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金剛經》講記 第14講(上)

2021-01-21 金剛無相

釋人題

上宏下渡法師講述



阿彌陀佛。(那麼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就這個樣子,正式正規一點。雖然是網上,但是這個心是真的,要心誠。唱爐香贊的時候,大家就應該把心收回來,你這一天的煩惱,什麼憂傷、什麼快樂,全部放下,把心收回來、收攏。當我唱到懺悔偈的時候,就跟著念,能夠唱更好,一起懺悔。以後每天講經講一個小時左右,九點左右就不講了,因為有人在整理這個文字,講多了他們也累。)


截止到昨天,就把這個天台宗的五重玄義,對這個經,它的釋名、顯體、明宗、辨用、判教都講了。那麼,一個有大善根的人,他可以把這個《金剛經》的脈絡、綱要抓住,那麼人聽起來才會不吃力,才跟得上。現在進大廳的就十多個人,希望你們發心去勸和你有緣的朋友進來聽一聽,如果講得不好,你可以下去,因為對於你來說,這是法布施。


好,今天晚上就講《金剛經》的這位翻譯者。因為經題「金剛般若波羅蜜」,我已經在釋名的時候講了,你們可以去看博客,五重玄義首先就是釋名,把這個經名解釋得非常細緻。


那麼接下來,就是解釋人的話題。


什麼人呢?對這部經的翻譯者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這位大師所翻譯的佛經,是天上人間任何人都喜歡看;他翻譯的佛經乾脆利落,他不是直譯,他已經契入佛的真義。


那麼在網上,你可以查鳩摩羅什大師他的歷史,有簡單的、有複雜的。最複雜、講得最多的就是宣化上人在講有些經典的時候,很細緻講的。但是我呢,也不長也不短,各有各的講法,最短的可能就是兩三句話。那麼今天晚上就講故事給你們聽,講完故事就差不多了,可能要花一個多小時。講完這個釋人題,講完這個大師,才正式講《金剛經》,要後天。


好,就說這位三藏法師。雖然你們有些人已經了解,但是還得講,這是對他的尊重。這位大師發願,凡是有佛來到這個世上,他都要來翻譯佛經,發了這個願!菩薩,大菩薩!


先說譯經者的時代背景,就是說,當我國晉朝的時候,就是公元二百六十六年到三百一十六年,這一段時間就是晉史。這段時間很亂、天下大亂,因為晉朝分為東晉、西晉,有實力的王都在爭奪政權。中原本來就亂,外面還有五胡亂華,布居邊境的一些夷蠻人,那麼就形成群雄割據,全國動蕩,一個國家的勢力就慢慢地衰減。


到了東晉之末,那個北方已經不叫中原,淪為異域,沒有安寧。那麼,這前前後後就建了十六個國家;因為天下大亂嘛,誰都可以來做一下皇帝,打下一個小地盤都可以稱王。這共有十六國,這個姚秦就是,十六國之一。這個姚秦,它不是秦始皇那個秦,姚秦,說明這個國主姓姚。


晉朝被誰滅亡?是劉裕,滅了晉過後,就改國號稱為宋。他這個國家也沒有坐多久,也沒有長久地統治天下,這個政權在不停地動蕩。所以說,從宋開始就是有名的宋齊梁陳,這個歷史上就稱為南朝,你們學過歷史的應該知道,說宋齊梁陳就是南朝。在北方來說,有北魏、北周和北秦。這個北魏又分立,稱為東魏西魏,說歷史上稱為北朝,南方就是中原,宋齊梁陳,北方就是北朝。


那麼到了最後,這個南北朝,不管南朝、北朝都歸隋朝、隋文帝,隋文帝是誰呀?就是隋煬帝他爸爸。其實說到隋煬帝這個皇帝,對他的描述是他很淫亂、很壞,其實他是學佛的,非常地虔誠,他吃素,這個不想多說,沒意思。這個隋家也沒有管多久的天下,最後歸於大唐,到那個時候老百姓才慢慢過上安寧的日子,這個就是時代背景。


我們就講十六國之一的姚秦。當時,姚秦的國都就建在長安,長安就是現在的西安,那麼它的國號就稱為秦,而這個國主姓姚,所以稱為姚秦。為什麼加一個姚呢?因為姚這個秦、它這個朝代以前還有一個秦,是一個姓符的建立的國,它也叫秦,這個是符秦。他姓姚,那前面那個姓符,那我就得叫姚秦,也叫後秦,這個符秦稱為前秦。這個要清楚,這個就好比世間法嘛,好比講故事。


那麼我們先不說姚秦,再來說說這個前秦、姓符的這一家。前秦的皇帝叫符堅,有一年,他發現天上有一顆星星非常的奇特,出現在西域的上空。古人對這個星相非常敏感,有佔星師,皇帝周邊的紅人、很吃香的就是佔星師,可以預知未來。那麼他下邊的官員就對他說,這顆星星一出現,就代表有大德大智的人來到中國來幫助我們。


這個符堅也不是一般的人,他說,我曾經聽說龜茲國有一個能人叫羅什,就是鳩摩羅什,襄陽城有個人叫道安,是不是這兩位呀?他這裡在想,誰也不知道。怎麼辦?這個符堅他先請了道安法師,把道安法師先請過來,因為襄陽離得要近一些。襄陽城,哪個襄陽城?你們看過《射鵰英雄傳》嗎?那個郭靖守襄陽城,就這個襄陽,抵抗蒙古大軍。他還要得到羅什,說這個人很聰明,他想把這個能人拿過來治國。


他怎麼辦呢?他就派他下面一位大將,這位大將驍勇善戰,不亞於三國時的關羽,叫呂光,帶了多少人馬呢?七萬人,就為了一個羅什攻打龜茲國,就這麼厲害。本來這個人是英勇善戰的,再加上幾萬人去打龜茲國。龜茲國就是現在的新疆,新疆人不善戰,那麼龜茲兵敗,呂光就把羅什帶走。


但是其實呂光把這個兵馬調走過後,這個內政就開始亂。符堅下面有一個姓姚的叛亂,就把他給殺掉。因為你把七萬人帶走了,他就可以反叛你。那麼呂光一聽到這個消息他就不回城了嘛,他就在西涼割據稱王,西涼女兒國這個西涼,其實就是現在的甘肅。我可能記錯了,你們有文化的,如果我說錯了,你馬上糾正。就應該是甘肅,那麼他也自立為王,叫什麼王呢?三河王,就連羅什也在那裡。這個呂光是個打仗的、是個莽夫,他就看不得羅什的架子。先不說,先擺一邊。


那麼呂光走了過後,內政變動,姓姚的就把符堅殺了,就自立為王,稱帝。這個姓姚的也很厲害,他既然敢殺符堅,他肯定有計謀。為什麼?他也多次想請羅什回來,他也想得到羅什,但是呂光不同意。我是靠什麼去打下來的?我憑什麼給你?不給。


那麼隔了幾年,這個姓姚的死掉,他的兒子就繼位,他的兒子叫姚興,他繼承父親的遺志,肯定也是為了國家的強大,請能人嘛。他繼位過後也去請羅什,呂光還是沒有答應,就這樣耗著。結果呂光也死掉,也傳位給他的兒子呂隆。呂光在的時候,因為他的威望,他的計謀,他是驍勇善戰的將軍,久戰沙場,這個姚興不敢動他,現在這個呂光死掉,你新繼位的呂隆你比不上我。他就帶兵去打呂隆,打敗他,就把鳩摩羅什大師接回到長安,就把鳩摩羅什大師奉為國師,看到沒有?這個禮遇很高的,國師,皇帝都得向他磕頭的,什麼都得請教他。所謂的國師,教化整個國家老百姓的道德問題,這就是國師,一國之師啊。


那麼這個姚興也不簡單,他有福德,這也是對鳩摩羅什的供養,奉為國師。他不但這樣,為了不讓這個國師孤獨,因為他是外來人嘛,就派了八百多高僧,由鳩摩羅什統領。幹什麼呢?翻譯佛經。這八百多僧人都去做鳩摩羅什的門下弟子,不管你願不願意,就從事翻譯佛經工作,可見這個姚興也做了功德。那麼另一種說法是,這個鳩摩羅什的弟子有三千到五千人,其中很有名的、有造就的有幾十人。其中大家知道的,我在講那個開經時前面提到過,有道生、還有叫道融,一共是四個,我只記得這兩個,稱為什門四聖,稱為聖人,他的弟子稱為聖人。


說這個時候,姚秦建國三年的時候,就是我國法運開始興盛的時候,就是由鳩摩羅什來到中國開始。那麼在整個世界歷史上,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這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在我們中國的佛教歷史上。


這個呂光他最先得到鳩摩羅什,但是他是勇夫,他以為鳩摩羅什只是一個普通的足智多謀的人,並且呂光根本不是為了弘揚佛法。姚興的父親也只是和呂光一樣,只認為鳩摩羅什是一個有計謀的人,有才華的人,才去請他。但是姚興不一樣,姚興是信奉三寶,性質都不一樣,應該說他是佛門的護法,以國王的這個身份來護法。


好。剛才講的鳩摩羅什他怎麼來到我們國家,在什麼背景下來到。為什麼稱他為法師呢?因為凡是能夠弘揚佛法的出家人都稱為法師。這個弘揚佛法的方式很多,坐道場可以弘揚佛法、講經說法可以弘揚佛法、託缽化緣也是弘揚佛法、誦經念佛也是!


那什麼叫三藏法師?就是說對經、律、論三藏都能精通的就稱為三藏法師,不光是看一點,是精通,了如指掌。那麼這樣的人都是菩薩再來,他的記憶力非常強,精力非常旺盛,這種人悟性非常高。如果哪一個國家有一個三藏法師的話,那麼它國家肯定會興旺,應該說很興旺。那麼鳩摩羅什就是精通三藏的法師,所以稱他為三藏法師。


那麼現在我們來講鳩摩羅什他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只知道是搶來的,那麼到底從哪裡來?還沒有詳細地講。鳩摩羅什是梵語的一種發音,梵語的全稱為鳩摩羅什婆。他的父親叫鳩摩羅炎,也就是說,都用相同的鳩摩羅,不同的是他是什婆,他的父親是炎,是天竺人。天竺在哪裡呀?印度,大國,當時的大國。他們那一家世代是國家的宰相,福報很大。這個鳩摩羅炎也要繼承相位的時候,突然不想幹了,居然不辭而別,跑了。幹什麼呢?向東走,翻過蔥嶺。蔥嶺這個山那當時是很有名的,唐玄奘取經也得翻蔥嶺。這是對帕米爾高原和崑崙山、過了崑崙山脈西部諸山的總稱,所以叫蔥嶺。不知道到底是哪座山,也不知到底是哪一條脈,分不清楚,就像蔥一樣,叫蔥嶺。它是古代的中國與西方之間的交通,那麼這條交通就要經過蔥嶺的山道。


那個鳩摩羅炎他們一家是宰相啊,這個事情是很大的事情,一個宰相,人人追求的富貴榮華,你竟然走了,那就是大新聞,肯定傳得很快。就傳到龜茲國國王那裡,國王他知道了,居然放棄國相的顯赫地位,那這個人不得了,那麼又聽說朝這邊來了。因為翻過蔥嶺馬上就到龜茲國,那麼,這個國王就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他,不在裡域,是郊外。一個國王他能夠出城來迎接你,都很不錯,居然還到郊外去、城郊。也把他尊為國師,就等於是說把鳩摩羅什的的父親鳩摩羅炎尊為國師。


他為了把這個國師長久地、永久地留在他的國度,他想了一個辦法,這個國王就把他的妹妹嫁給他。他的妹妹叫什麼名字呢?叫什婆。所以他們兩個就生了個兒子,因為他的父親叫鳩摩羅炎,他的母親叫什婆,所以就兩邊都帶點,所以叫鳩摩羅什。鳩摩羅是他父親,跟他父親這一半;什,就是他母親,他母親叫什婆。也就是叫鳩摩羅什婆,只不過把這個婆字沒有寫上來。這本來也是天竺的取名字的風俗,好比開玩笑,你姓龍,她姓飛,可以取個龍飛鳳舞,都可以。這個鳩摩羅什還有個弟弟,那就沒有這樣取了,叫弗沙提婆。


回向偈

上宏下渡法師(金剛無相)每周五晚,於YY語音大廳、觀禪直播大廳同步宣講《小品般若經》、《現觀莊嚴論》

微信公眾號:

(1)jingangwuxiang                

(2) qianfotemple  

講經弘法博客:http://blog.sina.com.cn/jingangwuxiang


相關焦點

  • 《法華經》視文講記第4集——「如是我聞」真實義
    你滅度以後,我們結集經典的第一句話應該怎麼說?」於是佛講了「如是我聞」。由於有了「如是我聞」,所以三藏十二部經,不管是《阿含經》《地藏經》《金剛經》……統統都是《法華經》!萬法都能平等!可悲的是,如果講不出「如是我聞」的真實含義,那「如是我聞」就等於白講;如果我們真正把「如是我聞」搞明白,那一切法就都能成就!所以對「如是我聞」怎麼樣解釋,至關重要!
  • 《金剛經說什麼》:為何叫金剛經
    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我們大家慣念的二百六十個字的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常常有人把它稱為「多心經」,因為西遊記上,把這兩個字與上面切斷了,變成多心經。現在我們講的這一本經,如果照含意來說明經名,就是:能斷一切法,能破一切煩惱,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脫離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經典。如果我們照舊式廟子裡的講經方法,這個經的題目,一天講兩個鐘頭,連續講一個月也講不完。
  • 《金剛經》講什麼?
    話說在《金剛經》開頭,須菩提就向佛請教起問題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整部《金剛經》由此展開,到了最後佛陀用一首偈作高度概括總結,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蔣勳講《金剛經》
    有人問我:為什麼讀《金剛經》?我其實不十分清楚,只是覺得讀了心安吧,就讀下去了。通常,到一城市,進旅館房間,習慣先燒一截艾草。焚香,坐下來,在硯石上滴水,磨墨,開始抄一段經。抄完經,會覺得原來陌生的房間不陌生了,原來無關的地方,空間、時間都有了緣分。
  • 宏圓法師 主講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講記 第1講(共15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共同學習大乘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們都簡稱為《金剛經》。自古以來,此經的讀誦者無數,稱讚者無邊,六祖慧能大師說:「金剛般若波羅蜜,最尊最上最第一,無住無往亦無求,三世諸佛從中出」。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釋迦牟尼佛
    本文系我看(聽)了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經整理而成,純屬個人心得體悟。讀者自明。諸位,我們時常聽到一個佛字,但你知道這個佛字的真正含義嗎?如下就讓我們站在法師的高度,了解一下什麼叫「佛」。首先,佛只是個簡稱,全稱為釋迦牟尼佛。
  • 佛教《唯識三十頌》講記研讀(29):怎樣理解第六識?
    01從普通觀念談起在唯識宗中第六識相對於第七第八識來說,貌似更好理解說它好理解,主要是因為第六識相對於第七第八識來說更為粗疏來說的,說它不好理解原因在於第六識對於修行來說更為重要,作用更為複雜來說的。首先,我們平時說的「心」,本質上一般指的就是第六識。《金剛經》上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這個「色、聲、香、味、觸、法」其實就是前六識的所緣之境。
  • 《金剛經說什麼》:平實懇切道真意
    本書為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有關《金剛經》的講記。作者依據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相當於章),然後逐品作了講解。 第一品  法會因由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
  • 影塵回憶錄 | 述而無作 - 第129集
    乃以三小時半,講完此經,繼又手編講義。平常我講金剛經的時候最多,先已有三種,經別人手記錄出版。可是,都不合我意,因此我又根據我所見到的理,編此講義。並又編了一份心經講義(上列第四種,附在金剛經後面)。 (8)水陸法會法語。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在東北熱河朝陽,應慈善聯合會之請,啟建水陸道場四十九永日。
  • 金剛經第三講——「如是我聞」是何義?「一時」又是何時?
    01《紅塵說禪》系列第66篇之前的兩篇我們詳細分析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這個名字的由來,以及這本經文最好的翻譯者鳩摩羅什大師的生平事跡,接下來第三講正式開始進入經文本體大家都知道《金剛經》被分為了三十二品——其實原本的經書並沒有這些,都是一整本經文從前到後一起的,是梁武帝的兒子昭明太子給劃分的,而且分得非常好,非常精美,所以後世一直沿用。這第一品叫做「法會由因分」,意思是交代當年佛陀講解這部經文的背景原因,時間地點等等。
  • 蟻丘經講記
    蟻丘經講記馬哈希尊者 講英譯者序皈依禮敬世尊、阿羅漢、正等正覺者
  • 《金剛經》導讀第七講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發菩提心對於修行者而言是如此重要,為此本寺特開設「《金剛經》導讀專欄」,由於曉非居士為大家導讀《金剛經》。釋迦牟尼佛成佛了,而我們卻還輪迴於生死,什麼原因?佛陀說造成我們這些凡夫輪迴於生死不能成佛的原因就是糊塗,用《心經》的話講,「顛倒」,「夢想」。佛教經常用夢做比喻。大家都做過夢,做過美夢,做過噩夢。
  • 界詮法師視頻開示《金剛經》大意【全五期第1講】
    俗姓李,1959年11月14日出生於福建省福鼎市店下鎮。年少時常隨母親到寺院親近三寶,1978年7月高中畢業後拜別雙親,來平興寺依上世下行法師剃度出家。1980年考入中國佛學院,赴京求學,為國家恢復宗教政策後招收的第一屆學僧。1981年,在北京廣濟寺依上淨下嚴老法師圓具1984年,本科畢業。學習期間,後期主修中觀。
  • 楞嚴經講記 第1集
    同時這個本子當時翻印的時候我沒有注意到,譯經的人,證譯的人、筆受的人,它上面都沒有,都省略掉了,這在我們講經的規矩上是一定要把它講出來,凡是省略的部分我都會給它寫在黑板上,黑板上面是完全的題目。這個題目我們一共分做八段來講,為什麼分八段?諸位一看底下簡單的批註就曉得。
  • 讀金剛經的好處及金剛經的作用
    獲得人身  《楗椎經》云:「為示講法時,擊鼓敲楗椎,聞聲獲解脫,何況去聽聞。」甚至旁生聽聞佛法亦獲得極大利益。如世親論師的弟子安慧,前世作鴿子時經常聽世親論師背誦般若經,死後獲得人身,轉生王族,依止世親論師終成為班智達。《極樂願文》中講:乃至旁生以上人類以下,凡是聰明伶俐具有智慧者都是因往昔聽聞過一句以上的佛法而得來。
  • 金剛經是不是在講「空」?前輩各有看法。學佛遇到疑難我就這樣做
    提起金剛二字,影視劇看多了的人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那隻大猩猩,勇力無雙,一往無前,在這一點上倒是有些對應經中金剛的含義。在倩女幽魂電影中小和尚身懷一本《金剛經》,每逢遇到危險便掏出經書擋在身前,妖魔鬼怪便立刻退避三舍,不敢加害。想必對於世俗中人來說,這是對於《金剛經》最熟悉的形象。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第四卷—9(文字版)
    講了三藏十二部經來引導,結果有人執著在上面,賴在路上,賴在橋上不願意動。所以最後把它否定掉,可是不講又不行。即使講了如來藏大法,是不是還是用世間語言吶?但這種語言已經非常非常強辭奪理,所以我們要憑智慧才能觀照。真正明白了《法華經》《楞嚴經》,不管講《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地藏經》,乃至講《聖經》《道德經》,乃至講天文、地理、語文、數學,統統能講出《妙法蓮華經》。
  • 《金剛經》為什麼那麼神?
    每當有網友說希望能找到一位具德上師皈依,本博主都會建議他每天念金剛經一遍並發願早日皈依具德上師(若指定欲皈依嘎瑪仁波切的則再加念上師嘎瑪仁波切長壽祈請文),許多人都如願了,念金剛經的建議出自宗薩仁波切。為什麼要建議念金剛經呢?因為皈依佛門需要極大福報,而念金剛經能為自己快速積累巨大福報,功德不可思議。
  • 南懷瑾:金剛經的感應力量非常大,我給大家講一個我的秘密
    《金剛經》在所有的佛教經典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因為讀金剛經而悟道,因為讀金剛經而得感應,佛祖在金剛經中也多次強調讀誦金剛經的的功德,甚至念誦四句偈的福德就會遠勝「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布施的功德,可見念誦金剛經的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