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全馬破3破4?先看看你10公裡、半馬成績是否達標

2021-01-16 全民跑步

如何以5公裡、10公裡、半馬最好成績來推算全馬成績?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得冬訓者,得PB。現在在數九寒天努力跑步的人,想必內心都會暗暗有一個新賽季想要達到的馬拉松成績目標,跑進4小時、330、3小時甚至更快。

如今冬訓已經過去三分之一,不知你有氧基礎打的怎樣?相較於冬訓前是否有能力上的提升?

在我們平時備戰期間,比賽目標成績是非常重要的數據,因為它對訓練有更明確的指導作用,讓你有計劃地安排訓練頻次、跑量、配速等等。

如果平時總是盲目訓練,那麼比賽時也就難以達到自己理想的成績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備戰積累,怎樣知曉自己的能力是否已逐漸向全馬目標成績靠近了呢?

如果直接去跑個全馬,耗時耗力當然不太現實,這時你可以用10公裡或者半馬成績,來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全馬成績推算

下表是我們根據研究表述的成績換算整理,以你現在的5公裡、10公裡、半馬最好成績來推算全馬成績的表格,對於業餘選手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賽前訓練參考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算自己的馬拉松成績時,一定要記住一個標準,就是表中各項成績是在近期、同一種外在條件下跑出的最好成績,因為不同的溫度,溼度,地理、個人狀態等因素,都會造成成績上不小的誤差。

比如你一年前10公裡能跑45分鐘,但最近一年訓練懈怠,估計就比較難跑到340以內;再比如氣溫10度左右跑出了半馬PB 1小時50分,之後跑全馬比賽卻遭遇20以上高溫,可能跑進4小時也成問題。

此外,還有新手、老將的區別,比如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10公裡跑到40分可能不成問題,但日常比較少進行半馬以上的訓練,跑量不足耐力不夠,跑全馬往往後半程就會跑崩。

在表格當中,最準確的還是用半馬成績估算全馬成績,越接近42公裡的最好成績越準確。

比如達子,去年下半年半馬、全馬都實現了PB:半馬PB1:11:30;全馬PB2:32:03,在表格中相對應的全馬成績誤差就不大。

如果你參加的比賽很少,那麼在平時可以去專門做一個成績測試,一定要多測幾次,拿出一個最真實的成績來估算全馬。

當然,上面的表格對馬拉松成績的預測也會有誤差,並非百分百正確,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水平,參考預測一下全馬成績。

根據成績制定實際目標

對於業餘跑者來說,比賽等價表的價值在於根據你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

因為通常情況下,業餘選手都會高估自己的水平,比如有些初跑者認為自己的10公裡成績可以跑進50分,而且並不是太難,就以為馬拉松只不過就是再累加三個10公裡,雖然現在我們知道那是不現實的,但是很多初跑者就是這樣認為的,以至於有很多人在賽道上跑崩,甚至出現危險。

跑馬風險往往來自於高估自身的實力,因此這個表格可以讓我們更理性地評估自己的跑步水平,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

既然10公裡、半馬成績對全馬成績影響很大,那麼業餘跑者如何根據它們來提高全馬成績呢?

1. 提高有氧耐力:多跑長距離,但也不能只跑長距離

我們知道要想比較穩得跑下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提高你的有氧耐力水平。有人就說了,要想跑全馬,平時就得多跑跑長距離;因此進行耐力訓練的人,一到周末,不跑的長一些,就不安。

但是有些人二三十公裡跑的也不少,為什麼比賽時還是跑崩了?

耐力的提升依賴於脂肪代謝能力的提升,這也是與10公裡、半馬訓練一個很大的區別,而脂肪代謝比例是隨著跑步時間的拉長會提升。

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跑的這個強度得是在脂肪代謝的心率區間,也就是體感5-6成力的溫和的強度。如果用接近比賽配速去跑長距離,對耐力的提升作用微乎其微。

此外,有人周中跑的很少,主要靠周末拉長距離,一個月看上去跑量也不少,但一旦一周不能保證4次60分鐘以上的規律系統的訓練,只靠周末拉長距離,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最後,距離跑的越長,能量代謝後產生的自由基等尾氣也越多,有可能一次長距離後,你需要很長的時間恢復,就好比有人跑馬拉松賽後,要很長時間恢復一個道理。

因此,長距離不是跑的越長越好,按照5-6成力的體感控制在90-120分鐘之內比較好。

所以,想要更好地增加肌肉中的毛細血管和線粒體密度,提高有氧能力,一定要保證一周4次以上的規律訓練,周末把時間適當拉長,控制好強度,不要太快也別太慢,通過低心率慢跑打好有氧基礎。

不同馬拉松目標成績,平時應該以怎樣的配速訓練,供參考:

2. 速度訓練:提高最大攝氧量

對於有氧基礎比較薄弱的跑者來說,日常只堅持規律性的有氧跑,逐漸累積跑量,來備戰全馬就夠了。

比如,你跑步一年,此前月跑量在100公裡左右,全馬成績在4小時30分開外,那麼冬訓期間逐漸增加跑量到150公裡,就可以給馬拉松成績帶來很大的提升。

而對於跑步水平比較高的跑友,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

速度訓練能提高最大攝氧能力,鍛鍊肌肉力量,讓跑步姿勢更經濟,用更少的能量跑更多的距離。

開始階段可以在常規的輕鬆跑之後,加入幾組20-40秒的衝刺跑,記住要保持正確的跑姿。其次,就是400米到1600米的間歇跑,通常情況下配速稍快於5公裡比賽配速;距離越短的間歇,速度越快。乳酸門檻的訓練:速度大概就是半馬比賽的配速,或者比你5千米比賽配速慢15-20秒左右。跑坡也是一個好選擇,既能有效鍛鍊肌肉力量和心肺能力,又避免過大的落地衝擊。

由於速度訓練對身體素質要求高,因此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傷,所以建議一周不超過兩次。

3. 力量訓練:提高跑步經濟性、穩定性,減少傷病

接觸跑步一段時間之後,跑者基本上會意識到力量訓練的重要性。

針對性的進行力量訓練,可以有效避免受傷,維持跑步中的軀幹穩定,提高動力輸出,提高跑步經濟性。

如何進行專門針對跑者的力量訓練?這幾篇文章足夠了:

《跑步不練臀,你等於白跑了》

《練好這個部位,跑得快,還不容易受傷》

《強化核心力量,才能跑得輕鬆、持久、無傷》

全馬跑進400,330,30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1. 跑進40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全馬破4對於業餘跑者來說,只要好好努力一下,是比較容易達到的水平。

一般來說,如果你10公裡達到51分左右,半馬1小時52分左右,日常每周跑3-5次,跑量穩定在40公裡以上,兩周跑一次長距離,保證無傷,基本破4不成問題。

小編見過一些跑友跑得不少,但破4一直是個檻,很大程度上受體重影響比較大,所以如果能合理適當控制飲食,降低一些體脂,對提升成績會有比較大幫助。

2. 跑進33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馬拉松跑進330,一直以來都是很大一部分業餘進階跑者的目標,不談天賦跑友,普遍來說:

首先,至少要具備10公裡45分鐘以內的水平;每周跑量至少要在50公裡以上,並且周末至少跑一個22公裡左右的馬拉松配速跑。

在比賽前一個月,要把周跑量提高到70公裡左右,同時,周末一定要安排一次長距離30公裡左右的耐力跑。比賽前一周注意減量。

3. 跑進30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普通跑友跑進3小時,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每周至少要訓練5次,長跑距離要大於25公裡以上;每周跑量要達到100公裡左右;10公裡至少要有39分內的水平,如果有37分左右的水平,那跑進300是會更加輕鬆的;每周都應該有一次30公裡的強度訓練,最後的目標是輕鬆駕馭這個距離。

這樣長時間的積累,比賽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冬訓,你目前的10公裡、半馬成績有提升嗎?最快成績是多少?新賽季你全馬想跑出怎樣的成績,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全馬和半馬差距到底有多大?距離不是衡量成績的唯一指標!
    現如今,跑全馬仿佛成為了跑友們是否達標的一個標準。跑步「成風「從當下的潮流看來,跑完全馬似乎是天下最牛逼的事情。完成全馬似乎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而新手跑完全馬更是朋友圈最大的熱點。而這些「大神」級別的人物引起跑友和媒體的高度關注,被大家所佩服。但同時也讓很多跑友迷失了自己,在「距離歧視」的潮流下漸行漸遠、背離了自己跑步的初衷。
  • 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更新,來看你在哪一級?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份了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5公裡)等級標準,來刺激各位一下,請來對照下你的等級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最全馬拉松等級標準下面數據數據是2018年中國田協新修訂了大眾選手等級評定實施辦法,根據全程馬拉松、成績,劃定非專業選手的等級,因評級數據尚未更新,所以這仍是最新標準。
  • 最新10公裡跑自測,你在哪一級?全馬成績又能跑多少?
    十公裡跑步段位 第一級:【國家級】 男子37分鐘、女子48分鐘以內,10公裡能跑進該成績已屬於國家三級運動員水平,屬於業餘選手中的佼佼者,全馬可破3; 第二級:【大神級】
  • 訓練1個月敢跑全馬,他是江蘇靖江首位破3跑者!
    全場3折起!史無前例最低價! 0跑步基礎,10多年幾乎不運動的「懶漢」,去年3月開始跑步並備戰全馬,1個月後完成首馬,但跑到自己懷疑人生。此後他花了7個月時間,將全馬成績從528提升到256。成為江蘇靖江第一位破3的當地跑者!不努力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上限有多高!
  • 基普喬格:馬拉松的領軍人物,突破極限創造全馬「破2」奇蹟
    對於馬拉松愛好者們來說,基普喬格無疑是這項運動的領軍人物,在他全馬成績跑出1小時59分40秒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基普喬格已經和其他運動員拉開了距離,畢竟他是全球第1個創造全馬「破2」奇蹟的馬拉松選手。
  • 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
    撰文/石春健編輯/燈芯絨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已完成半馬,何時可以跑全馬?最近不少跑友留言說,自己已經完成了幾個半馬比賽了,何時可以跑全馬?有些跑友身體素質好一周跑個兩次步,就可以完成半馬比賽,但是全馬完全不同。全馬比賽不等於兩個半馬,難度和強度遠遠大於兩個半馬,需要非常系統的準備。
  • 廈門環東半馬:彭建華1:03:03,張德順1:10:34奪冠,遺憾未破紀錄
    目前,中國半馬全國紀錄都已塵封了10多年:男子:1:02:51,董國建,2009年女子:1:08:40,孫英傑,2004年來看看這幾位精英選手的半馬PB吧:而此次廈門環東半馬的多位精英選手的實力,都在這一成績之上,再加上此次比賽的賽道比較平緩,今早廈門多雲,7點-9點的氣溫16-19℃,風力3-4級,天氣條件還是比較適宜,天時地利,就看選手們的發揮了。除此之外,本次比賽半馬PB在130以內的選手,有200多人,廈門環東半馬會不會成為中國最快半馬賽事呢?
  • 半馬要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全馬?
    繼上次這條推文跑到什麼程度,才可以嘗試半馬?之後,很多跑友在後臺留言詢問:在參加了一些半馬之後,想嘗試全馬,有哪些注意事項,於是咱們今天就安排上! 很多人在參加過幾次半馬之後,都會產生跑全馬的衝動,但是自己的體力是否是撐得住加倍的距離,是跑者不得不思考的問。
  • 跑五公裡、十公裡、半馬、全馬、百公裡都有啥不一樣
    第一次五公裡,第一次十公裡,第一次半馬,第一次全馬你還都清晰的記得那時的自己狀態嗎?跑步讓你改變了什麼?對你來說每次挑戰有什麼不同,來看看總結的對不對。二、10公裡1、長跑中最舒服的裡程;2、能夠感受到內啡肽的分泌,一般跑完都會心情大好;3、基礎弱的稍加訓練,基礎好的無需訓練;4、需要補水,一般5公裡之後需要,不需要補充能量;5、2小時內解決戰鬥。當第一次跑完十公裡,你會覺得不過如此,半馬離我又近了一步,夢想正是這樣一步步實現的。
  • 黃埔馬:粟國雄絕殺尹順金,217奪冠,施一公院士完賽半馬
    作為很「壕」的馬拉松,黃埔馬拉松的福利獎勵也是十分吸引人,男女冠軍直接獎勵汽車一輛,同時還有3萬元的破中國籍選手賽會紀錄獎:來看一下黃埔馬拉松歷屆冠軍成績,國內選手全馬最好成績是粟國雄、何引麗去年創造的:賽道方面,全馬除了10公裡有一段高架橋的爬升,後半程的賽道還算比較平坦
  • 10公裡路跑紀錄再被刷新,你的跑步成績,能排到第幾級?
    在昨天,世界10公裡路跑紀錄在僅僅時隔6周之後再度被刷新。來自肯亞的羅納克斯·基普魯託在瓦倫西亞伊比利亞10公裡路跑賽裡跑出了26分24秒的成績,平均配速達到2分38秒,將此前由烏幹達運動員Joshua Cheptegei創造的世界紀錄提升了整整14秒。
  • 花甲三兄弟 快樂跑半馬——鍛鍊身體好
    比賽前一天我們開車前往,下午4時半繞行踩點半馬跑道,足見我們對參賽的重視。 10月25日開賽當天,起跑點麵包廣場,彩旗飄揚,歌聲嘹亮,來自四面八方的長跑愛好者匯集一場,精神飽滿,躍躍欲試。7點30分,第五屆大覺山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3500名運動健兒有序跑入賽道,用腳步丈量這座美麗的旅遊城市,享受馬拉松帶來的精彩與快樂。
  • 港馬半程跑出1小時28分——男明星中最能跑的不是陳冠希,而是他
    219;而詹宇豪的半馬更是跑進了130,跑出了1小時28分54秒的PB!跑完之後,他吃了一份綠豆冰,他驚奇地發現,跑完之後吃要比平時美味地多,他從此愛上這種完跑後的美味滋味,從而越跑越上癮。 從跑步開始到徵戰馬拉松,這似乎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2011年11月26日,剛剛愛上跑步的宇豪,就挑戰了第一個馬拉松——一個20公裡的公益路跑。
  • 徐濠縈、陳冠希……那些跑過港馬的明星,誰最厲害?
    能拿到這麼好的成績,當然與平時刻苦的訓練是分不開的。備戰首馬,徐濠縈可是認真嚴肅的,看看她賽前兩個月的長距離訓練計劃,30公裡以上的LSD便有4個。如果你在納悶為何自己一直沒破4,那原因只有一個:缺練!!
  • 韓寒17分半跑5KM,達標三級運動員!你的5公裡跑屬於哪一級?
    點開跑步數據仔細看,5.02公裡,用時17分31秒,平均配速3分29秒,步頻達到了193!堪比國家三級運動員的水平啊,不得不說,太豪橫了!還記得上次韓寒曬跑步數據,是在4月8號,5公裡跑出了18分36秒的成績,平均配速3分43秒,如今,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韓寒5公裡又快了1分鐘,38歲的年紀,這個進步速度非常可以了!
  • 毛金虎:環東半馬64分半勇奪季軍,這個18歲後生是啥來歷?
    其中戚振飛萬米進29分,是10公裡路跑全國紀錄保持者;半馬PB 64:29,曾獲2018年上海半馬和2019年揚州半馬國內第一。劉洪亮萬米29:16,半馬64:40(那屆泗洪半馬被質疑距離不足),曾獲2017張家港馬拉松半程冠軍和2019北京半馬冠軍。
  • 乾貨丨跑力值56.3的韓寒什麼水平,全馬能破三嗎?(文末福利)
    一般來說,5公裡、10公裡、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等距離的最快完成時間來衡量跑步能力,進而衡量跑量。除此之外,也可藉助於Jack Daniels(傑克·丹尼斯)和Jimmy Gilbert(吉米·吉爾伯特)共同研發的VDOT系統(等效最大攝氧量)來測定。
  • 澳門馬:張德順首馬228達標奧運,破賽會紀錄,獲獎40餘萬
    圖片來源:特步跑步李芷萱上馬之後再度奪冠,還刷新了半馬PB;張德順首馬達標奧運線。好一個巾幗不讓鬚眉。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張德順首個全馬,首馬奪冠還達標奧運線,太厲害了!張德順憑這一成績也成為今年中國女子馬拉松第4快,僅次於李芷萱2:26:39、李丹2:26:59、金銘銘2:27:08。(圖片來源▲海安漫步)
  • 一年半馬四破59分,創57分32秒WR
    我想肯亞名將基比沃特·坎迪(Kibiwott Kandie)一定是其中一位,他本賽季4次參加半程馬拉松比賽,全部跑進59分大關,並且在昨天舉行的瓦倫西亞半馬比賽中以57分32秒的成績奪冠,破世界紀錄。目前半馬不是奧運會項目,但無疑是田徑所有項目中參與度最高,最受群眾歡迎的項目之一,甚至可以說沒有之一。
  • 這位小姐姐全馬PB310,拿了20多個越野賽冠軍
    撰文/燈芯絨、柳條編輯/燈芯絨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她長著一張娃娃臉,好友們送她綽號「小可愛」,然而在甜美溫和的外表下,隱藏的卻是一個跑馬、越野實力驚人的「大魔王」;她全馬PB310,首場全馬比賽就跑到了3小時26分;她連續三屆獲得崇禮國際超級越野賽的女子組冠軍,4年間拿到20餘個越野賽冠軍,人送外號「冠軍收割機」;