎的時刻。為什麼這麼說?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中國電影停擺了176天,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極大的打擊。而文牧野的一番話,無疑是給外界一個信號——全行業的電影人,艱難復出了!
  • 憑《我不是藥神》成三金導演,大家卻忽略了文牧野另一個角色
    這次,為什麼是文牧野?這個問題,對於很多影迷來說,並不陌生。在去年國慶檔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官宣導演陣容時,這個問題也出現過。相比較其餘幾位前輩導演,文牧野年紀最小,拍攝的電影數量也是最少,《我不是藥神》還是他的長片處女作,但他卻成了《我和我的祖國》壓軸短片《護航》的導演。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頒獎"年度面孔",網友:他配
    在他的名字面前加一些前綴,比如,金馬獎、金雞獎、金像獎的&34;獲得者;比如,去年祖國七十周年華誕電影巨製《我和我的祖國》之《護航》篇的導演;再比如,30億票房黑馬電影《我不是藥神》的編劇+導演。這樣看來,縱使文牧野的名字還算陌生,但作品可謂是有口皆碑。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近幾年,華語電影出現了個有趣的現象,越來越多的新導演獲得了機會,誕生了一大批口碑不俗的處女作電影。從《我不是藥神》這樣商業藝術雙贏的口碑佳作,到《大象席地而坐》、《北方一片蒼茫》等作者化的藝術探索作品,新導演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處女作作品,或許青澀,但靈氣而生猛。
  • 《我不是藥神》導演&編劇文牧野:天生吃這碗飯,差生也能逆襲
    前段時間呼籲經典電影重映時,2018年票房神作《我不是藥神》是小編第一時間就想到的!當年這部片子有多牛呢?它是當之無愧的"爆款",豆瓣9.0,票房31億,拿下金像、金馬、金雞的"三金"多個獎項。這部電影是文牧野的處女作,人生第一部作品就技驚四座,口碑票房雙豐收,那麼文牧野究竟什麼來頭?文牧野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5年開始拍攝製作自己第一部院線電影,一路走來,他認為是個幸運的導演,"一是我有機會,二是我從自己的角度做足了準備,去接受這個機會。"
  • 《我不是藥神》成10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產電影,文牧野憑的是什麼?
    在今年的first電影節,文牧野導演將年度面孔頒發給所有電影的從業者時,他的一席話令許多人淚目。與此同時,我們再次意識到,今年是中國電影最難的一年。影院長達176天的停擺,整個行業死水一潭。經過各方努力,我們——全體電影的從業者們,艱難復出了。
  • 從獲獎短片到封神之作《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還有一個身份
    >我不是藥神》拿下國內票房31億、豆瓣評分9.0的好成績。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之前的短片,還是讓他聲名大噪的長片,文牧野的身份不只是導演,還是編劇。其實,文牧野更多的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畢竟,他當年高考只有290多分,在某三本院校廣電編導專業後,花了三年才考上北電的導演系研究生。
  • 《我不是藥神》文牧野告訴你:真不行!
    縱觀中國影視圈,幾十年來,有太多導演給我們帶來感人肺腑的電影,他們中不乏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也不乏老當益壯的大師導演......如果說,天賦決定導演能不能吃拍電影這碗飯,那麼,努力則關係著他究竟能吃得多美味。
  • 看看《我不是藥神》導演就知道了
    2018年7月5日,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了。該片在超前點映期間就收穫好評不斷,不少國內影迷表示"電影能做的好,這部電影都做到了",並被評為國產劇情電影的標杆。這部電影有多成功,不必贅述。憑藉此片,文牧野成為了內地第一位,靠一部影片收割金馬、金雞、金像的"三金"導演。而鮮少有人注意到,他還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對電影的天賦,也由此可見一斑。今年5月,《藥神》在B站上映。文牧野特地參加了線上交流會,有影迷問他,如何走上的導演之路。他給的答案言簡意賅:愛,和堅持。
  •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和編劇竟然都是他
    絕對是&34;,由他編劇並執導拍攝的《我不是藥神》一舉拿下&34;、&34;、&34;,躋身&34;的行列。2018年,《我不是藥神》國內票房31億,豆瓣評分9.0。從默默無聞到站上頂峰,文牧野只用了一部電影。
  • 有種「天賦」叫文牧野,高考290卻打造《我不是藥神》票房神話
    而給這個獎頒獎的是導演文牧野。為什麼是他?因為文牧野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新導演到一夜之間名滿江湖,正是從FIRST開始的。十年前,文牧野拍攝了一部名叫《石頭》的短片,短片講述了一位住在棚戶區的男青年和一條叫做石頭的小狗相依為命的故事。
  • 關於文牧野,你不能只知道《我不是藥神》
    2018年,文牧野憑藉他的電影長片處女作《我不是藥神》獲得了第32屆金雞獎的最佳導演處女作、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新導演以及第55屆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等獎項。在這部電影的完成過程中,文牧野除了作為導演的整體把控性對電影起到了關鍵作用以外,他的另一重身份——編劇,在講故事的內容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 憑藉《我不是藥神》包攬三金,First這個獎由文牧野頒再合適不過
    一部《我不是藥神 文牧野也憑藉《我不是藥神》一口氣收割金馬、金雞、金像「三金」獎項,和第42屆蒙特婁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作為《我不是藥神》的導演和編劇,文牧野留給我最大的印象是「矛盾」。也許是因為成績過於突出,文牧野身上總是貼著「天賦型導演」的標籤,但我覺得他又和那種想到哪拍到哪的導演不一樣
  • 文牧野個人獲三項提名 《我不是藥神》成最大贏家
    從年初的《無問西東》開始,不同的導演、演員,用不同的故事和角度,表達對當下生活的反思,打破了以往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有口碑沒票房的現象。作為中國影視風向標的華鼎獎,在第25屆「中國電影滿意度調查」入圍名單中,也清晰地呈現出這種影視題材與大眾審美達到雙贏的現象。進入入圍名單的五部電影《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無雙》《影》中,有4部與現實題材相關。
  • 從墊底學渣到身兼導演編劇數職,看過《我不是藥神》你一定知道他
    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藥神》橫掃31億票房,一舉拿下了金馬、金雞、金像獎,年輕的文牧野也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三金」導演。如此的耀眼成果,誰能想到這其實導演文牧野的第一部長篇作品呢?《我不是藥神》的籌備中,文牧野身兼導演和編劇的雙重身份,花了兩年的時間收集素材,最終從修改的6版劇本中選擇了最終這版。
  • 《我不是藥神》的文牧野,29歲自殺的胡波,青年導演的「生長疼痛期...
    除了拿下五座獎項的《影》,今年暑期上映的爆款電影《我不是藥神》也一舉收割了三座大獎:主演徐崢拿到人生第一個金馬影帝;80後導演文牧野摘得最佳新人導演獎,該片還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
  •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是怎麼做到的?
    從《我不是藥神而《我不是藥神》的一炮而紅,也讓此前沒有單獨拍過長片、年僅33歲的導演文牧野走到了聚光燈下,並拿下了&34;(金雞、金馬、金像),一躍成為中青年導演中的標杆人物。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師從田壯壯,第一部長片就有兩位電影大咖加持的文牧野仿佛自帶男主光環,天生下來就是做導演的。
  • 近20年中國最好電影《我不是藥神》導演竟是天賦100%的最強差生?
    十年前,還是學生的文牧野,拍攝了一部名叫《石頭》的短片,講述了一位男青年與一條叫做"石頭"的狗相依為命的故事。這部作品獲得當年剛剛升級的FIRST青年電影展學生競賽單最佳劇情短片。儘管文牧野在這部短片的拍攝技法尚且稚嫩,不可否認是,之後他便成了FIRST青年電影展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