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一樣嗎?刑法:兩者處罰程度大不相同

2021-01-18 最新說法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聽著似乎是一個意思,然而其實它並不是,那麼,犯罪預備和未遂究竟如何區分呢?犯罪預備,又稱預備犯,是指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

犯罪未遂又稱未遂犯,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只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二條: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其實,二者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二者相同之處在於犯罪行為未能繼續進行的原因來自外界,是行為人意想不到的原因,並非行為人主動中止,只是由於行為被迫中止的階段不同而稱謂不一樣。

發生階段的不同致使社會危害性不同,因而二者在處罰上也存在區別: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不能免除處罰。

那麼,犯罪中止又是什麼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說到這裡,還是不知道如何區分怎麼辦呢?我們一起具體的來看看他們的區別。

1、發生的時間不同。犯罪未遂發生在已經著手實施犯罪以後,犯罪預備階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則要求必須在犯罪過程中放棄犯罪,即在實施犯罪預備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以後,達到即遂以前放棄犯罪,均能構成犯罪中止。

2、目的不同:犯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情形。

3、行為結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結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為人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並不等於不發生任何損害結果。

犯罪中止要求行為人必須徹底地放棄犯罪。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犯罪中止還要求行為人必須有效地防止他已經實施的犯罪行為之法定犯罪結果的發生。

4、刑事責任不同。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於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對中止犯的處罰輕於未遂犯,其目的是鼓勵犯罪分子不要把犯罪行為進行下去,從而有效地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免遭犯罪的侵害。

相關焦點

  •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發生階段的不同。犯罪預備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前,而犯罪未遂發生在犯罪行為著手之後既遂之前。法妞網友諮詢: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王海軍律師解答:一個完整的直接故意犯罪有以下幾個階段:起意階段、預備階段、實施階段、實施後階段。起意階段是一種思想的流露,他沒有任何的刑法意義,所以起意階段不構成犯罪。起意階段與預備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出現危害行為。預備階段與實施階段的臨界點是是否著手。實施階段與實施後階段的臨界點是犯罪是否已經結束。
  • 男子行為屬於犯罪預備還是未遂?
    案情:楊某妻子病逝後一直獨居在農村老宅,在外務工的兒子除了過年基本不著家,能記得給家裡的老父親寄點生活費都實屬不易,自然顧不上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滿足自己的欲望,楊某打起了同村婦女的主意,觀察發現自家不遠處玉米地的主人也常年不在家,僅有其妻子張某一人打理家中農務後,楊某生出了不軌之心,還特意去城裡買了所謂的催情藥
  • 法考之刑法中的犯罪形態
    眾所周知,刑法歷年在考試中的分值比較大,而刑法最重要的就是定罪量刑,那麼我們就必然面臨著去判斷犯罪的形態問題。其實,從結果上看,犯罪分為完成形態和未完成形態;從階段上看,分為起意階段、預備階段、實行階段以及實行後等。
  • 什麼是犯罪未遂?
    (3)行為犯的既遂:要求行為實行到一定的程度。——偷越國(邊)境罪注意具體的犯罪的既遂標準,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犯罪。例如,拐賣婦女、兒童罪只需要具備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行為之一即認為成立犯罪既遂。  3.未得逞是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欲達目的而不能「不能」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判斷為準。
  • 【學術前沿】張志鋼 I 論未遂犯處罰根據的中國立場——以不能未遂的可罰性為中心
    問題是,既然要以不完整的資訊作為判斷基準,那麼(姑且不論其資訊範圍大小設定的問題)還能自稱『客觀』嗎?」其二,儘管該說主張對客觀事實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但是抽象的標準並不明確。持該說的張明楷教授指出,在對客觀的事實進行一定程度的抽象時(捨棄細微的、不起關鍵作用的具體事實),但也不能進行過度的抽象,但何為「具體的細微的事實」,何時「過度抽象」了,則曖昧不清。
  • 不能未遂可罰性:跨越國別和法系的刑法難題
    刑法以處罰既遂犯為原則、以處罰未遂犯為例外,而「不能未遂」又處在未遂犯的邊界地帶,這個問題說小也小,可以小到忽略不計,說大卻也大,大到「對於任何致力於對刑法體系的整體方案有所推進的學者而言,又絕對是一個無法繞開的難題」。
  • 考前劃重點|第5天(刑法)
    4.對於中止犯, 沒有造成損害的, 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 應當減輕處罰。長風 tips:1.如果犯罪已經既遂, 則不存在犯罪中止問題。犯罪人在犯罪既遂後返還原物、 賠償損失的, 不能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明顯告一段落歸於未遂後, 有某種補救行為的, 不成立中止。
  • 黎宏:論盜竊罪數額犯的未遂
    同樣,《刑法》22條第1款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如果說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是成立要件,包括了犯罪的各種停止形態,則「為了犯罪」中的「犯罪」,就要包括相關犯罪的未遂和中止等形態。但誰會為了一個未遂或者中止形態而「準備工具、製造條件」呢?因此,肯定盜竊罪數額犯存在未遂形式的觀點成為了主流。我國的相關司法解釋,歷來也都主張盜竊罪存在未遂犯。
  • 入戶盜竊未取得財物是犯罪既遂還是未遂 認定和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盜竊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別是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社會形形色色誘惑的不斷增多,人們的物質欲望越來越強,小偷行業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入戶盜竊也是很常見的一種盜竊方式,那麼如果小偷入戶盜竊沒有偷到錢,是否構成盜竊罪,是盜竊罪的既遂還是未遂,認定和量刑有啥標準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講
  • 法考問答:不純正不作為犯罪存在未遂情形嗎?
    近期,大部分同學已經開始法考備考了,許多進度較快的同學,刑法和民法都已經過完一遍了。在複習的過程中,許多同學對一些知識點理解得不是很透徹,在微博上向瑞達法考提問。本期法考問答,整理了幾個常見的刑法問題,得由瑞達法考刑法獨家講師蔡雅奇老師解答。1.不純正不作為犯是否要求一定發生危害結果?換言之,能否成立未遂犯?【答】(1)不純正不作為犯既可以是結果犯(如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罪),也可以是危險犯(如放火罪),還可以是行為犯(如脫逃罪)。
  • 2020法考刑法重要知識點:不作為犯罪的成立條件
    不作為犯罪是法考刑法中的一個重要考點,今天就跟著中公法考刑訴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下不作為犯罪的成立條件吧~一、行為人負有作為義務(保證人地位)在不作為犯中,不作為者負有作為義務,在理論上將之稱為保證人。例如,逃稅罪中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就是保證人,故意以不作為的形式殺死需要自己餵養的嬰兒的母親也是保證人。所以,在不作為犯罪中首先應該確定行為人是否具有「保證人」身份。具有保證人身份,如果能夠履行救助義務而不履行的,無疑可以構成不作為犯罪。如果不具有保證人身份,能救助而不救助,不需要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只有可能在道德上受到譴責。
  • 刑事犯罪未遂的認定及處罰原則
    犯罪未遂,顧名思義就是犯罪沒有實現,這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未遂,第一個是不想犯罪了,也就是說能犯罪而不想犯罪了,第二種就是外界原因導致的不能犯罪,首先要明確的是,犯罪未遂屬於刑事犯罪,其處罰原則是參照既遂標準從輕處罰或者減輕處罰。
  • 法碩考研刑法與法考刑法,觀點差異總結
    例如:甲教唆乙殺人,乙並未殺人,按法碩觀點,甲成立故意殺人罪的教唆未遂,但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法考中由於乙沒有實施殺人行為,甲也不成立犯罪,甲、乙均無罪。 ■差異3:如果教唆他人犯罪,他人卻早有犯該罪的故意 法碩中教唆者應按所教唆的犯罪的未遂論。
  • 2018廣東事業單位公基法律知識考試: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的時候一般只會在判決結果中陳述被告人所犯何罪,而不會陳述該種犯罪處於何種狀態,也例如一個人強姦未遂,判決結果中會陳述為「某某犯強姦罪,判處XXXXX」而不會說「某某犯強姦未遂罪,判處XXXXX」,這是因為犯罪未遂屬於法定量刑情節,不是定罪情節,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所以,對象不能犯肯定不會是無罪,而是有罪,只是鑑於其犯罪未遂的性質,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走私犯罪中,吸收犯和牽連犯的區分認定
    具體吸收類型包括:重行為吸收輕行為,即行為人前後兩行為的性質有差別的情況下,性質嚴重程度重的吸收輕程度性質的犯罪;實施行為吸收預備行為,即行為人實施行為時,其為實施行為所做的準備等預備行為則會被予以吸收;主行為吸收從行為,指在共同犯罪中,行為人起先的定位是從犯,後來發展成為骨幹分子,則其從犯行為會被主犯行為所吸收。
  • 「普法課堂」打劫贓物途中遺失屬於犯罪未遂?想太多!
    民警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該男子在逃竄時曾經跌倒,所搶的金手鐲和佩戴的口罩均掉落在地。這成了破案的重要線索。警方發現該男子所佩戴的口罩上有一處未撕的標籤,通過對周邊商戶走訪,最終確認了一家商店所賣口罩的商品標籤,與該男子所戴口罩標籤一致。辦案民警立即循線追蹤,通過該店的監控視頻,迅速鎖定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徵,找到了該名男子的落腳點。
  • 2018年甘肅省三支基層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的時候一般只會在判決結果中陳述被告人所犯何罪,而不會陳述該種犯罪處於何種狀態,也例如一個人強姦未遂,判決結果中會陳述為「某某犯強姦罪,判處XXXXX」而不會說「某某犯強姦未遂罪,判處XXXXX」,這是因為犯罪未遂屬於法定量刑情節,不是定罪情節,不影響定罪,只影響量刑。所以,對象不能犯肯定不會是無罪,而是有罪,只是鑑於其犯罪未遂的性質,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 學習刑法,沒有刑法體系思維怎麼行?
    我國的刑法典由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構成,總則中對於犯罪和刑罰做了一般規定;分則則是對於具體罪名的犯罪構成要件及刑事責任。刑法總論刑法的體系很是嚴格,想要學好的話必須樹立刑法的體系思維,刑法總論可以簡單概述為罪—責—刑。
  • 年少輕狂並非犯罪「護身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的司法大數據和2018年《中國法治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整體上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對於故意殺人、強姦等惡性犯罪呈現低齡化現象,有些少年在10周歲至13周歲時就開始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另外,根據有關調查顯示,21世紀初時,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較20世紀90年代提前了2至3歲,18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約120%,14歲以下青少年犯罪上升約280%。
  • 【法考乾貨】陳永生帶你歸納刑法重點必考點綱要,精華中的精華!
    刑法複習到第幾輪啦? 該掌握的知識點都掌握了嗎? 你確定你掌握的都是重點嗎? 你知道哪些點會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