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2020-12-28 科學網

科學家揭示受體DNGR-1的功能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2 22: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Caetano Reis e Sousa小組取得一項新突破。他們的研究發現受體DNGR-1誘導的吞噬體破裂信號促進了與死細胞相關的抗原交叉呈遞。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21號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免疫學》雜誌。

研究人員發現DNGR-1是XP專一性受體,在與配體結合後誘發促進吞噬體破裂的信號。這有利於吞噬體內容物逃逸到細胞質中,在細胞質內它們經歷了內源性I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複合物加工途徑。DNGR-1的活性映射到其信號結構域,即使將其剪接成異源受體並在異源細胞中表達,它也會激活SYK和NADPH氧化酶從而完成對吞噬體的破壞。該研究數據揭示了先天性免疫受體的存在,該受體與配體結合導致內吞小泡破裂,從而允許MHC I類抗原呈遞外源抗原並調節適應性免疫。

研究人員表示,常規1型樹突狀細胞(cDC1)負責將許多病毒和腫瘤抗原交叉呈遞至CD8+ T細胞。DNGR-1(也稱為CLEC9A)高表達可用於分離小鼠和人體中的cDC1細胞,DNGR-1是一種結合死細胞碎片並促進細胞碎片相關抗原XP的受體。

附:英文原文

Title: The receptor DNGR-1 signals for phagosomal rupture to promote cross-presentation of dead-cell-associated antigens

Author: Johnathan Canton, Hanna Blees, Conor M. Henry, Michael D. Buck, Oliver Schulz, Neil C. Rogers, Eleanor Childs, Santiago Zelenay, Hefin Rhys, Marie-Charlotte Domart, Lucy Collinson, Andres Alloatti, Cara J. Ellison, Sebastian Amigorena, Venizelos Papayannopoulos, David C. Thomas, Felix Randow, Caetano Reis e Sousa

Issue&Volume: 2020-12-21

Abstract: Type 1 conventional dendritic (cDC1) cells are necessary for cross-presentation of many viral and tumor antigens to CD8+ T cells. cDC1 cells can be identified in mice and humans by high expression of DNGR-1 (also known as CLEC9A), a receptor that binds dead-cell debris and facilitates XP of corpse-associated antigens. Here, we show that DNGR-1 is a dedicated XP receptor that signals upon ligand engagement to promote phagosomal rupture. This allows escape of phagosomal contents into the cytosol, where they access the endogenous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antigen processing pathway. The activity of DNGR-1 maps to its signaling domain, which activates SYK and NADPH oxidase to cause phagosomal damage even when spliced into a heterologous receptor and expressed in heterologous cells. Our data reveal the existence of innate immune receptors that couple ligand binding to endocytic vesicle damage to permit MHC class I antigen presentation of exogenous antigens and to regulate adaptive immunity. 

DOI: 10.1038/s41590-020-00824-x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0824-x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揭示植物藍光受體CRY光激活機制
    研究工作報導了玉米和擬南芥藍光受體CRY蛋白PHR結構域處於激活狀態的寡聚體三維結構,揭示了植物藍光受體CRY光激活的分子機制。 隱花色素CRY是一類進化上保守的黃素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在動物體內,CRY起著調節晝夜節律的功能。在植物體內,CRY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多個方面,包括下胚軸的伸長和開花起始。
  • Cell:揭示章魚吸盤上的化學觸覺受體作用機制
    事實上,數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章魚的這些腕足---更具體地說,它們身上的吸盤---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這促使人們對它們的生物力學特性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但是,很少有人研究過在分子水平上發生了什麼。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窺見了章魚腕足中的神經系統(它的運作基本上獨立於章魚的中樞大腦)是如何管理這一壯舉的。
  •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糖皮質激素抑炎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5 17:18:25 美國克利夫蘭診所勒納研究所Booki Min團隊發現,糖皮質激素(GC)的抗炎作用是由Foxp3 +調節性
  • 科學家揭示蛋白質高解析度功能改變
    科學家揭示蛋白質高解析度功能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7:41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生物系Paola Picotti課題組取得最新進展。
  • Cell:深度突變掃描揭示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突變對S蛋白...
    2020年8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它又出現了新的突變--不管是好是壞。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Jesse Bloom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將近4000種不同的突變如何改變了SARS-CoV-2與人類細胞結合的能力進行了編目。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SARS-CoV-2如何與人體細胞結合科學家們正在正在爭先恐後地研究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新冠病毒2(SARS-CoV-2)」的秘密,這是大流行性疾病COVID-19的起因。病毒進入的第一步是病毒的三聚體棘突蛋白與人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
  •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研究揭示梭菌毒素受體特異性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3:56:51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Mikko Taipale、加拿大病童醫院Roman A.
  • 科學家揭示人組織遷移CD8+ T細胞的特徵
    科學家揭示人組織遷移CD8+ T細胞的特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14:4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Michael R.
  • 科學家揭示Wnt信號遠距離傳遞的機制
    科學家揭示Wnt信號遠距離傳遞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3 16:07:09 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Jean-Paul Vincent和牛津大學E.
  • 科學家揭示章魚觸覺感受外界刺激的分子基礎
    科學家揭示章魚觸覺感受外界刺激的分子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50:14 2020年10月29日,哈佛大學Nicholas W.
  •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JACS發文揭示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
    北京大學工學院佔肖衛課題組在非富勒烯受體光伏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稠環電子受體分子設計中起始原料的微小差異引發的「蝴蝶效應」,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分子構建策略。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上(J.Am.Chem.Soc.,DOI:10.1021/jacs.0c09800)。
  • 郭德銀組揭示細胞新型自噬受體調控機體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RNA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可誘導表達一種新型自噬受體CCDC50,該自噬受體通過識別K63型泛素化修飾的RNA病毒模式識別受體RIG-I/MDA5(RLR)並介導後者的自噬途徑依賴的降解,從而抑制病毒感染誘導的I型幹擾素的產生,幫助機體恢復到靜息狀態,避免過度免疫反應造成的組織損傷和自身炎症。我校博士後侯盼盼為論文第一作者,郭德銀教授為通訊作者,我校醫學院、附屬第七醫院為第一作者單位。
  • 科學家揭示人類發育過程中造血功能調控
    科學家揭示人類發育過程中造血功能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4 23:55:09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Ana Cvejic研究組取得一項新突破。
  • 核受體之父-Elwood V. Jensen
    裡面各色人等如歌手,電影明星,作家,音樂家,政治家,輪番亮相,唯獨沒有一個人被註明是科學家。我的八歲女兒由此得出結論:看來沒有人在意科學家是死是活。       過去一年真的沒有重要的科學家去世嗎?說實話我還從沒有注意這個問題。不過新年後從《TheScientist》訂閱的郵件就被告知ElwoodV. Jensen在2012年底去世,享年92歲。
  • 鄭寧/董欣年合作團隊揭示植物激素水楊酸與受體結合的...
    早在1997年,美國杜克大學董欣年實驗室利用遺傳學方法首次發現和克隆了植物抗病反應中的關鍵基因NPR1 (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 。2012年,作為NPR家族的另外兩個家族成員NPR3和NPR4被確認為是SA受體,但NPR1是否也是SA受體一直存在有爭議。
  • JCI Insight:揭示β-1整聯蛋白在維持機體肺部功能上扮演的關鍵角色
    2020年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CI Insigh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範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上皮細胞外基質受體的關鍵組織—β-1整聯蛋白(beta-1 integrin)或許對於個體成年期正常肺部功能非常重要和關鍵。
  • 【Cell Rep.】浙大羅建紅/李相堯與上交大徐天樂團隊合作揭示Caspase3非凋亡功能與LTD及神經病理性疼痛之間的關係
    Caspase 3(Casp3)分子的非凋亡功能參與AMPA受體的內化過程及LTD的誘導,Casp3可能以兩種方式調控AMPA受體亞基的內化:一是裂解AKT1或GAP43,進而影響AMPA受體亞基的表達;二是直接裂解GluA1亞基。然而其具體的機理尚不清楚。
  • 科學家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3:5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Tao Wang課題組通過單T細胞轉錄組學繪製出T細胞受體庫的功能圖譜
  • 西湖大學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受體的空間結構
    都市快報訊 近日,西湖大學周強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此次新冠病毒的受體——ACE2的全長結構。這是世界上首次解析出ACE2的全長結構。相關研究內容於北京時間2月19日凌晨3點左右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上線。
  • 研究揭示多巴胺在學習過程中的功能
    研究揭示多巴胺在學習過程中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4:59:16 美國哈佛醫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Bernardo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