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包,相信大家對這款麵包都不陌生。市面上常見的菠蘿包有好多樣式種類,你都吃過了嗎?
港式、日式、臺式菠蘿包,根據歷史資料顯示菠蘿包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從外觀、口感、配方甚至在做法上都不太一樣,但一般都作為點心麵包食用。
至目前為止也因時代的推進,菠蘿包也有了些許的改變,今天小編帶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我們從小吃到大的菠蘿包吧!
港式菠蘿包最早約於1960年代出現,它源於香港。菠蘿包,香港人俗稱菠蘿包,即「有著菠蘿表皮的麵包」,是香港最普遍的麵包之一,差不多每一間香港的餅店都有售賣菠蘿包,不少茶餐廳與冰室都有供應,一般作為早餐或下午茶的點心。
因為菠蘿包經烘焙過後表面金黃色、凹凸的脆皮狀似菠蘿(亦稱「鳳梨」)因而得名,所以菠蘿包實際上並沒有菠蘿的成分。
製作要點:
製作港式菠蘿包的時候,通常會使用豬油和酥油去製作菠蘿片,然後添加少量的臭粉,臭粉會讓表皮略微蓬鬆,這樣出來的表皮更加硬脆且蓬鬆,香味更加濃鬱,相對比與日式與臺式,成品的表皮更加有質感。
港式菠蘿包參考配方
主麵團
分割40g/個,可做15個份
外皮麵團
(分割20g/個,可做14個)
外皮做法: 黃油室溫軟化後加豬油、糖粉、鹽,用打蛋器打發,加入雞蛋拌勻,再將臭粉和低筋粉過篩後加入拌勻後備用。
成型烘烤: 酥皮用菜刀刀面拍扁,整個均勻的包住麵團,表面刷蛋液,進行二次發酵,常溫後發至2倍大(約)90分鐘, 表面塗上「蛋液」, 190/180°C 烤10~12分鐘左右,烤7分鐘後要檢查上色是否均勻,不均勻的情況下可轉盤再加烤3~5分鐘,均勻後出爐,出爐振烤盤。
日式菠蘿包是日本發祥的點心麵包的一種,是在麵包麵團上放上甜餅乾麵團烤的麵包,餅乾的質地厚到其他麵包看不到的程度,覆蓋了很廣的範圍,是這個麵包最大的特徵,主要分為紡錘型、圓形和其他形狀。
名稱的由來,僅做參考:
・因為表面的餅乾質地裡有幾條筋和格子狀的溝的樣子和哈密瓜的花樣很相似。現在這個說法是主流。
・日語「メレンゲパン」「蛋白麵包」的口音變成了菠蘿包。
・因為紡錘形的形狀和表面有幾條溝的樣子很像哈密瓜。
・因為是使用業務用烹飪器具「甜瓜型」做成的麵包。另外,之後實際加入甜瓜作為原材料的商品也出現了,這是一個名字緊跟在樣式上的例子,與命名的理由無關。
除此之外,以圓形為中心的菠蘿包的變種不斷被製作出來,其中也出現了與哈密瓜形狀完全無關的長方形和橢圓形等形狀的菠蘿包。
還有富士山型的菠蘿包。另外,雖然表面上放著餅乾質地,但也有很多東西完全沒有想像到甜瓜表面的花紋,比如畫著平行線。
製作要點:
製作日式菠蘿包的時候,可以讓皮產生筋度,這樣出來的菠蘿包表皮更脆,(也可以添加高粉)同時也可以劃出一些有個性的紋路,沾上砂糖,使日式菠蘿包外觀更加美觀,漂亮。
日式菠蘿包參考配方
麵團配方
( 分割50g/個16個份)
【餅乾麵團】
(30g/個)
餅乾做法: 黃油室溫軟化後加砂糖攪拌均勻(不打發),加入雞蛋繼續打勻,再加入麵粉成團(不完全拌勻,稍看得見粉即可),冷藏一夜備用(較為穩定)。
成型烘烤: 成型後表面沾糖,常溫後發至2倍大(約)60-90分鐘,190/180°C 烤8~10分鐘左右,烤7分鐘後看一下是否均勻膨脹,再加烤1~3分鐘,表皮不上色,頂部凝固後即可出爐,出爐振烤盤。
在臺灣販賣的菠蘿包種類繁多,有香港菠蘿包、日本蜜瓜包以及港式菠蘿包和日式蜜瓜包的變種。
雖然在外型上和港式菠蘿包相似,味道並不完全一樣。外層脆皮主要由類似餅乾的麵團製作而成,口感介於港式與日式中間。
傳統臺式菠蘿大都選用中種法製作,麵團較溼潤柔軟,搭配濃厚的蛋黃香和香酥的菠蘿皮,口感絕配!
製作要點:
製作臺式菠蘿包的時候,要把油脂充分打發然後添加少量的泡打粉,這樣出來的菠蘿包表皮更加彭松,口感更加酥脆。經過發酵之後產品不規則的裂紋,最後表面刷上蛋黃液,烘烤出更加紅潤有光澤的菠蘿片。
臺式菠蘿包參考配方
【麵團配方】
( 分割50g/個,可做16個份)
冷藏中種
主麵團
【外皮麵團】
(35g/個)
無鹽黃油
砂糖
雞蛋
炮打粉
低筋粉
(用高筋麵粉比較酥,低筋比較軟,中筋也可以,依個人喜好調整)
外皮做法: 黃油室溫軟化後加砂糖攪拌均勻(不打發),加入雞蛋、奶粉繼續打勻備用,使用前再加入麵粉拌勻成團。
成型烘烤: 常溫後發至2倍大(約)90分鐘, 表面塗上「蛋黃液」, 190/180°C 烤8~10分鐘左右,烤7分鐘後要檢查上色是否均勻,不均勻的情況下可轉盤再加烤1~3分鐘,均勻後出爐,出爐振烤盤。
如何避免製作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
1·黃油打發與不打發的區別在哪裡?
黃油打發會混入更多的空氣,打發的程度越大混入的空氣越多,(黃油狀態也會更白更輕盈),菠蘿皮的口感也會更加彭松。
2·黃油為什麼要使用13-18度軟化的黃油更好?
這個溫度下的黃油剛好軟化,但是不會化,有很好的延展性,更方便操作,也不至於黃油太軟,經過輕微的攪拌就打發。
3·為什麼有些會選擇加泡打粉?
泡打粉的目的,如果你追求的口感是更加彭松,酥脆,那你就可以試著加入泡打粉。
4·為什麼有些菠蘿皮表面沾白糖,有些刷蛋黃?
沾白糖目的:也是讓表面口感更加脆,口感變甜,同時也會讓表面有光澤。
刷蛋黃的目的:因為蛋黃刷在菠蘿皮的表面,入爐烘烤以後,表面的蛋黃液會迅速凝固,不至於菠蘿皮隨著麵團的膨脹而延展,如上圖臺式菠蘿片。如果你沒有刷蛋黃,表面的菠蘿皮就很難出現自然龜裂的紋路。
5·為什麼有些菠蘿片加入粉類需要起點筋度?
攪拌起筋的菠蘿皮會出現延展性,經過烘烤表面的皮會隨著麵團的膨脹而膨脹,所以起筋的菠蘿皮不會開裂,如果你在整形的時候人為的製造出紋路,它也會顯現出紋路,但是會呈現出大塊大塊分離開的菠蘿皮,其餘地方不會有裂紋,比如上圖的日式菠蘿包。
6·為什麼有時候加入蛋液會造成分離的狀態?
因為油與液態的蛋液是不相融的,所以蛋液需要分多次慢慢的加入,如果是冬天操作的時候,最好提前把蛋液隔水加熱至28攝氏度左右,這樣黃油與蛋液能更好的融合,使 菠蘿皮更加順滑,乳化效果也更加好。
7·為什麼有些會用酥油製作?
因為酥油是將動、植物油脂經精加工,製成無色、無味、無臭的食用油脂,因其不含水分,油脂含量能達到100%,所以這樣出來的菠蘿皮更加酥脆。
8·皮製作好以後怎麼保存?
你可以在黃油與糖類、液體材料攪拌均勻以後,裝入收納盒,放至陰涼處,需要使用時需出來拌入粉類就可以使用。如果是加入粉之後的,那建議2天之內使用完,長時間放置皮會變得特別硬。
隨著人們對烘焙產品的喜好不斷增多,菠蘿包也不斷變化和創新,特色的口味層出不窮。
港式:午餐肉菠蘿包、豬扒包菠蘿包、奶黃菠蘿包、紫菜菠蘿包、藍莓菠蘿包、紅豆菠蘿包、椰絲菠蘿包及叉燒菠蘿包等,甚至還有真正有菠蘿蓉或菠蘿片餡料的菠蘿菠蘿包。
臺式:杏角菠蘿、巧克力菠蘿、花生菠蘿夾心、芋泥菠蘿、椰子菠蘿.
日式:哈密瓜菠蘿、楓糖菠蘿、巧克力菠蘿、面具菠蘿、抹茶菠蘿、玉米菠蘿.
掌上查詢烘焙各類信息,盡在「烘焙信息網」!
進站即可免費自助發布烘焙招聘,求職,二手烘焙設備,
麵包店轉讓,求購,還有免費的烘焙配方..你想看的,全在這裡!
關注我們妥妥沒錯!急事備用!
趕緊戳二維碼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