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嶽:談三個經典愛情散文

2021-03-02 岐山作家

談三個經典愛情散文

徐嶽

怎樣把散文寫得短小,是全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我學了幾位名家的經典愛情散文,想說點感受,於是寫了此文。

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張愛玲講了一個關於「愛」的故事。只有幾百字,夠短的。

如果某些人要拉開架勢寫小說,也許會有短篇,也許會有中篇,也許還會有長篇。

但張愛玲沒有那樣做,她只寫了篇小散文,幾百字,確實夠短的,但其深意卻頗能令人玩味。

一對青年男女說不認識,卻常常碰面;說認識,卻沒說過話。然而一次偶然的相遇,男人只隨意吐出了一句話,她卻感動了一輩子。這句話不是「我愛你」,而是「噢,你也在這裡嗎」,他的語氣是輕輕的、平常的,就像生活裡隨隨便便的一個問句,就像一句「無話可說的話」。

「就這樣完了。」

女人把此情、此景、此語記了一輩子,老了還記著。讀者也被震撼著。這是為什麼?

第一,女人那時候正處於愛「饑渴」的時候。因為「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就在這個獨特背景下,那個常常碰面卻沒有開過口的男人主動向她打了招呼,「噢,你也在這裡嗎」。讀者讀到這裡,還要注意一個妙處,他們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站了一會兒,各自走開了」。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嶄新的思索空間,真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愛」在敏感之中,「愛」在偶然之中、不經意之中。

第二,後來,這女人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真愛。老了就回味年輕時那男人在「晚上」「後門口」「桃樹下」說的那句真情話……遠的拉近了,近的推遠了。真愛就這麼永遠地留在心裡了。

第三,大剪大裁的技巧。作者寫女人的形象只三個字,「生得美」。寫他們戀愛,時間是「春天的晚上」,地點是「立在後門口」,場面是「手扶著桃樹」,這幾個細節渲染出了「愛」的氛圍。對她一輩子的不幸、心酸的概括更為簡單,她「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縣外去做妾,又幾次三番被轉賣,經過無數的驚險的風波」。作者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寫。

如果沒有這樣的大剪大裁,文章無論如何是短不到只有這幾百字的。

一篇「最初級」「最簡單」的愛情故事


周作人的《初戀》「最初級」「最簡單」到「我不曾和她談過一句話」,但和她之間確實有過純真的愛情,而且「我」確實感受過愛情的力量。

「我」寫字時,那個「三姑娘」「抱著一隻名叫三花的大貓,看我映寫陸潤庠的木刻的字帖」。這就是「初戀」的唯一的情節和事實,也是兩人唯一的交往。也許有人認為,這怎麼能算是戀愛呢?作者還說「也不曾仔細地看過她的面貌與姿態」。這樣的戀愛實在太奇了。

但作者卻振振有詞,稱這是「我」的「初戀」。

第一,「雖然非意識地對於她是很感到親切,一面卻似乎為她的光輝所掩,開不起眼去端詳她了。」但幾十年後回想起來,「仿佛是個尖面龐,烏眼睛,瘦小身材……」在這裡,「我」的感覺完全是在不經意間,但卻是刻骨銘心的、坦率的,沒有半點虛偽與矯飾的,所以他才承認她「在我的性的生活裡總是第一人」。這「第一人」就算是「我」的名正言順的初戀對象了。

第二,作者坦率地寫了「初戀」的愛情是那麼純真,當然給了「我」力量。「每逢她抱了貓來看我寫字,我便不自覺地振作起來,用了平常所無的努力去映寫,感著一種無所希求的迷濛的喜樂。」這種愛深沉到「並不問她是否愛我」,「或者也還不知道自己是否愛著她,總之對於她的存在感到親近喜悅,並且願為她有所盡力。」初戀的「初」被作者寫到家了,愛情在心裡,而不在大喊大叫。作者寫出了「愛」的含蓄、朦朧和情的委婉、柔媚。

第三,她的死,使愛的湖面大突起、大跌落,震撼了「我」,也震撼了讀者。儘管兩人都沒有任何愛的表露,然而她還是被人罵作「將來總要流落到拱宸橋去做婊子的」,最後沒做婊子,卻是患霍亂而死。罵她的人自然更高興了。「我」呢?「仿佛心裡有一塊大石頭已經放下了。」一切的一切,包括愛和恨都作為一種記憶而封存起來。

簡說《擇偶記》


這是朱自清先生經典散文中最富幽默色彩的一篇,也極短小。

作為生活在那個歲月的年輕人,誰沒有幾次「擇偶」的經歷?朱自清先生當然也不會例外,共有四次。 

第一次,那個小姐早夭,不了了之。

第二次,本來訂的是那家的大小姐,但母親嫌胖,怕不生育,要換人家的二小姐。女方家中生了氣,吹了。

第三次,嫌是抱養的姑娘,也吹了。

第四次,選中了,就是後來的髮妻。有趣的是相親時,看的卻是另外一位小姐,她腳小,中看。

這是相親的幽默劇。幽默中可見那時女性社會地位的低下。文章越輕鬆,給人的感覺越沉重。

要有些人把這四次擇偶展開去寫,寫個萬把字是不成問題的。但作者沒有那樣做。一,寫每次擇偶,選材都很嚴。所謂嚴,就是很典型、獨特,一次跟一次不一樣。二,從前一次擇偶過渡到後一次擇偶,都很簡練自然,中間沒有繁瑣的說明。三,開門見山。「自己是長子長孫,所以不到十一歲就說起媳婦來了。」結尾戛然而止。最後一件事說完了,全文也就結束了。四,敘述口語化,很凝練。

這些寫法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來自《寶雞日報》

繼續悅讀

徐嶽作品

徐嶽:先睹為快看《柳青》 ——讀唐棟大型話劇《柳青》札記

趙玲萍:徐嶽老師印象

朱宏讓:徐嶽老師的殘疾人情結

巨世亨:恩師徐嶽

徐嶽:《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選》序(修改稿)

徐嶽:《岐山作家百人作品選》序

徐嶽:侯方伯與八先生

徐嶽,國家一級作家,曾任《延河》主編。已出版200多萬字作品。在北京、上海、新疆和浙江等地獲文學獎共19次。有兒童小說《山羊和西瓜的故事》在上海《文匯報》獲獎後,被天津電視臺拍攝為電視劇《鐵蛋》,獲飛天電視劇獎。另有短篇《天門陣》或被陝西、湖北等地改編為秦腔、花鼓戲《麻利嫂》演出。以上兩小說均被改編為連環畫出版。

岐山作家微信公眾平臺

投稿郵箱  737450991@qq.com

相關焦點

  • 張小嫻經典愛情散文集錦
    張小嫻經典愛情散文一幸福總被思念所淹沒張小嫻臺灣作家小野在他的小說《愛情解嚴》裡寫了這首歌詞。
  • 王必勝:散文如何是好(作家談)
    一是,這事有了小二十年,縱然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經不住長年累月,無有新鮮感也正常;二是,這類選本舉凡也是多家,天南地北,也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和篇幅推出,其內容雖有區別,卻也有不少相同,出新出彩,也非易事;三是,原料上的侷促和選料上的踟躕,這一點,或許堅持了標準和要求,看似浩若煙海的此類文字,如是執意在遴選上的高門檻、嚴要求,你會覺得,並沒有想像的好,沒有達到一年最佳的預期。
  • 張愛玲談《小團圓》(三個不同版本的《小團圓》))
    從書信中來看,存在三個不同版本的《小團圓》,即(一)1976年初已完成的自傳體小說《小團圓》,(二)修改中的小說《小團圓》,(三)散文自傳《小團圓》,其中修改中的小說《小團圓》,對九莉的身世做了很大修改,譬如張愛玲試圖將九莉的姑姑楚娣改作九莉同父異母的姐姐。了解了《小團圓》的創作始末,或許對張愛玲的若干疑問也可一併釋然。
  • 我國現代散文名家有哪些?
    我國現代散文成就很大,可以說,是當代文學為數不多還未超越的文體。主要原因在於:第一,現代文學作家古文功底深厚,我國是詩文大國,散文成就特別大。現代文學作家通過古文學習,掌握了比較豐富的散文技巧與寫作能力。第二,現代散文接受西方散文,比如說英國散文傳統的影響,構建了美文的概念。
  • 專訪|簡媜:散文豈是一本起居注而已?
    《我與生命悄悄對談》立體封最近,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簡媜散文精選集《我與生命悄悄對談》,書中收錄簡媜於不同階段寫作的四十五篇文章,包括《哀歌的屋簷》《漁父》《水問》《四月裂帛》等。這本書中收入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四月裂帛》,這篇散文將中國古典詩詞在現在寫作中所能承擔的功用拓展到極致,此外散文的主體一直跳脫,抒情橋段像蒙太奇一樣隨意插入,有小說的情節,也加入了戲劇化的對話。《四月裂帛》從各層面突顯「我」不屑藉助婚姻外殼,對人格獨立的理想愛情的執著,並透過意象的鋪陳將「我」對已逝愛人的深深追憶與無限懷念揉進詩一樣的氛圍中。
  • 山東女散文家沙龍開啟 山大教授講述「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日訊 (記著 王麗 通訊員 王田田)散文世界是什麼?有意義不如有意思,還是有意思不如有意義?山東女散文家沙龍第23期名家分享活動利用周末開啟,邀請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了一堂題為「散文世界的意義與意思」的精彩講座。
  • 佛教已經衰敗了,學淨土宗的人,已經把佛教變散文了
    六道輪迴圖最近,我看了電腦與手機網際網路上很多撰寫佛教的文章,很悲哀,發現了一個重大問題,說明佛教已經衰敗了,很多學習淨土宗的人,把佛教散文化了,撰寫的文章,除了配上一些淨土宗的佛像之外,滿篇綺語,講的根本不是佛教經典經續
  • 《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講述經典創造傳播的歷程
    《永遠的〈黃河大合唱〉縱橫談續編》:黃煒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 散文?散文!千呼萬喚始出來,壓箱底的書推給你們
    來個合影,但不建議照搬大家好,我是小麥。前面寫了兩篇有關語文337朗讀的文章: 《再談語文,假如回到小學,我會這樣做閱讀規劃》(3條主線)《語文337法朗讀,到底讀什麼?——古詩詞篇》(337法詳解,中小學古詩詞書單推薦) 鄉親們留言要求推薦散文的呼聲是最大的。
  • 經典英語散文名篇欣賞
    英語散文用簡單溫暖的文字、真實動人的情感傳達語言之美,讓讀者在閱讀之後,感同身受,觸動心靈。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經典英語散文名篇欣賞,歡迎大家閱讀!經典英語散文名篇:人在旅途Wherever you are, and whoever you may be, there is one thing in which you and I are just alike at this moment, all in all the moments of our existence.
  • 從經典劇中談愛情1
    慢慢地我被裡面的劇情所吸引,小郭,老白,大嘴,個有個的性格,小郭的直爽,老白的真性情,大嘴的單純。今天我主要談的是秀才跟小郭。當兩人愛情的開始竟然是因為一個算命的世上最認可的是愛情源於衝動,沒有一股子衝動,兩人是走不到一起,但這股衝動過後,兩人在一起還有什麼可以回憶的嗎?
  • 三本愛情小說,丁墨《如果蝸牛有愛情》,句句是教科書級經典情話
    今天給各位推薦三本愛情小說,丁墨《如果蝸牛有愛情》,句句是教科書級經典情話!第一本《如果蝸牛有愛情》丁墨簡介:某天,例行談完工作,男人話鋒一轉:「追了你這麼久,有什麼想法?」許詡詫異:「你在追我?」  男人忍耐的點了根煙,黑眸緊盯著她:「每天陪你晨練、手把手教你射擊、整個警隊的人叫你嫂子……你以為我在幹什麼?」  許詡沉默片刻:「哦……不用追。」
  • 散文怎麼寫?
  • 稿費豐厚,知名刊物《星星》詩刊(原創、理論和散文詩版)徵稿啦
    《星星》詩刊歷來注重獎掖具有獨立性、代表性、創造性的當代詩人和詩歌評論家,連續舉辦《星星》詩刊年度獎,包括年度詩人、年度詩歌評論家、年度散文詩人和年度大學生詩人等四個獎項,是國內設獎最早、連續性強、最具公正性和權威性的專業詩歌獎項。
  • 陝西李國棟的散文
    我的一年級是在鄰村一個廢棄的獸醫站改建的臨時學校上的,那裡只有一年級,可憐的把籃球場大小,長滿雜草的後院當男女共用廁所,這個課間男生用,下個課間女生用,但總有冒失鬼記錯時間。知事比我早的老悶告訴我,北邊那座尖頂的圓房子是頭牯結婚用的婚房。每個同學坐在自帶的各色小凳上,伏在用紅磚支起的三米長的厚木板上,在沒有窗框,陽光可以從屋頂灑下的土安間房裡讀書寫字唱歌,這是我接受啟蒙教育之真實景象。
  • 彭程:真實是散文最基本的遵循
    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理論評論委員會委員、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等。曾擔任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評委。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漂泊的屋頂》、《急管繁弦》、《在母語的屋簷下》、《第七隻眼睛》等數種。
  • 拿自己「開涮」、追憶故鄉……莫言的散文寫了啥?
    最近,《莫言散文全編》亦結集出版。在收錄的散文中,莫言談到了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也談到了對故鄉的回憶,既有旅途見聞,也有對社會問題的思考。近200篇散文,寫了什麼?《莫言散文全編》共含三冊,包括《會唱歌的牆》《月光如水,馬身如漆》《感謝那條秋田狗》,全面收入莫言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新世紀以來的散文創作近200篇。資料圖:莫言。
  • 經典散文|簡媜《水問》
    你走過多少個春去秋來,多少丈人間紅塵,你來到那人面前,雖然人間鑄他以泥漚,你依舊認出那疲憊的面容正是你的魂夢所系,那沙啞的嗓音正是你所盼望的清脆。你從他的眼眸看出你最原始的身影,你知道,那是你們唯一的辨認。人間的鵲橋,雖不如天庭的絢麗,而你們願意一磚一瓦的建築。人間的氣候,雖不如天庭的清朗,而你們羽翼同飛要共地坼天裂的風暴。
  • 玫瑰樹(英國散文)|大閱讀No.199
    那是一個義大利小城,有一個高高的教堂,一個浮華的市場,幾條窄街和小小邸宅,稠密而完美,坐落在一個山端,在一道牆圍著的簡直不比英國菜園大的區域裡。但是它卻充滿了生氣和喧鬧,晝夜響著腳步與話聲。他是他家庭最後的一個人,侍者又說——他們從前是了不起的富翁——但他沒有後嗣;這侍者得意地談到,好像那是當地引以為榮的故事,伯爵曾在愛情上有過不幸,從來沒有結過婚。這年老的先生可好像夠快活的,顯然對陌生的客人們發生了興趣,想跟他們認識。這立刻就由那和善的侍者做到了。才稍談了一會兒後,那老人便請他們去看他那就在城牆外的別墅和花園。
  • 鄭麗霞 | 京派散文與「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深深影響和滋養著京派散文創作。一、京派散文接續了魏晉「酒神」精神,塑造出醉酒的「陶淵明」與「放誕者」形象。二、京派散文引入六朝志怪「求仙」題材,表達了對現實的諷喻以及生命的焦慮。三、如同魏晉人士對人間萬物的情深以及追求萬物的「美」,京派散文家亦具有「深情」和「唯美」的生命追求。四、受魏晉禪宗「頓悟說」的影響,京派散文多書寫「瞬刻永恆」的場景畫面和哲思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