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gay,但我從不看腐片,也不喜歡看。
誠然腐文化的流行把同性戀的話題從黑暗的地下帶到茶餘飯後,打破了禁忌,它的積極意義不可否認,但是對於同性戀來講,我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腐文化把同性戀當做一種腐女的消費品,把同性戀過於耽美化,缺乏了真實感,除了能博得腐女的臉紅心跳外。更有甚者借同性愛為話題元素來拍劇賺錢。
我問過一些腐女,她們並不是很清楚gay圈,對於gay的認識還是基於攻受角色,其實腐女的心態也是可以了解的。從心理學上講:男女有別文化下,男女生互相抱有幻想和猜測,而當兩個帥哥搞曖昧時,可以降低女生看待男生的那種距離感。
雖然我不看耽美,但我看同志片的,《天佑鮑比》《斷背山》《藍宇》《暹羅之戀》《平常心》《平常心》《東宮西宮》.這些同志片在我心裡根本區別於耽美腐文化,因為他生產的並非腐點,而是社會人文。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真愛無差別,可是他們依舊用"耽美"把真愛劃分開來了,真正的歧視不就是你把相同的東西劃分開,並採取兩種態度去對待?
耽美漫畫可以把同性戀主角設置成兩個極度美型的人,可以把整個朋友圈都安排滿同性戀,只要怎麼能讓腐女花痴,就怎麼寫,看似美化,其實幫了倒忙。
如果你身邊有基友,你就會知道生活中的同性戀美醜各異,各有優劣,他們散布在各階層各行業,這才是現實。如果你就是gay,而你身邊卻全都是直男癌,你就會明白腐文化虛構了一個美麗而不實的烏託邦。
可是近來微博流行著這樣一種奇怪現象,只要是很帥的博主,總會有大量評論在調侃"你有男朋友了吧"之類的,這樣無形間使同性戀的門檻被抬高了,人們忘了注意那些沒有顏值的一樣承擔著壓力卻又優秀著努力著的同志,而這些平凡的同志群體正佔據了圈子的大部分比例。
同志片比起耽美片,它往往不會忽略同志世界裡無法缺少的一個問題點,那就是社會。只要是一個同志,都免不了在意別人的眼光,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即使我們說著同性愛與異性愛無異,但這裡的無異是指都沒有錯,都是愛的存在方式,並不代表任何方面都無異,因為同性愛是無法不去考慮社會因素的,所有的同性愛的發展都是無法拋棄社會矛盾這一因素的,這有別於婚戀文化裡門當戶對,經濟壓力等困難。
以上問題是任何一種性取向情侶之間都可能擁有的,而同性戀具有的困難是這一群體特有的。因此我不認為同性戀和異性戀是完全一樣的。
總之,腐文化所描述的世界只是整個中國同性戀群體共同遙望的一個空中樓閣,它給我們描繪了未來的美好景象,但卻沒有告訴我們該怎麼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