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偉如公

2021-02-10 鈺緣泉藝術

鄭偉如是我的祖父,或許現在沒有多少人知道他了,可在那個年代醫學界大多數人都知道他博學多才。然而老輩做學問的人淡泊名利,不苟言談,默默奉獻,再加之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以致記載甚少,當今「名氣」不大了。可在我的印象裡他是一個書生,是學者,是醫學大家。在他傲岸清高的內心世界裡厚藏著令人尊敬的儒雅與親和力。他對我成長和進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學識及為人讓令人敬仰、折服,激勵我不斷地奮鬥、攀登,是我前進不竭的力量源泉。

祖父出生在書香門第,世世代代讀書、為官,從祖上傳承下來的《上海鄭氏族譜》中獲知,明景泰年為一世至今已有五百五十多年了,至吾輩也已第一十八世,幾乎世代穩居在上海老城的西門附近。

祖父偉如公(字忠諒),生於1911年8月23日,卒於2008年11月26日19:01,享年98歲(可以說跨越三個「朝代清、民國、新中國」)。諒幼三歲喪父(增禧號鴻甫,生於光緒十年五月十六,歿於民國三年五月初三),未及成年,兄、姊相繼因病去世,成當世之單傳血脈;排行為三,遂稱三寶。祖上庇佑,積餘財頗豐,由十四世元焜(字金藻號叔銘,生於1861年鹹豐二年十二月十一日,歿於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初六)續弦徐太夫人執掌,故而孤寡生活不致過於艱辛。徐氏幹煉賢慧,唯溺愛忠諒甚之,所求無有不允。幸忠諒聰敏擅專,興趣頗寬,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皆好,尤甚喜讀書,經濟上得徐太夫人傾力支持,以當初社會教育資源之匱乏而言,此舉實屬不易。

(祖父的祖母徐氏攝於上海陸家浜大興街興安裡住宅)

祖父早年就讀上海敬業中學,繼而考取上海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受其早年喪父,兄、姊早逝之痛,遂立志從醫、懸壺濟世。曾一度拜師上海名中醫湯先生,然因當時中醫教育未成體系,無法系統學習。於1932年改考由顏福慶教授創辦的國立上海醫學院醫本科學習。畢業後留任當時國民政府衛生署主辦的南京中央醫院。我們國家西醫的引入應該從三個地方起源,北京協和醫學堂創立於1906年,是英國倫敦會與英美其他五個教會合作開辦,英文名Union,雅譯協和;長沙湘雅醫院由美國耶魯大學雅禮協會於1906年創建,起初名雅禮醫院,應該是我國最早的西醫院。1914年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雅禮協會聯合創辦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即現在的湘雅醫學院;上海醫學院始建於1927年,創立時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可以說祖父是中國第一代西醫一點也不為過。

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抗戰爆發,國民政府西遷。中央醫院隨之遷往武漢、長沙等地,此後與長沙的湘雅醫學院合併,遷至貴陽後易名為貴陽醫學院附屬中央醫院(即貴陽中央醫院),其間碾轉數千裡,飽受顛沛流離之苦。1940年初,日寇飛機突襲轟炸貴陽中央醫院,房損屋塌,工作中的祖父被埋入瓦礫之中,致盆骨骨折,傷痛折磨積一年之久,以致不得已由外科轉做內科工作。1941年6月,祖母徐太夫人因腦卒中於上海溘然去世,地處淪陷區的上海與大後方的貴陽交通隔絕,公聞之,心急如焚,即刻啟程返滬奔喪。日夜兼程,經都勻、獨山子、桂林、衡陽、株洲、金華、蕪湖、南京耗時達三月之久,於1941年8月方抵上海,其間所歷千辛萬苦,實難贅述。

及至返家,方知在日寇的狂轟濫炸中,祖屋已蕩然無存,因徐太夫人猝然去世,家中動產亦去向不明。日軍侵佔上海數年中,市況凋零,民不聊生,不動產不值分文,自此家中經濟拮据,困境中維持六口之家生活絕非易事。所幸公乃身負一技之長。初受邀同學顧愷時教授之父創辦的南洋(私立)醫院任總駐院醫師;後顧愷時任上海市立第四醫院院長,繼爾邀任其醫務主任。1946年,由原母校老院長朱恆璧教授推薦,進入上海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及紅十字會醫院(現華山醫院前身)從事臨床內科教學工作,直至全國解放。

祖父秉性耿直,不善言辭交際,目睹並感受了多年戰亂,日寇橫行,百姓骨肉分離之苦,尤其對於解放前夕國民黨的腐敗統治更是深惡痛絕,因此,自內心早已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夜深時常聚家人於一室,收聽當時來自延安的新華社廣播,並鼓勵子女參加「反內戰,反飢餓」示威遊行,其言行對下一代渴望真理,追求進步產生了很大影響。

上海解放後的1949年,祖父曾隨醫療隊參加血吸蟲病防治,獲三等功。1950年,韓戰爆發,公隨抗美援朝志願醫療手術總隊赴朝,任十一大隊大隊長,多次榮立戰功。1956年,為加快大西南地區醫學人才的培養,國務院決定,由上海醫學院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留守,一部分遷往呼和浩特支援內蒙古醫學院,再有一批業務骨幹籌建重慶醫學院,由錢惪教授任院長主持籌建工作,祖父做為籌委會成員調任重慶,並晉升為教授。處理完上海的家具和小桃園街40弄及復興中路1360弄北門(南門淮海中路1273弄)新康花園(原美國總領館宿舍,解放後為上海高級知識分子宿舍,居住了很多名醫,及著名表演藝術家趙丹、越劇泰鬥袁雪芬等)房屋,這套房子是祖父這樣的名醫可以永久居住,每月租金75元,在當時是非常貴的,爺爺的工資160元外加一些補貼,如此昂貴的租金再保留居住權是沒有意義的,祖父及家人離滬還不知何時能夠回來,保留很多房子覺得沒有必要,誰也不會想到房子今後會升值,是一筆不小的財富。處理所有的家事便帶著自己的母親逆流而上來到重慶,自此,在渝工作生活長達半個多世紀,教書育人,救死扶傷,貢獻了畢生心血,可謂桃李天下。2000年前後錢悳教授親口對家父說:「西遷重慶時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是我要偉如來的,我沒有得力助手做不成事情。你父親有真才實學,有學問,就是不會與人交往」。

(攝於1940年代上海淮海中路新康花園)

(攝於1951年祖父結束抗美援朝第十一醫療大隊任務,南返歡送留影)

(祖父的母親符氏)

據家父回憶,父親八歲前居住在陸家浜大興街興安裡,1935年以後搬出;之後的三四年居住在蓬萊路高壽裡5號或8號;大概在1939年小桃園街口(今復興東路附近),四層鋼筋混凝土樓一棟,當時是上海城區唯一一棟多層水泥結構的樓房,為著名建築設計師徐德明設計,並於1938年(抗戰前)監理承建;後面又分別居住在小桃園街40弄及復興中路1360弄北門(南門淮海中路1273弄)新康花園。

(上海陸家浜大興街興安裡老宅)

(上海蓬萊路高壽裡老宅)

(攝於2010年11月27日上海小桃園街老宅)

祖父素以恬靜,修身養性,為人謙和,生活簡樸,不事張揚,樂善好施。時常為貧困住院患者資助生活費及返程路費。「文革」期間家中財物被抄,落實政策時因原物散失無法發還,按國家政策有關部門一次性補償巨款3000多元(當時對於一般工薪階層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公分文不留,全部捐獻給了福利事業。他老人家非常博學,可以雙手畫人體素描,很長的化學分子式一氣呵成寫出,精通英語、德語、日語,七十多歲還在學世界語,我經常拿著英文字典問爺爺,幾乎沒有什麼單詞考住他。


(攝於1956年3月北京)

祖父乃內科腎臟病專家、職業病學專家,長期從事醫學教育及化學因素疾病方面的實驗研究。一生著書立說,主要參與撰寫了我國第一部《實用內科學》(1952年版,1960年版)巨著;著有《職業病》;與錢惪教授共同主編有《臨床症狀鑑別診斷學》(1981年版,1987年版);受國家衛生部委託,負責制定了酚中毒診斷和治療標準;發表相關醫學論文數十篇。1956年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科學規劃工作大會(十二年)」,上海醫學衛生系統派代表兩個名額,祖父是其中之一。1960年因為參加搶救昆明鋼鐵廠集體中毒事件,成績突出,周恩來總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設宴款待主要醫務人員,並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晚年雖體弱多病,仍筆耕不輟,九十多歲還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實乃「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邀請函)

公之一生令後人敬仰,實乃後輩之楷模!吾之篤信其大德將惠及族裔。


南京鈺緣泉博物館館長--鄭延海

更過精彩請關注南京鈺緣泉博物館微信公眾號與微博

官方微博:南京鈺緣泉博物館

館長微博:鄭延海

相關焦點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作為當時身負盛名的文化和藝術大師,他的出家引起外界一片譁然。從那時起,關於他出家的原因就眾說紛紜:有說是受家庭環境影響,有說是因家族產業經營變故,有說是因理想幻滅等等。直到今天,很多文章仍在探究祖父變成弘一大師的「秘密」。人們似乎無法理解,當一個人擁有了世俗人希望得到的一切時,為什麼要選擇遠離紅塵?祖父不是受時代影響而出家的。
  • 大家家偉,大家的家偉
    我與家偉,即是。初識家偉,是在一列赴考的綠皮車廂裡。當時我們只是二十出頭,美好蕩溢於胸。清瘦,孱弱,透著些女孩般文靜的家偉,你看不出是一位隱忍,剛毅,才華出眾且日後成為大家的軍人。        許多年後,當我調入北京,家偉已是名蓋京城影視界的美術師、著名服裝設計大師了。很多影視劇如《武林外傳》、《歷史的天空》等,都能見到他非凡的作品。
  • 我和偉林
    他說,我休假了,計劃今天下午去看你。 我說,好。打電話的人,名叫王偉林,和我大約相識五六年了,認識時間雖短,和他之間的友情卻超越了周遭所有的朋友。 曾酩酊大醉之時跟朋友打賭,說即使十年不見偉林,也能通過感應知道他的境況。朋友嘖嘖不已,調侃我應該在大街上豎一幡,上面赫然寫倆大字:卜卦。
  • 祖父的鷓鴣
    祖父頗有「竹林七賢」的遺風,我印象中他很少洗澡;(六雷村)祖父一個人呆著時,像唱歌一樣吟詠舊詩,聲音像一隻蜜蜂嗡嗡地飛上飛下,頓挫抑揚,繞梁三匝,餘音嫋嫋。這麼多年了,我再沒有見過一個人像祖父那樣吟詠詩歌。詩歌詩歌,詩者歌也,也許詩本來就應該像歌一樣吟唱,才能真正品悟它的真味。這大概也是舊時文人遺習。
  • 祖父與貓
    不知何時,有這樣一隻貓,踩著雪白的毛茸茸的靴,就這樣一步一步,踩進了我的心中。似乎打我記事起,祖父就一直在養貓。祖父是位退伍軍人,經歷過殘酷的戰爭。在無休止的硝煙和炮火散盡,天空濛蔽的塵霧也散去時,祖父說他累了,也該退休了。就回到家鄉,耕耘一片薄田。此後,在長達數十年的田園生活中,每一年都有一隻大貓陪伴在祖父身邊。
  • 薩姆·門德斯:《1917》不是關於我祖父的電影
    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是關於他祖父的,但這位導演卻不這麼說。門德斯說:「這不是一部關於我祖父的電影,但它的存在要歸功於我的祖父。」。
  • 李莉娟:我的祖父弘一大師李叔同
    祖父的詩詞文章主要受教於趙幼梅先生,趙幼梅是津門名士,推崇蘇東坡,他向祖父傳授的主要是蘇詩藝術。祖父原是熟讀過唐詩和五代詞的,經趙元禮先生以蘇師相授,由唐入宋,再通讀兩代名家名作,融會貫通,深得唐詩宋詞之奧秘,詩藝詞藝俱進。
  • 「老已至矣」與《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我幸運地遇到了今天這樣的好時光。我絕不可能搶救整個近代史,但我至少應該搶救我的家族史,尤其我有一個屬於公眾人物的「有學問的革命家」的祖父。關於一個真實的太炎先生,及與他相關的我的祖母、父親、母親等歷史人物,這個歷史的一頁,我是不是應該將它寫出來?今後寫兩岸關係的人也許會很多很多,而寫我的祖父章太炎的人絕不可能太多。這大概是我餘下生命中最應該做的事。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李莉娟居士:尊敬的法師,各位朋友,很高興來到泉州,來到晉江五店市,跟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我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弘一大師跟泉州非常有緣,我本人也多次來到泉州,但是今天是第一次跟大家分享我的祖父的事跡和貢獻。如果大家想知道的或者是想了解的一些情況,我沒有講到,還請大家向我提問,我所了解的我所知道的,我都會跟大家分享。
  • 夢見祖父
    夢裡邊,在外弄大事的孫子趕著回來給祖父過生日,緊趕慢趕還是遲了一天,心甚惴惴焉。三輛黃包車進了村子,門迎戴著黑禮帽、穿著筆挺的灰色長袍唱著來客名號,院內執事慌忙通稟老爺子並隨少東家出樓門恭迎。沒錯,從前兩輛車下來的是大名鼎鼎的汪辜二公,剛剛在新加坡舉行了載入兩黨史冊的「汪辜會談」。
  • 文|弘一法師嫡孫女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
    「在上海求學的那幾年,祖父認為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母親、妻子、孩子、朋友都在身邊。」但好時光隨著祖父的母親去世結束了。「我父親在1904年12月出生,幾個月後祖父的母親去世。按天津風俗要葉落歸根,必須回老家辦喪事。祖父就把母親的靈柩從水路運到天津。」按老規矩,在外地去世的人,靈柩是不能進家門的。
  • 祖父丨ONE STORY
    對,我的祖父叫我小夥子,這已經是很好聽的了,他叫他的子女豬仔子,奶奶在世時,他叫她老不死的。我帶來了香蕉,蘋果。我對祖父說。你為什麼不帶瓶茅臺給我呢?你不是去外地上學嗎?我怎麼能帶著茅臺來看您呢。那你來幹嗎呢小夥子?
  • 學習五下課文《祖父的園子》,感受來自祖父的愛和生命的自由
    栽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拔草: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我看著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裡拿來給你看。」給大家拓展下,蕭紅在《呼蘭河傳》這本書裡也寫了祖父的笑,我們可以放在一起來看看。展示蕭紅的人生經歷,走進作者內心故鄉住著蕭紅的許多親人,可在《呼蘭河傳》這本書開篇卻寫道:呼蘭河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為什麼「我」只說這小城裡住著「我」的祖父呢?我們可以結合蕭紅的人生經歷來理解。
  • 光影 祖父的相簿
    在祖父的相簿中,一張記錄祖父當年赴美途中的集體照的相片尺寸最大,那是在一艘名為「傑克遜總統號」的赴美郵輪上,幾十位清華學子將畫面撐滿,但矛盾的是,在這張尺幅最大的照片中,每一個人的面孔又顯得如此之小,這使得我下決心花費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才從這堆人中識別出祖父的身影。
  • 杜審言:我不止是杜甫的祖父
    杜甫曾驕傲地在詩中說「吾祖詩冠古」,從中足以窺見他對祖父的敬佩和肯定。拋開作為杜甫祖父的光環來看,其實杜審言的一生也有著諸多名句佳作,他的悲喜哀樂和人生際遇都值得人們停下一觀。我們會發現,人們走近他,了解他,不僅僅因為他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字必簡,湖北襄陽人士,出身京兆杜氏。
  • 電影:下流祖父
    預 告 片 欣 賞: __________  影 片 概 況: __________又名:阿公歐買尬(臺) / PARTY冇限耆(港) / 骯髒的祖父Niro 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 奧布瑞·普拉扎 Aubrey Plaza 佐伊·達奇 Zoey Deutch 朱莉安·浩夫 Julianne Hough 德蒙特·莫羅尼 Dermot Mulroney 亞當·佩裡 Adam Pally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下流祖父中
  • 重讀【大智慧-上】·第二篇迎養祖父、迎養祖父被告、長瘡癆-007
    在屯子外邊的小廟旁邊見到爺爺,問道:「爺爺,你老認識我不?」爺爺說:「這話說的,你是我孫子,我怎不認識呢?」先生說:「我怕你老不真認識我呀,我是你的真孫子呀!你老太苦了,明天上我家去吧。」先生回家不曾說這事。第二天,祖父提了幾件祖先遺下的破錫供器,夾一條破氈到先生家來了。孫媳婦(先生妻)問道:「爺爺做什麼來了?」
  • 祖父悖論和,對,信條.
    =========我是醜陋而簡略的分割線=========祖父悖論關於祖父悖論,電影裡其實已經有解釋。A造出了一臺可以穿梭時間的機器,然後他穿越回到了幾十年前,殺死了自己的祖父。讓我們還是從祖父悖論出發。假如時間是一條唯一存在的河流,任何一滴從河流中試圖逆流而上的水滴都會落回河流中。這就是時間單向理論。祖父悖論在這種理論下是無解的,換言之是不可能發生的,各位讀者可以嘗試頭腦風暴一下,我就不多說了。而假如時間是一條在堅硬平原上流淌的小溪,任何對它的驚擾都會讓小溪分出新的支流,這就是平行宇宙理論了。
  • 祖父死了的時候 • 在東京 | 蕭紅
    祖父睡著的時候,我就躺在他的旁邊哭,好像祖父已經離開我死去似的,一面哭著一面抬頭看他凹陷的嘴唇。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個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間一切「愛」和「溫暖」帶得空空虛虛。我的心被絲線扎住或鐵絲絞住了。   我聯想到母親死的時候。母親死以後,父親怎樣打我,又娶一個新母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