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電影《半條棉被》:個體與群像交織的紅色史詩書寫

2020-09-09 影君子曰

電影《半條棉被》由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而成。

故事發生在1934年紅軍長徵的最早時期,其中一支小分隊路過湖南汝城縣沙洲村,有三名女紅兵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裡,臨走之前剪開僅有的一條被子,留下了半條棉被給徐解秀家禦寒。

圖片來源於豆瓣


這部電影以紅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長徵精神為主題,

用充滿詩意的電影語言還原了紅軍長徵的艱苦環境

譜寫了以董秀云為首的革命女性讚歌

通過細節鏡頭表現了紅軍與百姓質樸深厚的革命情誼


一、時代符號凸顯革命主題

影片開場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暗示電影的主題。

其中槍彈等軍隊用品代表著革命,棉被則代表著人性,泥地上的槍彈、軍隊醫藥包和棉被上的花鳥繡花的特寫鏡頭交代出全片的重要元素,暗示殘酷戰爭環境中的人性溫暖。


典型的時代符號是這部影片重要的視覺元素,通過特殊的時代符號的使用來構建當時的革命場景。

灰藍色軍服與五角星軍帽,四處刷著「抗日救國」等標語的街道、大部隊轉移時合唱的紅色歌謠《十送紅軍》、當時的通行貨幣袁大頭、貼在村口牆上的文告《出路在哪裡》等等。

這些都是具有時代象徵意義的符號,這些符號融入到故事的發展之中,表徵了影片的歷史意義,增添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更加凸顯出了紅軍長徵的革命主題。

圖片來源於豆瓣


二、詩意影像譜寫女性讚歌

故事的主場景是在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影片用大量的遠景鏡頭和全景鏡頭來展現當地山水依傍的自然環境,通過山地、田野、樹林、河流、具有少數民族異域特色的建築等鏡頭營造出村莊悠遠自然意境。

此外,影片中大量下雨的鏡頭不僅還原了當地的氣候,同時也烘託了當時動亂的背景,這些自然景象的視覺呈現使得影片帶有詩意的紀實風格。


圖片來源於豆瓣


影片交織書寫了長徵途中的軍民群像與革命女性個像,塑造了董秀雲、廖小湘和王秋蘭三個思想解放的革命女性,展現了她們在大時代下的成長蛻變歷程,塑造了融合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剛柔並濟的革命女性形象。

董秀雲在與丈夫賭氣的情況之下參軍,後來成為紅軍衛生部野戰醫院擔架排排長,形象也由原本柔美的女性形象轉變成了剛柔並濟的革命女性形象。

在醫院遭到敵軍摧毀之後,從一開始出於私心(找到自己的丈夫)尋找大部隊到最後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加入到前線,董秀雲的內心發生了由小我向大我的轉變,展現了一個有情有義、勇敢無畏的革命女英雄。

原本裹腳的村民徐解秀在女紅軍的思想影響下解放了自己的雙腳,自由地踏在廣袤的山地上,影片用詩意影像譜寫了一篇女性讚歌。


三、視聽細節展現軍民情誼

影片通過多處細節描寫來表現紅軍與村民之間純樸深厚的情誼。

影片中最核心的片段則是董秀雲等三個女紅軍留宿在當地村民徐解秀家裡,像親人一樣互相幫助的場景,董秀雲離開之前剪掉自己的婚被並將半條棉被留給在艱苦條件下養育孩子的徐解秀,流露出軍民之間互相取暖的真實情感。


細節的展現為該片宏大主題的平民化表達注入了動人的力量。

諸如董秀雲在泥土中找到可以食用的糧食後從口袋中掏出銅幣放在旁邊、受到村民的接濟後主動給村民寫欠條,徐解秀給三個陌生女紅兵遞家門鑰匙收留她們,董秀雲在隊伍裡籌錢幫助村民修繕房屋,紅軍離開村子前村民紛紛遞上自家僅有的糧食,以及村民們去祠堂為紅軍祈福等等,這些細節折射了革命背景下人性善的光輝。

圖片來源於豆瓣


結 語

電影《半條棉被》以紅軍給村民送棉被這個小的切口來展現革命年代的軍民關係,用平實的電影語言還原了紅軍長徵的歷史場景,表達出長徵精神的內核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無疑是長徵題材電影的新篇章、新開拓


作者|方雅軒

編輯|肖洋

作者簡介:

方雅軒,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方向為影視文化傳播。

相關焦點

  • 《半條棉被》:小題材大情懷的紅色記憶
    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電影藝術雜誌社承辦的電影《半條棉被》研討會於12月2日在京舉行。與會嘉賓就電影《半條棉被》的故事原型、電影語言和敘事創新以及紅色題材創作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劉學指出,湖南電影的每一步發展、推出的每一部電影作品,都包含著各位專家和領導對湖南電影的關心和支持。
  • 《半條棉被》在電影中傳承紅色革命文化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13日電 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瀟湘電影集團、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中央黨校等單位出品的電影《半條棉被》在全國公映。近日,電影《半條棉被》在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辦了觀摩研討會,與會專家就該部影片的藝術創作、思想內涵、創作背景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據悉,該部影片的創作背景源自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撤出中央蘇區。
  • 影評 | 半條棉被,一心為民
    》是一部紅色革命主題影片,根據汝城縣沙洲村「半條棉被」真實事件改編,表達軍民魚水情深的主題。這部電影採取寫實的敘事策略,以一種客觀的多重敘事結構,通過不同的敘事視角轉換,讓觀眾在感動中思考半條棉被在當下的意義。
  • 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在長沙舉辦
    新湖南客戶端9月4日訊(記者 朱玉文)今天,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承辦的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在長沙舉行。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講起「半條棉被」的故事: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
  • 電影《半條棉被》正式上映「半條棉被」見證軍民魚水情
    三湘都市報記者 袁雋永 一條棉被,剪成兩半,見證著深厚的軍民魚水情。9月4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承辦,講述長徵溫暖往事的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舉行,作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主旋律影片,《半條棉被》已被列為2020年湖南省「光影鑄魂」電影黨課的推薦片目,即日起將在各大院線公映。
  • 解讀電影《半條棉被》:老百姓用真情與感恩託舉的紅色電影(二)!
    羅滿才在沙洲村的廣場上第一次看了電影《半條棉被》,激動得無以復加。在觀影的時候就掉了幾次眼淚,看完深受感動,他評價這部電影的「教育意義非常大」。他稱自己能有幸參演電影,哪怕只是當了個群眾演員,只有幾個鏡頭,有的還是背影,也值了!因為拍了這部電影,這一生中不會後悔!
  • 電影《半條棉被》全國首映禮舉行
    12月4日晚,為迎接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電影《半條棉被》全國首映禮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大禮堂隆重舉行。電影《半條棉被》影片通過光影藝術再現三位女紅軍和徐解秀因被子結下的情誼,傳遞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心心相連的魚水深情,表達了共產黨始終依靠群眾、始終為了群眾的初心和使命。
  • 徵文 |《半條棉被》:敘事維度嬗變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主旋律電影從被提出到如今能夠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經過了無數電影人的努力,也從樣板式的、模式化的敘事不斷轉變,貼近時代的發展與觀眾審美的變化。《半條棉被》從宏大的歷史潮流中擇其一,選擇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在敘事維度的嬗變下,創造出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
  • 《半條棉被》影評大賽開啟 獲評「優秀影評員」3年免費看電影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6日訊(記者 陳薇)由瀟湘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的電影《半條棉被》已於9月4日在湖南地區上映,獲得觀眾廣泛好評記者日前從瀟湘電影集團獲悉,為尋找推介觀眾的精彩影評,回饋認真寫下影評(觀後感)的觀眾,電影《半條棉被》的影評大賽正式開啟。影評形式不限(詩歌、散文、影評等皆可),字數不限,參與者可以使用任何新媒體客戶端、自媒體帳號、微信公眾號、微博,甚至朋友圈來發表影評。
  • 皇甫宜川:《半條棉被》是紅色的故事也是中國的故事
    近期,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電影藝術雜誌社承辦的《半條棉被》觀摩研討會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召開。,它既是紅色的故事也是中國的故事。我覺得《半條棉被》為相關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如何將無數紅色故事進行很好的藝術創作和傳播,如何讓紅色精神內核與價值被今天的觀眾所接受,這部影片做了很多的探索。讓紅色題材電影與當代青年形成共情,讓廣大青年能夠理解和認識革命歷史和中國電影發展的路徑,這些方面影片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思考,我想談三點簡單的感受。 .
  • 中心組織觀看紅色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半條棉被》
    9月18日,中心組織機關、城區及雙清管理部全體黨員幹部集中觀看紅色革命歷史題材電影《半條棉被》,會後各支部為單位開展討論,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電影《半條棉被》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實行戰略轉移。一次又一次的突圍當中,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紅軍女戰士董秀雲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徐解秀留下。
  • 傳播紅色電影的院線擔當 瀟湘院線及駐湘各院線積極宣發《半條棉被》
    (國慶節前一天,電影《半條棉被》湖南省票房突破500萬,為祖國華誕獻上紅色賀禮。)圖片均由通訊員提供)星辰在線10月13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鄒培嬰)由瀟湘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的紅色電影《半條棉被》自9月4日在湖南省上映以來,憑藉著真摯的情感、堅定的初心,打動了老、中、青、少各年齡層的觀眾,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響。據星辰全媒體記者了解,國慶節前一天,電影《半條棉被》湖南省票房突破500萬,為祖國華誕獻上紅色賀禮。
  • 解讀電影《半條棉被》:老百姓用真情與感恩託舉的紅色電影(二)
    老百姓用真情與感恩託舉的紅色電影解讀紅色主題電影《半條棉被》朱勇剛和羅滿財都是沙洲村人,開機儀式當天,他們一同報名參加《半條棉被》的演出,並順利當上了群眾演員。朱勇剛跟了劇組14天,既演過老百姓,也演過紅軍戰士,親手摸到了劇組的「寶貝」道具機關槍,還和導演孟奇混了個臉熟。
  • 《半條棉被》電影黨課,株洲在行動
    《半條棉被》正在全省熱映。》上映以來,株洲市委宣傳部、株洲市委辦、株洲市老乾局、株洲市人大常委、株洲市紀委監委、株洲市團委、株洲市總工會、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團委、株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株洲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慄雨街道各社區、文家衝社區、嵩山市場監督管理所、嵩山街道辦事處、中國移動城北分公司、湖南工業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煤田建築有限公司、株洲市實驗中學等多家單位紛紛走進影院組織觀看電影《半條棉被》,重溫艱苦長徵歲月裡的紅色記憶
  • 電影《半條棉被》:魚水深情穿越時空
    9月4日,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十送紅軍》在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現場響起。作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其所飽含的軍民魚水深情,此刻更加動人心魄,參加首映式的觀眾沉醉在劇情和動人旋律中,久久不願退場。 首映式之後,電影《半條棉被》已在湖南各大院線公映。
  • 為何《半條棉被》值得期待?
    疫情以來,有一部電影《八佰》攪動了低迷的電影市場,振奮了電影行業士氣,9月4日,瀟影新片《半條棉被》也殺入市場。兩部影片都是根據歷史改編的電影,都有真實的歷史背景,且發生在相同的年代,看完都讓人盪氣迴腸,熱血沸騰。
  • 影評 |《半條棉被》——以小見大的長徵故事
    圖片來源於豆瓣《半條棉被》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傾情出品,動人地講述了1934年紅軍長徵路途中三名女紅軍與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婦人徐解秀發生的故事。董秀雲的人物塑造,是《半條棉被》電影成立的基礎,她的回憶和經歷兩線交織並行。儘管故事比較簡單,但回憶畫面的加入使得敘事不再單薄。通過對徐解秀講述棉被的來龍去脈,不僅豐富了這床被子的價值,也使得人物形象更為豐滿。
  • 影評 |《半條棉被》:新主流電影中的女性新象及其價值表徵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紅軍長徵勝利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作了《一切貪圖安逸的想法都要不得》重要講話,並借重女性為主要角色的紅色經典故事「半床棉被」來強調「人民群眾之於中國共產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20年9月,瀟湘電影集團與湖南廣播影視集團聯合將該故事改編成電影《半條棉被》並搬上了大銀幕。
  • 電影《半條棉被》在湖南首映 講述黨和人民魚水情深
    承辦的電影《半條棉被》湖南首映式在長沙舉行。80多年前,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三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棉被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電影《半條棉被》將這段感人故事搬上大銀幕,通過三位女紅軍和徐解秀因被子結下的情誼,以及紅軍戰士們不畏犧牲、並肩抗敵的戰友情,呈現了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須臾不可分離的魚水深情,表達了共產黨始終依靠群眾、始終為了群眾的不變初心。2019年,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瀟影集團拍攝了電影《半條棉被》。
  • 電影《半條棉被》湖南票房破千萬!12月7日全國上映
    12月4日,電影《半條棉被》將在中央黨校舉行全國首映禮,12月7日,《半條棉被》將在全國上映!半條棉被》在湖南地區上映以來,取得票房與口碑雙豐收。,在注重電影市場性的同時,不忘「光影鑄魂」電影黨課的核心價值,是真正能在人民心中留下紅色痕跡的匠心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