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原告涉嫌虛假訴訟罪,也不能駁回民事起訴(刑民交叉)

2020-12-20 最高法裁判規則

每一個打到最高院的官司,背後都有精彩的商業故事。

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的範疇,不能以案件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原告的民事起訴。但在原告涉嫌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審結前,宜中止民事訴訟,待刑事案件審結後,可視情況恢復審理。——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再5號

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

一、案情簡介

聖花實業公司、唐先生向臧先生借款3000萬元,聖華偉業房地產公司等提供連帶責任擔保。

借款到期後,聖花實業公司、唐先生只償還了部分利息,臧先生遂向法院起訴,請求借款人、保證人償還借款本息。

訴訟過程中,當地公安局向法院出具一份立案決定書和情況說明,稱聖華偉業房地產公司法定代表人報案,主張藏先生提起的訴訟構成虛假訴訟,該局決定立案偵查。

憑藉這份立案決定書,二審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駁回了藏先生的起訴。

(規定原文: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虛假訴訟罪屬於刑事犯罪

二、各方主張

藏先生不服,向最高法院申請再審。藏先生主張,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不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

聖華偉業房地產公司等有公安刑事立案決定在手,可能覺得勝券在握,未進行答辯。

三、法院裁判

最高法院支持了藏先生的再審主張,撤銷二審裁判,指令二審法院審理。

最高法院認為,虛假訴訟罪不屬於經濟犯罪的範疇,具體理由如下:

(1)虛假訴訟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司法秩序,而經濟犯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經濟管理活動和經濟秩序,兩者犯罪的主客觀方面及侵害的客體均不相同。

(2)經濟犯罪管轄案件範圍不包括虛假訴訟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七十六條規定:「本規定所稱的『經濟犯罪案件』,主要是指公安機關經濟犯罪偵查部門按照有關規定依法管轄的各種刑事案件」。而《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轄分工規定》中規定的經濟犯罪偵查局管轄的89種案件中,不包括虛假訴訟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二)》中規定的共97種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刑事案件中,也不包括虛假訴訟罪。

就本案而言,本案中藏先生涉嫌虛假訴訟罪,但並非涉嫌經濟犯罪,不能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以本案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臧先生的起訴。

但是最高法院強調,鑑於公安機關認為本案有虛假訴訟犯罪嫌疑,已決定立案偵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七條的規定,在臧先生涉嫌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審結前,宜中止本案訴訟,待刑事案件審結後,可視情況恢復審理。

四、編後語

通過刑事手段幹預民事審判,已經成為部分案件中當事人的慣用伎倆,尤其是存在地方保護的案件中。簡單來說,這種伎倆就是被告方向當地公安報案,主張原告涉嫌犯罪,通過運作取得公安的立案決定書,被告方的目的不是對原告進行偵查,而是將公安的立案決定書提交法院,以案件涉嫌經濟犯罪為由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起訴。事實上公安在作出立案決定書後就不再進行下一步的偵查動作。(感覺壞壞的~)

本案件給打破這類伎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我國的公安系統分為刑偵和經偵兩個偵查體系,我們以後在遇到這類伎倆時,首先應核實一下被告方的報案罪名屬於刑偵還是經偵管轄,如果屬於刑偵管轄,那麼法院就無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以本案有經濟犯罪嫌疑為由駁回原告的民事起訴。

延伸思考

留一個小問題供大家討論,詐騙罪(不是合同詐騙罪)屬於刑偵還是經偵管轄?

相關焦點

  • 法律解讀:虛假訴訟罪的司法認定?虛構事實是否構成虛假訴訟?
    1、如何區分「虛假訴訟罪」與「民事訴訟中的一般不誠信行為」?2015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提到:虛假訴訟罪是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從而侵害司法秩序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但是在具體的認定標準上並不十分明確。
  • 最高法判例:民事訴訟被駁回又提起行政訴訟,法院如何保障當事人訴權
    3.從救濟渠道選擇保障而言,在生效民事判決已經表述確認強制拆除違法的訴訟請求不屬於民事審判範圍的情形下,在行政訴訟環節應當對強拆主體等事實及被訴行為性質作出明確認定和處理,而不宜以原告舉證不力為由駁回起訴。
  • 男子勝訴後被以虛假訴訟跨省刑拘,取保後未起訴獲賠7.6萬
    陳巧峰家屬提供的高密市公安局拘留通知書顯示,2016年8月18日14時,高密市公安局將涉嫌虛假訴訟罪的陳巧峰刑事拘留,現羈押在高密市看守所。潘祥燦律師提供的材料顯示,2016年9月8日,高密市公安局給負責該案二審的福建高院發來證明函。
  • 江蘇連雲港律師┃周光權:「刑民交叉」案件如何判斷
    實務中對刑民交叉案件的分析,首先要基於法秩序統一性原理,考察民商法對當前案件的基本立場,確定民商法上的權利歸屬、民商法對於行為性質的態度。其次要按照法益保護原則檢驗被害人有無損失。對於損失不存在的情形,不能定罪;對於損失難以確定的,定罪必須慎重;準確把握被害人財產損失的時點;如果被告人實施的欺騙行為很容易判斷,且屬於就交易的「重要事項」進行欺騙的,財產損害這一要件對於定罪的重要性就下降。
  • 河南兩公司因虛假訴訟各被罰50萬:欲通過調解逃避巨額債務
    目前該院正在研究相關責任人是否涉嫌虛假訴訟罪等問題。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就虛假訴訟案件處理情況答記者問時指出,目前虛假訴訟防治難點包括發現甄別難、調查取證難、懲治手段不足。平頂山中院經審查認為,該案屬於虛假訴訟,裁定不予準許昭平湖公司撤訴。4月22日,平頂山中院作出(2020)豫04民再19號民事判決書,認定該案系虛假訴訟,判決撤銷前述調解書,駁回昭平湖公司的訴訟請求。新地產公司不服,向河南高院提起上訴。河南高院審理期間,新地產公司表示因「自身原因決定不再上訴」,故未繳納二審案件受理費。
  • 最高法刑四庭負責人就虛假訴訟刑事案件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解釋》屬於對刑法條文含義和適用標準的具體闡釋,不能超出刑法的規定範圍,對虛假訴訟犯罪行為的界定和確定的定罪量刑標準等內容,必須以刑法的規定為依據。另外,實踐中虛假訴訟違法犯罪行為呈現多發態勢,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均有發生。但是,根據刑法規定,虛假訴訟犯罪行為表現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即虛假訴訟罪僅適用於民事訴訟領域。
  • 【金法說案】原審原告能在二審中撤回起訴嗎?
    【金法說案】原審原告能在二審中撤回起訴嗎?遂判決駁回了謝某的訴訟請求。宣判後,謝某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官耐心釋法析理,積極化解雙方矛盾糾紛。最終,謝某在二審主動撤回起訴。
  • 最高法: 民事訴訟文書新樣式
    04民事裁定書(小額訴訟程序用,以駁回起訴為例)××××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民初……號 原告:×××,……。……(明確原告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概述原告主張的事實和理由)。 本院認為,……(寫明駁回起訴的理由)。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的起訴。
  • 最高法:關於民間借貸舉證責任的裁判規則
    第二條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以及其他能夠證明借貸法律關係存在的證據。當事人持有的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沒有載明債權人,持有債權憑證的當事人提起民間借貸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
  • 2021,法院不受理這69類民事案件!
    四、刑民交叉時,民事案件應先不予受理的情形五、民事訴訟證據因自身的證據屬性不具有民事可訴性六、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國家政策性問題引發的糾紛,不應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受理七、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不予受理的情形八、自然資源權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引發的爭議,不屬民事訴訟受理範圍的情形九、侵權責任糾紛不予受理的情形
  • ...說法】設套起訴、欺騙法院……「套路貸」牽出50起民事虛假訴訟
    此前,被告人李衛俊因犯詐騙罪、敲詐勒索罪、虛假訴訟罪、尋釁滋事罪被法院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28萬元。針對這起「套路貸」案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同步啟動民事訴訟監督程序,一舉糾正50起民事虛假訴訟,並由此激起一系列社會治理有效舉措,收到良好效果。
  • 不具有上訴利益的當事人,不能提出上訴
    故目前宜先行駁回起訴,將本案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如公安機關偵查終結後,本案未涉嫌犯罪,尤夫公司可再行提起民事訴訟。浙江高院作出(2018)浙民初54號民事裁定,駁回尤夫公司的起訴。具體到本案中,孤鷹公司為被告,一審裁定的主文駁回起訴本身對孤鷹公司是有利的,讓其從尤夫公司對其提起的民事訴訟中擺脫出來。孤鷹公司對一審裁定的不服,實際上是對一審裁定關於涉嫌經濟犯罪的事實認定不服。而此部分並不屬於裁判主文,故不能僅以此為由提出上訴。
  • 同一原告對同一被告提起的基於不同民事法律關係提出的複數請求...
    案號:最高法院(2010)民二終字第85號裁定書劉聿與金守紅股權轉讓合同糾紛管轄權異議上訴案相關案例最高院(2011)民二終字第42號本院認為:訴的客體合併是指相同原被告間基於不同法律關系所提出的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將各個獨立又彼此聯繫的訴合併在同一個訴訟程序中審理。
  • 2020年起,這10大類69種民事案件,法院不受理!
    四、刑民交叉時,民事案件應先不予受理的情形五、民事訴訟證據因自身的證據屬性不具有民事可訴性六、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國家政策性問題引發的糾紛,不應由人民法院作為民事案件受理七、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不予受理的情形八、自然資源權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引發的爭議,不屬民事訴訟受理範圍的情形
  • 民事訴訟中作偽證涉及的刑事責任
    「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行為人「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可能涉嫌虛假訴訟罪,刑法中虛假訴訟罪規定的「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是指捏造民事法律關係,虛構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行為。如果客觀存在民事法律關係和民事糾紛,行為人只是對具體的訴訟標的額、履行方式等部分事實作誇大或者隱瞞的行為,則不構成虛假訴訟罪中的「捏造事實」,不屬於刑法規定的虛假訴訟罪的範疇。
  • 捏造事實虛假訴訟 東陽市法院判決首例虛假訴訟罪案
    2018-03-20 14:37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黃保平 通訊員 張越美 虞天浩資料圖片3月16日,東陽市法院審結一起虛假訴訟罪案件,被告人何某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據悉,該案是市法院宣判的首例虛假訴訟罪案件。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新修訂的《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
    被告對原告的債權人資格提出有事實依據的抗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原告不具有債權人資格的,裁定駁回起訴。」三、將第三條修改為:「借貸雙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事後未達成補充協議,按照合同相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仍不能確定的,以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
  • 律師參與偽造87萬欠款起訴,虛假訴訟終獲刑
    偽造證據來法院起訴,律師知法犯法,想玩弄法律打一場假官司,誰知構成虛假訴訟罪,得不償失。8月5日,長沙縣人民法院通報了這樣一起案例。戴某1欠了王某一大筆錢,為還債,偽造合同和欠據起訴戴某1掛靠的建築公司,以此騙取所謂的貨款。
  • 虛假訴訟罪與詐騙罪的區別
    導語 虛假訴訟是發生在「訴訟活動中」的行為;詐騙是發生在「訴訟活動以外」的行為。兩者時間界定不同,主管界定不同。 概念 虛假訴訟是指在訴訟過程中,為了謀取非法利益採取的非法行為。虛假訴訟是侵犯司法秩序,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手段。詐騙罪是指直接為了獲取非法利益,虛構隱瞞事實真相,侵犯他人公私財務的所有權,而採取非法手段的目的。
  • 50起民事虛假訴訟藏身「套路貸」
    此前,被告人李衛俊因犯詐騙罪、敲詐勒索罪、虛假訴訟罪、尋釁滋事罪被法院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28萬元。針對這起「套路貸」案中涉及的民事訴訟,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同步啟動民事訴訟監督程序,一舉糾正50起民事虛假訴訟,並由此激起一系列社會治理有效舉措,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