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電影《半條棉被》:老百姓用真情與感恩託舉的紅色電影(二)!

2021-02-08 瀟湘電影圈


 朱勇剛和羅滿財都是沙洲村人,開機儀式當天,他們一同報名參加《半條棉被》的演出,並順利當上了群眾演員。


朱勇剛跟了劇組14天,既演過老百姓,也演過紅軍戰士,親手摸到了劇組的「寶貝」道具機關槍,還和導演孟奇混了個臉熟。「演了十幾天,導演已經能認出我了,劇組原本還安排我演一個小角色的,但導演一看到我就說:怎麼又是他?不行了,得換人!」也許為彌補朱勇剛的心頭遺憾,孟奇特地招呼他合影一張留念,可把朱勇剛高興壞了,他驕傲地向村民們四處炫耀,成為群眾演員裡的明星人物。


拍攝期間正值酷暑,為確保電影按時完成,劇組成員們頂著40多度的高溫天氣連續奮戰。朱勇剛既當群演,又當義工,幫忙搬道具,搬服裝,與所有群眾演員一樣,不計任何報酬。「當演員很苦的,很髒很累。基本都是雨戲,現場工人造雨,我們群眾演員穿著厚厚的軍裝,地上都是泥水,在那麼熱的天,趴在戰壕裡,一趴就是幾個小時。」



「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很容易中暑感冒,幸好有劇組準備的姜水和降暑藥品也能夠堅持一整天。」


「演員們也同樣辛苦,甚至比我們還辛苦了,為什麼呢?主演們都是漂漂亮亮的,像飾演董秀雲的陶慧那麼漂亮,但是在這個電影裡,化妝師還得把她化黑一點,在拍戲的時候,炸彈一爆,糞土滿天飛,主演的身上都濺滿泥巴。」



拍攝戰鬥場面時,炸彈是從附近農戶家裡收集來的牛糞做成的。使用牛糞做炸彈,是因為拍攝鏡頭視覺效果好,炸到身上又能保證演員們的安全。


羅滿才已經63歲了,是《半條棉被》中年紀最大的群演。因為自己長相有「菱角」,比較符合當時人物特徵,所以被導演組看中,從開機到殺青,他都跟在劇組身邊。


回憶起拍攝電影的情形,羅滿才稱自己與劇組就像在一個單位共事一樣,不分彼此,他把劇組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每天幫忙搬道具,協助清洗衣服,凡是力所能及的工作都盡力而為,一堅持就是一天。而像他這樣的群眾演員還數以千計。「有時一次拍攝就有上千人參加演出,在戰爭場面中當國軍,都是義工出演。」


說到「牛糞炸彈」,羅滿才打趣道:「因為牛糞還是剛拉出來的,沒有很大臭味,爆炸之後,濺到演員身上是常見的事,演員們都很吃苦耐勞,我們群眾演員也就向她們學習。」



關於「牛糞炸彈」,筆者走訪了電影《半條棉被》的製片人鄺志偉,得知使用「牛糞炸彈」是許多戰爭題材電影較多使用的手法。鄺志偉的辦法是:用篩子細細篩出黃土粉,再加上半乾的牛糞代替花土做成「炸彈」。後來,場務組的小夥子們每天的工作日常,就成了卯足了勁地去篩黃土,找牛糞。在《半條棉被》電影中,劇組一共向農戶收集了140車牛糞,劇組全體成員也習慣了伴隨著隆隆轟炸聲時,還要忙不迭地躲避牛糞的襲擊。


談及到印象最深刻的拍攝場景時,朱勇剛介紹:『拍攝過程中才知道拍攝逼真電影鏡頭真不容易,一場在雨天點燃火柴的鏡頭,來來回回在雨中拍攝了三十多次 。」



「拍攝當天是個雨天,風很大。大戰一觸即發。大家都趴在戰壕裡,要拍一個點菸的鏡頭,火柴放在身上口袋裡都會被打溼,拿出來劃不燃。我們都趴在雨裡一動不動,聽著導演一遍一遍地喊重來,打溼的火柴被拿去烤乾,一共拍了三十多次才點燃煙。我看到電影裡就是一個鏡頭,只有幾秒鐘,但我們拍了幾個小時。雖然最後只是用了幾秒鐘的鏡頭,但能體會到導演組的用心程度。」

    拍攝送別紅軍鏡頭時,現場四十多個群演都哭了


「在片場拍攝老百姓送別紅軍的鏡頭時,原本是有臺詞的,導演說,拍這個鏡頭,演員都不需要說話。現場有四十多個群眾演員,有的送紅軍餈粑,有的送紅軍雞蛋,此時無聲勝有聲,就像當年送別紅軍一樣依依不捨。我們身臨其境,現場有四十多人全都掉眼淚了,四十多個群眾演員都淚流滿面,我一個大男人在那種場景下,也不由自主感動得流眼淚。」朱勇剛說,「憶苦思甜,從兵荒馬亂到現在的國泰民安,拍攝完電影更能感受到戰爭時期的苦難,更期待電影早點上映,可以讓全國了解到這裡的故事,謹記歷史。」


拍完電影後,羅滿才非常著急,迫切期待電影早日上映。這是他平生60年來第一次參演電影,還是在家鄉拍的電影,這讓他感到一種無上的榮光。9月4日,好消息傳來:《半條棉被》在湖南地區上映。此後,劇組送戲下鄉,在沙洲村進行了多次免費公映,回報沙洲村。 


羅滿才在沙洲村的廣場上第一次看了電影《半條棉被》,激動得無以復加。在觀影的時候就掉了幾次眼淚,看完深受感動,他評價這部電影的「教育意義非常大」。他稱自己能有幸參演電影,哪怕只是當了個群眾演員,只有幾個鏡頭,有的還是背影,也值了!因為拍了這部電影,這一生中不會後悔!


朱勇剛看了兩次電影,每看一次都十分激動。「雖然拍電影時很辛苦,但是看到電影很逼真的效果,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看完電影,我認為共產黨人要帶頭,要繼續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群眾心連心,繼續傳承這份紅色精神文化,傳承軍民魚水情深。」 他們的手機裡都存放著自己拍攝電影時的片斷或照片,成為這一生都值得珍藏的回憶。


半條棉被,溫暖中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電影《半條棉被》出品人、瀟影集團總經理谷良表示:「總書記講的故事,就是瀟影要拍的電影!」 如今,《半條棉被》已火遍湖南,即將全國熱映。《半條棉被》得到專家學者、影評人、媒體人士和觀眾的一致讚譽,稱讚《半條棉被》是「主旋律電影的新收穫」、「傳承紅色基因的優秀範本」、「一次完美的精神洗禮」。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張宏森對電影《半條棉被》作出重要批示:電影《半條棉被》的上映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紅色基因,做好紅色教育的重要舉措,大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和敬業精神,認真組織影片的發行放映,取得了良好效果。瀟湘電影集團一定要牢記總書記囑託,堅守電影的創作方向,呵護瀟影的歷史品牌,有信心、有決心、有辦法在偉大時代奉獻精品力作。


9月30日,電影《半條棉被》湖南地區票房已突破520萬。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是瀟影發展史上的大事與高峰,是全體瀟影人的驕傲。瀟影人將守正創新,繼續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相關焦點

  • 解讀電影《半條棉被》:老百姓用真情與感恩託舉的紅色電影(二)
    老百姓用真情與感恩託舉的紅色電影解讀紅色主題電影《半條棉被》朱勇剛和羅滿財都是沙洲村人,開機儀式當天,他們一同報名參加《半條棉被》的演出,並順利當上了群眾演員。朱勇剛跟了劇組14天,既演過老百姓,也演過紅軍戰士,親手摸到了劇組的「寶貝」道具機關槍,還和導演孟奇混了個臉熟。
  • 電影《半條棉被》正式上映「半條棉被」見證軍民魚水情
    三湘都市報記者 袁雋永 一條棉被,剪成兩半,見證著深厚的軍民魚水情。9月4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承辦,講述長徵溫暖往事的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舉行,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影片,《半條棉被》已被列為2020年湖南省「光影鑄魂」電影黨課的推薦片目,即日起將在各大院線公映。
  • 電影《半條棉被》全國首映禮舉行
    ,以及電影《半條棉被》主創人員參加首映禮。影片講述軍民魚水情,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觀眾接受紅色教育、靈魂洗禮,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謝衛江表示,湖南是紅色熱土、偉人故裡,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很適合創作此類影片。希望這部影片能讓觀眾感受到共產黨人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更希望大家從影片中獲得內心的溫暖和精神的力量。
  • 《半條棉被》在電影中傳承紅色革命文化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3日電 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瀟湘電影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中央黨校等單位出品的電影《半條棉被》在全國公映。近日,電影《半條棉被》在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辦了觀摩研討會,與會專家就該部影片的藝術創作、思想內涵、創作背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據悉,該部影片的創作背景源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撤出中央蘇區。
  • 電影《半條棉被》:魚水深情穿越時空
    《半條棉被》劇照。 通訊員 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陳薇 「一送紅軍下了山、二送紅軍大路旁、三送紅軍到拿山……十送紅軍望月亭。」9月4日,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十送紅軍》在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現場響起。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其所飽含的軍民魚水深情,此刻更加動人心魄,參加首映式的觀眾沉醉在劇情和動人旋律中,久久不願退場。 首映式之後,電影《半條棉被》已在湖南各大院線公映。
  • 《半條棉被》電影黨課,株洲在行動
    《半條棉被》正在全省熱映。》上映以來,株洲市委宣傳部、株洲市委辦、株洲市老乾局、株洲市人大常委、株洲市紀委監委、株洲市團委、株洲市總工會、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團委、株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株洲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慄雨街道各社區、文家衝社區、嵩山市場監督管理所、嵩山街道辦事處、中國移動城北分公司、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煤田建築有限公司、株洲市實驗中學等多家單位紛紛走進影院組織觀看電影《半條棉被》,重溫艱苦長徵歲月裡的紅色記憶
  • 《半條棉被》:小題材大情懷的紅色記憶
    與會嘉賓就電影《半條棉被》的故事原型、電影語言和敘事創新以及紅色題材創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劉學指出,湖南電影的每一步發展、推出的每一部電影作品,都包含著各位專家和領導對湖南電影的關心和支持。
  • 電影《半條棉被》湖南票房破千萬!12月7日全國上映
    12月4日,電影《半條棉被》將在中央黨校舉行全國首映禮,12月7日,《半條棉被》將在全國上映!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湖南各機關、企事業單位紛紛將《半條棉被》列為「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的首選影片,組織黨員走進影院觀影。
  • 電影《半條棉被》將全國公映
    共產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根據這一故事改編拍攝的電影《半條棉被》近日在京舉辦專家觀摩研討會。該片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瀟湘電影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中央黨校等單位出品,中共汝城縣委、縣政府聯合攝製。
  • 「文藝湘軍進行曲」電影《半條棉被》:魚水深情穿越時空
    通訊員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一送紅軍下了山、二送紅軍大路旁、三送紅軍到拿山……十送紅軍望月亭。」9月4日,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十送紅軍》在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現場響起。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其所飽含的軍民魚水深情,此刻更加動人心魄,參加首映式的觀眾沉醉在劇情和動人旋律中,久久不願退場。
  • @長沙影迷 「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新片推薦——《半條棉被》9月4日...
    8月31日,星辰全媒體記者從瀟湘院線獲悉,「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推薦新片——《半條棉被》將於9月4日上映,五大看點鎖定紅色主題教育!  真實故事,真情動人(《半條棉被》是湖南省「光影鑄魂」電影黨課活動推薦片目中唯二的新上映影片,也是其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
  • 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在長沙舉辦
    新湖南客戶端9月4日訊(記者 朱玉文)今天,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承辦的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在長沙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講起「半條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
  • 為何《半條棉被》值得期待?
    9月4日,《半條棉被》舉行了湖南地區首映式,目前正在登陸湖南市場,作為紅色主旋律影片,和湖南「光影鑄魂」電影黨課重點推薦片目,《半條棉被》立即贏得了觀眾好評如潮,贏得市場好口碑。有相當多的觀眾在觀影現場落淚。
  • 影評 | 電影《半條棉被》:個體與群像交織的紅色史詩書寫
    電影《半條棉被》由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1934年紅軍長徵的最早時期,其中一支小分隊路過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有三名女紅兵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裡,臨走之前剪開僅有的一條被子,留下了半條棉被給徐解秀家禦寒。
  • 影評 | 半條棉被,一心為民
    》是一部紅色革命主題影片,根據汝城縣沙洲村「半條棉被」真實事件改編,表達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這部電影採取寫實的敘事策略,以一種客觀的多重敘事結構,通過不同的敘事視角轉換,讓觀眾在感動中思考半條棉被在當下的意義。
  • 中心組織觀看紅色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半條棉被》
    9月18日,中心組織機關、城區及雙清管理部全體黨員幹部集中觀看紅色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半條棉被》,會後各支部為單位開展討論,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電影《半條棉被》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一次又一次的突圍當中,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紅軍女戰士董秀雲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徐解秀留下。
  • 傳播紅色電影的院線擔當 瀟湘院線及駐湘各院線積極宣發《半條棉被》
    (國慶節前一天,電影《半條棉被》湖南省票房突破500萬,為祖國華誕獻上紅色賀禮。)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星辰在線10月1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鄒培嬰)由瀟湘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的紅色電影《半條棉被》自9月4日在湖南省上映以來,憑藉著真摯的情感、堅定的初心,打動了老、中、青、少各年齡層的觀眾,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據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國慶節前一天,電影《半條棉被》湖南省票房突破500萬,為祖國華誕獻上紅色賀禮。
  • 皇甫宜川:《半條棉被》是紅色的故事也是中國的故事
    近期,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電影藝術雜誌社承辦的《半條棉被》觀摩研討會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召開。,它既是紅色的故事也是中國的故事。我覺得《半條棉被》為相關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如何將無數紅色故事進行很好的藝術創作和傳播,如何讓紅色精神內核與價值被今天的觀眾所接受,這部影片做了很多的探索。讓紅色題材電影與當代青年形成共情,讓廣大青年能夠理解和認識革命歷史和中國電影發展的路徑,這些方面影片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思考,我想談三點簡單的感受。 .
  • 康偉談《半條棉被》:主流電影的藝術性塑造
    近期,電影《半條棉被》觀摩研討會在中國電影家協會成功舉行,來自電影界、評論界和高校等眾多專家、學者與電影主創人員觀看了影片並對電影《半條棉被》的現實意義、電影創作等角度進行了研討分析,一致認可了這部彰揚正能量影片的藝術水準,展現出了中國主旋律電影的文化特色和自信。
  • 電影《半條棉被》:迷霧泥濘困境中的人性與神性
    《半條棉被》截取了在艱苦卓絕的湘南戰鬥中的紅軍戰士與普通百姓的萍水之交,挖掘開了普通紅軍戰士和老百姓心靈深處的人性光輝。 無論是道路泥濘坎坷,還是朝陽萬裡,中國老百姓和紅軍戰士始終歸屬於樸實無華的大地之母。大地哺育萬物,中國的農民和紅軍是大地之子。紅軍在大雨磅礴泥濘道路之上行軍,在大地之中戰鬥犧牲,在大地之上的百姓家中與百姓相識相知,都是大地給予紅軍戰士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