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如今的經濟發展中,能夠徹底影響經濟格局的只有科技,科技一直以來都是第一生產力,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縱覽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哪一個不是經歷工業革命之後走上世界舞臺的,一項重大科學技術的出現,往往能帶來顛覆性的效果,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極大的提高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經濟騰飛式的發展。
然而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人才,人才的發展同樣也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培養,在科學界有一項我們所熟知的殿堂級獎項,就是諾貝爾獎,能拿下諾貝爾獎的都是科學界的頂尖人才,作為世界上含金量最高影響力最高的獎項,是無數科研人為之奮鬥一生的目標,不過在全球範圍有個每年科研經費投入最多的國家,也拿下了最多諾貝爾獎,獲獎人數比歐盟加起來還要多。
相信各位也猜到了這個國家是誰了,沒錯就是現在的唯一超級大國美國,目前美國到底拿下過多少諾貝爾獎呢?也擁有了多少位頂尖的科學人才呢?根據數據顯示美國現如今諾貝爾獎得主有383,位居世界第一,整個歐盟所有成員國加起來一共才有378名榮獲諾貝爾獎,美國一個國家就超過了歐盟,可見美國的科研實力有多麼出眾,美國能站在世界之巔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能獲得這麼多的諾貝爾獎,跟美國的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當然也少不了巨大的經費投入,美國每年在科研經費的投入上就佔了國庫的大頭,是全球科研經費投入排在第一的國家,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科研工作者們在鑽研的道路上就沒有了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於學術研究上,爭取早日取得成果,轉化到人們的生活之中。
美國文化中蘊含了濃鬱的創新因素,可以說創新、獨立思考、善於動手操作是學校教育中必修的課題,並且提倡發散思維,在思考上不要拘泥於課本教材上的條條框框,吸取足夠的知識儲備之後完全跳脫出來,與自己的想法相結合創造出不同於別人的創意,而且美國人很重視保護小孩的創新思維,可以說在小時候創新的基因就已經種在腦海裡。
當然這也並不能代表我國科研能力就一定會差,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科研經費的投入也將越來越多,在科研人才的培養上也會更加的重視,如今整體的科研能力較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在科學界取得了不錯的成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無數子孫後代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會誕生出更多像屠呦呦和莫言一樣的諾獎獲得者,成為國之棟梁。
此外,美國的旅遊業也很發達,紐約、華盛頓、洛杉磯、拉斯維加斯都是享譽世界的城市,儘管目前的狀態不適合去美國旅行,但美國近年來一直是世界上國際遊客最多的國家之一,其文化和美食早已傳遍世界各地,紐約的帝國大廈就是美國旅行必打卡的景點,如果有機會還可以去洛杉磯的好萊塢逛逛,感受國際大片製造地的魅力。
在筆者看來雖說現在的雙方關係並不友好,但在未來和平和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發展經濟還是大勢所趨,利益還是很重要的,現在的我國依然可以在科研領域從美國身上學到許多,學習人才的培養方式,未來諾獎得主指不定就超越了呢。你認為美國的科研水平厲害嗎?我國未來有望超越美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