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曾:我的公公陳立夫(四)

2021-02-13 駐馬秋風

© 林穎曾/口述

© 李菁/撰寫

走過世紀

回到臺灣的公公,開始專心於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他覺得政治是短暫的,但文化是永久的一個根,所以他對中國文化的推廣一直不遺餘力,晚年他寫了不少研究孔孟的書,還主持翻譯了李約瑟的《中國之科技與文明》。他也喝過洋墨水,他也可以很洋派,但他反而更提倡中國的文化。

公公對中醫也很重視,他說中國的醫學是生活醫學——生活裡就含有醫學的教育,比如如何滋補、養生、保健等,現代醫學成了一門獨立的行業,反倒和生活的關係剝離開了。汪精衛當年要廢除中醫,就是公公等人在呼籲,把中醫保留下來。他在臺灣也說,中醫西醫不要打架,一個是體,一個是用。他說中西醫應該像男女一樣,要讓他們「談情又說愛」,最終受益的是病人。重返臺灣後,他著手改制臺灣第一所中醫學校,同時他還帶頭編纂了歷史上第一本《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是他30年來募資及寫墨寶捐款重新建造起來的,另外他又成立了財團法人立夫醫藥研究文教基金會,目的都是為了振興中國傳統醫藥和文化。

到了晚年,當年政治的恩恩怨怨已經慢慢淡化,他真心期待看到兩岸和諧。1975年,公公以「總統府資政」的名義,通過秘密渠道,曾向中共方面發出邀請,歡迎毛澤東訪問臺灣。遺憾的是,大陸正進行文化大GM,他的舉動,並沒有得到北京的回應。

1988年,公公聯合其他一些國民黨元老,提出「用中國文化統一中國」。《人民日報》還發表評論,稱讚它是「謀求祖國統一的積極態度,令人感佩」。公公曾提出用外匯儲備100億美元的利息用作兩岸交流,可惜沒通過,否則今天的兩岸情形肯定有所不同。1994年,公公贈送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一幅字,云:「求統一不談小節,為和平先天至誠。」再次表達了求祖國統一的急切心情。

對於大陸把陳立夫、陳果夫列為「四大家族」的一員,公公當然知道。我先生還曾半開玩笑地說:「我們是『四大寇』裡最窮的『寇』,但社會的估價好像很高!」公公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也很正常。他常講,中國敵對的時候常常有,但打歸打,畢竟還是一家人嘛。

其實他跟毛澤東、周恩來早年就認識。五四運動發生時,公公還在天津北洋大學讀書,便知南開有個很活躍的學生叫周恩來。當年國共談判時,他與毛澤東、周恩來打交道甚多。毛、周跟蔣介石談判時,指名要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背書,他們說只有兩兄弟背書的話,才算話,不然食言怎麼辦?家裡至今還保存著周恩來在國內談判時寫給公公的一封信,上面說:你們兩兄弟對蔣先生最有影響力,也是我們覺得最可以溝通的。

大陸第一個記者團1992年赴臺灣採訪時,就採訪過公公。雙方對彼此可能都很好奇,公公覺得以前對他有不少負面報導,他也希望讓外界來看看。他很風趣地說:「你看我可以活那麼久,就是等你們來看我。」他更想傳達一個信息:我們不在大陸的領土上,但我們都是中國人。那次採訪後他很愉快,他覺得大家對他的疑惑他可以當面解釋。大陸記者對他也很好奇,他們對陳立夫養雞、陳立夫辣椒醬、陳立夫湖州粽子更感興趣。

我近期整理很多公公的資料,發現了1992年的一份文件,上面有公公的批示,他寫道:最不願意看到兩岸和平統一的人是李總統。經國先生對我公公很尊敬,凡事都找他商量,而唯一一件他自己決定後再通知公公的事情就是挑選了李登輝。他說:「立夫哥,我已經挑好了副總統。」公公也無話可講。1992年,還沒有幾個人能看清李登輝的真實意圖,他已經有先見了,那時宋楚瑜、連戰還都幫著李登輝呢!

公公晚年生活簡單而有規律:早晨5點起床,然後寫毛筆字、看書。他很注意養生保健,每天堅持按摩、堅持三餐後散步按摩45分鐘,這或許是他長壽的原因。其實他早年身體並不好,中年時又患上糖尿病,能活到百歲全靠後來的鍛鍊和修養。我很少見他發脾氣,他自己也說,每次遇到困難,他只怪自己,而不責怪別人,所以也不會發脾氣。

公公、婆婆並未留下多少財產。公公總是教導子女們要自食其力,陳家的生活方式跟臺灣的普通民眾並無兩樣。公公在臺灣天母曾有座房子,買地和造房子的錢均由4個子女通過每月分期付款支付,婆婆過世後,公公將房子賣掉,並把賣房的錢歸還給孩子們。

婆婆是90歲那年去世的,她的去世對公公影響很大,作為晚輩,我們對公公的照料自然更加細心。但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有一次,他要出遠門,我頭一天替他收拾好所有行李。晚上我偶然發現,他把箱子的東西全部拿出來,自己重新收拾。我很不理解,問他為什麼。他溫和地笑笑說:我自己能做的,我還是想自己做。原來他擔心直接拒絕我的幫助,會讓我不高興,於是只好自己「偷偷」收拾。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於老年人,並不要以為替他處理一切事情,便是為他好。

公公重返臺灣後,一住就是30年。臺灣的政治環境讓他一天天無奈,那些舊相識也一個個地離去。公公組織了一個「老人會」,原本80歲的老人才能入會,後來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公公就將入會標準降低到60歲。只要有走的老人,公公都親自到殯儀館去送行。

1997年3月是蔣夫人宋美齡的百歲大壽,因為很多人都想到美國去看她,蔣夫人希望由公公出面組個「祝壽團」去美國參加她的百歲壽宴,但公公決定自己單獨去探望她,不去搶那個風頭。他說:「我這一生看得太多了,還是讓喜歡做這事的人去做吧!我去看望朋友,我親自去就代表我的誠意了。」那一年是我陪公公去美國,在蔣夫人紐約長島的房子裡,坐下後,大家忽然發現公公左邊耳朵重聽,蔣夫人正好右邊耳朵重聽,於是趕緊給兩位老人調換了個座位。看著兩位世紀老人用上海話親熱地交談,我感慨萬千。兩個人共同的朋友、有著共同回憶的人基本上都去世了!

2001年2月8日,公公在臺中去世。他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不盡的話題。(完)

(圖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助手,陳立夫陳果夫,蔣的一句話,讓陳下不來臺
    1949年其實早在蔣介石下野避居溪口時期,他就曾當面對陳立夫等「CC派」人士發過脾氣,直斥「打敗我的是自家的國民黨」,更揚言從此不進中央黨部,幾乎讓陳立夫下不了臺。尤其除了黨內糾紛與派系爭議,陳立夫曾於1948年受命赴美為共和黨候選人杜威助選,在一片看好聲中,杜威意外落選,國民黨因而開罪杜魯門與民主黨,不但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曾直接要求蔣介石命陳立夫出國留學或解散「CC派」,1949年底,美方更直接轉告赴美求援的國民黨人士,陳立夫如不離臺,別指望美援到位。
  • 陳果夫、陳立夫倆兄弟是怎樣成為四大家族成員的?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倆權傾華夏的勢力,是與他們父輩的業績密切相關、緊緊連在一起的。他們父親陳其業為陳家長子,二叔陳其美,三叔陳其採。他們陳家在當時浙江湖州也是望族,陳果夫兄弟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特別陳立夫上過大學,並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是有一定的學問的。
  • 和蔣家非親非故的陳立夫、陳果夫兄弟,憑什麼躋身四大家族行列
    唯獨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和蔣家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如何躋身於四大家族之列?陳立夫當時有這樣的傳聞,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意思是陳立夫組建了中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是 陳氏兄弟所控制的全國性特務組織。
  • 《公公出宮》劇評:四個「老炮兒」的「少女時代」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說《公公出宮》讓「三色粉」淚流滿面,還有人說它讓TVB笑了。但筆者認為,該劇並不能代表TVB劇的最高藝術水準,只是符合了香港師奶觀眾的口味罷了,究其根本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家族+日常」梗。當然,鮮明的人設以及演員逆天的表演還是為該劇加分不少,開啟了四個老炮兒的少女時代。
  • 《公公出宮》「四虎」當紅,監製羅永賢詳述幕後故事
    昔日《大太監》裡的「太監四虎」走出皇宮,來到南方的金家村,與村裡的「男人婆們」展開一段段爆笑故事。由於受到春節假期的影響,每年二三月份的檔期一向不受重視,《公公出宮》前期的收視也不盡如人意,首集僅錄得19點收視率。但是,隨著劇情的逐步展開,《公公出宮》實現了口碑和收視的雙雙逆襲,創下最高32點的高收視率。
  • 【家篇】我的公公
    作者和公公在一起公公威嚴如山。他身高一米七,黝黑的臉,挺拔的鷹鉤鼻,剛毅的外表加之不苟言笑,給人敬畏之感。確實,公公率直,倔強,急了也會罵人,但他無論在家在外都被信賴被尊重。他曾引以驕傲的往事之一是當年是花都第一位養雞萬元戶。然而,公公的溫柔似水卻讓我感受深刻。
  • 《公公出宮》太監四虎為港劇開旺年
  • 公公老不正經,我替婆婆鳴不平被公公扇耳光:我的事以後少管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讀者來信:木子李:婆婆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在公公面前沒有發言權。在丈夫成長過程中,見證了太多次婆婆受委屈的場景。期間,丈夫也和公公理論過。公公永遠一個態度:小孩子別管大人的事情。我和丈夫經他同事介紹認識並結婚,他同事和我家是鄰居。當時,對於和丈夫在一起這件事還是有些猶豫:雖然丈夫工作光鮮,雖然丈夫長相帥氣,但是,丈夫沒能力在工作城市買房必然是硬傷。我父母倒是對這件事挺看得開的:你是家裡獨女,咱家有兩套房子,要那麼房子幹嘛?最終,在父母極力撮合以及我對丈夫不討厭的情況下,我和丈夫結婚了。
  • 刷港劇丨《公公出宮》了 請火速圍觀四個老年「少女時代」的日常
    都說四個女人一臺戲,然而TVB的四個「公公」也為我們帶來的一齣好戲。
  • 四位「海公公」,谷峰版看的最多,計春華還行,華子演的是瘋子!
    這部劇有許多的角色被大家記住,其中帶韋小寶進宮的海大富海公公,扮演過的就有許多,今天說其中四位。第一位:吳孟達版,達叔版的海公公雖然不是最早的,但卻是最深入人心的,不論是在周星馳的電影《鹿鼎記》還是張衛健版的《鹿鼎記》當中都有不錯的表現,吳孟達扮演白痴關公這一形象被演繹的趣味十足。第二位:谷峰版,如果讓大家選心目中最經典的一版本的《鹿鼎記》的話,相信大家都會選的是陳小春的鹿鼎記。
  • 我幫70歲公公找了2個老伴,睡一次就被公公趕走:你看上我的3間房才和我睡,渣女
    我和遠安結婚前,老媽對我說,以後對你公公好點。她說我公公年紀輕輕失了老伴,一把屎一把尿把兩個孩子拉扯大很不容易。 我進門前,嫂子已經改嫁,我按老媽的囑咐,做好了和公公一起長住的思想準備,但是沒想到,公公自己卻不願意。 我們在同一個屋簷下住了幾個月,有一天,遠安悄悄對我說,他說公公覺得和我們生活習慣相差太大,這些年他自由慣了,不願意受拘束,所以,還是分開住得好。
  • 女明星劉荷娜躺公公大腿上,但這個公公更奇葩
    於是我大聲說道:羅明元,你回來了嗎?去給我把那件粉色的內衣拿來。門外沒有吭聲。公公走了,我舒了一口氣。第二天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飯時,我看公公表現得極其淡然,還不住地給兒子夾菜,還問了我工作上的情況。這老頭子,真會演戲的,他知道了我看到了他,竟然像沒事人似的。我瞥了眼婆婆,她依然優越感爆棚,但突然之間我有點同情她。
  • 國民黨遷臺後,爆發的四次大規模政治鬥爭
    國民黨遷臺後,爆發過四次大規模政治鬥爭。老蔣時代,曾放逐陳立夫,全面壓制CC派;蔣經國御下更嚴,更無挑戰者。
  • 正室和洗米華合體為公公慶生,戴巨型珠寶秀恩愛,懶理小三生四胎
    12月23日,洗米華(原名周綽華)妻子陳慧玲公開為公公「波哥」慶生照,周家祖孫三代同臺為老爺子慶生,這也是洗米華遭遇感情風波後,兩口子再次合體。
  • 我還有一個同樣明理豁達的公公
    眾所周知,婆媳關係難處,可我卻不認同。也許是上天垂青,讓我有一個善良寬容的婆婆。我嫁到他們家將近三十年了,婆婆從不以長者自居,凡事都用商量的語氣,和顏悅色跟我講,從沒提高嗓門和我說過話,更別說紅臉白眼了。
  • 阿五公公
    阿五公公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五,家裡人便叫他阿五。論輩份,我應該叫他太公,奶奶說他跟我爺爺的父親同輩。可從我記事起,村裡老老小小都叫他阿五老朋,朋不是朋友的意思,而是蠢驢的意思。我問奶奶為什麼?奶奶嘆著氣說,命不好咯。阿五公公和阿五婆婆結婚數年,一直未育。村裡人便說阿五公公那個方面不行,是頭騸驢。阿五公公身材矮小,病病歪歪,常年吃藥。阿五婆婆體格健壯,手腳勤力。
  • 因為公公一個動作,我離婚了.
    「十幾個男人都往我身上壓過來,他們在我身上到處亂摸,我根本沒有力氣反抗。」婚禮結束後,她情緒極度抑鬱,每天就呆坐在床上不吃不喝,半夜偷偷抱著被子哭。結婚是圖個喜慶,不是為了方便一群烏合之眾骯髒地狂歡。有的人尺度之大,就連主持過上百次婚禮的司儀都覺得瞠目結舌。在婚禮上,有個男人當著新郎的面,一身酒氣衝著新娘就親了下去。
  • 公公婆婆以斷絕關係為要挾,讓我老公同我離婚
    歡迎關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情感講述人:小玫最初和馮彪結婚那兩年,我們的確過了一段很幸福的生活,那時,我們的女兒還沒有出生,我也依然有著自己的工作。我倆早晨一起出門上班,晚上回到家裡一起去逛菜市場,買菜做飯。公公婆婆都不同我們住一起,我們各自掙錢自己花,家裡的錢兩個人共同出,馮彪是男人,自然比我出的多一些。不過他也甘之如飴!他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