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文字僅供學習、參考,難免有誤,請以錄音為準!!
錄音節選
文字摘錄(請以錄音為準)
「又契經說。無想。滅定。染意若無。彼應無別。」佛經上說,一個人得到「無想」定——無想定是外道的定法,但是很高啊,你不要看不起無想定,外道的定法,你學佛的還做不到呢。外道定,真得到這個定,升天的果報還是在色界天的高層哦。無想是完全停止了思想。
所以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很多的觀念是錯誤的,以為打起坐來,思想什麼都不要了,這樣我才能夠得定了,其實他這個觀念是無想定的思想、路子。
無想定同佛法的差別,細微之間,無想什麼都不想,無想定還很難修到哦。可是無想定不是昏沉哦,這要注意。所以有些同學聽我講,入昏沉定,坐久了以後,果報會變畜牲,一點不錯,但是那是大昏沉。無想定,你說,我現在修的是無想定,將來變豬——你有這個資格?無想定還升天吶。
那麼,這個無想跟昏沉有什麼差別呢?所以學佛法就在這裡,這個邏輯要分的很清楚。昏沉是你作不了主,譬如說我要睡眠了,或者酒喝醉了,今天發高燒了,昏沉了,你一點作不了主。無想定是我有意入這個定,把一切思想「啪啦」把它關了、滅了,你會作主,差別在這裡。這個聽懂了吧?很難懂啊,我的媽!這個是關鍵,你看到那麼簡單。
所以,真正入無想定還不容易啊。你看釋迦牟尼佛,我們教主,十九歲出家,第一步去學無想定,三年才修成功哦。修成功了,他丟掉了,認為這個不是道,不是菩提,不是正道。可是他也修了三年吶,練了三年才到達——依他老人家的功力,決心。不要說我們……無想定你哪裡做得到啊?!你能夠不思想,思想停得掉?那個定境裡頭不用思想在定啊。滅盡定是正定,但是,老實講,也還是小乘的正定,大乘看起來,馬馬虎虎了。滅盡定是大阿羅漢才得到。
無想定就是無想,換句話,無想是把第六意識關閉了;滅盡定不止第六意識關閉,第七識到第八識的一部分都把它滅掉了。滅就等於火燒起來,拿水一潑,就把它滅掉,叫做滅,無想等於是只是把它關閉起來。
還有一個凡夫的,我們普通人的悶絕,悶同絕,昏過去,譬如腦震蕩昏過去,或者一口氣把你悶住,死過去,假死過去。這三樣境界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差別很大的。在唯識學,悶絕、無想、滅盡定都屬於無心位哦,都沒有心的作用,所以屬於無心位。
但是這個無心位裡頭有差別的。滅盡定是羅漢得道的境界,無想定是外道成就的境界,悶絕是凡夫的腦神經大部分停止作用的境界。這三個名稱不同,範圍也不同。可是在唯識的學理上,它們整個是屬於無心位。
所以說,「無想。滅定」,沒有提凡夫的悶絕,還談不上。如果到了無想定,或者進一步,到了羅漢的滅盡定,「染意若無。彼應無別」,染汙的第六意識沒有作用了,這個思想作用,染汙……哎呀,那個人對不我起啊……這個世界是很可悲啊……哎呀,好討厭呢……貪嗔痴慢是這些染汙心、心理都沒有了。「染意若無,彼應無別」,他說,那這個時候沒有分別了,沒有差別了。
「謂彼二定。俱滅六識及彼心所。體數無異。」這就是講,「二定」,無想定與滅盡定這兩種。「俱滅六識」,這兩種定的境界,眼、耳、鼻、舌、身、意都停掉,滅掉了。「及彼心所」,心理的思想作用都不會再起來。「心所」,心理的思想作用不會再起來。「體」,心王,心之體;「數」,這個數理境界啊,心數,「無異」。心之體,心之數,心數,譬如說起多少念頭。這個思想作用「無異」,它沒有差別,沒有兩樣。
「若無染意於二定中一有一無。彼二何別。」假定沒有「染意」的作用,染汙。在這兩個定,無想定跟滅盡定——這個中間很厲害啊,「一有一無。彼二何別」,一個有一個無,所以滅儘是完全沒有了,滅盡了;無想還有。無想等於把那個發芽的蓋住了,比方啊;滅儘是沒有蓋住,這個根根都斷了。這兩個定境有這個差別。
「一期生中。心心所滅」,「心」,上面是心的體。「心所」,心理所起的這些作用都停掉了,所以叫做無想定。那麼就證明,這個停掉的作用是第七識,就是意根的思量停、關閉了。
「若無此識。彼應無染」,假設沒有這個識的作用,那麼,無想天天人已經是得了道了?再沒有,無想其實還沒有得道呢、沒有悟道。他染汙了,染汙什麼?給無想的情形染汙而已。所以說「謂彼長時無六識轉」,所以無想天、無想定中的人,他晝夜、很多、一定算不定一萬年幾萬年,這個長時間沒有前六識作用,都不起。眼耳鼻舌身意都不起。這是無想定的境界。我們這個問題沒有完。
剛才陸先生拿來(一張字條)說有一位同學,在這裡他說馬上要出國了,有些問題要問:六祖大師說:「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我剛才你說的滅盡定,什麼?「連第八識也滅了?!」我剛才沒有講「滅盡定連第八識滅了吧」?你不要聽錯了,你看當場聽話就聽錯了。好在還有很多人證明。沒有滅盡定、第八識也滅了沒有啊。是否有不同的含義?這是你的第一個問題的第一段。又第八識種子恆轉與瀑流,是否是無法斷滅的,啊這個,而「賴耶緣起說」是否是什麼……?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哎,你好像還研究過一點佛學啊,不過(是)不成系統的佛學。
六祖說「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是修行功用上的事。第六識、第七識說「因上(轉)」,就是說見道的時候可以轉了;前五識 眼、耳、鼻、舌、身 同第八識阿賴耶識,要想整個地轉了,除非得、證得佛果才能轉。這是六祖的話。同你問的話差別很遠了。你剛才說第一個,我講到滅盡定,第八識,我沒有這麼講,你不要搞錯了,與教理也不合,與事實也不合。
滅盡定的人,能不能轉第八識?還有程度的差別。滅盡定,滅盡定不是滅了第八識,是否有不同的含義?那滅盡定,我告訴你只到了「六、七因上轉」的境界。還不是「五、八果上圓」。報身還沒有成就,還談不上,研究教理的話,你還要好好(研究)。「五、八果上圓」,不但是法身成就啊,報身也成就了。那是佛果上的境界。滅盡定是羅漢小乘最高的境界。談不上「五、八果上圓」,扯不上啊。思想搞清楚,不要亂扯。
又,你這個問題連帶說「第八識的種子恆轉如瀑流」,是凡夫境界而言,一切種子如瀑流是凡夫境界,沒有得道的。那麼到了羅漢境界,滅盡定就把這個瀑流種子暫時切斷了,那是小乘境界。聽懂吧?滅盡定的境界是這個瀑流水一樣的形容它,這個種子切斷了。至於說這個「第八識種子無法切斷」,當然你是凡夫就沒有辦法切斷了。不要說是得滅盡定的境界,初果羅漢能夠見一點空性的話,真是見空性,這個瀑流也暫時切斷了。所謂過去心、過去念已滅,未來念不生,當體即空,就是暫時切斷的意思。並不是切不斷的。但是,羅漢境界小乘的切斷,是不是究竟呢?非究竟。要到成佛境界不講切斷而轉了。
所以,你看過一點《六祖壇經》,也曉得轉了,「轉識成智」,轉識成智不是你所了解的境界,不討論了啊。我沒有告訴你,因為不是你了解的程度。那麼,你認為是否是「第八識的種子是永遠切不斷的?」這個觀念錯了啊。
推薦:
南禪七日158集視頻專題摘錄精選
個人收集的南師錄音資料下載地址(珍貴!)
南師公開失傳已久的唯識法相的修止觀的方法
南師講《八識規矩頌》一定要背下來,非常重要!
南師詳述死亡、投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